感講你知:新年道賀 提防「4D語言」

還有一個多星期就到農曆新年了,經過3年疫情的隔離,一家人能共聚一堂的機會變得尤其可貴,我們更渴望把握這個節日去彼此關心。然而,有些「問候」不但讓人難以感受到關愛,更會阻礙溝通,使關係疏離!正如不少家長的疑問:「明明我想關心子女,為何他們不領情?」或許是因為說了「善意溝通理論」中的「4D語言」(4 disconnecting languages),即4種令人失聯的語言。 「4D語言」包括: 診斷(Diagnosis):貼標籤、比較、批評他人 例句:「細佬如果你再勤力啲,就可以好似表哥咁叻㗎啦!」 否認(Denial):否定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例句:「妹妹你唱歌咁好聽,唱畀屋企人聽,唔使怕醜啦!」 命令(Demand):透過命令、威脅,讓對方感到害怕、內疚,非做不可 例句:「你咁無禮貌㗎,舅父舅母叫你啊,快啲同佢哋拜年啦!」 應得(Deserve):強調責任和「應該」 例如:「小朋友就應該專心讀書先啦,畢業之後大把時間玩!」 聽到「4D語言」,子女容易覺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被忽略,難以感受到家長的愛,甚至不願繼續對話。如果你想和家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不妨嘗試在拜年時多關心彼此的感受,減少評價或比較,「近排點啊你?返學有無壓力啊?」,相比起「你考第幾呀?」更有效表達關心呢! 善意溝通四部曲 我們「夥伴學校」一名媽媽分享,她向來都用家長式說教、命令、催促,甚至責罵的方式與兒子溝通,在參與我們的「善意溝通工作坊」和「家長共學小組」後,才驚覺自己平日說的就是「4D語言」。 及後媽媽嘗試在家中改用「善意溝通四部曲」,包括第一步,客觀描述子女的行為而非評價;第二、三步,同理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要;以及第四步,提出請求。有一次,媽媽因為已夜深,不容許兒子繼續玩手機遊戲,兒子隨即情緒激動,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選擇先冷靜和同理自己的感受,然後嘗試理解兒子的感受和需要,再慢慢跟他傾談。 媽媽問兒子:「媽媽見到你好想打機,係咪啊?」兒子立即大喊說:「係呀!」媽媽接着問:「你係咪因為?家無得打機,所以唔開心?」兒子點頭。媽媽續道:「因為你聽日一早要返學,如果?家唔瞓嘅話,媽媽擔心你聽日無精神上堂。我希望你?家即刻去瞓覺先,媽媽應承你,我哋星期六放假再一齊玩。不過,我都希望你下次可以有禮貌表達你的訴求,我知你一定做得到!」因着媽媽的理解,兒子也平靜了下來。 每次聽到「夥伴學校」家長的轉化故事,我們都十分鼓舞,也再度肯定家長教育對於提升學生身心靈健康的重要。因此「感講夥伴學校計劃」一直堅持以全校參與模式與學校合作,致力賦能教師與家長學習善意溝通,因為我們相信影響學童成長最深的,是最常接觸他們的老師和家長。教育局於2023/24學年推出「校園.好精神」加強推廣校園精神健康的措施,亦涵蓋一系列的家長教育,包括與十八區家教會和校長聯會合辦家長講座,還有批出「家長學生.好精神一筆過津貼」和「守門人」訓練等,對此我們感到十分雀躍,希望更多家長與我們一起轉化家庭的溝通文化。 最後,我們邀請家長在新春假期多了解子女的感受同時,不忘好好照顧自己。我們也鼓勵學校投放更多資源在家長教育,促進家校合作,提升學生身心靈健康。 文:李楚倩(「JUST FEEL 感講」項目主任)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6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選學校重質 不必求名氣

  問◢ 小兒17個月大,好動活潑,愛笑。家住佐敦,報了18間幼稚園,有多間已收了小兒,當中有3間是本人心儀,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李鄭屋幼兒學校(A++)、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大坑東幼稚園(A+)及聖三一中心幼稚園(A+)。以上3間都是趙sir評級A+或以上的,令本人難以決定。李鄭屋村有A++,但大坑東地方大又有泳池,而聖三一比較出名,又有聖三一小學,但最近轉了校長。因下月便要交費用,請問有沒有一些意見給我呢? 答◢ 其實你兒子活潑可愛、笑容滿面,報3至5間幼稚園便至少有1至2間會取錄他,報18間太多了,兒子會疲累,可能有反效果的!找學校不一定要找出名的,最近便有出名的幼稚園停辦。好幼稚園應重視「學與教」、「管理與持續發展」、「學校文化」及「給予學童的支援」等,以上各項為教育局評核組寫評核報告的範疇,而本人給予「免費」幼稚園的評級(由A++、A+、A至A-),是參考教育局的評核報告而訂的,所以我認為基督教服務處李鄭屋幼兒學校是最高的A++,而基督教服務處大坑東幼稚園及聖三一幼稚園為A+。因此李鄭屋幼兒學校值得考慮。 叩門地區名小 同區幼園機會高 問◢ 本人住葵青區,收到迦南幼稚園(荃灣)、荃灣浸信會幼稚園、香港靈糧堂荃灣幼稚園及葵青區聖公會荊冕堂士德幼稚園取錄,心儀聖公會仁立小學,計分有20分,請問這分數入仁立是否很渺茫,另外我應該選擇哪間幼稚園可幫助去仁立叩門? 答◢ 參考教育局評核報告,本人給荃灣浸信會幼稚園的評級為最高的A++,香港靈糧堂荃灣幼稚園A+,迦南幼稚園(荃灣)及聖公會荊冕堂士德幼稚園為A。聖公會仁立小學是葵涌區名校,最好有25分,20分只有約八成機會,大部分的幼稚園畢業生考入仁立的都在葵青區,例如荊冕堂士德幼稚園、救世軍大窩口幼兒學校等。 可按孩子學習興趣揀幼園 問◢ 小女10月出世,是細B,家住長沙灣。小女對着外人會怕羞,對熟人(包括教師)就會有很多說話,PN班教師指她上廣東話和普通話堂很專心,會主動答問題,但上英文堂就會周圍走,想問一下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和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哪間最適合她? 答◢ 幼兒教育課程的重點為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用6個字總括:「以幼兒為中心」。如果幼兒上廣東話和普通話堂很專心,即表示她對這方面學習很有興趣,應按她的發展選校,可考慮易於升上小學的培正幼稚園。她上英文堂不專心,可遲些待她有興趣學習英文,才找導師和她多講英文!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happypama@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式大掃除

農曆新年還有不夠一個月就到,中國有新年前大掃除這個傳統,日本人的新年(西曆1月1日)其實也一樣有,所以早在12月初的時候,你會常常在電視台的婦女節目聽到主持人預報天氣,叫大家哪一個周末天氣比較好,可以趁早開始大掃除,不然天冷了,太太們便很難去打掃陽台或者花園,日本人也真的夠細心。 去年尾我剛好搬家,所以也來了一次,不,兩次超大規模的大掃除。第一次是在新屋入伙前的大清潔,相信不少人也一定會做;第二次「大掃除」則是在退租時清潔舊屋。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那麼多日本房東都不願意租屋給外國人,這是因為當租戶搬走、房東執手尾時,租戶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執漏工夫可算是天壤之別。 畫花紙門「很羞恥」 臨走大陣仗重貼 當然我也有看過不少日本惡租霸的新聞,但多數日本人租客在「交吉」搬走前,不但會將物件盡量還原,也會替舊居清潔乾淨,甚至會「重新建造」!我朋友的老公便重新貼榻榻米的紙門,因為小朋友畫花了紙門,令他覺得很羞恥,所以決定重新買過和紙,然後自己貼上。我們當然不能理解這個舉動,因為退房之後,房東一定會聘請專業的清潔公司及裝修師傅來執漏,這樣貼紙門可能是畫蛇添足之舉,但也佩服朋友老公的堅持,因為貼了紙門,牆紙當然也要順道修補。媽媽朋友笑說仍在租住的時候,反而沒見過老公對房子那麼上心。 入鄉隨俗 清除頑固污漬 說回我舊屋的大掃除,幸好我家沒有紙門也沒有榻榻米,但有一大幅骯髒的牆壁,要不要清潔好?我們掙扎了一段時間,最後也決定入鄉隨俗,盡我們所能清潔。我們先用牆紙專用紙來清潔,再用一些化學海綿,但只能清潔一般污漬,不能清除一些畫筆筆迹。最後問過不少「掃除達人」(在一些家居中心,有職員會掛上這個牌,如果有些清潔疑難,可以隨便發問),最後他推薦了一款中性清潔劑,結果真的清除了頑固污漬,一解我們的憂慮。結果我們這一次「交吉」還得到讚賞,只扣了1萬日圓作為清潔費用,這是我們第一次毋須扣除整個上期按金!實在太高興!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兩個椰菜B,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星海‧流星

聖誕假最後幾天,9歲細仔參加了3天2夜的山野長征,跟隨導師們縱走西貢鹿湖和東灣一帶,是他至今最吃苦的野外挑戰。感恩天公作美,那幾日天氣和暖,可以少帶厚衣,但露營裝備的重量始終省不掉。 阿仔畢竟是在城市「歎」慣的細路,加上體格瘦小,他印象最深的還是負重上山的辛苦,完全談不上「享受大自然」,又或在自然環境中「舒展身心」。但這不重要,我嘉許他,能夠努力完成辛苦旅程,已經很了不起。事實上,我也提醒自己,想孩子才初嘗刻苦,就跳出捱苦的心理狀態,去到享受的層次,很可能是大人一廂情願的期望和執念。我選擇由衷欣賞他的努力,如實尊重他的感受和狀態,同時對阿仔個性的發展抱持開放心態。 有趣的是,阿仔這次活動也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體驗。為方便家長接收資訊,導師們開設了手機群組,部分擁有手機的大齡孩子也有入群。長征期間導師們忙於帶孩子們,除非有特別事故,不會匯報即時狀况,但那3天中,有人偶爾會發放三兩張有水準的抓拍,數量不多,但足以讓家長簡要地得知大伙兒去向。 最初,我以為這位拍攝達人是隨團義工,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個連續6年參加的孩子。他對攝影很有興趣,用的只是普通三星手機,已拍出很好的效果。梢頭升起的朝陽、遠眺海岸的紮營地、營火映襯的人臉,還有東灣日出的縮時攝影,都是意境甚佳之作。 奇怪的是,踏入元旦子夜後不久,他傳來了一段半分鐘短片,打開只見黑麻麻一片,什麼也沒有。我直覺他拿出來分享的,必是「攝之有物」,只是我看不到而已,於是關掉房燈,在漆黑中再次打開短片。初時還是很隱約朦朧,但隨着眼睛適應了黑暗,我竟然夢幻似的看見一大片閃爍閃爍的星海! 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震撼和感動。原來,香港也會有這麼一處毫無光害的地方,可以看到如此美麗的星空,而且還是滿佈不同光度繁星的星海,其壯美是我至今沒見過的。我知道,此刻阿仔早在營帳裏熟睡,他還沒擁抱那份邂逅星星的浪漫。但這片星海,給另一個孩子拍到了,那星海的美、那偶然的緣分,讓我深為感動。 面對黑暗 只要我們不放棄 我知道同群家長可能也看不見星星,遂提醒大家在全黑中看。同時,我深感香港也有如此星空,固然令人振奮,但短片中還蘊含更深一層的鼓舞信息,於是分享給一些好友,並寫道—— 「我覺得很有深意,面對黑暗,只要我們不放棄,想辦法用心去看,是可以看到星海的啊! 我們一般都抗拒黑暗,但如果不夠黑,不是真正待在黑暗中靜心地看,就看不到這麼美麗的星海。最初一兩次打開時,是看不清的。當眼睛適應了黑暗,見到的星星就會更多,此起彼落的閃爍對比更大。」 打開心胸 擁抱發現的可能 有朋友匆匆打開檔案,什麼也看不見,就放棄了。也有朋友嘗試不同方法,例如走進黑廁、把手機屏幕校光,就看到了。於是,我又嘗試加強手機光度,發現不單看得更清楚,星星們閃得比聖誕樹還漂亮。最最神奇的是,我竟然還看到之前沒留意到的流星! 的確,當我們以為事情已了然於胸,卻原來還是會一再發現更多的美好……這發現更加提醒了我,打開心胸擁抱發現的可能。 阿仔結束旅程回家後,我跟他一起欣賞了這片星海。他也覺得非常漂亮,卻未至於令他有興趣再次遠走野外。沒打緊,我選擇打開心胸,擁抱一切的可能。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被喜愛」的需要

我很喜歡寫作,很喜歡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信念和經歷,所以開設了facebook專頁寫文章。讀者的按讚、回應和私訊也給了我很大的滋養,但我留意到自己蠻介意有多少人看我的帖子,有多少人按讚,也會跟其他專頁比較,很羡慕別人有那麼多追蹤者和留言。 探索「追Like」心態 終於有一天我沉澱下來,好好去探索我這個「追Like」的心態,發現背後原來是「被喜愛」的需要。我很希望我的文章被喜愛,希望我自己被喜愛,很羡慕其他人有這麼多人喜愛。 我小時候爸爸便離世了,媽媽母兼父職壓力很大。媽媽很愛我,但管教得很嚴,生怕我學壞,所以對我是批評多,肯定少。我印象中媽媽是不苟言笑的,我經常感受到媽媽對我的要求,但不太感受到她對我的喜愛,我總是不能讓媽媽稱心滿意似的。上了小學後,同學都不喜歡跟我玩,就算偶爾有人願意跟我一起,也很快會被我惹得不高興而離去。(大了才發現我應該是有認知或感統問題,導致常常弄痛同學而不自知。) 這情况維持到中三左右,我終於能好好地壓抑情緒和隱藏自己的想法,學會迎合和取悅別人,情况才慢慢改善。但當我隱藏起自己真實的一面,便更覺得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自己。 就這樣,這「被喜愛」的人性基本需要,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被滿足過。現在更透過「追Like」呈現出來。 寫作為討好別人? 我早期的寫作會很小心用詞,因為想要吸引多點讀者,想要「被喜愛」;同時也怕文字會觸發到別人,或怕一些前衛的想法會嚇走讀者甚至導致被攻擊。在寫作上我是處於「討好別人」和「保護自己」的模式。但我近年的學習讓我明白,真正喜歡我的人,無論我如何,他一樣會喜歡我;而如果我不呈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別人便沒機會喜歡真正的我。這要很感激一班善養伙伴,他們總是說喜歡跟我相處,會接納甚至欣賞我的陰暗面,鼓勵我做自己,但也會直接說出我讓他們不舒服的地方。這種包容但坦誠的關係,讓我不用提心吊膽地猜他們是否口說喜歡但內心討厭我,也讓我慢慢相信就算我讓對方不舒服,對方也不會離棄我。(有療癒的伙伴真的很重要!) 重拾初心 忠於自己 我現在嘗試更忠於自己的寫作,也會提醒自己,我寫作是因為我真的喜歡分享,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不是為了要有很多訂閱或回應。重拾寫作的初心,讓我可以繼續享受寫作。 同時我也很想滿足我孩子「被喜愛」的需要,所以很多時當孩子找我時,我都張開雙臂以溫暖的微笑迎接和擁抱他們。我女兒不止一次主動跟我說:「媽媽,謝謝你常對我笑,謝謝你那麼喜歡我。」 在推廣善養時,不少家長向我反映說不知具體要如何做,那時候我就會對他們說:「那你就多對你的孩子笑吧,每天都對他們笑,擁抱他們,讓他們感到你很喜歡他們,那已經很好了!」 文:周芷欣 作者簡介:佛系媽媽芷欣,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童年創傷,深受感動,最後憑借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簡易廚房:步步「糕」陞 新年笑「蝦蝦」

農曆新年快到,大家可以準備一些賀年餸菜應節。蘿蔔糕是農曆新年必備的食品,朋友到來拜年時,用來祝福親朋戚友「步步高陞」也不錯。自己動手做的話,足料之餘,軟硬度亦可按自己喜好調校,特別美味。今次我特別選用日本蘿蔔,因其味道較清甜,將部分蘿蔔切成條,口感亦會大大提升。 (圖:馮凱鍵) 在家宴客 黃金滿屋 另一道在團年及開年飯中都十分受歡迎的餸菜,是常被人稱為「邪惡美食」的黃金蝦,但它其實很有意頭,金黃色的鹹蛋黃包滿每隻蝦,寓意為「黃金滿屋,全年笑蝦蝦」。這道菜不但吃下去啖啖香味,做法亦十分簡單,新年在家宴客,一點也不失禮。 ■(一)足料蘿蔔糕 (一)足料蘿蔔糕:材料、調味料。(圖:馮凱鍵) ◆材料: ˙大根白蘿蔔—2斤 ˙粘米粉———160克 ˙粟粉————40克 ˙冬菇————4隻(切粒) ˙瑤柱仔———10粒 ˙蝦米————約2湯羹 ˙臘腸————2條(切粒) ˙白芝麻———適量 ˙葱粒————少許 ˙清雞湯———250毫升 ˙紅葱頭———1顆(切粒) 調味料: ˙糖————2茶匙 ˙鹽————2茶匙 ˙胡椒粉——適量 ◆做法:(圖) (1)白蘿蔔2/3刨蓉,1/3切粒或刨絲;冬菇、臘腸切粒;瑤柱仔及蝦米用水浸軟身,瑤柱仔撕開一條條;粘米粉和粟粉用一半清雞湯撈均,全部材料備用。(圖:馮凱鍵) (2)熱油鑊爆香一半紅葱頭,然後加入臘腸、冬菇、瑤柱和蝦米,炒香盛起備用。(圖:馮凱鍵) (3)再用熱油鑊爆香餘下的紅葱頭,放入蘿蔔條、蘿蔔蓉和餘下的清雞湯同煮,然後下調味料,將2/3炒好的材料回鑊兜均(留下1/3放糕面做裝飾),倒入混合好的粉漿攪勻。(圖:馮凱鍵) (4)準備蒸盆,盆內抹一層油,將炒好的材料倒入蒸盆內,用蒸爐100℃或大火隔水蒸60分鐘。(圖:馮凱鍵) (5)最後灑上少許芝麻和葱粒,完成。(圖:馮凱鍵) ■(二)黃金蝦 (二)黃金蝦:材料(圖:馮凱鍵) ◆材料: ˙蝦————8隻 ˙牛油———20克 ˙鹹蛋黃——3個 ˙蒜蓉———1茶匙 ˙米酒———1茶匙 ˙粟粉———適量 ˙糖————少許 ˙胡椒粉——少許 ◆做法:(圖) (1)鹹蛋黃蒸20分鐘再用叉壓爛。(圖:馮凱鍵) (2)蝦去腸、剪掉鬚及腳,在蝦背?一刀。(圖:馮凱鍵) (3)將蝦撲上粟粉,熱油鑊用半煎炸方法煎至金黃色,盛起備用。(圖:馮凱鍵) (4)牛油、蒜蓉、蛋黃、胡椒粉、米酒及糖一齊炒香至帶點泡泡。(圖:馮凱鍵) (5)將蝦加入炒勻,完成。(圖:馮凱鍵) 文:KellyMama 圖:馮凱鍵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音樂教育的力量:開發孩子語言及認知潛能

很多學童從小就開始學習樂器,除了訓練他們的音樂感,亦希望能提升語言能力。近年來,音樂訓練對語言能力在認知和神經層面上的影響愈來愈受關注。究竟音樂教育與語言認知發展有什麼關係?學童應該怎樣學習音樂才能改善語言能力? 要了解音樂與語言認知發展的關係,我們先要認識大腦的構造。大腦內的布洛卡區(Broca's area)和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是處理語法和詞彙相關的區域,並在某些情况下處理語言相關的表演能力。由於語言學習和音樂訓練是有共同性質,例如,當我們朗讀和唱歌時,大腦內的活動是十分相似的。因此,通過特別設計的音樂活動可以有效加強語言發展。 有效練習 音樂語言相互增強 另一方面,人們在處理音樂或語言上的方式都十分類似,甚至是以相同的方式來學習音樂結構和理解語言規則。研究表明,已接受音樂訓練的兒童更能在音樂和語言領域中發現聲音和語調的差異,這種音韻意識能力能夠幫助他們識別不同的語音,掌握語言的音節、音素等,在語文發展上至關重要。所以,音樂和語言學習是可以透過有效的練習,相互增強效果。 聆聽代閱譜 提升專注力 須注意的是,要有有效的音樂練習才能提升語言能力。基於語言和音樂學習的共通,當家長和子女在家中作音樂活動時,可以留意以下3點﹕ 1. 學習音樂不應由閱譜及樂理開始。家長可以嘗試通過聆聽音樂來培養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並且鼓勵幼兒在聆聽過程中參與唱歌或用敲擊樂器打拍子,讓他們通過主動參與來提升專注力。 2. 音調是音樂和語言的基礎,訓練幼兒的音調感知能力對於他們的音樂和語言發展都非常重要。家長可以通過聆聽音階、用律動模仿樂句的走向等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不同的音調。 3. 可以為幼兒選擇不同風格和類型的音樂,讓他們接觸不同的節奏、旋律和音色,從而豐富他們的音樂體驗。 文:江肇衡(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莊浩琛(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助理)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2024會幸福嗎?

除夕煙花過後,2024甫開始,惟遠近意外連生,「柳爺」事件令人驚訝,就像什麼不好的事都會發生,難道是一己悲觀?朋友們,你有同感嗎?英文有個常用字well,表示很好、健康、滿意,但願HappyPaMa的朋友們在新一年All is well! 有聽過wellness嗎?Wellness一般譯作健康,望字生義,well加上ness,好東西吧!如果wellness意謂健康,那麼「健康」的定義又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於1948年就指出:「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換言之,健康不單是指身強力壯,心理上、情感上乃至社交狀態也是關鍵指標。All is well是all-round well,全人全面,身心康泰。 要身心安康,個人情緒狀態就是wellness的簡易寒暑表。須知道心情是我們的隱形外衣,表面開心不一定內心安寧,肉眼看不見心裏的情緒和感受,它們時顯時藏,一旦佔據了你生活的駕駛座,稍不小心,後果堪虞。據聞「股神」巴菲特認為,情緒穩定比高IQ更重要,因為投資最重要的是穩定的情緒和獨立思考能力,想all-round well不妨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好好了解這個終身拍檔。 與負面情緒共處 化作生活動力 最近剛與家長好友們完成了一次「讀書會」,共讀了日本作家西多昌規《不被情緒左右的28個練習》,獲益良多。作者於書中提供不少實用例子,讓我們明白雖則未必能重設生活中不如意之事,惟人人皆能按個別情况,於一念之間換個角度,將「負面」情緒化作前進力量。 作者認為:「感覺恐懼與不安,並牢記在心,是生物為了生存的必要本能。」西多先生直截了當奉勸大家,不愉快的事我們不會忘記,既然不能刪除或者放下負面情緒,倒不如與狼共舞,學習與之共處,創造優質的生活動力。 以思考調節情緒 為壓力訂「賞味期限」 他有兩個重要提醒,大家不妨細味一下。他說:「大腦會被一時的情緒牽着走……要將情緒言語化,別讓情緒作主。」他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勤加練習,提升覺察力,就能區分情緒與思考;其中有效的方法是用語言「命名」情緒,例如感到生氣時就說:「我真係好嬲!」美國腦神經科學家Daniel Siegel也有相同的提醒,簡單而言就是:Name it to tame it,弱化那個「爬蟲類大腦」,同時啟動思考和判斷功能,令起伏的情緒得以恰度調節。 作者的第二個建議是:給壓力一個「賞味期限」。賞味期限,大家懂吧!作者認為:「面對有壓力的事,自己設定一個期限……知道期限就能撐下去。」當你活到一把年紀,還會懷疑人生無常嗎?總會明白有些困難未必霎時結束,恍似走在不見盡頭的隧道……那麼,就自訂一個或多個「小結」吧!好借機轉換心情,重新評估現况,避免盲從附和,也讓情緒成為自己的探熱針,適時調整策略,按需要作出情理兼備的智慧之選。 新年伊始,龍年將至,祝願大家日日是好日,無事是貴人。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5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療癒始於有質素的陪伴

家傭聖誕假期回鄉,於是乎連續兩個星期都親力親為照顧家人,是全職工作差不多1年後,重拾家庭「煮」婦的角色,照料家庭的技巧生疏了,唯有多叫外賣……還好老公合作,巨嬰不再,自動波做家務。孩子也長大了,哥哥會主動照顧弟弟,弟弟也懂得自己找樂子。不過,只要我坐下來喝杯水,兩兄弟便會走過來搭訕,對話內容不重要,他們需要的是媽媽的臨在,有質素、質量的同在。 真誠 不敷衍 不批判 兒童及青少年壓力爆煲,是過去幾個月的燙手山芋,早前又有小朋友企跳,有公眾人物了結生命;大家哭過、罵過,有什麼事我們可以自發做起?我想,其中一樣可以由自己做起的,便是立刻在伴侶、親子關係中,栽培有質素的陪伴習慣。 有質素的陪伴是真誠,不敷衍,不批判,沒有對錯思辨的全然臨在,純粹在當下與家人連結。舉個簡單例子,吃飯用膳就不要玩手機;陪孩子砌積木,腦袋就不要想明天的行程;和老公一起摺衣服,嘴巴不要忙於發牢騷。食不言寢不語,專注當下,就可以提升質素。有質素的陪伴難能可貴,亦都可以創造療癒的條件。人類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共生、互相扶持,我們沒有獨善其身的本事。 但科技發展、疫情、政治糾紛,這幾年香港人都急速個體化;單單是網課,就已經讓很多學童錯失了學習建立關係的啟蒙階段。不能夠「靠自己」、失去連結的我們,很容易迷失、鑽牛角尖,把情緒壓下去,成為一個個行走的燜燒煲、情緒炸彈。沒有別人陪伴,就沒有反饋、學習排遣鬱悶的方法;反過來說,真誠陪伴已經提供到共情、共鳴,讓人感到原來我並不孤單。 「媽媽,你要喜歡你自己」 這個假期的陪伴過程,雞蛋仔給予我一段療癒的小對話。話說我呻了一句工作好累,無意識地嘆了一口氣;兒子靜靜地握着我的手,過了一會,溫柔地問:「媽媽,你喜歡自己嗎?」 我沉默了,感受內心的躁動,為什麼這麼問?他堅定溫柔地追問:「媽媽,我想知道你的答案,你對自己的想法,你喜歡自己嗎?」 我有點心虛,大概喜歡吧……反問他同一個問題,雞蛋仔真誠地說:「我很喜歡我自己,我有很多強項,雖然我不會閱讀但我會砌樂高,我會畫畫,我有創造力,所以我很喜歡我自己。媽媽,你都要喜歡你自己。」他真誠的陪伴,讓人有力氣面對及接納自己,有動力面對挑戰,療癒就是從這裏開始。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認證MBTI分析師。現職大學助理講師(臨牀督導),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靈健康。二子之母,積極實踐正念家庭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親子睇網球賽啟發良多

相隔21年,香港終於再次舉辦ATP男子職業網球賽。由於香港地理上比較接近澳洲,所以在年頭,很多世界各地的網球好手都會以香港為中轉站,再轉戰1月份舉行的全年首個大滿貫賽事「澳洲網球公開賽」。過往香港賽事不乏球星參與,如張德培、阿加斯、森柏斯等, 可謂星光熠熠。而今屆除有世界排名第5的羅比夫參賽,球迷亦可以現場目睹香港超新星球手黃澤林的演出,陣容鼎盛。 文靜女兒變「問題兒童」 有一晚我在家中觀看賽事精華時,大女在我身邊走過,看到精彩的賽事後說想到現場觀摩。我想了一想,大女自從跟我學打網球以來,都停留在初學階段,今次主動說想去觀看高水平的網球賽事,我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周末便帶她到維園,參與這項香港體壇盛事。 當日是八強賽事,一到埗她便在閘口外做出不同的鬼馬動作,要我幫她影相,平時比較文靜的女兒此刻亦難掩興奮心情。一進入主場館後,她搖身一變成為「問題兒童」,先是問計分方法,當見到有球手透過電腦「鷹眼」挑戰球證判決時,又問球手下次會在何時再用「鷹眼」,因為她喜歡在等待電腦分析結果時觀眾拍手的緊張氣氛;然後又問她何時可以像場上球手一樣,打得那麼漂亮。身為網球教練的我嘴上沒有笑,但是在心裏面笑;於是我便有耐性地一一向她解釋,結果在整場賽事中,我搖身一變成為她的私家網球評述專員。另一方面,比賽主場館外圍設有美食和嘉年華攤位,讓孩子享受豐富美食之餘,又可以輕鬆玩一些關於網球運動的小遊戲,女兒對各樣項目都樂在其中。 到現場觀看網球比賽,一邊歎美食,一邊為女兒旁述賽事。(作者提供) 激發興趣和熱情 教導價值觀 當父母在孩子身邊旁述精彩的賽事時,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這個運動。透過旁述,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比賽規則、戰術及運動員的技巧。這樣的解說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比賽的背後,並培養他們對這項運動的興趣和理解。此外,互動式的解說也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有助促進親子關係。 當孩子觀賞到精彩的比賽時,通常會感到興奮和激動,這可能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觀賞比賽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或會激發他們對運動或其他領域的興趣。此外,比賽也可以教導孩子關於團隊合作、奮鬥和勝利的價值觀,這些都可以對他們的成長帶來影響。當然,也要確保孩子在觀賞比賽時能夠理解比賽的意義,並且保持良好行為和態度。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