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教師任人糟質

本文命題看似誇張,王師奶下筆猶豫凡10分鐘,同情、心酸、憐憫兼而有之。教師本是崇高工作,淪落到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地步,任人糟質,孔老二再世都一定轉行,寧願匿埋後欄洗大餅。斯文何價! 教師曾否有過黃金時期?有,那是大陸人攀山越嶺,冒死游水偷渡香港的1950年代,木屋漫山遍野,學校被迫改上、下午班制,徙置大廈連天台都變成學校,學生日曬雨淋,教師供不應求,那是香港教師最搶手的年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香港教師如今變成地底泥,任人踩,任人糟質。王師奶看盡香港教育演變,從硬件的進步(校舍設備現代化)、軟件的停頓、思維的僵化,一一看在眼內。小學的半日制改為全日制,從大班變小班,電腦觀念從零到雛形,這都是硬件的進步;軟件成功的例子就搜索枯腸都好難找到,勉強說電子教學吧,結果爛尾收場;最後是教育思維的僵化,歷任教育龍頭無遠見,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求有功,但求少過。無一個局長為香港教育長遠打算,只望無驚無險,5年後陽光海灘。也許王師奶偏見,只有一個羅范椒芬曾為香港教育動過腦筋,可惜她想三扒兩撥把羅馬建成。欲速不達,搞出好多大頭佛。 逾半曾遇職場欺凌 香港教師點慘?極端的被迫到跳樓,患抑鬱症的據說不少於30%,食緊藥唔敢畀人知;仍有教育大學畢業生到現在仍做緊合約教師,年年換竇,今年旺角,幸運的明年沙頭角,唔好彩的踎墩食穀種。寫兩句見工對白給讀者諸君聽聽,就知一年合約教師何等悲情。校長問:「陳先生,你畢咗業6年,轉咗6間學校,無一間做得長,你似乎係一個唔安定嘅人。」應徵者一肚氣,回答說:「校長,呢份工只係1年合約,明年我去見工,那個校長又會質疑我7年教7間學校。」有些校長明明可以請常額教師,但仍空住個位,寧願請合約教師,因為合約教師好使好用,又聽話,又搏命,樣樣做到加零一,希望博校長青睞,有份實職,用不着東漂西泊,但這機會難過跑馬射蚊鬚。 教協話逾半教師過去6個月曾遭遇一次或以上職場欺凌,七成教師認為目前申訴機制不能妥善處理,建議校董與教師之間設恆常機制,讓教職員直接接觸校董表達意見。唉,職場欺凌分分鐘都有,點會半年才一次吖。如果你被列入欺凌對象,一入校門已經被凌厲的眼神,被玄壇的冷面孔拮到打冷震,呢啲唔係欺凌係乜?教協建議校董和教師設恆常溝通機制,反映意見,反映乜嘢意見,投訴被校長糟質乎?馮偉華葉建源兩位,你哋唔係天真到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欺凌投訴,咁樣係將受委屈的教師推落深淵。也許王師奶睇得監獄片多,每當太平紳士巡監獄時,如果有囚犯敢投訴的,太平紳士走了以後,呢個勇士一定在水飯房不見天日,頭腫面腫一兩個月。這是制度的缺陷,要教師活得有尊嚴,受公平看待,法團校董會這制度一定要煎皮拆骨。講句公道話,不是所有校長都是土皇帝,也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恪守師道,小婦人見識過好多全無師德的人之患。 走筆至此,新聞報道有幼稚園校長被指強迫教師畫壁畫美化私人寓所。唉,教師係一份乜嘢工嚟㗎!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壯哉 鄭建德校長

因為通識科,王師奶寫過好幾篇文字;因為教師動輒得咎,小婦人也為教師悲鳴了好幾回。前數天看到有報章訪問滙基書院(東九龍)鄭建德校長,不禁連叫三聲壯哉!壯哉!壯哉!如此風雨飄搖之際,竟有如此擲地有聲的訪問。 因這篇訪問,小婦人才知東九龍滙基是黃之鋒和林朗彥母校。本來有個校友做過《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應是打鑼打鼓燒爆竹慶祝的事,但學校好低調,唔想提,鄭校長回應這問題時格外謹慎:「一直也有家長問我關於學民思潮,我不覺得是學校系統培養,若大家不欣賞他們,我亦不覺得是學校責任。」一間學校800多人,校長又唔係親自執教,若非轟天動地,可能連學生名字都唔知。畢業後是龍是蛇,是他們自己的因緣際會,做保家衛國的大英雄,做殺人放火的江湖大盜,與學校無關。相信鄭校長一定給黃之鋒和學民思潮困擾過,街外人以為學校是抗爭搖籃。 「就算課程怎改 教師也會專業處理」 滙基書院(東九龍)是直資學校,雖然可以收學費,又有政府資助,又有教學語言自由,但要辦得有聲有色有「個性」,也非易事。王師奶雖然對直資的佔盡便宜替資助學校抱不平,但不表示小婦人不欣賞部分直資的成就。要學校辦得有「個性」,先要校長有「個性」。整個訪問中,王師奶對鄭校長兩句話頗為深刻,他說:「如果連教師的專業也喪失,也不要講教育。這是最後一道防線,就算課程怎改,教師也會專業處理。」鄭校長堅信教師能秉持專業操守。今時今日,萬方有難,罪在教師,青年偏離社會常規,社會人士就怪罪教師不盡責,甚或認為教師教壞學生,要CCTV聚焦對準教師錄像,監管一言一行。竟然有校長還相信自己的下屬會以專業操守來教育,滙基書院教師們有福了。 補充史料 隨時變山埃 鄭校長講歷史教學,看得王師奶心驚肉跳,怕鄭校長超越「紅線」,惹來成身蟻。他說:「歷史科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自有判斷,而非憑單一教科書授課。(書本)對歷史的分析,是否等於全部?還是仍可從教科書以外有補充資料……我覺得教師若持平地分析事情,讓學生討論,局長也如此說『你要多角度思考』。」鄭校長,理論上你講得一啲都無錯,但你將歷史科教師推上懸崖,分分鐘會粉身碎骨。補充資料隨時變山埃,如果有人篤灰,輕則接警告信,重則除牌,甚至有牢獄之災。局長那句「你要多角度思考」好有彈性、好多角度㗎,變圓又得,變方又得,變多邊形都得,因時制宜,隨當時形勢將講過的話搓圓撳扁。 鄭校長講完歷史講通識,小婦人素來膽小,一語一驚心,他說:「當談到國家哪方面需要進步,我又不相信如此教學生,便算不愛國,能夠教到學生看到國家哪方面需要進步,將來的社會,真是屬於他們,可以貢獻祖國,這都是愛國教育吧!」走筆至此,小婦人忽然想起「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句老話,這世界小鬼太多,生安白造、顛倒黑白,閻王都會畀鬼迷㗎! 鄭校長,你今年貴庚?本來問人年歲係無禮貌,小婦人忍不住有此一問,係懷疑你太有童真,少食人間煙火;又可能你裝傻扮懵,冷眼人間。除了三聲壯哉外,小婦人仲想大呼「勇哉 鄭建德校長」!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教育之道苦矣

教育的主要持分者可分家長、學生、教師,彼此關係重重疊疊,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各有難解的結。王師奶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是灣仔石水渠街,一名母親教導7歲兒子做功課時情緒失控,先後用頸巾掩蓋兒子面部及纏繞頸部,兒子掙脫後,母親反鎖房間疑吊頸自殺,其後不治。另一則是天津一名中學教師一段斥責學生的錄音曝光。「以往送到我班裏的學生,要麼家長是當官的,要麼就是家裏條件特別好的。你們素質是一樣的嗎?你們能一樣嗎?」該教師又說「你媽媽一個月掙多少錢啊,別說我瞧不起你,XX的媽媽一個月掙的都比你媽媽50年掙得多」。 「愛」的悲劇 強扭的瓜不甜 這兩個都是極端例子。那名吊頸的媽媽愛孩子嗎?當然愛,只是不得其法。教來教去都唔識,可能媽媽唔識點教,不明白強扭的瓜不甜;可能兒子不專心,也可能基礎不穩,承受不了新知識。一個要灌,一個要拒,釀成「愛」的悲劇。不要以為這是很少數的例子,其實這類悲劇每天不停上演,發生在不同家庭,只是程度較輕。有些家長會厲聲責備,兒子哭哭啼啼;有些家長會體罰,輕則無飯食,重則雞毛掃對待。愛之深,責之切,古人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天津那名中學教師的錄音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就好得人驚,一可能是學生錄音負監察之責,做課室二五仔,隨時整蠱或威脅教師,在網上放料;二可能是學校暗藏錄音機,教師片言隻語都全在學校監控之下。言歸正傳,是不是真有教師說這些話?理論上不可信,教的是學生,家長的貧富與教學無關。一樣米養千百樣人,世事無絕對,乜都有可能。小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許她曾收過富貴家長的禮物或紅包,食髓知味,今年班中全是低端人家的小子,禮物紅包成泡影,隨口而出,盡是怨言。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傳授,也是品德的榜樣,教師們,慎言慎行吖! 社會演變帶動學生演變 講完家長和教師,主要角色要登場了。學生類型說不盡,社會的演變也帶動學生的演變。王師奶小時候家教甚嚴,雖然有牛王妹反叛潛質,在家仍是守禮的乖乖女,在校仍是規行矩步的好學生,有齊「鵪鶉」型學生各種元素:不出風頭、不主動,功課做到加零一,老師發問時不敢抬頭張望,一定頭耷耷、眼定定,問題雖然識答,內心卻祈禱老師唔好問我。這類型學生,小婦人那一代多的是,算是教師們心中的好學生。今時今日這類型out了好幾個「世代」:駁口駁舌是一代;向教師挑戰是一代;視教師為商業交易是一代(我父母出錢買你的服務);最up-date的有文革遺風,專篤背脊的一代,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話可以演繹到被除牌甚至有牢獄之災,問你怕未?上述所謂「世代」,界線模糊,或一世代中囊括幾樣類型,是好是壞,是進步抑或退步,小婦人有口難言。各取所需喇! 教育持分者除家長、學生和教師外,應該還有學校和教育局,如果一一道來,三日三夜也說不了,唯有嘆一句:「教育之道苦矣!」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鏗鏘說》的馬時亨

王師奶曾因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計劃轉直資而寫過〈馬時亨的虛偽〉,因此特別留意《鏗鏘說》的馬時亨訪問,結果令小婦人對他改觀了不少。主持訪問的是石永泰大律師,王師奶認為他深明訪問之道,善於引導,言簡意賅,是近年難得一見的訪問者。 社會人士有尊師嗎? 馬時亨在訪問中談到尊師重道。他舉例有學生向校長撒溪錢、講粗口,既不尊師,也不重道。王師奶同意馬時亨的觀點,撒溪錢和粗言穢語是不可接受的行為,何况對方是自己的校長和師長!小婦人家教嚴,老爹老媽嚴禁市井俚語,家庭平和,多了一分雅意。在責備年輕人的同時,老成而不持重的長輩也要檢點,自己是不是立了壞榜樣?好多有頭有面的社會賢達也粗口連珠,以為這是率情真性。連「尊貴」的議員也XYZ如水銀瀉地,這社會多低俗!師要尊,道要重,但社會人士有尊師嗎?要在課室裝CCTV監視教師,還要鏡頭對準教師,這是尊師嗎?有人像潑婦駡街大嗌無料唔好教書,大把人排隊想教書,這是尊師嗎?如果王師奶口沒遮攔回應:「你好有料吖,你好識教書吖?講嘢咁倀雞,一啲修養都無,返去執豬屎喇!」這當然是不尊重的譏諷。尊重是雙程的,無one way ticket㗎。 昔日官員自視為公僕 今日定位統治者 馬時亨辭去教大校董會主席,轉去幫女兒推行品格教育,王師奶向你salute。你講品格教育重要,空谷足音,如聽仙樂耳暫明。這話應出於教育局長、大學校長和教育界中人之口,今竟由一前任財經官員提倡,並身體力行,難得吖!訪問中,馬先生不諱言出身窮困,由板間房到廉租屋,由考試科科「擔梯」(H評級)到考入港大,由小職員到問責局長,是馬時亨那一代人勤奮向上游成功的寫照,曾蔭權如是,梁振英如是,林鄭月娥如是。馬時亨明白現代年輕人的困境,因為他窮過、苦過、遊行過、示威過,也年少輕狂過。他雖然了解年輕一代心境,知道年輕人熱血澎湃,勇於追求公義,但畢竟是上一代人,也有良好的教養,心裏不認同年輕一代的過火行為。王師奶在並不認同中加上少許體諒,一般中年父母不懂家教,居高位者只懂用強權高壓,社會中有太多不顧道義的巧取豪奪,成年人行事沒有品,年輕人所以容易失格。馬時亨能棄名利而推行品格教育,這是一大功德,勝造七級浮屠。馬時亨含蓄地指出官員今昔從政態度的異同,昔日官員自視為公僕,今日的把自己定位為統治者。他舉多年前監獄處長一封覆信為例,在下款簽名處自稱 Your obedient servant,這種服務市民心態,今日已成歷史。 祝願馬時亨的品格教育成功,即使不能移風易俗,但能給社會一個提醒,已是一大功德。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王師奶客串選校明燈

有讀者看過王師奶的〈名譽校長所為何事?〉拙文後,來郵詢問如何選校。選校非小事,關乎別人兒女學業前途,不能草率,讀者既「不恥下問」,焉敢敝帚自珍,就客串一次選校明燈。燈既亮起,一不能半明半暗;二不能閃閃縮縮;三不能知而不言,言而不盡;四不能怕踩到辦學為名,刮龍為實的學棍。 王師奶知道有些有歷史有信譽的機構為世界大學排名,如Times Higher Education、QS、US News等,小婦人也上網蒐集本港資料,結果一大堆,有中學排名、小學排名,甚至幼稚園排名。除了三兩間經常入選十大的名校外,其餘群鶯亂飛,有在A榜排名幾近榜末,竟在B榜排第5;又有在C榜排第2的,在D榜名落孫山,被踢出100名以外。差距如此之大,準確成疑。再看所謂調查機構,名不見經傳,甚或有些似是獨行俠,一個老爺一個兵,瞌埋雙眼做交通燈,點紅點綠,家長好容易誤入水滸傳的黑店,輕則破財,重則被剁成肉醬做人肉叉燒包。 網上學校排名 小心亂點 講真話,香港好多矇查查家長,靠對耳仔做人。三姑話某校英文好佢就去報,六婆話某校年年都有人考入大學,佢就披星戴月去排隊。天下父母心雖然可敬,卻也可憐,你的盲摸摸可能把兒女趕入掘頭巷,愛之適足以害之。蒐集資料之餘,王師奶有「無心之得」,直資學校雖然佔盡財政優勢,又有教學語言自主的權利,但真正常排前列的直資亦不外三兩間而已。傳統的資助學校在「選校專家」及一般人眼中仍是「德高望重」。 多宣傳多標語 校長愛名氣 咪揀 王師奶不會給學校排名,只提供大原則,其他細節由家長細細思量。 1. 經常在報章或facebook宣傳的學校毋須考慮,學校不是商品,毋須宣傳。常常將學生活動放在網上宣傳,是向一些愚夫愚婦的家長打毒針,手段固然卑鄙,其心亦可誅。太平山望下來,700幾萬人,總有不少「老襯」,幾百隻羊牯就足以把一群學棍養得肥頭耷耳。報章替你宣傳易過借火,介紹形式可以,訪問形式亦可以,半版全版任君選擇,最緊要照單付款。有實力唔使又報章又facebook嘅,有麝自然香,你見唔見聖瑪利、聖保羅男女、喇沙賣廣告? 2. 不要選全校都是標語的學校。有些學校成間校舍掛滿又橫又直的標語:有宣傳的,例如學界籃球賽得季軍、朗誦比賽入圍獎;有些是自勉,例如做個三好青年:品德好、學業好、禮貌好。紅紅綠綠,好似旺角商店大出血。少少成就吹到好似攞諾貝爾獎,學校目標使唔使直幡橫額唱到街知巷聞?這是一間浮誇的學校,是打腫塊面充肥佬的學校,不選也罷。 3. 有愛出風頭校長的學校不要選。大海航行靠舵手,校長是一間學校的舵手,如果他心不在學校,成日掛住營造私人虛名,間學校靠晒啲副校主任打理。如果隻飛機成日無機長嘅,你坐唔坐吖? 4. 學校唔係收費愈貴愈好㗎,有間成日在facebook賣廣告的私校,賣花讚花香無問題,但收人十多萬蚊一年學費,卻給人排名二百五十幾,就算那些排名的人有眼無珠,但Google全部都排名在100以外。家長們,所有資助學校唔使交學費,亦有好多辦得有聲有色的直資,點解要做冤大頭?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校長,求你唔好叫我教通識

大話夾好彩,成日發「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美夢的C女,聽小婦人日哦夜哦的忠告,高考後改選其他科目,否則會令到呢個做阿媽嘅晚晚發噩夢。 閱報得悉,立法會研究幼稚園、中小學教科書及教材編製小組委員會舉行視像會議,討論教科書的評審機制及文憑試擬題機制。不知怎的,講吓講吓竟然講到促請教育局在課室內加設閉路電視(CCTV),並專門錄製教師教學。張宇人議員說可藉CCTV監察教師有否按課程及書本教授,而學生亦可藉此作溫習之用,又提倡鏡頭要「對正老師,不對學生,睇住佢教學」;梁美芬議員話「新冠名」通識科等於變相重推「填鴨式教育」,斥教育局盲推選擇題係唔諗嘢,又斥「邊個設計用multiple choice,嗰個就要離開嗰一科」。梁議員認為教師不應擔心被攝錄,唔夠料就唔應該教書。梁議員有金句:「大把人排住隊想教書吖」;葛珮帆議員則指有教材「逢中必反」,認為「新冠名」通識科要統一教材,並設下問責制。 課室裝CCTV 廚房又使唔使? 王師奶素來敬重斯文,對學識廣博之士佩服得五體投地,做得議員何止萬中選一,所以對議員們心存尊敬。近日議員們對通識科好多高見,所以如果我是一名教師(假設咋),我一定請求、要求、跪求、叩求校長,千萬不要編我教通識。我寧願教3班中文、2班英文,改簿改到抽筋,再加十樣八樣課外活動都在所不辭。總之一句講晒,唔好叫我教通識科。 張宇人議員說要設CCTV替教師錄像,佢無好似梁美芬議員咁指名專錄通識科,即係科科都要錄,佢仲講明CCTV可監察教師有否按課程及書本教授,也可給學生溫習之用。王師奶唔明張議員話鏡頭要對正老師,不對學生;如果老師學生一齊上鏡,一可監察老師有否「越軌」,二可?實學生有否反斗或瞓覺,三來師生可分享同甘共苦之樂。小婦人有一建議,每一課室設一智能機械人代替教師,必符合張議員要求。八卦問吓,張議員有無提議啲食肆老闆喺廚房裝CCTV,?實廚師有無「吞泡」? 考MC等於唔用腦? 至於梁美芬議員批評「新冠名」通識科是填鴨式教育,她一語中的。本來的通識科係無課本嘅,無課本就無鴨可填,現在葛珮帆議員進一步要統一課本,如果實行,那就有填不盡的鴨了。王師奶智商低,唔明點解梁議員話用multiple choice係唔諗嘢,仲勞氣到話「邊個設計用MC,邊個就要離開嗰一科」。選擇題唔係香港考評局發明,就因為佢哋有腦才用選擇題。每年考生5萬多,又係必修科,如果條條題目都用文字作答,想依時放榜都難,你估一個教師改20、30張卷咩?俗語話「事非經過不知難」,一啲都無錯,口噏噏容乜易啫,到你自己做就倒瀉籮蟹。小婦人雖然成日鬧三鬧四,但都好體諒對方㗎。 葛珮帆議員話有教材「逢中必反」,呢度可能有誤解,邊間出版社咁多錢蝕?邊間學校咁夠膽採用?所有教科書都要教育局審查過才准列入書單,唔通你想話教育局放水?下筆可能有輕重,逢中必反絕對no way。葛議員,請放心。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好好睇住林老師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教師林麗棠死因庭第5天研訊,作供的東華三院學務主任(小學)周志堅供稱,他曾任小學校長15年,負責管理東華三院屬下14所小學。他不認為林老師到東華總部是投訴羅婉儀校長,並稱會面後致電羅校長屬正常處理。周稱第一通電話是確認林老師的身分,第二通電話是因為自己對該校了解不多,堅持有需要打電話給校長。他又補充說當時不熟悉處理投訴程序,沒界定會面屬「投訴」,是憑他的校長經驗判斷,又承認致電羅未徵得林同意。 媽媽咪吖!這段法庭供詞聽得王師奶血壓高到爆燈,難為仲話自己做了15年校長。一個教師向校董會投訴是掘個坑自己跳落去,校長係校董會成員,此路怎通?餘下一條窄路就係「上訪」辦學團體,唉!周學務主任,上訪係要好大勇氣㗎,與粵語片攔途向欽差大臣告狀差唔多。唔係來投訴,唔通搵你打牙骹咩!與此同時,也替東華三院悲哀,14間小學在這樣的「人才」管理之下,瞌埋眼都知後果如何喇!周主任在供詞說對該校了解不多,小婦人想問:「對自己負責的學校了解不多,醜唔醜啲呀?斯文些話你尸位素餐,草根些話你係蛀米大蟲。」 罪魁禍首 是制度啊! 審訊過程中,家屬代表律師有金句:「你會唔會喺隻羊作出求救時,叫隻狼去關顧番隻羊?」悲劇已成悲劇,法庭點判法都無改事實,只有徹底檢討學校管理架構才可減少悲劇繼續發生。大律師在庭上批評辦學團體管理不善,又批評校長不知悔改,可能這些都是事實,但大律師對學校管理的千絲萬縷,未必清楚得過王師奶。小婦人早就講過全港學校仍有數不清的潛水羅婉儀,相信羅對教育曾有過滿腔熱情的初心,她之所以弄到如斯田地是制度形成,是制度、制度、制度啊! 罪魁禍首是法團校董會,政府20多年前讓學校獨立於辦學團體之外,只讓辦學團體擁有60%委任校董權力。不評論政府這措施的動機,學校本身有絕對自主權力,擁有絕對權力的是校董會,辦學團體只有辦學宗旨這理念而已。理論上辦學團體仍有60%校董委任權,但一些只有三兩間甚或單頭的學校已成獨立王國,用「失控」兩字去形容絕不誇張。歷史悠久的大辦學團體情况好些,但它們也面臨另類困難:假設1間學校有10個校董,辦學團體要保持控制權就要找6個人做校董。擁有超過100間學校如天主教教區或聖公會就要找600、700人做校董。法例規定每人不得做超過5間學校校董,這些有抄家、無封誥的義工不易找啊! 校董不易找,校監更難尋。教育局容許教統會倡議只接受三兩個鐘頭訓練就可以做校監(相等於公司的董事長),王師奶雖然口誅筆伐,內心仍然理解。三幾個鐘學得幾多嘢啊,校監對學校的了解可以用一嚿雲甚至兩嚿三嚿去形容,唔靠校長靠邊個?一年開嗰幾次校董會,校監又唔係時時到學校,校長身兼CEO和影子董事長職務,權傾朝野。上視辦學團體如徒有虛名的周天子,下視教師如內宮奴婢(太多短期合約教師,為兩餐奈何?),這是校長成魔之道。制度、制度、制度啊! 有風骨,有內涵,不為醬缸所染,不因制度而成魔的校長也有,問題就在「堅持」兩字,王師奶向一以貫之的好校長salute。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隔周刊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羅范椒芬的通識初心

儘管通識科硝煙四起,「始作俑者」前特首董建華悔當年,王師奶正好奇主要推手羅太卻沉默得不似她的風格。當年教育官員和學者,講到通識天上有地下無,好似通識能起香港教育於「八代之衰」。長官意志噃,跟遲兩步都驚執輸喇!相比今日,通識科好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人揸住擂漿棍,有人挽住老鼠籠,有人袋住老鼠膠,殺殺殺,殺無赦。嘈喧巴閉一輪之後,教育局宣布:必修仍繼續,課時減半,評分只分及格或「肥佬」,課本要送審。 王師奶鬧人好有分寸,專鬧教育界牛鬼蛇神、蛇蟲鼠蟻,20年來,從未責難過羅太。善意的批評不少,例如說她一步想登天,想三扒兩撥到羅馬,直資太寬鬆。王師奶肯定她是教育有心人,真心想將教育辦好。有心不表示無錯,小婦人私底下希望她hea些,唔好咁急於求成,如果(羅范椒芬+吳克儉)÷2就fit到痹。 羅范終忍不住寫文婉轉地表初心。呢篇文章不易寫,王師奶覺得寫來委屈,寫得硬好似幫形勢搞對抗,寫得軟好似孭晒鑊。要硬中帶軟,向大勢妥協;要軟中帶硬,為自己保留小小面子。羅太說通識科「旨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繫各科知識,掌握從多角度探究問題和解決疑難的能力,並孕育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本科的獨特,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跨學科思考方法。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負責任的公民」。講得好,王師奶同意通識的初心正確,尤其是講到專題探討,認為是通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師訓不足 依賴教科書? 小婦人同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理論,羅太筆鋒一轉,說很多教師不熟讀課程文件,只依賴教科書(通識科從來無教科書,只有坊間的參考書)上課。王師奶同意教師們應以多角度探究問題和培養解決疑難的能力,但不能說教師唔熟書,還一招卸去師訓機構。羅太,當年把通識匆匆上馬的時候,是否漏了和師訓機構協商? 報喜也報憂 講事實不是放大瘡疤 坊間出版的「參考書」確實良莠不齊,但也非一無是處。至於敘述環境污染、上學難、看病難、官員貪污、網絡言論監督等等,王師奶認同教師應用持平的態度處理,好的要讚揚,壞的要貶責,最緊要是事實,不可憑虛揑造。「上學難、看病難」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講的,官員貪污也是事實,報章電視常有報道,也是習主席重點工作之一。王師奶常到內地旅遊,看到祖國地方建設現代化,鐵路航空服務已達國際水平,讚歎之餘不無驕傲,但部分地區確實仍有未盡人意之處。老師不應報喜不報憂,也不應以放大鏡去揭瘡疤。今時今日要隱瞞事實不易,上網搜索,一切無所遁形。 至於課時減半、專題探討、考試不分等級等,都推說教局一定經過詳細考慮云云。小婦人一向尊重羅太,認為她是歷任教育領導最有心的一位,也許人在江湖,要隨江水的漩渦轉。羅太這篇以〈談通識教育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題的文章寫得好不舒暢,小婦人評以4字,曰「有始無終」。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我教你點教女

報章圖文並茂刊出一個媽媽發出求救呼聲:「我要點教女?」事緣一名教師批改小學生家課時,將答案正確的「確」字改為「确」 。何以會發生此事,文藝腔說法是「文化的衝突」,嚴格來說,教師和學生都無錯。既然無錯,即係兩個都啱,教師又啱,學生又啱,分別一個係繁體,另一個係簡體;執著的說法一個是正體,一個是異體。王師奶雖然眼中容不下教育界的牛鬼蛇神,但心態仍是寬容大度,處處替人着想。先講教師,她認為正確的確字應寫為「确」,可能這名教師來自內地,從小就這樣寫,教師就這樣教她,一見有人把正确寫成正「確」,情不自禁又好,條件反射又好,紅筆一揮,大X從天而降。這邊廂學生莫名其妙,筆畫無誤,何以大X撲面而來?做媽媽的面對一繁一簡,一正一異,無所適從之餘,大嗌點教女。 大X之苦 王師奶指點迷津之前,回想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教師如何教寫字。中文有紅字簿,印有紅色字體的「上大人孔乙己 化三千七十士」 ,學生用毛筆蘸墨按紅色字體填寫,至於什麼上大人,什麼化三千根本不理解,也不會去理解。到三四年級時,改為印字格,在習字簿每一頁中間套入字格,字體是黑色的,取材於古時名書法家,或柳公權,或顏真卿,但一定是繁體正楷。前些時有教師嫌低年級學生寫字不對稱,學生寫一個「如」字,左邊的女字大,右邊的口字寫得不符比例的小,論美觀、論對稱,確是不合標準,但教師又是一大X,錯錯錯。如果有紅字簿可填,有名家字格可印,學生不會慘受大X之苦。小婦人好少批評教師,知道今時今日為師之苦,一方面要受家長監督投訴,為保飯碗,又要睇校長面色做人。英文書法方面,記得小學時要寫copy book,作用同紅字簿、印字格差不多,模仿多了,寫出來自然似模似樣。教師不會紅色X橫飛,學生不會不知其所錯,媽媽不會大嗌唔知點樣教女。 一字兩寫 言歸正傳,教師將正體改為異體,繁體改為簡體,做媽媽的應以平常心對待。香港政治上實行一國兩制,則文字上「一字兩寫」毋須大驚小怪,可視之為不正常中的正常。好些商店早已實行「一地兩幣」,在門口標明「本店歡迎人民幣交易」喇,教女唔需要咁執著嘅!此時此刻,深圳河以北應寫「正确」,深圳河以南應寫「正確」。世事常變,有時變得早,有時變得遲,應有心理準備,這變一定來臨,不會遲過2047。與其到時臨急抱佛腳,早些教定你個女認識「一字兩寫」有備無患!王師奶雖然比你老(應該講年長) ,但早早就簡繁兩體通行無礙,睇簡體書多過繁體(書價便宜好多,書種多好多) 。王師奶再勸呢個媽媽一句,放開懷抱,眼光放遠些,你就唔會大嗌點教女。 順便同呢個教師講下,可能你是無心之失,忍耐些,離一國一制這天還有二十多年。香港學校現在用的是繁體字,不論對錯都應以繁體為標準,不能由你決定,這會令學生無所適從,令家長不知所措。終有一天香港社會全面簡化「一字一寫」,何必匆匆爭朝夕!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有乜嘢老竇就有乜嘢仔

呢條標題似通不通,無邏輯兼犯駁,唔通盲公盲婆(C女話應寫失明夫婦)一定生盲仔,矮公矮婆一定生矮仔?就此兩例已經知道唔通。數學上有負負得正。電視實况介紹節目,常見失明夫婦生下眼仔睩睩的嬰孩,似乎「有乜嘢老竇就有乜嘢仔」呢條標題錯到貼地。「臭罌出臭草」這句俗話似乎可替標題辯解一二,但細細思量,臭罌之所以出臭草,是因為環境使然,草未放入臭罌之前本來不臭,放入臭罌後,受罌內臭氣薰陶,遂成臭草。 小孩本來是白紙一張,任你搓圓撳扁,俗語所謂「跟着好人成君子,跟着壞人惹禍殃」,如果跟着大賊王,不成大賊亦一定會成小偷。王師奶樓上之賣魚勝,粗口爛舌,出口就是XYZ,他養有一隻鸚鵡,與人打招呼也是連串XYZ,他引為笑談,也引以為傲,你可想像他5歲的兒子,談吐如何「斯文」!當然,賣魚勝不自覺自己是臭罌,XYZ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兒子也一定會「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自自然然變成外人心目中的「臭草」而不自知。 餐桌禮儀 代代相傳 王師奶兜了一個大圈,無非想強調家教之重要。小婦人覺得現代父母好多唔知家教係乜,更加唔知點教。以前的父母家教好嚴,他們以身作則,言行舉止,必信必恭,長幼有序,父慈子孝,市井之語,從不上口,生活小節連如何揸筷子也有規有矩。王師奶最記得嫲嫲教的幾句餐桌禮儀:「同枱食飯,手踭莫橫」;「羹宜在左,筷子在右」;「飲湯之時,切勿作聲」;「匙羹放下,亦要輕輕」;「夾餸之時,切勿摷底」;「扒飯一啖,夾餸一箸,連夾幾箸,便是失儀」。小婦人銘記心中,一生受用,嫲嫲教我,我教一雙兒女,這是很基本的禮儀,也是家教的一小節。今日的父母誰會教?可能他們也不知這是什麼一回事。 家長在孩子面前拳來拳往 多年前王師奶送C女返幼稚園時,親眼見兩個男家長在校內初則口角,繼而動武,搞到校長報警。原來兩人的兒子都讀高班,相鄰而坐,不知怎的爭執起來,甲的打了乙一掌,乙的踢了甲一腳。兩個小孩回家都說在學校給人欺負,兩個家長翌日回校向校長投訴自己的寶貝兒子給對方打傷,校長調解無效,兩個家長就在自己兒子和十幾個5歲左右小孩子面前拳來拳往,嚇得他們自己的兒子大聲哭叫,這是身教,也是最壞的家教。猜想一下他們的兒子長大後斯文有禮還是粗魯的機會多?這是把一株小草塞入臭罌,可憐純潔的小草就這樣被糟蹋了。環境影響好重要,家中有一個又酗酒又爛賭的老竇,耳濡目染之下,難保兒子不子承父業,發揚光大而成千杯不倒的醉仙,和輸得賣兒鬻女的賭徒。 「有爺生,無乸教」是一句很嚴厲的罵人語,也證明了家教的重要。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