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香港教育亂象

BCA公聽會情况 (資料圖片) 好多人話香港好多叻人,藏龍臥虎,王師奶唔明,點解啲龍要學烏龜縮埋,啲老虎要匿埋瞓覺?又有人話香港有一樣嘢仲叻,叻在錢多。小婦人覺得香港好多瓣都好掂,醫療、治安、交通,可說頂呱呱,但教育就真係吔吔烏,不禁要問﹕「教育界的龍、虎去咗邊?」 王師奶啲姨甥仔、姨甥女,好多已到甚至超過適婚年齡,但仍然拍緊「長命拖」,追問之下,大多回答﹕「怕一個唔覺意生咗個細路,搵唔到學校。」嘩!因搵學校困難而唔結婚,這是什麼邏輯?姨甥女們話這現象好普遍,仲笑王師奶不食人間煙火,住得「背」。經此當頭一棒,再想起日前立法會舉辦之TSA/BCA公聽會之激烈兼搞笑場面,細細思量,香港教育真係好亂,而且亂得好周星馳。 流於情緒發泄 於事無補 王師奶倒寫歷史,從近而遠。立法會舉辦之公聽會參加者一面倒是怨氣冲天的家長;先前應邀而不得其門而入的曾參加試考的學校代表,以及所謂18區家長在事前聲明杯葛,令這公聽會並不公平,如邵苑芬修女所說「有原告,無被告」。這公聽會看得王師奶憂心忡忡,因為撕試卷、撒溪錢已遠離意見的表達,流於情緒的發泄。最可憐的是吳克儉,他是眾矢之的,以溪錢送他上路太刻薄了,香港家長幾時跌volt跌到呢個田地? 公聽會主持蔣麗芸議員保持一貫風格,一嚿雲咁不知所措。 好多人事後責備吳克儉參加完第一節鬆人,王師奶認為吳局長決斷英明,自知並非可當關的一夫,點解仲要死頂?君不聞,三十六計中最高的一計是「走為上計」乎?昔日欽點的檢討委員及家校代表自行舉辦分享會,以發言時間太短而不出席公聽會,只剩下局長孤軍作戰,殘唔殘忍啲呀!孔偉成校長,似乎欠咗啲江湖義氣噃。 提起孔校長,2016年2月2日,小婦人在本欄寫過一篇《教育局的虛偽》,敘述教育局安排靈愛小學向傳媒大賣TSA膏藥,強調TSA有存在的理由。王師奶話這是好事,但質疑教育局為什麼不安排一間反對TSA的學校講述反對理由?所以教育局說自己無既定立場是虛偽的。王師奶不懷疑孔校長贊成TSA的忠誠,也相信他是真心的。其時好多家長反對學校為小三TSA操練和補課,孔校長在會上講過﹕「取消咗TSA,其他學校總會有第二樣操練。」孔校長說自己學校無為TSA補課,但不諱言要求學生做TSA練習,還為TSA功課加上兩句黑色幽默﹕「TSA功課唔係毒品嘛,唔係做得多咗無益嘛。」王師奶就憑這兩個「嘛」字,相信功課分量就算不太多,也肯定不會太少。其時孔校長說得亢奮漏了嘴,承認該校一年級需要做TSA練習,他說﹕「學習係連貫嘅………唔會三年級考TSA,三年級先去準備。」走筆至此,夫復何言! 香港有很多教育有心人,只要他們忠於自己的信念,王師奶尊敬他們;不能否認教育界亦有為數頗多沒有立場,只求拍馬屁上位之輩。王師奶敬重斯文,同時鄙屑欺世盜名之徒,每當吳克儉卸膊,刻意說尊重校長老師們的專業決定時,小婦人心中有數。 當社會有人面對教育亂象而訴之於情緒,這現象是可悲的。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林鄭的神來之筆

美齡出任教育局長,除了網上意見紛紜,報章負面評論亦不少。意見多是說她無管治經驗,長期在日本生活,對香港情况陌生,無法擔此重任;更有以過氣歌手,甚至日本慰安婦侮辱之。淺薄無聊的粗鄙言論,只反映評論者水平低,是不可語冰的夏蟲。 不管真假,是放氣球探路抑或是煲水,若真是事實,林鄭此舉確是神來之筆,王師奶但願夢幻成真。有人說陳美齡長居日本,不熟悉香港教育情况,這是因人而異,難道長居香港,小婦人的芳鄰如牛頭角順嫂及樓上的賣魚勝就好清楚香港教育?係人都知畀飯鏟頭咬親會中毒甚至死亡,難道你畀飯鏟頭咬過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醒,何况陳美齡更有書為證,一板一眼逐點指出香港教育盲點。 至於管治經驗更不足道,不談功過,董建華做特首前不過一介商人,梁振英也不過是一間公司的合伙人,曾蔭權亦不過是高級公務員,何嘗有做特首的經驗?香港教育經李國章和羅范的八年「大搞」,孫明揚五年的「大靜」,再加上吳克儉五年的「大亂」,粗俗的講一句,已經衰到貼地。難得有天外來客,將香港教育死馬當活馬醫。至於她能否挽狂瀾於既倒,是否觀音大士遍灑楊枝甘露,一切皆在未知之數。王師奶曾列出有四種人不可做教育局長,她一不是擦鞋學者,二無政治立場,三非教育團體領袖,四非不甘寂寞的老馬。斯人不出,奈天下蒼生何?好難搵㗎。 誰說陳美齡不了解香港教育 如果說陳美齡不了解香港教育,這絕對係廢噏。 王師奶雖是人微言輕,但對香港教育的得失,教育界的牛鬼蛇神,瞭如指掌。陳美齡雖遠居東瀛,對香港教育看法與小婦人可說「英雌所見略同」,甚或可引為同道﹕ 小婦人不贊成中學教通識科,她認為不應列為必修科。 小婦人認為普教中費時又失事,無助提升中文水平,普通話另科施教,她認為應用廣東話教中文,但必修普通話,教材是同一中文課本。 小婦人認為直資太多特權,影響資助學校生存,她認為教育局不應向直資有傾斜性的資助。 小婦人認為取消校網限制,給學生自由選校,學校自由收生,她的意見與我100%相同。 小婦人認為應取消小三TSA,她認為學校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 (嚴正聲明,王師奶並無乘機抽水,往臉上貼金。如有質疑,可提供本欄文章作證) 陳美齡還認為中學畢業只分及格和不及格,DSE成大學入學試,想讀大學才考;商業補習失控,要檢討牟利機構;減少課程內容,減輕功課壓力;加入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課。除此之外,陳美齡還關注到學生自殺、考試壓力、家長催谷、政府措施、教科書水準、合約教師、少數族裔學生、融合教育和教育局長的責任。 看過陳美齡關於香港教育的書,誰還敢說她不了解香港教育?假如她真的當了教育局長,前路多艱,要實踐理想不是易事,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能否給一個有教育理想和愛心的人一個機會。迄今為止,香港本地沒有一個人比她更適合,動機更純正。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邵苑芬修女此言差矣

嘉諾撒聖家學校校長邵苑芬 (資料圖片) 王師奶話過TSA只是小菜一碟,點知煲下煲下變咗佛跳牆,經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品題,聲價暴漲,石狗公變老鼠斑,榮升教育支柱。不單人要講命運,測試工具如TSA,行運行到腳趾尾,不單牽動全港家長神經,連教育界也因此一碟小菜而撕裂。 教育局連同御點的十八區家長教師聯會及檢討委員會支持BCA(改良版的TSA)於5月考試;另一邊廂,教協連同「家長聯盟」醞釀罷考,當然是各有自圓其說的理由。王師奶冷眼旁觀,TSA又好,BCA又好,已淪為意氣之爭。吳克儉要在下崗之前man番一次,教協及「家長聯盟」趁新特首明言擱置TSA而乘勝狙擊。 全港幾百間小學頓成磨心,數以萬計的小三學生成了三文治中間的花生醬或火腿碎,情何以堪! 此時此刻,聽到嘉諾撒聖家學校校長邵苑芬修女話相關爭拗「好嘈」。如聽仙樂耳暫明,在震耳欲聾的喧鬧聲中,這當頭棒喝確是一服清涼劑。王師奶是天主教徒,讀的是天主教學校,對修女們有一份難以言喻的尊敬,認為修女們的頭巾是全世界最美的服飾,裏面包藏着純潔、犧牲和愛。邵修女接受電台訪問,王師奶一聽再聽,聽到她說聽到有人不斷反對BCA而反感,認為這是「有原告、無被告」的爭拗。小婦人尊重邵修女的感受,也絕對相信她是真誠的。邵修女是檢討委員會的成員,委員們一定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最終決定改TSA為BCA,而且在今年續考。這是委員集體智慧的決定,在檢討會的立場而言,一定覺得決定是對的。反對方的立場有另一套想法﹕參加試驗計劃只有50間學校,在不足兩個月之內另出一份數量和陷阱題目較少,但模式大致相同的試卷(考評局秘書長唐創時教授曾說TSA試題經長時間及嚴格審核),就可以搖身一變為BCA,未免近乎兒戲。至於所謂徵詢家長及學校意見?王師奶也曾要求公開十八區家長教師聯會的組成過程,如果全是教育局委任的,代表性如何服眾? 如果有人話官方成日推銷BCA好嘈,邵修女又點睇? 教育撥款不是施捨 至於邵修女說學校如收到TSA報告後,可因應學生較弱範疇向教育局申請支援,邀請專家到校支援校本課程。王師奶相信是事實,但王師奶曾公開請求教育局公布這麼多年來支援學校的數字,根本無答覆,也許是少到不好意思答覆。2016年1月17日商業電台《人民大道中》節目邀請助理秘書長陳巧敏,廣東道及元朗兩官小校長討論TSA支援計劃,助理秘書長初時頻說校本支援,主持人指校本即係無人幫手,自己靠自己,一輪遊花園之後,陳巧敏才說基於人手關係,要學校申請才支援。以此推論,教育局支援過的數目可想而知。 邵修女說她學校(2015-16學年)共獲2800萬元公帑資助,還未計支援小組資助,她問﹕「我哋拎咗咁多公帑做事,有一個問責精神有乜唔妥呢?」邵修女,2800萬元是政府依制度撥款給學校提供教育給兒童,這不是施捨,也不是憐憫,你不用為收到公帑而感恩圖報,政府應該感謝你和貴校的辦學團體的服務才是。有問責精神是應該的,但不是因為拿了2800萬元公帑。如果你認為TSA改名BCA是實質的改變,衷心認為對小三學生有益,王師奶尊重你的堅持,也尊重你的決定,正如我同樣尊重反對TSA或BCA的家長、校長和老師,但決不能因為收到2800萬元或更多而影響自己的堅持。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王師奶翻舊帳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接受電台訪問,他說香港有太多「妖孽」,石大律師快人快語,確實道出近年、近月、近日瀰漫香港的不良氣氛。其他界別王師奶無興趣理,但教育界卻不可不理。尚記得2015年10月20日,本欄刊登小婦人「鴻文」《滿紙荒唐的調查報告》,點名由「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香港小學教育領導學會」、「津貼小學議會」和「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聯合進行「小學校長面對的挑戰」問卷調查發布會。調查其中一項結果是47%校長準備提早退休,主要原因是基於工作壓力考慮。王師奶毫不客氣以「小學雞」過「小學雞」批評結果荒謬。小婦人並說過47%校長因工作壓力退休,不單打一棍問一棍唔信,就算畀AK 47指住都企硬,並與上述四會打賭,如果調查準確,王師奶立刻封筆以謝天下,不再沾這「烏喱單刀」教育圈這淌渾水。 報告亂靠數字嚇人 當日之調查報告是否準確?準確度有幾高?離譜度有幾離譜?王師奶在此向四會翻舊帳…… 王師奶對教育事何止聲聲入耳,簡直事事關心,當日同四會之打賭分分鐘記在心。今時今日正是四會檢討昔日調查結果的好時刻,當日之調查報告是否準確?準確度有幾高?離譜度有幾離譜?王師奶在此向四會翻舊帳,一是向教育界表明小婦人雖是牛頭角一師奶,但牙齒當金使,腰骨是直的,胸膛是挺的,匹婦亦無戲言。二是向所有教育團體(包括上述四會)警惕,不要作出不負責任的調查報告,亂出數字嚇人。有識之婦如王師奶當然不會被荒唐的數字嚇倒,但成日營營役役奔波於生活的市民一定被嚇到鼻哥窿無肉。47%校長因工作壓力而提早退休,再加上每年約5%的正常退休人數,2016學年豈非有百多間學校群龍無首?有學校無領導?有掘頭艇無舵手?他們的子女豈非無人教,無地方讀書?三是向所有市民警示,不要盲目迷信一些所謂調查,一定要過濾調查的團體立場,調查是否有私心,調查數據是否足夠?王師奶見過一些所謂調查,蚊型到你唔信,打50個電話就算是結論。 希望四會領導人作出回應或作出數字調整,以正視聽,或清除石永泰大律師口中之所謂「妖孽」。 此文見報之日,所有學校正在暑假中,人事應該大定,校長的去或留已清清楚楚,是否真有47%校長在工作壓力下提早退休亦已揭盅,王師奶重提此事正是合時合候,希望四會領導人作出回應或作出數字調整,以正視聽,或清除石永泰大律師口中之所謂「妖孽」,留給教育界一口清新空氣。至於津貼小學校長之壓力,若只如張勇邦和梁兆棠二人所舉之例子,若與近日迷你倉救火之消防員比,則小巫見大巫。任何品種的工作都有壓力,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是IQ和EQ結合的最佳表現,肩負以作育天下英才為己任的教育界中人,理應把眼光放遠,不要動輒以浮誇的假象,博取廉價的同情。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wongszelai@yahoo.com.hk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