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楊局長諗緊乜?

自從寫咗《楊局長 齋噏無用㗎》一文後,心中有點後悔,雖然愛教育如命,如此標題確實太直率,而且對局長略有不敬。郁達夫有句「曾因酒醉鞭名馬」,王師奶牛頭角一匹婦而已,何敢與郁達夫相比,何况自己滴酒不沾,怎能借酒之名 ,下筆無狀!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小婦人雖然為下筆草率而後悔,但竟然開口中,齋噏真係無用。 懲罰沙呂小無下文 沙呂小事件,局長曾發警告信並列出罪狀,全港市民以為沙呂小一定會有人為此孭飛;何况還有牧師主持4人調查小組,十字架下公義必能彰顯,所以有人質疑小組自己人查自己時,小婦人仲叫他們放心,不要做憂天的杞人。調查小組公布結果,證明小婦人拍錯手掌,燒錯炮仗,群眾的憂慮成真,天真的其實是小婦人。楊局長信任校董會,原則上無錯,可是校董會內有特別校董會,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和校友校董無緣列席,大圈圈內有小圈圈,不理會辦學團體,更視教育局如無物。楊局長,你點睇? 楊局長,你點睇唔重要,最重要是社會人士點睇,最最最重要是全港人士,包括教育界點睇你。你是香港教育界的舵手、教育界的龍頭,如果連一間曾被你發信警告過的學校,都可以視你如無物,當你透明,請問教育局威信何在?你的職位不是代表你個人,是代表香港政府。沙呂小的小圈圈校董會正向香港政府挑戰,向全香港市民挑戰。 弄權者正虎視眈眈 楊局長,王師奶對你有期望,雖然平素對牛鬼蛇神或尸位庸官不留情面,但對你仍十分客氣,相信你是教育有心人,一切謀定而後動。唉!講得好聽是審慎,講得唔好聽是優柔寡斷吖。看!某些人就睇穿你的弱點,當你隱形。沙呂小、董之英、李東海連串事件,都是急驚風,全港都為你這個慢郎中着急,而你仍在猶豫。局長,不要錯過黃金10秒,曠日持久,示人以弱,錯過黃金10秒就會終身殘障。教育界有很多熱愛教育的工作者,有很多熱心而有教育理想的辦學團體,但也有不少不知教育為何物,弄權欺壓下屬的校監和校長,他們虎視眈眈看着這事件的發展。校董會可以強橫到這地步,辦學團體無符,局長無權,它們會有樣學樣,後患無窮。 局長真的無權?資助學校每一個仙的支出都是公帑,校董會只是學校的一個組織,校監只是組織的一員,校長是工作人員,他們有責任遵守資助學校規則,違法者大可依法懲罰,甚至勒令停辦。局長,警告信例不虛發,行動喇,你究竟諗緊乜?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不健康的教育界「惡人榜」

網上有人發起公布學界「土皇帝」的校長名單,仲話每周更新。王師奶收到讀者傳來的是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版本,最新的還未收到。這是很「動人心弦」的一項調查,每周有升有降,好似特首、司局長的民望指數一樣,又好似福布斯的世界富豪排名。榮登民望榜首或富豪鰲頭,當然興高采烈,喜上眉梢,但這是負面的「土皇帝」、「惡人榜」,如果惡榜題名,千夫所指,當然不是光宗耀祖的事。 近日不少學校頻頻出事,校長是學校的核心人物,事無大小,都與校長有關。既云出事,當然不是好事,所謂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於是霸道、欺凌、喝駡、虐待、拍枱、照肺、悔過書甚至炒魷的詞都用上,最後校長都被封為「土皇帝」 。究竟香港教育界有沒有「土皇帝」?王師奶相信有;是否所有校長都是「土皇帝」?當然不是。換另一個角度看,是不是所有老師都是敬業而又滿懷愛心?從我們求學時經驗所得,有些老師上課時求求其其,作業改得馬馬虎虎,甚至不改,完全是混飯吃的態度,呼呼喝喝,打打罵罵;與此同時,又有些視學生如子女,上課前準備充足,批改作業詳盡細緻的好老師 。從事教育工作人數有七八萬以上,良莠不齊是正常現象,不期望大樹有枯枝,但枯枝確實存在。 批鬥資料有否檢查真偽? 批評校長的應是受了委屈的老師,平素不平之氣無處可泄,現在宣泄有平台,於是像鬥地主、惡霸的熱潮湧現,甚至澎湃。王師奶擔心的是批鬥資料有否檢查真偽?如果全部都是生豬肉,則被砌者恍如文革時戴住高帽、綁住手腳遊街示眾。倘若罪有應得,無話可說,萬一含冤被屈,可有申訴機會?教育應是和平理性,和風輕拂的園地,今竟變成打鑼打鼓,菜刀鐵棍橫飛場所,終非所宜。小婦人認為這所謂「土皇帝」的每周排行榜風氣不健康,不理會批評是否準確,際此香港教育危急存亡之秋,不宜再添暴戾之氣。 教育界不要文革式批鬥 王師奶收到一讀者提議,不如設立「誤人子弟教師排行榜」。小婦人認為萬萬不能,如果真設立,相信投訴的學生千千萬萬。阿sir或miss教得嚴,分數給得緊,一定給人叫做老虎或老虎乸,甚或更不堪的罪狀。家長肯定也是投訴者,可能校長也因校內一些惡而懶的攔路虎憤而加入戰團,沸沸騰騰,怨氣冲天,此情此景,怎生了得?如此文革式的批鬥不應鼓勵,不單教育界要警惕,全港市民也有責任撲滅這股歪風於萌芽之時。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9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辦學風骨與承擔

古德明先生學貫中西,拜讀他的文章不少,甚至可說是學問的偶像,日前拜讀他的《她不死, 無以動東華》鴻文,深有所感,特向 先生求證。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林老師事件,全港同哀,同時亦暴露教育制度的漏洞,一家受公帑資助的學校,一所本是春風化雨的杏壇,怎會高層如暴君,授業者如蟻民?除已揭發事件如興德、沙呂小、董之英外,藏在地氈底未見天日的黑暗,相信多如牛毛。此時此刻,教育局是否應該徹底檢討一下,不讓惡菌蔓延? 有否向教協求助? 古德明先生提到40年前往事,說他受聘於一家天主教教區直轄中學,校長是虔誠教徒,以欺壓師生為務。教徒是否虔誠,不以外觀而得之,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以欺壓師生為務,當然錯到貼地,亦與傳道授業的教育理想相違。學生辦文集,旨在提高語文程度,寫作興趣而已,即使諷刺校長,有量度者莞爾一笑置之可也。親信小人報料當人情,辦公室政治無處不在。但校長竟以「煽動學生搗亂」、「知情不報」而開除教師,實在太過分了。求證有牌教師老爹,他說當年學校不輕易開除教師,教協在保障教師職業安全方面貢獻甚大,它之所以能成為全港最大工會是幾乎所有教師都是會員。教協設有投訴部,所有合理投訴,該會都以第三者身分調查,然後據理向教育部門力爭,由是教師投訴有門,學校高層甚至辦學團體亦不敢胡作非為。王師奶想問古先生向時任的教育司、胡振中主教投訴之餘,有沒有向最有效果的教協求助? 從古先生在《她》文中,也在文末說到該校長到了另一家學校做校長,而他後來又因欺壓學生太甚,家長群起抗議,風波鬧大,唯有倉皇去職,虔誠校長去了一家佛門中學教書,我猜到古先生所提的學校應是當時港島東半山區一間男校。該校長去職前發生之風波,轟動全港教育界,其時報道最詳盡的是尚未停刊的《華僑日報》,王師奶正讀中學,男朋友是該學校學生,所以連小道消息也知之甚詳。寫到這裏,稍為回應古先生謂40年前曾投函胡振中主教不獲回應,但1993年該男校發生事件,則一定要讚天主教香港教區,做了一件所有辦學團體至今為止,都沒有人走出這樣果敢而有承擔的一步。 教會破天荒創舉 1993年的風波也是出於學生所辦文集身上,事緣一班中六學生,有5個學生在文集中戲稱自己是黑社會,學校煞有介事將該5名學生開除,並在公教報頭版刊登,風波由是而起。家長當然緊張,因黑社會而被學校開除,仲有名有姓,肯定影響大學錄取機會。當時的傳媒、教育署、全港市民都甚為關注。香港教區轄下有教育事務處,由教育事務主教代表一位葡籍修女主理,她迅速設立專責小組,由校外人士組成,逐一接見該校全部教師、涉事學生及5名涉事學生家長。專責小組分析後,認為學生只是筆下遊戲文章,並非真是黑社會。於是以教會名義在公教報公開道歉,並保證支援學生一切需要,包括升學及經濟支援。翌日報章報道,認為天主教教區態度開明,走出公義的一步。時任教協會長張文光亦認為這是教會破天荒的創舉。事隔一年,知道其中4個學生入了本地大學,1個到了海外社區學院繼續升學。 今時今日,這種辦學風骨與承擔往何處尋?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香港學校的體育課

好多學校標榜教育目標是德、智、體、群、美,王師奶覺得是口號多於一切,得個噏字。當然,十步之內,豈無芳草,有些學校仍是有理想、有目標,不過僅是少數而已。想當日,TSA壓力壓到初小教育變形,操練狂潮由小一下學期操到考試前夕,坊間TSA習作賣到斷市。其時也,學生操到麻木,老師借堂補課補到七彩,除中英數外,所有科目讓路,音樂、美術、體育都被視作閒科,所謂德、智、體、群、美五育,僅餘操到吽吽豆豆的智育而已,小婦人謂五育淪為口號,並非虛言。 講開又講,雖然TSA摧毁了初小教育,王師奶並不怪責校長和老師,因為他們為勢所逼,全區學校都日操夜操,假若不操埋一份,家長一定話呢間學校啲老師懶惰、「吞泡」,怨聲載道之餘,招生之日肯定小貓三四隻,距學校摺埋之日為期不遠矣。 港生心肺耐力排尾3 寫下寫下,好似離題萬丈,小婦人其實想話香港的學校並不注重體育課,視作閒科。體育課牽涉一間學校的校風,也關乎學童他日立身處世的態度,並非單純體格健康咁簡單。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早前以10項國際指標及2項自訂指標,評估香港兒童及青少年活動表現,指出香港在約50個國家及地區中表現不理想,整體活動平均評級為C-,心肺耐力排尾3。一言以蔽之,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質差。這和學校(包括家長)偏重學業成績,輕視體育科有關。 歐美澳紐的學校除了校舍外,大多都有面積頗大的球場,體育活動是主要科目,差不多每日都有體育活動,體育不及格會影響升學。香港學生到英國升學,初期最苦的有兩件事:一件是體育活動消耗太多體力,意志不夠堅定的裙腳仔一定叫苦連天;第二件是寄宿學校晚餐單薄,所以好多香港父母一定為子女準備即食麵。王師奶有姨甥女到英國上學不足一個月,因為不堪運動之苦,日夜嚷着要回香港,佢媽媽心軟,但給王師奶勸止;三兩個月後已適應,如今樂不思港,畢業後任職金融機構,業餘任芭蕾舞導師。本港除喇沙、九華、男拔及聖保羅男女校等少數學校外,有廣闊球場的並不多,條件所限固然是因素之一,但一般學校領導層對體育課的深遠影響大多不太重視,也許這和他們的成長有關。 體育群育彼此相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界體育蓬勃,某些私立學校特別注重體育,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並非真正知道體育對青少年的重要,而是刻意招攬體育運動表現好的學生,誘之以獎學金或其他條件。到有田徑、游泳或足球比賽,這類半職業選手為校爭光,讓全港知道該校的存在,出發目的並不可取,有違教育精神。體育除鍛煉體魄外,同樣重要是養成堅毅的意志,有韌力,勝不驕,敗不餒,遇事冷靜。體育更與群育相連,知道群體合作和諧的重要,待人接物融洽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據知很多大公司聘請職員,擁有運動員的本質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願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不要視體育課是無足輕重的科目,努力發展這五育中重要的一環。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楊潤雄的一步半

據知教育局正進行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政策研究,引起中學界高度關注。因為直資不受教學語言限制,已將資助學校逼埋牆角,現時教育局只想作微不足道的「微調」,在中學界中已經引起高度關注。中學界的關注分兩類:一類是喜悅的,另一類是憂慮的,也是反對的。現行是學校要收到「前列四成」而人數達85%的,則可以開一班英文班,換而言之,一班32人,達標學生要有27人才可開班,現在很多資助中學已是一校兩制,可能3英1中,甚或2英2中,極端的是4班皆中。 「微調」似吊頸鬆一鬆氣 現在所謂「微調」,只想將「前列四成」改為「前列五成」;達標人數由85%調低至70%。對資助學校而言,似吊頸鬆一鬆氣;對直資來說,好似畀人搶咗半碗飯,但唔記得自己已經餐餐飽到上心口。 在小婦人看來,楊局長只行了半步,談不上什麼大改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過半步也是步,寸進也是進,肯舉步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以為王師奶和直資有仇,好似處處和直資對着幹,這真是「不美麗」的誤會。小婦人講過N次,有些非傳統名校的直資也辦得有板有眼,辦出特色,辦出風格,小婦人反對的僅是直資制度而已。王師奶也講過,希望在不破壞對直資承諾之下,局長會走出第二步,第三步。 自由選擇教學語言 承諾不能改 香港官場有一特色,人亡(下台而已)政息,上一任的負責官員無論在政策上承諾過什麼,只要他下了台,他在任時說得天花龍鳳的大計,一定隨着他的身影消失,這對施政十分不利,尤其是教育,需要講連續,講承傳。鐵的衙門,流水的官,一個局長,任期極其量是十年八載,倘若一個美好計劃隨局長的去留而終止,終究是遺憾的事。既然有15%的人當初肯開辦直資或從資助轉直資,一定有他們的盤算和理想,如果換了一個局長,前任或前前任承諾過的條件不算數,你估玩泥沙或情侶掟煲,講咗等於無講咩!例如答允過按人頭資助的不能走數,自由選擇教學語言也不能取消,否則係逼20%以上的直資冚旗。錢要照畀,自由選擇教學語言的承諾也不能改。 凡事求公道,在平等原則下才有公平的競爭,局長的另一半步是倡議升中第一階段提早至3月放榜,即資助與直資同步放榜。考生陳大文放榜時可能被九華取錄,也可能同時被直資的男拔萃取錄,如何取捨那就該讓陳大文自行選擇,不應受任何潛在壓力影響他的決定。也許有人會說程序好複雜,與過往習慣不同,今時今日,在電腦的幫忙下,一定搞掂。對學生而言,絕對是好事;對資助和直資來說也是好事,因為這是公平競爭,輸得光彩,贏得漂亮。 走了兩步,可以稍停,資助和直資要拉窄的空間仍很大,稍後再討論資助學校的困獸鬥。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楊潤雄走出第一步

教育局早前表示正考慮修例,升中「自行分配學位」提早在每年3月放榜。王師奶為資助學校的不公平呼天搶地了好多年,在本欄寫下「鴻文」不下20篇,早前才寫過〈和羅范椒芬論直資〉,足見小婦人對政府過於傾斜直資的關心。王師奶不會淺薄到像一些區議員以斗大字體誇言自己功績:「成功爭取將XX邨巴士站推前10呎」,成功失敗基於事實合理與否,與一介匹婦的小婦人無關。視乎官員判斷能力同肯唔肯上膊,好多做官的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擔櫈仔等升級。 舊制逼學生入直資求保險 我要向楊局長salute,在你走出了第一步,是你前任和前前任不敢走的一步。對香港教育而言,這一步和岩士唐的月球第一步不遑多讓,它是拯救資助學校的強心針,期望更多公平的措施陸續有來。寫到這裏,小婦人要重申一次,衷心尊重直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付出,王師奶口誅筆伐的是直資制度的本身,因為它把資助學校壓得變形。家長變成無膽一族,明知兒女優異,好可能派入優良的資助,也不敢放膽一博,寧願每月多花三幾千甚或五六千學費入直資,買一個安心保險,這措施健康否?如果一間直資靠不公平措施而獲取學生來源,值得驕傲否? 楊局長提議的改變,僅限於自行收生而又獲正式取錄者,所佔百分率並不高,僅30%而已,這立刻出現兩個極端反應: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勇邦表示「絕對是好事」,並透露官小、津小和資助議會均支持,因安排以學生福祉為重。據悉,傳統英文中學和津貼中學都歡迎建議,雖然會加重學校行政工作量,但有助防止學生流失;直資學校議會副主席鄭建德對此有保留,他認為小六生在知道自行收生結果後,經歷三四個月的互相比較,影響學習心情,造成「音樂椅」效應,導致已取錄的學生轉投官津中學,「令直資學校手忙腳亂,要重新啟動收生程序,取錄候補學生」。 望繼續收窄直資和資助不平等 走筆至此,小婦人不無感喟,張勇邦口中所謂之「絕對是好事」,關乎學生福祉,官小、津小、資小議會以至傳統英中和津貼中學都歡迎,何以過去多年未曾發表片言隻字為「好事」和「福祉」爭取過?要不是楊局長自行舉一小步,所有什麼學校議會和教育團體如教協教聯都繼續做鵪鶉,做寒蟬?楊局長,這是很基本的第一步,但願在不推翻以前對直資的承諾條件下,繼續有收窄直資和資助不平等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資學校議會副主席鄭建德說對提早放榜措施有保留,作為直資議會副主席,他這樣說是向會員學校交代,但你有否想到過去十多年直資享盡了家長「買保險心態」的便宜?今次微不足道的收窄就話要保留,又擔心小六學生學習心情(請少憂,這是小學校長和老師的事);至於造成「音樂椅」效應,導致已取錄的學生轉投官津中學,難道要剝奪學生選擇學校權利才合理?如果直資辦得有特色,有風格,有成績,學生牛津都唔會去,何况官津?最後,鄭校長吐真言了,原來是怕這措施令直資手忙腳亂,要重新取錄候補學生。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日子過去了,不論直資或資助目下都是自省和自強的時刻。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5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百位校長的聯署

100位校長聯署聲明,回應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教師墮樓事件,認為社會人士對校長的責難造成社會分化甚至對立,聲明充滿不平之氣。王師奶了解排山倒海批評中,甚至以小皇帝土霸王去形容校長,對一些滿懷教育理想、克盡厥職的校長難免感到委屈,因此上期寫的《教育界的病態》期望好校長委屈之餘,理解社會人士情緒的反應,亦要藉這次負面事件更多自勉日後的工作。 匿名聯署 用詞隱晦 王師奶有點奇怪,既云聯署,自應具名,但只寫「一群無政治立場只談教育的教育界僕人」,難免給人印象閃縮、鬼祟,更似一封匿名信。香港是個言論尚算自由的地區,雖然最近有校長頻頻出事,才疏如小婦人亦知不是所有校長都如此不堪。王師奶絕對相信好的校長不少,也相信「聯署」的校長中好的佔多數。為「聯署」正名,請列出真名真姓真校名,增加公信力;小婦人更希望聯署人數增加,400、500甚至1000個校長站出來,糾正社會人士的誤解。聲明既是「聯署」,即是聯署的人同意全部內容,執筆的人更是百人中的文膽。不過好失望,即使草根如小婦人,亦覺得文筆不過爾爾,與校長的高山仰止地位不匹配,用詞隱晦,藏頭露尾,一無文采可言,二無理直氣勢,雖感失望,此餘事耳! 在網台聽到有份聯署的中華基督教會拔臣小學劉餘權校長接受訪問,除了有點自吹之外,亦隱約透露聲明書聯署之校長意見並非一致。除帶訪問者遊花園外,根本問非所答,似乎對校本之辦學團體、校董會、校監、校長之結構及彼此關係認識膚淺。最後訪問者知道續問無益,草草收場。我們的校長真是如此「水皮」,膽粗粗空槍上陣?筆之於聲明唔掂,口之於訪問亦盡暴其短,牛頭角師奶不禁擲筆三嘆!王師奶會否以偏概全話全港校長唔掂?當然不會,因為校長中博學多才不隨波逐流的大有人在,只是他們有氣度、內斂、不偏激,知道是非有大白的一天,珍珠就是珍珠,魚目就是魚目。家長不是盲目的,百位「聯署」校長稍安勿躁。 聲明拉教師落水 忽略自身責任 最後講下聲明內容: 一、「難道教育界就只有不稱職的教師和校長嗎?大家披星戴月地上班,披星戴月地下班,捱得身體出毛病,犧牲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時間,難道就只為求三餐一宿和玩弄辦公室政治嗎?」 王師奶當然知道,教育界不是只有不稱職的教師和校長,想反問一句,難道教育界沒有不稱職的校長?教師是弱勢的一群,今次是校長「聯署」不要拉教師落水。問問社會人士,披星戴月上班下班,犧牲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是校長多抑教師多? 二、「很遺憾,我們並沒有看見社會上的教育團體帶領我們向前走,反而看見的是一種聲討文化、怪罪文化、博取掌聲文化,這些文化造成教育界的對立和分化,最終得益的又會是誰呢?」 這是聲明書寫得最蹩腳的地方,聲討、怪罪、博取掌聲也算是文化?真把文化這詞污辱了。校長們,你們期望被什麼教育團體帶領?你們本身就是教育團體如教協、教聯或什麼什麼校長議會的成員,你們本身就是有責任帶領潮流,帶領改革的一分子。社會人士對不合理現象聲討、怪罪是正常反應(也許帶點情緒),小婦人有點莫名其妙,當全港人士為一位因投訴不得要領而輕生的教師同哀之際,你們卻冷血地說有人博取掌聲。 請堂堂正正站出來,讓一向愛教育如命,尊師重道的小婦人看清你們的真面目。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和羅范椒芬論直資

雖然有好多人對羅范椒芬任教育龍頭時的措施頗有微言,尤其教改期間,口說拆牆鬆綁,實際上教師做到抽筋,牆更窄,綁更緊。王師奶直到今時今日,仍覺得羅太是教育有心人,她真心想辦好香港教育,可是想法太多,急於求成,這樣想改,那樣想改,想在一天內把羅馬建成。不單治國應如烹小鮮,辦教育也應如是,改革方向要定,步伐卻宜紓緩,舉例說:維他命有益,也不能每天把A到Z的維他命丸一口氣吞下。教改應不應該進行?絕對應該。教改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可是由於在過程中,過於信賴行外人的決策,遺禍也不少。 看過港台石永泰大律師訪問羅范椒芬的《鏗鏘說》,這是一段很成功的訪問:問的句句重點,答的語語誠摯。未寫下去之前,小婦人要重複一次:羅太絕對是教育有心人。王師奶在本欄執筆逾18年,筆下批評歷屆教育一哥一姐的筆墨不少,但對羅范卻少有月旦,即使她有時失言,但宏觀着墨仍是有誠意的,不純是博掌聲、博升遷。 直資被批三不像不平等  訪問中,石永泰說社會人士質疑她的直資學校計劃,她解釋靈感來自參觀一音樂學校,她希望學校各自辦出自己特色,同時放寬學校課程限制。這新嘗試有可取之處,但推行初期,資助學校教師基於職業安全缺乏保障,群起反對。當時教育署將條件放寬又放寬,才有一兩間學校嘗試。對批出新校舍時,據聞願意辦直資的優先,及至可自行選擇教學語言,一些招生欠佳的資助學校陸續申請加入。中大曾榮光教授批評得最激烈,評為不倫不類,三不像,既可收學費,又有政府巨額資助。不是私校卻擁有私校的自由;不是資助學校卻有公帑資助;可自行收學生,不受地區限制,失去平等意義。 曾教授之批評並非無理,但他當年聲嘶力竭反對時,尚未知今時今日的更不倫不類,更不平等,否則他老人家血壓會升高十度八度。王師奶不是曾教授的fans,但絕對是反對直資這畸形制度的支持者。小婦人並不盲目說直資一無可取,有少數直資(不限於傳統名校)也辦出風格,但是不是僅憑這三兩間辦得好的學校就讓這不公義、不平等、不合理的制度存在? 節衣縮食供子女讀「偽英中」 羅太說直資學校約佔15%,仍有大部分學校留在資助行列,內中不乏優良學校。這是事實,信手數來就有喇沙、瑪利諾修院、聖瑪利、九龍華仁、瑪利曼、聖若瑟、香港華仁、聖士提反、英華女校……等等,就因為這些學校仍堅持平等和公義,更相信不分貧富應享有同等權利。羅太,小婦人雖然欣賞你對教育的熱忱,但你知否在直資不平等的威脅下,所有資助學校正面臨學生質素降低威脅,從而引致收生不足,教學語言被迫一校兩制?連港華、聖士提反、聖保祿中學這些名校都要申轉直資,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困境。大部分的次名校已淪為一校兩制,一般資助學校更不堪聞問,家長們寧願節衣縮食去供子女讀「偽英中」的直資。 這情况連草根如王師奶都知,羅太,您一定比小婦人更清楚。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楊局長 沙呂小向你挑戰

王師奶好討厭自己的烏鴉嘴,剛在兩周前本欄結尾講「看!這是諸侯割據時代,教育局長是政令不出灣仔的周天子。」話音未了,沙呂小就向局長挑戰。 各位看官,沙呂小挑戰的不單是教育局,是向全香港教育界及全港市民的良知、公義挑戰。王師奶收到幾則語帶責備的電郵,話小婦人不知世道淪亡,竟然信賴調查小組會公平處理,以為小組召集人是一名牧師就一定知道十字架代表公義,絕對是婦人之言;又有一則小婦人話網民擔心自己人查自己人是杞人憂天,事實證明杞人之憂並非多餘,個天真係「冧咗落嚟」!面對多方指摘,小婦人傷心之餘,啞仔食黃連,有苦自家知。 傾向公開道歉 但無人犯錯? 據說調查小組已完成調查報告,校董會傾向就事件公開道歉,但不認為有人犯錯,校長薛鳳鳴、校監曾家石毋須問責辭職。嘩!呢啲係乜嘢邏輯吖?如果無人犯錯,本應理直氣壯,怎會傾向就事件公開道歉?唔通話:「對唔住,我哋做得好啱、好完美,謹向公眾道歉。」short咗咩!如果無人犯錯,使乜講什麼問責,什麼辭職!這是「此地無銀三百両」的最佳示範。 「涉款不多」不追究? 據報章引述消息指,調查小組找不到證據顯示有挪用公款或利益輸送,校董會認為放在校長夾萬的17萬元涉款不多;遊學團雖未經招標程序,但比較同期坊間遊學團不僅費用低廉,行程也較長,校方及學生均沒有損失,校董會認為薛鳳鳴毋須問責。走筆至此,王師奶血壓幾乎爆表,呢啲係乜嘢調查小組同校董會嚟㗎?將17萬元放在校長室夾萬並非重點,但以「涉款不多」而輕輕帶過是關鍵所繫。就法律觀點而言,在超級市場偷一包香口膠都係偷,偷一包泰國米都係偷;打劫金舖劫去一隻金戒指都係劫,劫100條鑽石頸鏈也是劫,哪有「涉款不多」這概念而不追究?還有更離譜的是,你怎知學生沒有損失?調查小組和校董會調查過全港旅行社乎?公開招標最透明,為什麼不做?而且教育署有白紙黑字規定,還不須問責? 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而薛鳳鳴在校董會積極挽留下,亦願意繼續留任。在全港教育界及700多萬對眼睛照射下,戀棧何益? 據知教育局曾向該校發出警告信,王師奶一介匹婦當然不知警告信內容,但以一般常理推測,一定有根有據,指出牴觸則例所在;何况楊局長行事素來審慎,不會草率發出警告信。調查報告是否已交教育局一般市民當然不知,但校董會之決定已見諸報章,有傳媒以「混帳」形容,可知人心所向。凡關心教育事務人士,亦議論紛紛,這無異是公開向教育局挑戰。楊局長,近日多間學校相繼出事,這正是掃除歪風、正本清源的好時機,不單視愛教育如命的王師奶期待,也是整個教育界及700多萬人翹首以望的事。 忽然想起「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詩句。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1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楊局長 齋噏無用㗎

由興德、沙呂小到董之英紀念中學,明顯暴露了法團校董會的先天不足,校長、校監,以至校董會缺乏問責精神。先講校監,王師奶保守估計,不稱職的佔90%以上。香港千多間學校,校監估計最少有七八百人,你相信這七八百人都曾接受最基本的培訓嗎?大部分連三兩天的講座都未參加過,有些參加過的如水過鴨背,你信他們都熟讀教育則例和條例嗎?你信他們熟悉學校財政正確的運作嗎?他們不倚賴校長倚賴誰?也許你會說靠校董會眾人智慧喇!除了一些有規模的辦學團體,其餘的校董會多是烏合之眾(好多人聽到好唔開心㗎)。 學校禍福靠晒校長 就因為校監唔熟書,靠晒校長,所以禍福難料。有幸遇到個有心教育、才德兼備的校長,學校可以一日好過一日;不幸遇到一個無才無德,在校內搞小圈子,校外喜招搖,臨財苟得,臨難苟免,有事閃埋一邊,推副手做替死鬼,呢啲學校等摺埋喇!仲有一種校長,中中庸庸,不能說好,也不算太差,但有一種絕活,服侍校監工夫一流,深明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的道理。有這類校長和校監的學校唔會有進步,因為老師們只敢交行貨,邊個太出色太勤力邊個死先,忌才吖!王師奶知道講得咁白,一定好多人唔like,但嫉惡如仇,不吐不快,好彩呢啲校長唔算太多,40%左右喇。請勿對號入座,如果你一定要,小婦人唔阻你,只能心裏默念:善哉!善哉! 沙呂小調查無期限 仲有人睬你? 王師奶總覺得楊局長太溫文,講得好聽是圓滑、審慎,講得難聽是優柔寡斷,齋噏,得過講字。興德學校事件已成歷史,但拖拖拉拉,好似急驚風遇着慢郎中。一句講晒,欠的是果斷,亂麻真是要快手快腳一斬到底。今次沙呂小一鑊泡,局長話已向法團校董會發警告信,又強調相關調查仍未結束,教育局正等待獨立小組提交調查報告,不會就此劃定期限喎;又承認校方反應並不完全積極。媽媽咪吖,小婦人真係服得局長好交關,調查怎可以無期限㗎!第一次已經過期未交,今次自動話不設期限,無異自廢武功,又承認校方反應並不積極,不積極即係講明睬你都傻。唉!局長,你威信何在?齋噏真係無用㗎! 單憑局長「零容忍」3個字可以有乜效果? 董之英紀念中學嚴重校園欺凌事件,學校竟以「過火嬉戲」輕輕帶過,可以用荒天下之大唐,滑天下之大稽去形容。局長溫文爾雅地說:將與校方詳細討論,希望校方可以做得更好,更能幫忙學生,配合教育局一直以來的政策和教育局給予學校的指引,最後加上「零容忍」3個字。要不是警方拘捕立案,單憑局長「零容忍」3個字可以有乜效果?各位看官,且看局長措詞,他表示「希望校方可以做得更好」,似乎肯定校方做得不錯,只是希望它「更好」而已。 唉!局長,面面俱圓未必是好事,全校師生、馬鞍山居民都清楚都知道董之英紀念中學是一間什麼樣的學校,徹底改革才可以鳳凰重生,再姑息必變成一間「腐敗的學校」。辦學團體的仁濟醫院,期望你們有勇氣改革校董會和學校領導層,以新面目新氣象樹立學校新風。毒瘤不除,後患無窮,去問吓醫院的醫生應該點做喇!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wongszelai@yahoo.com.hk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