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如履薄冰的楊潤雄

有讀者來郵問點睇楊潤雄同吳克儉,那當然好大分別。從外表看,楊潤雄頭髮濃密(遲就唔知),吳克儉就鄉村包圍城市;從言行來看,楊謹言慎行得多。吳克儉已是過去式,王師奶雖是一介匹婦,評彈自有分寸。在位時,他要對社會負責;卸任後,他和路人甲、乙無異。楊潤雄坐正不足四個月,家下評語太草率,亦不公允,廢舊立新要的是時間,拭目以待可也。 文:王師奶 楊局長給王師奶初步印象是謹慎,講嘢處處加個cushion,句句留一線,用詞如履薄冰,好聽叫面面俱圓,唔好聽叫「縮骨」。唉!局長,呢個世界邊處有面面俱圓這回事吖。你試皇后大道中當街派銀紙,人人一條「紅衫魚」,一樣畀人鬧。你一定不以為然﹕「唔係,派銀紙都畀人鬧?鬧乜呀?」一定有人嘈﹕「有無搞錯,佢嗰張咁新,我呢張咁舊,大細超!」三司十三局中,最三煞是教育局長呢個位,因為幾乎人人都是家長,都是持分者,都是「金叵羅」老竇老母,每一項「雞毛蒜皮」的小小措施,都會挑起他們的神經。搵邊個嘈,梗係教育局長喇! 面面俱圓抑或講嘢縮骨? 我話局長講嘢處處加個cushion,決非隨口,信手拈來,例子多的是:局長說港獨思潮很難話同教育有直接關係,跟着又說教育系統可以多做一些。他把港獨思潮不限於「直接」關係,同時不否認或有關係,教育系統可以多做些工夫。看!銅壺不漏半滴水,看似簡單,實則不簡單,既順應內地高官的論點,也為本港留了一點顏面。如果換了吳克儉,他會怎樣說?多數照單全收,這就是兩任局長的分別。 幫教師頂領導人一拳 另一點全港教師要多謝局長,替他們擋了國家教育部長陳寶生一拳。陳部長說教師要先「愛這個國家,認同這個國家」,楊潤雄四両撥千斤,把愛國家、認同國家的大義不限於教師,而是全香港人都要思考。他又說,陳寶生部長並非特別針對教師,不過在教育範疇內教師角色比較重要。楊局長,小婦人向你salute,你說得婉轉、得體,面對上下交征,謹慎得如履半吋的薄冰。 不要以為王師奶擦楊局長鞋,王師奶愛教育如命,想當年吳克儉初入官場,不幸踩到地雷,王師奶頻頻為他護航,不停為他的顛簸遭遇頻呼「我見猶憐」。楊局長接棒伊始,小婦人希望他真有本領為香港教育掃妖除魔,將一些善於逢迎的偽學者摒諸出謀獻策的諮詢組織之外,也將一些唯唯諾諾,只識做應聲蟲的什麼議會、校長會主席逢君之惡的一群酒囊飯袋掃入垃圾桶。楊局長,你做了五年副局長,這些霸住屎坑唔屙屎的人(原諒小婦人用詞草根,實在諗唔出更貼切的佳句)你一定見得唔少,如果仍沿用這些雞鳴狗盜之徒,有料有心的人不會出山的。王安石講過﹕「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師奶雖然對局長有期望,也知非一朝一夕可將頑疾清除,你如履薄冰處事之餘,也不能向不合理制度低頭。君子有所為有所不應為,楊局長,前路多艱,珍惜羽毛吖!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不要把矛頭獨指楊潤雄

教育局長楊潤雄呢排好忙,初中歷史獨立成科引起爭拗,有人話政府想乘機洗腦,呢張牌當然會自動波飛去局長身上;有人揭穿局長兩個孩子就讀國際學校,唔使考TSA唔在講,連局長話要大力推行的國民教育及今次歷史科都唔關佢哋事,自動免役。 文:王師奶 楊局長的孩子被傳媒踢爆在國際學校讀書後,部分家長梗係MM聲喇,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小三TSA操到夙夜匪懈,老豆老母陪太子讀書,做練習;讀國際學校好似入咗法租界,國民教育只洗後面拖條大辮的人嗰腦,歷史科更加唔關佢哋事,話之佢六七、六四抑或九一一。大樹好遮蔭,「國際」兩字似免死金牌,同是黃皮膚、黑髮、黑眼晴,身分證同是三粒星,同是一個叫林鄭月娥的特首,點解做咗教育局長咁多Jetso?王師奶理解家長們的怨氣,也同情楊局長的處境。把矛頭獨指楊潤雄不公平,如果他不是教育局長,只是普通高級公務員就天下太平,無人針對他。 送仔女讀國際學校 無錯! 楊局長接受now新聞台節目訪問時表示,因為曾被派往外地工作,當時認為香港教育制度「複雜」,亦未有詳細考慮,便為孩子選擇一間可以就讀多年的學校。王師奶認同局長的選擇,合情合理,而且高級公務員的兒女有教育津貼,讀國際學校亦毋須額外支出,等於唔使錢有波鞋送,點解唔揀NIKE而去揀本地製造的「白飯魚」?好多高級公務員都是咁做,一係早早送佢去英國讀寄宿學校,學費全免兼來回機票,不享用這些福利是傻瓜,楊局長毋須自咎。王師奶總愛雞蛋裏挑骨頭,楊局長認為當時香港的教育「複雜」,所以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這未免有點矯情。香港教育自回歸以來,幾時都咁「複雜」,而且愈來愈「複雜」,難道此時此刻在你領導之下的教育不「複雜」嗎?全港家長包括小婦人正期待局長將香港教育返璞歸真,唔好搞到咁「複雜」。 局長在訪問中愈答愈玄,他說兩個孩子中若有一個在傳統學校讀書會更適合。唉!局長,你估去葡京乎?一個買大一個買細;抑或買股票做套戥。小婦人唔明點解說若有一人讀傳統學校會更適合,除非局長要將一個孩子做白老鼠,為香港教育作試驗品。小婦人並不是說傳統學校唔好,看!我們的特首林鄭月娥,你閣下,三司十三局好多官員都是傳統學校培養出來。局長講講下講到王師奶心裏充滿希望,原來楊局長唔使好似佢舊上司吳克儉要周遊列國考察教育,都知道香港教育的缺點。他說因為兩個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相信可將國際學校理念及氣氛引入本地學校,又承認學生壓力太大,要考慮改善小學及初中學生目前面對的壓力問題。這話出自掌管教育龍頭的教育局長之囗,自然重逾千鈞,倘能成功,小婦人願折壽三年(太長驚睇唔到),日日焚香禱告,祝願局長將乾坤扭轉,造福萬千學子。 局長唔似口輕輕,吹水唔抹嘴之輩,王師奶亦知前路崎嶇,望教育界一齊大叫:「局長加油」!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三皇五帝時你喺邊?

初中歷史要獨立成科,課程重新修訂。有人話教育局立心借歷史科洗腦,王師奶講過N次,今時今日,要洗腦談何容易,Google或百度一下乜都一清二楚。國民教育要洗腦已經不易,單憑一科歷史就可替後生仔後生女個腦洗白白,天唔天真啲吖! 文:王師奶 誰有資格講歷史? 王師奶唔想捲入這場歷史課程風波,你話佢完全與政治無關,真係呃鬼食豆腐,歷史從來就與政治千絲萬縷,不止維多利亞港的海水洗唔清,就算傾長江、黃河的水也洗不去。小婦人幼承庭訓,絕不敢沾一滴這些渾水,也曾憤慨地說過﹕「中國歷史除了錦繡河山,文學精華與數十民族英雄的動人事外,無一足道。」 今日要講的是誰有資格講歷史?負責課程修訂委員會的主席梁元生,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講座教授,論江湖地位,做修訂委員會主席綽綽有餘,但在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問及課程是否包括六七暴動及六四事件時,梁教授反問記者六七暴動時「你哋喺邊」?這一問引起小婦人的即時反問﹕「梁教授,三皇五帝時你喺邊?」唔好講到咁遠,八國聯軍時你喺邊?原來梁教授認為歷史只是及身而止,你30歲就只能講歷史講到1987年。這樣的邏輯好驚人,就算彭祖咁長壽,都不能提唐高漢武,更加唔好問孔子是否私生子。 王師奶除了覺得梁教授盛氣凌人外,也缺乏學者風範。呢個係記者招待會,啲記者哥哥姐姐發問係職責,即使他們問得不夠深度,或問到委員會認為避忌之處,委員會亦有責任解釋,否則何須開記者「招待」會?不要忘記「招待」的基本禮貌,也不要忘記處高位的人要謙虛。 王師奶雖是牛頭角師奶一名,深知「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道理,古人有「理直氣壯,義正詞嚴」句,一個有涵養的學者更要進一步明白理直何須氣壯,義正更無詞嚴的必要,這叫什麼?這叫胸襟。 記者會上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被問到為何六七暴動不在課綱內,她的答覆說中國五千年歷史,難以巨細無遺將「雞毛蒜皮」的事全放進去。王師奶不會評論何者應放,何者不應放,但對副秘書長當時辯解的語氣及態度,總覺得官氣逼人。幸好她事後在立法會承認用詞不當,強調並非貶低個別歷史事件,雖然仍有撐飯蓋的意味,但態度仍可接受。因為是必修科,教科書出版商一定會爭奪市場,王師奶預言無出版商會蠢到詳列課程以外題材,萬一被審書小組釘死,血本無歸就慘過遊刑。 有幾個學者有讀書人風骨? 王師奶喜愛歷史,但從來對歷史都存懷疑態度,因為歷史是由當權的人寫的。以前尚有所謂史官,寫幾多真料要看他的膽量而定;今時今日連史官都無,看歷史就憑出版商文化人的道義了。說真話,有多少個出版商會和錢作對?有幾多個所謂學者有讀書人的風骨?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做個教育界敢言者

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校長 王師奶總覺得教育團體的頭頭「冇乜聲氣」,好聽就叫慎言,唔好聽叫「鵪鶉」。其實做得團體領袖,有責任向教育當局盡言責,政府做得唔妥就要出聲,唔係做政府的應聲蟲。也許王師奶火頸,成日話乜議會、乜校長會無建樹,到有事發生,一旦被委任入那些拖刀計的研究小組便飄飄然,恍似天降大任,斯人不出,其奈蒼生何!若有記者哥哥姐姐訪問,便鸚鵡學舌與政府同一口徑,恍似教育局長代言人。 文:王師奶  唔好話王師奶偏見,就以強迫考小三TSA為例,吳克儉班猢猻軟骨到貼地;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死都話學生自殺與學校制度無關,唉!呢個委員會連學者都拉埋落水,什麼校長會主席,家校會主席都出埋,結果又係由吳克儉亂噏,將個波一腳踢去outside。小婦人一度寄予厚望的葉兆輝教授企在旁邊默默無聲,擺明畀人過咗一戙啦!王師奶真係百思不得其解,教育界人真係懵得咁交關,博乜呢? 幸好百步之內,偶有芳草。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校長終於出聲,趁教統會新主席雷添良上任向教統會兩問﹕第一問,2006年教改由籌劃至全面展開,教統會沒有任何有關新學制及教改公開報告。教統會在《教育改革進展報告(四)》最後一段作出承諾﹕「教統會作為重要的教育諮詢組織,將繼續跟進和協調教育改革工作和其他教育事宜,與各持份者攜手實踐教育改革目標」,結果沒有下文;第二問﹕「誰來擔起教改的歷史責任?」 有心人打破沉默是金 李校長算是有心人,一婦諤諤,在眾人「沉默是金」博委任之際,她公開質問有權有勢的教育領導。 可悲的是,她提出以上問題時是2015年5月,兩年半來,無人回應,無人接力。 王師奶曾對教統會主席雷添良有過期望,期望他重拾教統會以前為教育發展繪畫藍圖的權威,救香港教育於「混沌」水火之中。事實令人失望,教育界已不知「第?號報告書」為何物,更不知雷添良主席是何方神聖。隔鄰二叔婆會學董太問﹕「係乜水呀?」 李雪英此問千斤重,或是明知故問。邊個會咁蠢拍拍心口豪氣干雲地說﹕「我孭起教改歷史責任。」可能李校長聽議員或高官歷史前歷史後太多,因此歷史上腦,竟高檔到問歷史責任。教改雖由羅范和李國章點起火頭,先不談成敗,要數歷史責任,難道孫明揚、吳克儉以至楊潤雄無份?那些逢君之惡的教育界鵪鶉也脫不了關係。歷史只從表面的成敗論英雄,成王敗寇,此之謂也。 不認識李校長,但偶爾聽到李校長在一群教育界「沉默的大多數」中發出微弱的呼聲,小婦人已覺得算是空谷足音。但願教育界多些敢言的俊秀,多些諍言,少些奉承,楊局長曉分!記得中學校長會曾為成績稍次的高考生在溫哥華覓得出路,不知效果如何?小婦人好關心,點都好過讀毅進和副學士吖!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500萬買小學學位孰真孰假?

友報一位專欄作家寫了一篇題為《名校,應該給誰讀》文章,引起王師奶好奇。捐了錢就可以入讀名校,那不是等同買官?500萬在王師奶眼中當然是天文數字,在某些富貴人家眼中只是濕濕碎,不過是一兩個車位之費,或一個超「迷你」的200呎單位而已。如果真係公開拍賣,1000萬一個名校學位都抵到爛喇,實爭崩頭。 文:王師奶     不信買學位 信有「人情位」 該專欄作家引述舊同學說﹕「80年代喇沙小學買位,20至50萬的確係得。」名校買位之說傳了幾十年,有人信,有人唔信。如果你問小婦人,小婦人偏向唔信可以買位;但信有人情位,又信有兩頭唔受中間受的中介人。尤其是教會學校,有好多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父和牧師,他們眼中的教友都是好人,而這些「學位老鼠」專門巴結純過法國礦泉水的校監或校長神父,一方面向心急想走捷徑的家長,勸他們事成後捐50萬或100萬(王師奶孤陋寡聞,唔知通貨膨脹到500萬)。若校監神父或牧師一時不察,中了「學位老鼠」奸計,局內人的金主家長以為真係金錢可買學位,局外人輾轉流傳,只要有「窿路」,真的可向名校買位。唉!學校食死貓,「學位老鼠」肥過隻豬。 有人話王師奶扮純情,相信所有名校都正直無私。王師奶要更正,其實小婦人心裏都有疑問,點解富貴人家的兒女都讀名校,唔通佢哋真係叻?唔信查富二代貴二代邊個唔係名校學生?我信名校有人情位,亦相信有些名校以專收權貴的子女為榮﹕「特首個孫、某議員個孫女、乜局長個女都我間學校學生。」話雖如此,老天又好公道,你老竇有錢,你阿爺有勢唔代表你一定叻。看!過去數十年,會考又好,高考又好,不少狀元出自尋常百姓家,無邊個富貴二代或三代騎馬遊街。 刻意收貧困生 增向上流機會 曾經有一段好長時間,王師奶以為所有名校的學位都給城中紳商高官壟斷,傳言中某頂尖名校更是「富人俱樂部」,直至8年前,這個偏見才消除。事緣住西環的姨甥有一個兒子要讀小一,做媽媽的緊係想入名校,替他報了五六間,又去聽晒小一招生簡介會,我記得她報了男小拔、聖保羅、喇沙、英華、高主教,她和我商量時,我心裏暗想﹕「唉!食大頭菜咩,報名費喇。」當然不會潑冷水,掃她的興。最後放榜是全部取錄,王師奶成個愕然,懷疑自己聽錯。忽然眼前一亮,覺得香港的學校好公道,唔係外面人講得咁黑暗。家個姨甥孫讀緊中三,成績好好,王師奶覺得要還名校一個公道。當然,小婦人仍相信有人情位這回事。 該專欄作家仲講有喇沙仔住九龍城寨,並不是有錢才可讀喇沙,王師奶保證絕對是事實。當年老爹和喇沙小學校長彭亨利修士稔熟,他親口對老爹說﹕「不要以為讀喇沙的一定好有錢,其實我刻意收一些家境窮苦的學生,大約20%左右,讓他們成為同學、好友,將來長大後,富有的提攜貧苦的,增加向上流的機會。」老爹尚經常提及這位逝世多年的善心傳教士。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校本管理」的陰謀和成效

「校本管理」是李國章和羅范椒芬時代產品,推行初期,辦學團體大致反對,反對最激烈的是天主教會和循道衛理,衍變成陳日君樞機代表的天主教會與政府對簿公堂,其他辦學團體靜觀其變。最後是天主教會輸了官司,所有學校分批執行「校本管理」。 文:王師奶 架空辦學團體 校長權傾全校 當時對推行「校本管理」的動機有兩種猜想﹕辦學團體規模太大,天主教會有學校300多間,聖公會亦超過100間,單是這兩個團體已接近全港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一,政府要推行任何政策,擁有龐大數目的辦學團體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打散它諸事順暢,逐個擊破無往不利,這是陰謀論;其時剛巧一些蚊型辦學團體(辦一至兩間學校)頻頻出事,有校董是書簿商,規定學生幫襯;有校董姨媽姑姐經營校車或食物部等等不正當行徑接二連三發生,於是「校本管理」出爐,以法人團體方式規管,這是陽謀論。 王師奶一介匹婦,不敢置喙真有陰謀陽謀,但從此之後,學校已成獨立個體。翻開「校本管理」網頁看,辦學團體雖仍高高在上,但功能只是「抱負及辦學使命」,其餘人事、資源、課程等等大小事務均由校董會決定。校長崗位等於一間公司CEO,權傾全校,只向董事局負責,辦學團體仍有間接影響力(所委任的校董最高可達總人數的60%)。王師奶於2015年8月25日在本欄寫過﹕「校本管理已推行了一段時間,推行前後有何不同?好在哪裏?教育界似乎沒有評估,教育局更加不聞不問。一個制度如此徹頭徹尾的改變,難道就讓它如無掣火車頭攀高山,落斜坡,衝呀衝?」 地氈底下還有幾多無能校長? 興德學校是一個例子,CEO如不羈之馬,橫衝直撞,天地任佢行。本來一個健康的校董會可以規範校長的不合理措施,可是校董會形同虛設,校監是外行人,是路人甲,根本不知如何管理學校,更不知什麼教育則例和條例。唉!一般校董會,一年才開那三幾次,學校的成敗就靠一個守法而有領導才能的校長,有管理才能和熟悉教育法例的校監。 另一則更荒謬的事件,發生在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一名42歲教師涉嫌非禮15歲女學生,警方拘捕涉案教師,保釋候查。有報道指保釋期間該教師竟然仍在校工作,同一屋簷下,試問那個女學生情何以堪?教育則例寫明可以暫停職務!校長對記者說不會評論事件,只強調會嚴肅處理投訴。點嚴肅吖?讓已被拘捕的教師繼續「人之患」乎! 還幸翁祐中學校董會決定從9月30日起暫停涉事教師職務,不准回校。王師奶不敢肯定教育局有無發揮作用,但校董會安排合理,遲就遲,但遲到好過無到。校董會在作出英明決定的同時,王師奶認為校長亦應被警告處理不當。 「校本管理」成效如何,不能以一兩個個案去評定,但誰又知道被藏在地氈底下的case有幾多?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家長意見左右校政?

《Happy PaMa教得樂》第154期有一篇報道「認識家教會」,標題是:「黃埔宣道小學家教會 家長意見左右校政」。內容先說家教會由7名家長及6名校方代表組成,合作良好,連假期前後考試都由雙方討論後決定,一切都是正面。王師奶樂見學校和家長會共同努力辦好學校,但看到標題說「家長意見『左右』校政」,不禁悚然心驚,家長意見可以採納,如果達至「左右」程度,禍福難料。 文:王師奶 如何選出家教會代表? 王師奶並無低貶黃埔宣道小學和該校家教會之意,只是將自身經驗和一般現象給大家參考。B仔讀小學時,正是家教會興起時期,每間學校都成立家教會。家長初衷是幫助學校,但芸芸家長,如何選出代表?如果由家長自行選拔,平日邊個師奶最大聲、最多聲氣的一定當選;如果由學校委派,平日斯文、寡言的一定榜上有名。 主席自詡專家指指點點 小婦人也做過兩屆家教會委員,眼見主席由話不停口而又狀若有料的肥師奶乜太擔任,以為自己是全方位教育專家,開會時指指點點。其他委員懾於她的聲勢,只有唯唯諾諾;最唔識撈的是小婦人,時時頂頂撞撞,因此由她做波士的會後飯局一定無預我;一齊開會的老師更慘,只有兩個教師代表,左右做人難,明知措施不合理,但又奉校長之命,尊重家長,不要破壞和諧氣氛。 舉個例說:有一次會議,批評五年級教英文的Miss Chan發音不正,黐黐哋脷筋,提議調她教一年級,不要教壞讀5D的肥妹女兒;一次又話要提升學校英文水平,要求學校將英文課本提升一年,即係一年級讀二年級英文課本,二年級讀三年級的,並舉某校如此,某校如是;有一次更離譜,要求學校加添英文算術課本,又話教四、五年級普通話的嚴sir講的是聽死人的廣東國語。更離譜的事多不勝數,如果真係畀這類家長「左右」校政,如何是好! 議員律師家長 動輒投訴 不要以為小婦人舉的例子太極端,但確實是「身歷聲」,仲好3D,據一些教書的友人告知,類似情况並不罕見。王師奶不時收到一些任家教會代表的老師來郵訴苦,家教會通常是周六或周日或晚上開會,時間要就家長放工,犧牲家庭時間之餘,還要拆解千奇百怪的招數。不要以為一般普通學校才會如此麻煩,老牌名校或直資名校也不遑多讓,照計家長不論學歷或社會地位平均較高,本應通情達理,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任教名校的老師有另一種苦處。由於家長大多是公司高層或老闆,再不然就是議員、醫生、律師,他們平日話慣事,雖不一定是頤指氣使,但動輒投訴是常事。如果讓這些家長「左右」校政,如何是好! 好的家長大把,衷心和學校合作辦好教育的家長更多。王師奶以為學校應有一定的立場和宗旨,好的意見應該採納,不合理的糟粕一定要拒絕。 順道恭喜黃埔宣小有一個和衷共濟的家教會。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願戾氣遠離校園

教育大學民主牆事件愈演愈複雜,不同政治立場的團體捐窿捐罅找空位做Show,王師奶雖然害怕政治,但不表示全無感受。忍受無聊噪音之餘,對某些人的反應頗為失望,尤其是教育界。 文:王師奶 雖然有人攻擊教大校長張仁良,但小婦人認為他中肯、公正,不斷呼籲外界給學校空間,讓學校自行處理,態度冷靜、理性;反而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初步反應有點情緒,義憤填膺說要「追究到底」。「追究到底」潛台詞是有人做了不應做的事,要窮追猛打揪出來懲罰,在真相未明情况下說了些不符校董會主席身分的過激話,但以一個非教育界及從商的人來說,仍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申請轉直資時,馬時亨是校董會司庫,接受訪問時說了些前後矛盾的違心話,其時王師奶寫了一篇《馬時亨的虛偽》直斥虛偽,搖擺是商人的慣性。他9月11日接受商台訪問時,已冷靜下來,措詞謹慎,一再強調未確定生事者是否教大學生,又大聲呼籲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他回應議員發起聯署︰「唔好啦你哋,真係求求你哋,為我哋個社會,為我哋年輕一代,唔好搞咁!」雖然態度上180度轉變,小婦人仍相信他是真心的,覺今是而昨非才是智者。 身為教育界 不知教之育之 王師奶最失望的是一些校長說永不錄用教大學生,又說要取消教大學生實習的機會。一些非教育界如馬時亨等人的言論,可能是衝口而出的憤慨之言,他們不理解教育的真正意義,謬誤之論尚可原諒;但身為教育界,不知教之育之,誘之導之的基本大義,只有戾氣,沒有寬容,怎能期望你們的學校有春風,有潤物無聲的氛圍?做你的學生是不幸,做你的員工更是大不幸,因為你不分皂白,因為你頤指氣使。說你不分皂白,是你不肯定來校實習的十個學生中,是否有貼不當大字報者在內,你就一竹篙橫掃一船人,興德學校有一個女校長失職,難道楊潤雄就以後唔准女士做校長?中大一個教授被控殺妻女,難道以後就不准男士在大學教書?說你頤指氣使,是你大言不慚,你真可以永不錄用教大的畢業生?王師奶就同你賭一個麥記魚柳包。你有權不給教大學生來實習,如果真長久這樣做,除了有愧於社會責任之外,也可能要給教育局一個解釋。 有膊頭才不愧他日為人師 據說有500個校長聯署譴責不當大字報,王師奶唔信500個校長都咁「萌塞」不准教大學生實習,甚至永不錄用。教大正內部查證是否教大學生所為,若真是教大學生惹此彌天大禍,王師奶認為他們應勇敢站出來承擔責任,有擔當,有膊頭才不愧他日為人師,好過成世做縮頭烏龜。小婦人同樣勸喻大義凜然不准實習,永不錄取教大畢業生的權威校長站出來,勇敢地堅持己見或承認一時失言,給全港教育界一個勇於承擔的好榜樣。 讓教育回歸教育 相比於二三十年前,社會人士對教師(包括校長)的尊敬確是弱了很多,這是社會環境使然,師生關係有點像交易,銀貨兩訖,無拖無欠。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情誼已成夢幻。今日仍有不少才德兼備的良師,也不缺視學生如子女的好老師,事實上有關教師和校長的負面新聞也不少,這是教師地位低落原因之一。 讓教育回歸教育,願戾氣遠離校園。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賣缸瓦的校董

王師奶2010年在本欄寫過一篇《千年校董》,因為看到很多學校的校董(包括校監),老得鬚眉俱白,眼矇手顫,「搖曳」生姿,仍據校董之位自重。當時王師奶曾以「群仙拱照張果老」及「Ball場貴婦下塵寰」形容最搶眼球的男女校董。 文:王師奶 小婦人能有此絕妙好句,有賴羅范椒芬任教育署長期間,強制學校校董參加3天半校董講座,否則取消註冊校董資格。羅太強制得有道理,因為校監和校董是學校的最高決策者,一間學校的成敗,成千個學生的前途都在他們手中,如果他們都是賣缸瓦的(外行人),學校的管理決無章法可言,什麼遠景、願景都成絕境。 強制校董聽講座無下文 羅范椒芬的構想雖好,可是慘淡收場。本來開局頗為順利,有些過了「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兼任校監的街坊會或同鄉會理事長,在三四名稍為年輕的校董左右攙扶下接受培訓;另一些婦女辦學團體的校董校監也來趁熱鬧,一時衣香鬢影,蓮步生香,揮手揚巾,高呼阿John阿Jack。 這些「資深」紳士淑女,手握校政大權,對教育卻一無所知,參加講座絕對是好事,就算吸唔到半磅,都希望吸到半安士知識吖。 半日完畢,奇景出現了,下半場不見了一群張果老,也不見了所有Ball場貴婦,聯群結隊做了「逃學威龍」。王師奶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這群紳士淑女有心無力:有的是求知之心,可是體力頂唔順,座位無「咕」墊底,又唔知台上噏乜,乏力乏味之下,走為上着。 羅太計劃成空,所謂強制得個講字,唔通揸條雞毛帚去打老骨頭咩!這些街坊、同鄉會或乜乜婦女會的阿公阿嬸尚屬Small potato,最唔指得郁的是東華三院、保良局及仁濟醫院的主席,他們身兼屬下十數學校校監,你叫佢哋去受訓?他們日理萬機,生意成籮,賺少十億八億你賠?睬你都傻,羅太根本唔夠膽強制呢大孖沙去受訓,唯有靜靜哋低。據知這類性質的培訓仍有舉辦,但大都是自願性質,願者上釣。 官僚因循造就門外漢校監 王師奶摷番呢陳年往事,是有感興德學校的一鑊泡。它有校監、校董會、校長,管理層角色齊備,但何以咁大劑?就因為有空殼而無實質。校監是門外漢,完全不懂教育,可能是原居民的所謂村長,也有可能因為是村中地位而當上校監,似路人甲多過似領導人,他是無辜的,除了信任校長外,別無選擇。從事件開始到辭任校監,他都一臉茫然,根本不知成班人搞邊科,不任校監對他來說是解脫。 讓一個賣缸瓦的人做校監是誰的錯?也許不能全怪教育局,因為只要多數校董同意,而他本人又沒有犯罪紀錄,學歷根本就不在考慮之列。如果要怪,就怪官僚的因循,不爆大鑊決不會改革。 王師奶估計,興德一鑊的力度不足以令教育局關注校監的能力和資格,除非多爆幾單興德2.0、興德3.0,否則十日八日又入記憶焚化爐。世間好少唔偷食的貓,負責倉庫的人是盲的,任偷唔嬲,於是愈偷愈猖狂,漸漸地牠以為自己才是主人。 王師奶願以麥記魚柳包一個,賭楊潤雄唔敢強制所有校監接受3日半培訓。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影子學生」的餘哀

興德學校事件擾攘一段時間,過程有點像連續劇。先是校董、家長、教師會會議途中,有教師冒打爛飯碗之險,公開質疑校長行政失當。校長當場宣布會議是非法集會,揚言報警,隨後又有解僱行動;繼而學校被揭發有「影子學生」,學生全年缺席卻全部獲准升級。 文:王師奶 電視畫面所見,陳章萍校長聲淚俱下自言委屈,又謂自己「無功都有勞」。最後教育局加入新校董,以過半校董人數開除校長。 王師奶頗留心興德事件的演變,觀察所得和一般人的看法可能不同,這根本是一場悲劇。悲劇的主角並非外表強勢但又「梨花帶雨」的校長,也非保皇及反皇的兩派教師,更非狀似路人甲的校監,而是虛無縹緲的「影子學生」。 花開兩枝,先講陳校長自嘆做校長好委屈,又話自己無功都有勞。先講委屈,誰沒委屈?老師們有委屈,明明職責是教書,卻要去街頭派宣傳單張,甚至去到深圳入信箱,當然是委屈。但飯碗大過天,你唔食仔女要食,更委屈都要做,而且教師去派傳單,甚至去派位中心或去更弱勢的學校門口搶「客」的大有人在,委屈非我獨有,委就委,屈就屈喇。 陳校長說她好委屈,王師奶信,呢間學校你揸fit,全班下屬食粥食飯靠晒你,由一間村校搞到26班,少啲手段都唔掂,無啲成果點令外行的「校監」話我有料到? 上面要招呼,下面要鎮壓,勞心勞力,仲有馬騮唔生性公開作反,畀心你食當狗肺,咁仲唔委屈!小婦人有少少明白陳校長的心境,但不同意她說自己「無功都有勞」。 講呢句話的人好多,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有啲唔順耳,功和勞是兩回事,你未聽過「勞而無功」這詞語乎!講得俗些是「只見身郁唔見米白」,就算勞到抽筋都係白做,嘥Gas;何况你做的時候有報酬、有薪金,取了報酬而又勞而無功,應受責備而不是求取原諒,講這話的人要三思。 香港學制 引出蠱惑校長 回歸正題,王師奶對「影子學生」的出現感到悲哀,點解興德學校會有「影子學生」存在呢?是制度逼成的。收生不足要減班,要殺校,學校獲得的資助跟開班數目掛鈎,教師人數也跟開班數目息息相關。要保校、要保教師飯碗、甚至保合約教師和校工飯碗,直接間接醞釀「影子學生」的細菌,遇着一個有腦筋而欠操守的校長,「影子學生」就脫繭而出。 王師奶並不同情這些旁門左道的勾當,亦曾經為文呼籲校長和教師要保持讀書人風骨,就算被減班被殺校,都要行得正企得正,死都要死得硬淨啲。興德學校的「影子學生」由校內教師揭發,檢舉不正當的措施值得讚賞,但「影子學生」並非突然從天而降,這檢舉、這揭發,給小婦人「遲來的正義」的感覺,但這「影子學生」是否僅興德學校獨有? 最後,王師奶好希望教育局正視校董的質素,一個不懂教育的校監唔可以領導一間學校,因為他是門外漢,只能任校長橫衝直撞。如果好彩碰到一個有才能、有品德、有專業精神的校長,學校自然可以正常運作;但碰到一隻不羈而又無才無德的野馬,乜嘢事都可能發生,興德2.0、3.0、4.0接踵而來,有幾多個所謂校政專家都唔掂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