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從沙呂小事件 看校董會質素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沙呂小)的澳洲遊學團帳目事件有新發展,有報道指校監曾家石稱已代表校董會及校方報警,懷疑有人外泄學校單據,提醒教職員盜取、侵犯私隱屬違法,警告「一經定罪,前途盡毁」。曾校監在聲明中引述《校長室行政指引》,指有關學校的一切文件包括教材、行政資料及各項指引,未獲校方同意不可抄錄、披露及轉載,亦不可轉贈校外人士,特別提醒教職員奉公守法。 若依照上述報道,看來是校監發現有人將單據外泄,所以報警。俗語話無鬼唔死得人,以往很多唔見得光的秘密,都是由熟悉內部情况的人爆料,否則秘密或不法行為不會穿煲,永遠都藏在地氈底。站在維持社會治安立場而言,臥底不論生死,都是英雄,因為他為民除害。以上所言,並非隱喻違背《校長室行政指引》是對的,校董會亦應同時檢討管理制度是否有漏洞。 小婦人認為組成4人調查小組,步驟正確;至於網上有人批評該小組自己人查自己人,這顧慮有點杞人憂天。教育局、教育界、全港幾百萬對眼睛注視下,誰敢冒天下之大不諱隱瞞真相?小婦人相信調查小組會公平處理,何况小組召集人葉約但是一位牧師,一定知道十字架代表正義與公平。 校監高調 捉泄密人 小組正調查中,外人本不應多加意見,但記憶所及,事件曝光初期,校監處處維護校長,給人印象想淡化事件,側側膊,大事化小事,小事變無事,香港人善忘,三朝兩日就煙消雲散。有報章揭露去年10月學校閉路電視截圖,校監曾家石和校董何鏡明在醜聞曝光後曾運走大量文件,懷疑包括澳洲團帳目。這是學校公器,校監是否有權運走?(也許校監好意想保存一切單據完整)前提是已獲校董會授權否?學校是一個團體,有規有矩,不是一人的家天下。如果《校長室行政指引》公布在先,不單教職員要遵守,學校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包括校監、校董和校長。 率先挽留校長 懶理調查小組? 王師奶寫過好幾篇文字,擔心法團校董會的質素,更擔心校監對自己的責任和權力混淆不清。 調查小組調查事件的同時,也應調查校監在事件中的責任,他的言行是否配稱為「稱職」的校監。葉約但牧師,愛香港、愛教育如命的王師奶之流的一般市民,對您有很大的期望。 臨近收筆,見有報道指該校校董會於剛過去的1月,校監曾家石及校董何鏡明積極挽留校長薛鳳鳴,薛校長亦同意留任。校長犯了這樣矚目的錯誤,校長不單止獲挽留,仲要「積極」挽留,一連串動作,讓人覺得調查小組被輕視,也說明校董會的其他校董的軟弱,不辨是非。 看!這是諸侯割據的時代,教育局長是政令不出灣仔的周天子。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9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鴕鳥的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與傳媒茶敘中,透露曾與考評局主席容永祺會面,梁議員批評通識科由「開科、設計、考核都係填鴨」,認為應該畀學生有得揀,考試唔應該有必考題,應讓學生按興趣作答。梁議員建議通識科變成「選考科」,如果必考必計分的話,課程大綱要大家都同意,「唔好教佔中甚至帶有行動性嘅,入晒校園」;仲話如果考呢啲題目,佢會「考一次批評一次」。她還說政府「好離地」,課程改革只諮詢老師,唔主動搵家長或關注團體傾。王師奶做了文抄公,抄了一大段記者的報道。 改革通識科關乎政治因素 從通識科第一天開始,王師奶從來未講過一句好話,因為施行倉卒,不只欠東風,也欠糧草,長官意志,話行就行。教的、命題的、評卷的,全部空槍上陣。海外及本地大學根本不將通識科列為取錄條件,但軍令如山,轉瞬又十有餘年。不能否認,通識科不論師資、命題、評卷已較初期完善,但即使今時今日,小婦人立場不變,所以對必修科或選修科並不上心。先不論梁美芬議員是否認識通識科,王師奶記憶所及,葉劉淑儀倡議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肯定比梁美芬早。遲早不是問題,改動必修變選修,其實帶政治因素,因為多年試題都觸及敏感政治問題。梁美芬批評政府在課程改革「好離地」,只諮詢老師,不主動搵家長或關注團體傾。梁議員的批評不全對也不全錯,釐定課程時由課程委員會負責,委員會成員包括教師、校長、學者,教育局代表,至於有無包括家長並無規定,關注團體代表有時亦會獲邀參與。小婦人認為誰人參與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委員對該科有無認識,關注團體眾多,立場不同,保持觀點平衡也不是易事。早前討論歷史科課程時,六四事件和六七暴動應否列入課程,左中右團體嘈到拆天,結果是和稀泥瞌埋半邊眼,得過且過。 王師奶唔明白,梁議員從「開科、設計、考核都係填鴨」意何所指,究竟知唔知道乜嘢叫「填鴨」?懇請梁議員詳細解釋開科、設計、考核點填鴨?通識科連固定課本都無,點填吖?填東大嶼易過喇!梁議員好風趣,又好悲天憫人,認為考試唔應該有必考題,應該讓學生按興趣作答。擬題方式千變萬化,小婦人從中學到大學,遇過必答題N次,准學生按興趣作答反而一次都無。假如學生對所有問題都不感興趣,難道可以不答? 梁議員替「必答題」開出條件,課程大綱要大家同意。王師奶想問「大家」的定義是什麼?是學生、老師、家長、學者、關注團體?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除非是一言堂,否則無可能大家都同意。 佔中既成歷史 學校豈能抹殺 戲肉來了,「唔好教啲佔中甚至帶有行動性嘅……」,王師奶唔想推敲乜嘢叫做「帶有行動性」,單講「佔中」。不理佔中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是一件已發生的事實,決不能扮鴕鳥,踢入地氈底當無發生過。即使政府下令噤聲,亦不表示老、中、青甚至十歲八歲的小學雞霎時失憶。你可以評論當中對錯,但不能抹殺事實,三數十年後,這就是歷史。 梁議員豪情地說:「如果考呢啲題目,我會考一次批評一次。」人人有權批評,世間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顛倒倫理的問卷

王師奶參加一個講座,講的是兒童學習語言問題,聽眾大約一百人左右。講座完畢,主持人請參加者留步,每人派一問卷,請大家填寫。內容大約是評價講者的演講內容、技巧、聲線、態度、準備工夫等等。小婦人在填寫表格時甚有感觸,究竟這風氣源自何方?如果要猜,我猜是美國,因為美國佬最興搞文件、數據、調查等等。 恃着評價表 走堂遲到欠尊重 講座後的調查,雖是有點阿茂整餅,但亦無傷大雅,最多是蒐集意見,以待他日再有同類講座,考慮是否再邀請這位講者出席。現在差不多所有大學在學期終結前,都由學生填表去評價教師的教學表現,負面的Side effect就多了。單從商業角度看,學生是用家,教師是知識供應者,由顧客去評價供應商並無不妥,有些供應商確實走板荒腔,教授掛住寫Paper,應付上頭統計,疏忽教學,上課態度馬虎。調查表可讓用家表達內心真正感受,對供應者也是一種警惕,如果這種互動能絕對公正反影事實,調查可接受。 樹大難免有枯枝,部分學生不太尊重自己身分,走堂、遲到、上課時玩手機、態度傲慢無禮,諸如此類的不守規則行為。 王師奶深信在大學教書的老師,不論職位是教授、副教授、講師,大都用心教學,以作育天下英才為己任;也相信大部分學生潛心向學,期望自己能貢獻社會。樹大難免有枯枝,部分學生不太尊重自己身分,走堂、遲到、上課時玩手機、態度傲慢無禮,諸如此類的不守規則行為。此情此景,老師視若無睹,下課鈴聲一響,頓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鬆。學生不重視上課學習,不尊重老師,甚至藐視,他們恃的是什麼?恃的就是學期尾對教師的評價表。哪個教授考試分數執得緊,哪個教授上課時太嚴厲,搵埋十個八個齊齊hea的同學,集體把教授寫得一文不值,話佢無料,講來講去三幅被;話佢細聲,喃喃自語,惜身;成噸生豬肉,砌到佢來年消失。大學好多合約制老師,逐年簽,如果學生評價欠佳,會影響續約。如果你問在大學教書的老師,他們是否歡迎學生評價老師這舉措,保證問十個,十一個搖頭嘆息。 以下是小婦人耳聞目睹的真實情况: 一、老師要自律 人哋話教不嚴,師之惰,今時今日,做老師的要放開懷抱,得容人處且容人。他真身出現已是畀面,隻眼開隻眼閉,自律天地寬。退一步想,他是米飯班主吖! 二、打分要手鬆 王師奶親自聽到幾個大學生選課時對白如下:「你千祈唔好揀A教授,佢係殺人王,緊張啲分數仲緊張過佢荷包隻金牛。揀B教授喇,佢係有名黃大仙,只要你有交卷,保證唔會『肥佬』,手快有,手慢無,讀書求pass啫,蘇州過後冇艇搭㗎。」 三、幫學生做生日 不要以為小婦人生安白造,這例子確實有點極端。某合約講師,甚受學生歡迎,年終調查表學生有讚無彈,原來他有一絕招,與學生亦師亦友。考試分數絕對輕易「Pa-匙」,緊記班上每個學生生日,學生牛一那天,他必備小型蛋糕,下課前生日歌齊齊唱,學生感動之餘,調查表梗係excellent過excellent喇。 破壞倫理 師生變商業關係 王師奶話填表時甚有感觸,就係呢類調查破壞了師生的倫理關係,小婦人不是老套到要回復「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樣迂腐,但也不應淪落到銀貨兩訖的商業關係。大學校長們,你們是否要憑顛倒倫理,影響公正因素甚多的學生評價表才能了解一個老師的工作狀况?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教育希望指數

現時並無一個有江湖地位的調查機構為香港教育設立「教育希望指數」,這完全是王師奶看到國際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宣布香港的「希望指數」(Hope Index)而聯想翩翩。 香港如果真有「教育希望指數」,市民(即是家長)可以憑指數監察教育局長的表現,假設李國章50點、孫明揚52點、吳克儉23點、楊潤雄53點,單眼佬睇老婆,一眼見晒,誰優誰劣,無所遁形。當然,如果局長面皮夠厚,或者「爛撻撻」,倒彩當喝彩,亦奈佢唔何,這就是特首無知人之明了。王師奶相信人要面,樹要皮,無人鍾意上羞考妣,下禍子孫,出街要帶面具,唔好畀人認得廬山「憎」面目。 幾個月大要搵校 點敢生仔 假設教育希望指數的起點是100點,王師奶畀現况30點,甚或更低。話明係「希望」,即係展望將來,請話畀小婦人知,香港教育的希望何在?問吓香港市民,有邊個會豎起隻手指公話頂瓜瓜,無得彈?年輕男女唔敢結婚生仔,最大壓力不是居無所,而是讀無校。BB出世幾個月,父母就要搵學校報名掛號,否則蘇州過後無艇搭。一歲多啲就要面試,點面試吖,除了睇吓個BB個樣四唔四正,父母夠唔夠中產,仲可以面試啲乜呢?報考一間肯定唔夠,最佳策略是漁翁撒網,或者學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搞到啲父母食不安、寢不寧,單是入學困難就要減指數20點。當然這是指一般市民而言,如果你是高官名流、完全無問題,讀國際學校喇。 可能歷屆特首的兒女都已經海外大學畢業,所以對本港大學學位短缺毫不關心,有錢嘅去英國、美國、加拿大或澳州,無錢的就在本地氹氹轉,在什麼副學士、毅進、自資裏焦頭爛額。講開又講,點解啲特首、教育一哥、名流富商的子女全部崇洋,唔吼香港的大學?原因有兩個:其一是驚仔女成績唔達標,考唔到大學,無face,所以早早放洋;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睇唔起本地大學,橫豎我的仔女不會讀香港的大學,與其增加學額益啲草根,不如掟錢去填海。心態可悲可恥,教育希望指數又減20點。 讀中讀英唔到自己話事 香港學制本來好單純,分私立、公立;中文學校、英文學校。辦學的人鍾意辦中文或英文,讀書的人鍾意讀中文或英文,全部悉隨尊便,無人阻撓你。?家唔得噃,讀中讀英唔到自己話事,政府話你讀英就讀英,讀中就讀中;辦學亦一樣,想辦英文中學,唔得噃,四班中一,政府係要你開一班或兩班中文,因為你收生不符標準。早餐想食西多士雙蛋,唔得,一定要食白粥油炸鬼。一國兩制似乎有點波濤,但一校兩制就愈來愈鮮明,辦學和讀書自由的喪失,點都要扣20點。 王師奶最勞氣是直資學校的定位,是羅范椒芬好心做壞事旁生的怪胎:說它是私立,不全是;說它是公立也不全是,但教育局眼中當它是私立,所以它有私校的全部自由。以前私立學校要領商業登記證,根本是一盤生意,生意好盆滿缽滿,無生意執笠閂門,每一個仙的收入和支出都係自己荷包。但直資唔係噃,除了可收費外,又有政府公帑津貼,咁仲可以算係私立?而且津貼不少,逐個人頭計,每年津貼5萬多元,這是什麼政策?說它是教育怪胎絕不為過。扣它50點都嫌少。 直資學校本身無罪,是政府的政策「盲佬貼符」。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5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一腳踢」的外傭

如果問?家啲後生仔女「一腳踢」何解,他們肯定一嚿雲。懵懵哋的以為是足球術語,或以為是李三腳的第一腳。王師奶要先向80後或90後的年輕人講古:五六十年代,並無外傭,一般家庭女傭多是本地婦女或來自順德的梳起唔嫁之女士,俗稱「媽姐」,一般普通家庭只請一個女傭,乜都要做,煮飯洗衫唔在講,湊小孩、照顧老人家、清潔工作,一言以蔽之,總之有乜做乜。不知哪位師爺,為這類女傭創造一個妙到毫巔的名詞,叫做「一腳踢」。 標榜訓練外傭成「超級家庭教師」 「家校合作及家長專責小組」為孩子快樂成長作諮詢,有家長提議開辦外傭家庭教育班。諮詢結果尚未宣布,有一推出幼園生面試班的機構推出訓練外傭成為「超級家庭教師」的課程,更標榜8小時可把外傭塑造成讓小孩直入心儀學校的「救星」。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各界反應。機構誇言8小時可培訓外傭說故事技巧、了解兒童心理學、懂得就地取教材、運用觀察施行合適教學方法。分四堂上課,每堂兩小時,收費800元。若真如宣傳所言,800元絕對唔貴,只付出一餐自助餐的價錢,家中就多了一位「超級家庭教師」,識講故事,懂兒童心理學,又知教學法,簡直抵到爛。只用8小時速成,不妨礙日常工作,如果因此而得入名校,更是抵上加抵,何况外傭修畢課程,仲有「星級升學機構」認證。 外傭組織也有反應,認為不應把教育兒童責任放在外傭身上。教育局也被考起,照《教育條例》,規定任何時間向8人或以上提供幼兒、幼稚園、小學、中學或專上教育或任何其他教育課程,均屬「學校」,須向教育局註冊,而純粹教授技能、技巧課程,均不適用。如此說來,機構並無違規。最後,連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的葉建源也驚動了,他認為與面試班、小司儀班類似,是playgroup的變種,他也認為教育局無法規管,因為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商業機構變種太快。小婦人並非有心頂撞尊貴的葉議員,但他舉例的對象錯了,什麼面試班、小司儀班,playgroup的訓練對象都是小童,現在這個機構舉辦的超級家庭教師計劃對象是港漂的成人,是離鄉別井甚或拋夫棄子到海外生活的可憐女士,她們上的不是playgroup,到香港是打工,也不是玩玩下的。 別把教子女責任推給外傭 香港大多數外傭是24小時候命,除了日間乜都做,有時三更半夜有緊急事故,例如少主人肚痛嚎啕大哭,男主人午夜回家大叫肚餓,外傭一定被叫醒幫手料理少主和煮消夜,這100%「一腳踢」,如果還要給主人安排去上堂,究竟去抑或唔去?如果小婦人是那位外傭,我一定去,因為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上了堂,取得「星級升學機構」認證,升價十倍,身分應是超級家庭教師 ,不再是「一腳踢」。待遇嘛,應該三級跳。 家長們,不要把外傭作奴隸看待,不要在「一腳踢」之餘再加半踢。子女是你們的,你們有責任親自教導。外傭不是全能,教育你們的子女也許力有不逮,受害的仍是你們自己的子女。而商業機構的老闆們,君子取財要取之有道,不要誤導矇查查的家長,8個小時就能培訓一個本業是「一腳踢」的家務傭工,變成一個考入心儀學校的「救星」?慳啲喇!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楊潤雄做了一件好事

本來好想學人哋文藝腔將本文標題擬為《後現代時期的電子教學》,左諗右度,好似耕田大嬸著晚禮服,一襲長裙拖地,周身唔聚財,還是選題如上。 電子教學壽終正寢 相信這是小婦人最後一篇有關電子教學的「鴻」文,一來已寫無可寫,最重要是楊局長已一錘定音,「隱晦」地宣布電子教學壽終正寢。包拗頸的B仔話:局長又無正式宣布取消電子教學,點解話電子教學摺埋呢?講得斯文些,叫做聞弦歌而知雅意;講得草根些,叫做聞到陣除就知飯燶。局長講過不強制學校使用電子課本,亦無設定目標,用唔用係學校專業決定。講到咁明即係話唔關政府事,亦即係話政府以後唔會泵水,王師奶話局長一錘定音並非老作,何况局長並無應承繼續撥款資助電子書商,又無應承繼續撥款為學校添置平板電腦,更無計劃培訓教師,難道這還不夠用「一錘定音」和「壽終正寢」去形容? 與此同時,小婦人要讚楊局長做了一件好事,他替香港納稅人慳了好多錢,明知繼續拖落去是無底深潭,而且斬纜是和國際接軌,所有試行電子教學的先進國家都紛紛偃旗息鼓,香港何必死撐!局長醒過吳克儉好多,吳克儉是慷納稅人之慨,倒錢落海,他的荷包都唔會少一個仙,但楊局長卻為香港人荷包着想。 雖然有點作大,王師奶要代表香港市民多謝楊局長的一念之仁。 王師奶預測未來走向 後現代時期的電子教學將會是何等局面?廟街盲公陳呃你十年八年,小婦人的預測一定準過盲公陳,而且立刻見功。小婦人預測如下: 一、電子書商不會出新書 明知電子教學已摺埋,一定不會有人繼續撞個頭埋牆,出電子書成本不輕,現在的電子書只有13%學校使用,實際已蝕到眼坦坦,不過洗濕個頭,只有捱下去,盼望明天有陽光,但?家前面行人止步,相信電子書商一兩年內相繼冚旗。 二、印刷課本一枝獨秀 印刷課本一直影響輕微,就算一些用電子書的學校,85%都繼續買印刷課本,因為阿sir或Miss甚或家長都鍾情於人手一卷。小婦人預測印刷課本繼續興盛,生意滔滔,每年加價與通脹相若,或輕微超越。二手書商店大有可為。 三、標榜電子教學轉低調 好多學校扮前衛,標榜自己電子教學(雖然只得一兩科),一些矇查查的家長最易中招,以為此校先進,爭先恐後報讀,小婦人預計這類學校轉趨低調。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仍有少數學校繼續吹牛。 四、編寫電子教材的老師鬆一口氣 一兩年內,電子教學必入死胡同,校長無理由再逼老師寫教材,以後阿sir或Miss可專心教書,關心學生,楊局長間接功德無量。 五、教育局不會培訓教師進行電子教學 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全港教師數萬,要全面培訓,需時數年,明知已婉轉喝停,還再勞民傷財?不智之舉,聰明如楊局長一定不會春蠶作繭。 局長英明,為香港做了一件慳水又慳力的好事。善哉善哉!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搞唔掂就話專業決定

王師奶真係唔想再講電子教學,一來講得太多,二來明知呢條係掘頭路,世界好多國家都投降收手,輸少當贏,香港高官愛面子,死雞撐飯蓋。始作俑者李國章、孫明揚、吳克儉都有不可推卸責任,最無辜是楊潤雄,上任一年多來,從未就電子教學講過一句褒貶話。雖然不出聲,不想找麻煩,但身在其位,麻煩會找上你。 審計處揭中小學用電子書比例低 審計處的最新報告,揭示中小學使用電子書比例偏低,分別平均只有8%及24%(當中仍有水分,大部分只採用一科或兩科)。楊潤雄身為教育一哥,回應審計報告責無旁貸,決不能話唔關我事,呢坨「蘇州」係上手留低。他進不是,退不是,進退維谷之下,套用吳克儉慣用名句——由學校專業決定。小婦人同情楊局長,上任以來雖無顯著政績,也不像吳克儉濕水欖核周圍wet,到處留「形」,倒算穩打穩紮,坐鎮大本營,處事尚算平穩,方寸間留有餘地。例如今次回應審計報告說:「將檢討及研究改善方案」。 檢討和研究改善雖然有點虛,尋找不足的態度,人人都可接受,所以小婦人對局長尚有期望。 學校自主? 表面開明實卸膊 王師奶講過,繼續推行電子教學是燒銀紙,事實已燒了不少金牛,否則審計處不會提出報告。楊局長宅心仁厚,替前幾任局長補鑊,強調投放資源並非「倒錢落海」。不過倒要請問局長,今日的電子教學進展到什麼階段?投下500噸炸彈,只炸了100平方呎的茅屋,算不算倒錢落海?至於說政府投放資源是發展教科書市場,讓學校有所選擇,相信更多教師會接納電子課本,又強調學校選書是專業選擇,全都是一派胡言,呃鬼食豆腐。憑什麼理據相信愈來愈多教師會選擇電子課本?「相信」是虛幻的猜想,一個未受過電子教學培訓的教師不會選擇電子書。就算網絡已鋪好,當真能不分貧富、人人都有平板電腦用?小婦人好怕局長們讚校長、教師專業,因為這一招是卸膊妙着。 「錯」是你們專業判斷失誤,與我無關;「對」是我有慧眼,領導英明。 最令小婦人震驚的是局長說:「政府沒有要求學校必須用電子書,校方作專業決定是否轉用,也沒有設定何時有多少百分比的學校使用才算達到目標,這始終是專業的選擇」。講得直率些,即係政府在電子教學方面既無目標,亦無方向,你鍾意用就用,唔用亦唔拘,此乃閣下之事。講到咁白,校長和教師們,唔使專業判斷都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喇! 電子教學呢壇嘢,根本就與楊局長無關,他知道再搞下去一定不得善終,不單不會培訓教師,亦不會繼續泵水,他不會蠢到開口叫停,隨緣喇,專業喇,善哉善哉!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歷史事實唔重要?

日前第七屆「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舉行頒獎典禮,獲獎者對歷史各有觀點,都是有心人,比一些立法會議員討論歷史科應否獨立成科,或者一些所謂知名人士放言「高論」歷史有見地得多。 有些立法會議員太誇張了歷史科的功能,以為學生多讀歷史就會自動愛國,讀中日戰爭就會敵愾同仇,知道大唐盛世就天下臣服,永享太平,就因為他們不懂歷史,強不知以為知,誤解歷史。歷史是兩面鏡,既顯現正面,同時也顯現負面,讓後世的人各自解讀。初中歷史獨立成科已成事實,此事無足輕重,初中本來就有超過90%學校設中史科,獨立成科不過是滿足一些「低端」政客的謬誤。 今日之事 明日歷史 獲獎者之一吳倬毅同學認為新課程綱要,撥出一成課時在通識科加入本地史內容,強調國史與港史關係,他擔心本地史未獲充分關注。他認為學習歷史不止限於課本,生活周遭都是教材。吳同學說得好,生活四周都是素材。今日的社會、政治、生活、人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達官貴人,販夫走卒,明日就是歷史。他的擔心並不多餘,太強調國史與香港史的關係,而香港史又藏頭露尾。 是編課程的人太「聰明」,抑或太低估生活在香港年輕人的智商? 史實真相絕對要重視 另一位獲獎者霍俊希不贊成強調朝代純政治史的興替。要教好一堂歷史課並不容易,單純記下帝皇的傳承、年號、在位長短,確是枯燥乏味,這是很多學生害怕上歷史課原因。其實教師有其他方法可將歷史教得興味盎然,王師奶讀中學時有一位歷史科老師,教法特別,先在某一朝代的一段野史開始,野史人物故事味濃郁,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時,他話鋒一轉,轉入正史發生的史實,帝皇的執政年期,不經意地滲入同學腦中。霍同學不認同「以史為鑑」,不應將歷史人物分忠奸,他認為不同時代有不同背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應建立自己想法。將歷史人物定忠奸有時會流於主觀,確是危險的一件事。王師奶認同霍同學的見解,但不認同他提出中史教育不應只側重史實,應讓學生認識不同史家的觀點。 多閱讀後世史家觀點是好事,從不同角度抽絲剝繭後才下自己的判斷,是成熟的讀史方法,但史實絕對要側重,歷史就是事實的記錄,事實的真相就是歷史。 王師奶對歷史常抱懷疑態度,這態度也許並不健康,歷代史官多為當權者服務,千百年來,歌功頌德的文字多,逆鱗犯顏的少之又少。遠的不說,即使今時今日,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事誰記載?同一件事,左右立場不同的報章有不同的觀點,學生只在歷史教科書學歷史,出版商寫什麼學生們就信什麼。不要忘記,出版商也有不同立場,也有商業的忌諱,三數十年後,今日的事就是歷史,可靠嗎?霍俊希同學說要認識不同史學家的觀點,那就要看到時誰主浮沉了。 王師奶不敢談政治,但歷史受政治影響是不爭的事。無論如何,看到幾位獲獎同學對歷史有特別見地,總是令人欣喜的事。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電子教學是甩皮甩骨的雞肋

論電子教學,無人關心得過王師奶,在本欄寫電子教學的文字不下七八篇,從李國章寫到楊潤雄,經歷四朝教育一哥,一篇比一篇悲觀。從一開始,王師奶就睇淡,因為電子教學是用作敷衍家長的武器,你哋話書包重,電子教學啦,一部平板電腦搞掂;你哋話教科書加價年年高過通脹,電子教學啦,教科書放在電腦,隨時加料或刪減,唔使久不久畀啲奸商借頭借路改版刮龍。 推行十多年 如蜻蜓點水 講就好似同隔鄰二叔婆借火咁易(其實借火唔易㗎,除非是煙民,否則好少人有火柴或打火機),電子教學唔係想像中咁簡單。四樣工作要同步進行:網絡、電子課本、平板電腦、師資培訓。只要有錢,網絡鋪設不難,毋須曠日持久(但我們用了超過十年時光);電子課本說難不難,說易不太易,必修科目多人寫,冷門科目蝕梗,無人肯做蝕本生意;平板電腦唔少錢,有錢的當吃餐晚飯,無錢的只能做塘邊鶴,人哋篤iPad,我篤手指。政府不是黃大仙,不會慷慨到全港中小學生人人送一部平板;不要以為所有阿sir同miss都識用電腦,識電腦的基本操作和識用電腦教學絕對是兩回事,不經過特別培訓,肯定老鼠拉龜,就算將將就就,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推行電子教學過程,十幾年來政府撥款好似蜻蜓點水,呢度一下,嗰度一下,點到即止,買薑唔辣,買醋唔酸。據說今年全港學校已鋪好網絡,總算做咗一件事,好過食零雞蛋。 實幹學校少 吹水校長多 王師奶是電子教學的擁躉,十幾年來打雀咁眼?實發展,結論是實幹的學校少,吹水的校長多。有啲校長扮專家,又話自己鋪網絡,又話老師自己編課程,連電腦價錢都列明,又話自己學生家長屬中產,自備平板電腦無問題,又話只有5%學生要分期付款,每期供款連利息都列出,小婦人同佢計過數,年息12厘,似似地大耳窿。王師奶明查暗訪,人哋雷聲大,雨點小,呢間學校就雷聲超大,雨點一滴都欠奉,眨下眼校長又換咗人。又有一間學校平素以IT自豪,向外宣揚自己是電子教學權威,一切不假外求,學生學得輕鬆,教材全由校內老師編寫,仲話學生好愉快,最近仍在報章自吹自擂。但據知升中派位,Band 3人頭湧湧,Band 1就三兩丁。要老師自編教材,簡直係攞老師條命,平日已經得閒死唔得閒病,教材寫得好要成擔心血,大石砸死蟹,可以唔寫咩! 老師兼做教材編寫 攞命! 第216期《Happy PaMa教得樂》有專題討論電子課本,其中一篇題為〈全面推行遇阻力 電子課本只是甜品?〉,標題真是可圈可點。一席酒菜,魚翅、炸子雞、清蒸石斑、飯、麵之後才是甜品,甜品不是主菜,聊備一格而已,很多人客根本不沾唇,血糖高的更敬而遠之,電子書的處境正是如此。文章說2015/16學年,只有55所小學及85所中學用電子書,僅佔全港學校13%,不要走眼,「大部分」學校只用一科兩科咋。據行內人語,八成學校兼用電子書和紙本書,雙翼齊飛,家長要雙重支出,那豈非書包更重,支出更大? 電子教學已成甩皮甩骨的雞肋,既然食之無味,棄之何惜!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人才排名下滑 不要入林鄭數

(圖片來源:IMD)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18年IMD世界人才報告》,香港全球排名18,比2017年下跌6位,新加坡維持第13位,報告一出,撼動香港教育界和工商界。洛桑管理學院報告具權威性,調查分項細緻,王師奶並不質疑準確性,但估計和人口數目有某種比例,無理由美國或德國的人才數目,少於挪威及奧地利這兩個蕞爾小國。 香港排名連跌6名,一般報章以「插水」形容,未免誇大。人生尚有起跌,上上落落,不宜太認真,更何况排名!不是扮阿Q,香港後面仍有好多先進國家,例如以色列、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俄羅斯等。看!我們心目中充滿聰明絕頂猶太人的以色列,黑客高手兼太空科技頂尖的俄羅斯,飛機工程領先的法國,和爛船尚有三斤釘的工業革命先驅英國。如果用這角度來看香港,不應悲觀如喪考妣。倒是新加坡厲害,人口少過香港,地方細過香港,資源缺乏過香港,背無「祖國」可靠,但比香港更面向世界,一般教育性排名總將香港拋離十個八個馬位,今次連人才排名都贏埋,唔寫個服字都唔得。 言歸正傳,林鄭特首對排名反應正面,並不賴三賴四,說不會因排名下降而灰心,會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她又說這10個月已投入逾83億元作教育經常性開支,指上任後把培育人才放在很高位置,資源涵蓋幼教、中、小學及大專。特首說的都是事實,王師奶也相信她真心想培育人才,但方向似乎錯了。洛桑的報告分3大指標,香港在「投資與發展人才」排名第31,低於日本和台灣;「吸引與留住人才」排第14;「人才準備度」排第9。 用萬億填海 何不增大學學額 「投資與發展人才」排名確實太低,每年DSE考生能入公立大學的不及30%,超過2萬名及格考生無緣進入大學,這些考生在不健全的副學士、毅進、自資院校碰碰撞撞,家境稍富裕的便選擇出國留學。DSE考生不能擠進1.5萬名公立大學名額內的,未必不是可造之材,回歸21年來,經歷4任特首,無一個肯大刀闊斧增加公立大學學額,難怪在「投資與發展人才」排到第34。如果再不改善,在此消彼長下,可以預期明年報告肯定再次「插水」。我們可以有數以萬億計的金錢去填海,何不撥三數十億去擴充大學學額!什麼副學士、毅進、自資都不是學子們要的東西,為政的人要有父母官的慈悲,何必在十八九歲的青年人面前玩雜耍。 國際學校被鵲巢鳩佔 趕走專才 曾有為數頗多的外國專才本來想留港工作,但因為國際學校一位難求,無法解決兒女讀書問題而轉往新加坡或乾脆留在本國。香港的英基學校及其他國際學校數目並不太少,照計足夠收納真正在港工作的外國人子弟。據傳媒報道,這些國際學校學位卻被本地人佔去不少數目,不少高、中級公務員或一些「有辦法」的富貴子弟都是國際學校的學生,這些鵲巢鳩佔的學位是趕走國際專才的兇手。張堅庭導演說不准月薪8萬至10萬以上的公務員兒女入讀國際學校並非戲言。 洛桑的人才排名報告不應全入林鄭數,因為報告撰寫資料多取材於2017年,充其量林鄭只負半年之責。若不坐言起行增加公立大學學位,整頓國際學校學位分配,讓國際歸國際,解決外來國際專才的兒女教育問題,則2019年的洛桑報告,林鄭自然要負全責。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