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阿虫——嚴以敬先生安息

我是透過「是莊主」夫婦認識到阿虫前輩的,用他的說話,就是緣。知道他近年的身體不太好,也少了回港參加飯敘,早上從群組中收到他離世的消息,心裏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悵惘,這份緣畢竟太薄、太淺。 我們生於1970年代的這一代香港人,多是看本地漫畫長大的。由孩童時期的《兒童樂園》、《牛仔》、《老夫子》到後來的《王小虎》、《玉郎漫畫》、《中華英雄》,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是屬於過去的。但很奇怪,阿虫的作品彷彿沒有受時間的規限,即使從沒有以漫畫書的形式呈現,卻比我們愛看的漫畫書更能入屋、更受歡迎。阿虫的畫,畫中有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他早已成為香港文化,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阿虫是一個人物。在一次的訪問中,他告訴記者:「曾經自我膨脹,之後醒覺,因此自稱阿虫。」原本以真名嚴以敬在香港報章繪畫政治漫畫,每天緊貼時局,用畫筆批判政治,是其是、非其非,名噪一時,他出道比馬龍、尊子還要早。 有天,他卻突然放棄繪畫政治漫畫並移民美國,是厭倦,也是看破。父親留下了一個刻有「蛀米大蟲」四字的圖章給他,他一直十分珍愛,也覺得是自己的寫照,因除了吃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做得來,那不就是一條蛀米大蟲?於是,他以「阿虫」這個名字來開始創作水墨畫,放下過去的尖酸辛辣,以「阿虫」的眼睛來看世界,他發現愈卑微,擁有的世界就愈大。 豁達睿智伴隨成長 阿虫的第一幅畫就告訴大家:「不是沒有嘴巴,只是不想說話」,是一個終結,也是一個開始,一畫又是三十幾年。 「甜的吃,苦的也吃」、「隨緣」、「捨得」、「快樂是一無所有,又一無所缺」、「開開心心過活、快快樂樂做人」等豁達睿智一直伴隨我們成長,成為我們的提醒。 喜歡阿虫的朋友,相信不純粹是因為他的畫作,更是由於對他能行出他所繪畫的人生、所書寫的智慧。也許,有人會以為阿虫的豁達開朗是因為他事事如意、生活無憂,所以他的作品總帶着陽光、帶着愛。事實剛好相反,他曾對我們說,假如他是一個開心快樂的人,就創作不出阿虫系列的作品。 就是那一年,當兩歲的外孫女在家忽然暈倒,平日活潑健康的她,經醫生搶救後宣布不治,天,塌了下來,大家都接受不了,一直活在痛苦之中。阿虫說人生的美是要用苦難才襯托出來,但當孫女離開時,又有誰可以那麼「看破」?他道:「我知好難做到,但亦只能這樣做。」在他心目中,孫女永遠停留在最純真、最美好的時候,孫女給了他們最美好的兩年,應當感恩。 今天,阿虫離開了。他給了我們數十年的美好,用他的說話:我們應當感恩。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旅行,不是純粹吃喝玩樂

「這裏很鄉下呢!看,車行了這麼久,路的兩邊還是密密麻麻的蔗田。」下機後的第一個早上,妹妹望着車窗外喃喃地道。 「咦,我們不是到日本旅遊嗎?這兒給我的感覺怎麼不像日本的呢?」下機後的第一天,家姐好認真地說。 「好奇怪!真的好奇怪!我們剛才吃這裏的傳統菜,怎麼會有點似曾相識的味道?我們都是第一次來的喔。」在一間吃鄉土料理的古老大宅,弟弟好奇地問。 九天的時間,跟孩子們來一趟超乎他們想像的旅遊新體驗,一起走進一個只有四萬多人的國度——石垣島。放下了旅遊購物全攻略,沒有太多太擠的行程,隨想隨行,希望給他們認識這個地方的過去,同時也期望孩子意識到,旅行不是純粹的吃喝玩樂。 從香港出發,不用兩小時便到達藍天碧海的石垣島,與其說是日本,這裏更像台灣。事實上,從地緣來說,石垣島和台灣相距只有270公里,是機程不到一小時的近鄰;而跟她所屬的沖繩縣卻相隔410公里,難怪這兒有很多來自台灣的旅客。我們有幾天住在民宿裏,房東一家就在我們的下層,他的母親年紀甚高,當看到我們時,竟以為我們是台灣人,還跟我說着我聽不懂的台語呢。 入籍日本 默默付出的台灣人 「我們是長期被日本人欺凌的日本人,就算走到日本其他城市工作也不容易,因他們不願聘請來自石垣島的鄉下人。」房東說得淡然,卻在發出對歧視的控訴。 石垣島一直以來得不到日本本國人的重視,情况比沖繩更壞,因她的發展受到沖繩的政策限制,房東形容是一個被孤立的小島。不說不知,石垣島上的「日本人」,原來很多根本就是在日治時期從台灣過來的台灣人,因當時政府想開墾八重山,於是從台灣招募了一批農民過來。他們不單帶來了生產力,更帶來了種植菠蘿、甘蔗的種子和技術,還有耕作用的水牛呢! 我想起房東母親一口流利的台語,為了融入這個陌生的國度,這群離鄉背井的台灣人早已入籍並改了日本名字,為這片土地默默地付出,一代又一代。他們的真正身分只有自己才知道。 體驗風土人情 旅程方有重量 沒有本國人的幫忙,原本被孤立、被歧視的石垣島,因着好鄰舍台灣的支持,得以繼續走自己的路。在名藏的水庫旁邊有一座名為「台灣農業者入植顯頌碑」,就是感謝台灣農業者對石垣島的貢獻。今天,我們看見在車路兩旁的蔗田,恍似是台灣人給這個地方帶來的幫助和祝福;這裏不像日本,因為石垣島所仿效的是台灣先祖留下的樸實與勤奮;鄉土料理所保留的,都是日本人不懂做的台灣料理和味道。這晚嘗到一塊用酒浸泡成的腐乳,根本就是台北深坑老街吃過的味道。 九天的旅程,孩子們不僅看見小島海灣的美,更認識小島居民的辛酸,不純粹的吃喝玩樂,這樣的旅程才有重量。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夾縫中看見什麼?

行》活動,大女兒都有參加,跟過去不同,這一年她不再是活動的參加者,而是一名義工,在場內告訴別人她在「夾縫」中所看見的「貧窮」。 體驗貧窮 走進模擬場景 現場沒有攤位遊戲,也沒有幸運大抽獎,這個下雨的周末卻有近四百人來參與。《夾縫體驗行》是一個大型的貧窮體驗活動,讓人親自走進不同的模擬場景,設身處地、代入基層的角色,認識一群每天生活在「夾縫」中的朋友所面對的困難、缺乏和掙扎。他們所面對的生活是充滿張力的,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擺脫身處的困局,彷彿被囚於一個幽暗的夾縫內,得不到尊嚴,也看不見希望。場景是模擬的,感受卻是真實的。 然而,假如我們對基層朋友的困難只停留在頭腦上的知道和感動,是不能帶來任何改變的。重要的是,參加者藉着體驗去反思自己可以如何關心、如何回應貧窮人的需要。想想今天所擁有的,無論是資源、知識、經驗、技能、時間、人際網絡等等,是否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為別人帶來尊嚴? 窮孩子難交友 家中與蟲玩遊戲 女兒在一個名為「來我家…玩?」的兒童體驗區幫手,透過一系列模擬設置,讓參加的小朋友體會到基層孩子的居住空間不單狹窄,還有他們想像不到的生活實况。當他們早已把XBOX、智能電話視為生活必需的時候,原來有些孩子每天的「遊戲」只是設法甩掉身上的蟑螂與蟲子,或者在屋內找找有多少隻老鼠。 惡劣的居住環境,不止影響健康,也使他們難於結交朋友,邀請同學「來我家…玩?」,是基層孩子一個單純卻難於實現的願望。 體驗區有一間劏房,是密封的「神秘屋」,參加者進入後會看見睡牀搭建在廁所之上的荒謬,更會感受到在炎熱天氣下沒有窗戶的高溫與幽暗,有男孩問為何不做個窗,女兒告訴他有窗的劏房租金貴一千元,窗戶也不能打開,因為很多老鼠會跑進屋內。男孩聽後,沉默不語,也許這是他從來沒有想像過的。 在酷熱天氣警告下,我們都沒有不開空調的可能。可是,這並非劏房孩子擁有的權利,為了慳電,他們不能隨便開空調。荒謬的是,劏房戶的電費不是直接交給電力公司,而是任由業主定價的。當一般家庭繳交大概0.8元一度電時,貧窮人卻要支付1.6元一度的電費。我們身處的是全球競爭力最高的城市,在講求經濟價值、汰弱留強的制度下,這些不正常都變成理所當然,全都變成更大的荒謬。 「貧窮因富人貪婪」 活動後,我在回家路上拖着女兒的手,問她說:「女,你在夾縫中看見什麼?」她想了一想,道:「貪婪,沒想到貧窮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富人的貪婪。」女,我們縱使活在充滿競爭、充滿張力的世界,但我們仍有不被這套價值觀支配的自由。貧窮體驗活動的結束,正是反思、行動的開始,願我們都拿走過去對貧窮人的誤解和偏見,成為被囚在夾縫中的一群真正的幫助和祝福。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搖籃山下說夢想

過去兩個星期,感謝同事們的幫忙與分擔,讓我可以在忙碌中停下來,履行對大女兒兩年前的承諾,就是在她完成文憑試的這段時間,一起到澳洲的塔斯曼尼亞旅遊,在遙遠的山林間欣賞造物主的偉大,也在難得的同行中享受父女間的親情。 現在是塔斯曼尼亞的冬季,又凍又濕,日間氣溫只在攝氏2至7度之間徘徊,下午5時半整個天空已經被黑夜佔據,店舖也陸續關門。聽當地人說,冬天的陽光是一種恩賜。知道女兒喜愛大自然,我們由南至北,從一座山走到另一座山,在沒有手機網絡的山頭,可以更專心地「傾偈」;在低溫下手拖着手,可以更感到親情的溫暖。 滿足眼前物 放棄外闖夢想 塔斯曼尼亞的風景比想像中更美,天氣也是預期之外的好,這天我們走到搖籃山(Cradle Mountain),繞着鴿子湖畔行,不像第一天在高海拔的威靈頓山(Mt. Wellington)的寒風刺骨,也不似日前到酒杯灣(Wineglass Bay)要爬近三公里的登山石級,這裏緩緩地走一圈,沒有太大的高低起伏,在溫暖的日照下,是城市人少有的一種悠閒與安適。 「Daddy,你在我這樣的年紀時在想什麼?」坐在搖籃山下的一塊大型的冰川岩石(Glacier Rock)上女兒忽然問。她這一問,使我掉進那些年會考後的回憶中。那個時候的我好想離開香港,到外地升學,但知道家庭經濟的情况,根本沒有這個可能。到外面世界去闖闖,也許就是當時的夢想。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日做兩份工作,只想快些掙多點錢,去替自己達成到外國留學的夢。可是,當後來進入學校工作後,遇到好的老闆,我的薪金、生活保障、工作滿足感也不斷增加,還遇上了愛情,我便因這些東西而滿足快樂,即使所儲的錢早已可以應付到外地升學的需要,我卻被困在當時的生活中,同時間,夢想與我也變得愈來愈遠。 追夢最重要 珍惜女兒的勇氣 在冰川岩石上,可以居高臨下地飽覽整個鴿子湖令人神往的美景。女兒一直都希望到外國升學,這一刻她卻告訴我打算留在香港讀書、留在我們身邊。 她不是不想到外國去,而是怕我們會不捨,也不想增添家庭的負擔。 女,人皆尋夢,老爹說這些往事給你聽,是不想你嘗到我的遺憾。你以為尋夢才有代價嗎?在我來看,追尋夢想的代價只是放棄外在的東西,但假如你不再追尋夢想,所付上的代價更大,因你放棄的是你自己。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阻止你去追尋夢想,今天的安舒,或是明日的愛情,都不比你的夢想重要。作為你的父親,我更要好好保護和珍惜你那份尋夢的勇氣。在搖籃山下拖着這個亭亭玉立的女兒,想起初生時安睡在搖籃中的你,女,真的捨不得你長大。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兒子的三個願望

這天,趁媽媽帶了兩個女兒去行街買衫吃CupCake,我便與兒子約定,放下工作、放下手機,一起來個父子二人行,我還給他三個願望。當然,老爹不是上帝,不能保證他的願望是否可以成真,但是,至少可以給粗心的父親知多一點這個小五男孩的心事。 遊深水埗 喜知兒子興趣 兒子的第一個願望是去深水埗,他聽聞過這兒是比科學園、科學館更科學、更好玩的地方,他說同學們告訴他,全世界最新、最流行的高科技數碼產品都可以在這裏找得到,很想老爹帶他來開開眼界。我們走到深水埗地標之一的電腦商場,兒子沒有想過這個「電腦」商場,航拍機竟然比電腦還要多,他更沒有想像過可以試玩電動單輪平衡車,甚至找到以為只存在於電影世界的太陽能電筒。 穿過隧道,父子倆往大馬路另一邊的鴨寮街逛逛,隨便走進一家售賣電子零件的店舖,兒子一看,笑說這兒是「樂園」。他拿起不同的配件,左看右看,說這個可以怎樣用、說那個又怎樣好,還問這個連「電容」與「電阻」也分不清的老爹,小時候有沒有製作過什麼好東西。他說之前在互聯網見過製作收音機的方法,好想在暑假與老爹一起做一部呢﹗ 這一閒逛,不單看見科技,更看見兒子的知識、看見他的興趣,兒子給我看見了他。 買Kindle送家姐盡顯親情 在一間售賣電子產品的店舖前,兒子忽然眼目明亮起來,指着收銀機旁邊貼着的一張小紙條說:「爹哋,看,這裏有電子書閱讀器(Kindle)賣呢﹗」他說家姐剛剛考完英國會考(GCSE),辛苦了差不多兩個月。知道她酷愛閱讀,一直也很想擁有一部,問我可否送給她,獎勵她在考試期間的努力,這就是他的第二個願望。真心欣賞兒子的這個「要求」,他不但沒有嚷着要給自己買東西,心裏還記掛着家姐的需要,甘心樂意地用自己的「願望」來給她帶來快樂。這一份禮物,不單可以閱讀電子書,更閱讀得到兒子的善良、閱讀得到他對家姐的關愛,兒子給我看見了親情。 最後願望:參觀老爸辦公室 離開深水埗,問兒子的第三個願望是什麼,可有地方想要去?沒料到,他忽然問:「爹哋,你平日上班的地方是怎樣的呢?我可以去看看你現在工作的辦公室嗎?」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工作總帶着一份莫名的神秘,知道父親每天都要出外上班,卻少有知道那是怎樣的一回事。原來,他們都渴想到父親的工作間看看呢。帶兒子走上我的辦公室,讓他坐着我平日的位置,他一臉滿足的說,今天是他的「幸運日」,因我滿足了他的三個願望。 這一天,不單看到兒子的知識,更看見他的善良、他的喜悅,更重要的,是看見「父與子」,在這天地間他與我獨有的一份親子關係。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來,給這群爸爸一個擁抱

父親節臨近,作為孩子的爸爸,也許都會比平日快樂,雖然沒有說出口,他們心裏總是有着一份期待,期待一份被人惦念、被人記掛的甜。但,這一份甜卻不是每一位辛勞的父親都嘗得到。他們對孩子、對家庭的愛是百分之二百的付出,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關心太太的情緒和需要;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卻很久已沒有想起。肩頭的重、心裏面的苦,怎會沒有?只是掩藏在他們的笑臉背後。 這天約了一位爸爸見面,是一名自閉症兒子的父親。魁梧的身材給人一種保護、安全的感覺,見他跟孩子的對話,帶着無限的溫柔暖和,流露的不單是鐵漢柔情,更是一份無盡的愛。 爸爸為約會遲到道歉,因兒子不願出門,要這位父親擁着他在地上滾一會兒。兒子不懂說話,這麼多年,父子都習慣擁在一起在地上滾來滾去,這是告訴對方「我愛你」的唯一方式,兒子需要愛,十分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即使今天已經19歲。爸爸兩邊髮鬢已開始變白,坦白告訴我體力大不如前,每朝清晨,他比所有人都早起,努力鍛煉身體,因他心裏記掛的是兒子的將來。 能夠做的,就只有使自己可以多擁抱他一會、多陪他走一會。 對待自閉症 香港沒想像中文明 在看似文明富庶的香港,要照顧自閉症孩子不容易,資源配套是一個問題,孩子中學畢業後沒有什麼出路,要輪候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早已心力交瘁的照顧者來說,每一天都是漫長的等待。爸爸知道兒子喜歡外出,工作過後,總會帶兒子到外面走走,也給太太一點喘息的空間,縱使知道現實中的這個城市沒有想像中的文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說話,不是你不在意便不會受到傷害。就如剛才在地庫停車場等電梯時,兒子感到悶熱難耐,爸爸在開門前的一剎捉不緊兒子,他便第一時間衝進升降機。這個時候,旁邊在等候的婦人非常不悅,還趁機教她的孩子不要學哥哥這樣沒有禮貌、要學懂排隊。 低着頭的爸爸心中有着莫名的憤怒,卻不好回應,因兒子實在不對,唯有假裝聽不到,然而,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他,心如刀割。 爸爸說,在等電梯的期間,任何正常人只要多看兒子兩秒,都會察覺到他的「特別」。但為何看見了,還要用說話讓他們難堪?同樣的一個情况,假如要教導孩子,給這位疲累的爸爸多一點鼓勵和支持,告訴他:「爸爸,辛苦了﹗」、「爸爸,加油﹗」,不是更好的身教嗎?這是文化的問題。 今年父親節,或許,這個兒子仍然不懂向爸爸說:「父親節快樂﹗」但願,這個城市的真香港人,可以代這些孩子,給辛勞地照顧着他們的父親一個擁抱、一句由衷的感謝和支持。文化不是遺蹟,是給下一代重要的遺產。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別讓世界改變你的善良

這兩個月,大女兒都忙着應付公開考試,看她為每一科所預備的筆記,不單條理分明,歷屆的考試題目她都寫下了重點和心得,筆記簿上用上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文字,還有手繪圖畫,實在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每一頁,都清楚感受到女兒在學習上的認真和用心。 兒女考試,家長比他們更緊張,可是,父母再多的說話,即使頭腦上明白是出於關心,也只會成為他們的壓力。或者,在孩子溫書時給他們冲泡一杯花茶、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糖果小食放在家中當眼處,這些小小的動作,都比說話更容易進入他們的世界,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同在,也知道你在為他們打氣。最重要的是當孩子真的遇到困難,需要找人傾訴時,他們會第一時間想起你。 朋友擅自轉發筆記 女兒感委屈  溫習期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話說在某科考試前幾天,女兒有個同學特意來找她「求救」,不是求教,而是想問她借筆記。女兒原本不太願意,因她覺得筆記的內容比較個人,也是自己的心血,但不知道是否受到老爹常說要「愛鄰如己」的影響,她看見同學的無助,便「動了慈心」,把筆記複印了一份給她。 盼孩子用善良改變世界 女兒善良,也重視她的朋友。可是,她這個善良的行動卻給她換來了一點傷害。沒料到,她的筆記隨即在同學之間被轉發、被複製,甚至轉到她不認識的人手裏。女兒呆了,她真的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呢﹗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疑問:「為何要轉發我的筆記給其他人呢?」「為何不先問問我?」「大家沒有發覺這樣做是有問題的嗎?」「可有人會想過我的感受?」「是我自己做錯了嗎?」「當初是否不應該給她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她知道,不單沒有答案,也不能改變這一切已發生的事實。然而,我仍為這件事感恩,為什麼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父親,我根本不可能知道發生了這些事情。 我只會以為女兒正在全心全意,努力地應付考試。我知道她哪一科較有信心、哪一天要送她去試場,而這段時間真正困擾着她心裏的人和事,要是她不說,我是無法知道的。感謝女兒的信任,當我們一起吃着她最愛的橡皮軟糖時,她向我訴說心中的委屈。我專心地聽,沒有建議,也沒有評論,她說的每一句話,彷彿都在梳理情緒,都在替自己療傷。欣賞和再三肯定女兒的善良,問:「你如何看那個同學呢?」她想了一想,道:「她仍是我的朋友,我覺得她沒有惡意。」 女,成長路上,或會遇到與我們想法不同的人和事,我們或會因此而感到失望、悲傷、甚至憤怒。但,善良的人看人總是善良的,盼望我的孩子,能用你的善良去改變世界,但別讓世界去改變你的善良。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從一場吵架說起

這天送孩子上學,在離學校不遠的馬路旁傳來一陣吵鬧聲,原來是一個媽媽在跟的士司機對罵着。短短在等候交通燈過馬路的時間,途人都清楚聽到,她是對司機沒有把車「準確地」停在學校門口,害她的兒子要多走幾步路而非常不滿。 媽媽罵司機 兒子痛在心  留意到站在媽媽身旁的兒子,一臉無奈,眼睛在尋找也在逃避他所熟悉的臉孔。孩子的尷尬,也許不單是因為媽媽在學校附近跟別人吵架,估計這種場面他早已司空見慣,而令他心裏感到更不舒服的,是媽媽對他的否定。從吵罵中,媽媽的說話裏重複了多次對兒子身形和能力的批評,說他「個子矮小」、「身體瘦弱」、「書包比他重」、「背不起書包」、「上不了樓梯」。明白媽媽對兒子的緊張和關心都是出於一份由衷的愛,希望保護他,免使孩子承受不必要的苦;然而,這些說話,或許是不自覺、無心的批評,卻加深了孩子心靈上的苦,叫他的心比背負着的書包更沉、更重。 孩子需要的是肯定 我們常說,生命影響生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深遠、最恆久。你所做的、你所說的、你所不做的、你所不說的,他們都會看在眼裏、都會印在心上。孩子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肯定,父母眼中的自己比一切都重要。當我們以為在教導孩子,必須留心我們所傳遞的,是一種怎樣的生命價值。 一個自我形象健康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都會是一個充滿自信、有自尊感、懂得尊重別人的生命。 假如父母經常指摘孩子,對他們所犯的錯都過分反應,別以為這樣嚴厲,孩子以後便不會犯錯,他們只會被塑造成愛講大話的孩子; 假如父母指示孩子多於鼓勵,常要他們這樣做、那樣作,別以為孩子會掌握做事的方法,他們只會成為缺乏自信的生命; 假如父母常為孩子預備生活一切所需,別以為他們會學曉感恩,他們或會常常拿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因為父母從來不讓他們替自己作選擇; 假如父母經常拿子女跟別人比較,別以為孩子會視對方為學習榜樣,他們只會成為一個妒忌心愈來愈重的生命; 假如父母常替孩子遮風擋雨,第一時間拿走他們成長中所遇到的障礙,別以為孩子會平步青雲,他們只會成為一個懦弱的生命。 以鼓勵接納尊重建立自我形象 那麼,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呢?在我來看,關鍵就在生活中的彼此互動。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就是給予他們在成長中所需要的鼓勵、接納、尊重。只有願意鼓勵孩子的父母,才可以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只有願意接納孩子的父母,才可以培養出有自尊感的孩子;只有願意聆聽孩子的父母,才可以培養出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 生命影響生命,父母的生命如何,孩子的生命也必如何。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狼來了》給孩子的想像

從澳洲回港後的周末上午,我又再安坐在快餐店內,享受着每星期一次的獨處時光,面前的番茄腸片通粉也分外香濃味美。 可怕的「媽媽來了」 「告訴我,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什麼?」一把令人不安的聲音由遠而至,一對母子走近,就在我旁邊的桌椅坐下,媽媽又再重複剛才的提問,聲聲入耳,每個字都聽得出她的不耐煩。 小朋友大概是幼稚園生吧,一臉通紅,無助地望着媽媽,眼眶中的淚水也快要掉下來。看到那張楚楚可憐的臉,任誰都會生出幾分憐愛,整間快餐店,大概就只有他的媽媽不為所動,還厲眼道:「答我呀﹗」我的心坦白地在震。 「叫我們不要……不要懶惰……」小男孩鼓起了最大的勇氣吐出他的答案。我的視線隨即移到媽媽面上,也暗暗為小男孩打氣,可是,只見媽媽反白了眼,從背包拿出一本圖書擲在小男孩面前,說:「狼來了啊﹗我不是已經給你讀了麼?牧童撒謊呀,結果真的有狼來的時候,就沒有村民再信他,最後所有的羊都被狼吃掉了呀!這個故事的教訓就是不要撒謊,要有誠實的品德呀!」 小男孩與牧童相比,也不知誰比誰更可憐,他不住的點頭,相信這個故事帶給他的只有恐懼,沒有樂趣。 在城市生活的他或許不會知道「狼來了」有多可怕,但卻清楚知道「媽媽來了」比一切都可怕。 就是這個鄰座的路人食客也猶有餘悸,連番茄腸片通粉也嚇得失了原有的味道。 加入想像 故事變有趣 哥哥也有新發現,他認為村民實在過於「小器」,只是被戲弄了兩次,便不再相信正在求救的牧童。 想起過去與三個孩子說故事的片段,我們總是喜歡加入自己的想像,把原本耳熟能詳的故事變得新鮮有趣。記得有一回與他們重讀「狼來了」,我們企圖要為牧童辯護,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老三反應最快,想到牧童是因無聊才戲弄村民,因此玩具對孩子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看羊、做功課這些沉悶的時候,所以她說這個故事的教訓,就是請父母多給孩子買玩具,相信這是妹妹的心底話。哥哥也有新發現,他認為村民實在過於「小器」,只是被戲弄了兩次,便不再相信正在求救的牧童。他想到假如羊不夠給狼吃,狼可能會吃掉小孩,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他覺得狼來了的故事,是要提醒成年人,不要因小事而與孩子斤斤計較。家姐的觀察是,牧童根本不應替大人去看羊,認為這是有危險的工作,這個故事的教訓,就是叫父母不要把過大過重的責任交給小孩,這是非常危險的。 在我來看,跟孩子一起看童書、說故事,就是最有益、最簡單、最經濟的親子活動,只要父母沒有一套「標準答案」,透過想像,父母孩子都可以享受閱讀帶來的無窮樂趣。閱讀是快樂的,不要讓孩子把閱讀與恐懼連在一起。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在Teddy Bear模擬醫院受教了

喜歡與孩子共處,靜聽他們每一句的說話、細看他們每一個的表情,學習用他們的眼睛看世界,會看出不一樣的他與她。畢竟,孩子每天都在長大,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都要快,捨不得他們長大,卻又留不住時間,唯有盡力趕在他們長大之前,與他們一起製造多一點快樂的記憶。 在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終於輪到與我家的老三到澳洲旅遊,沒有重複哥哥姐姐過往的行程,因大家喜歡的各有不同。這回父女二人行,其中妹妹最期待的,是到當地的「Teddy Bear Hospital」的一天。 來這所模擬醫院求診的不是病人,而是你家中「詐病」的毛公仔。妹妹老遠從香港帶來心愛的「Koala」,說它發燒又腳痛。 醫生準醫生幫毛公仔「睇病」 Teddy Bear Hospital是一所模擬醫院,由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與皇家兒童醫院(The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 Melbourne)合辦的教育活動,每年會舉行兩次,有真醫生和醫科學生在模擬醫院內「睇症」。最有趣的是,來這所模擬醫院求診的不是病人,而是你家中「詐病」的毛公仔。妹妹老遠從香港帶來心愛的「Koala」,說它發燒又腳痛。或許在分流過程中「作」不出受傷經過和原因,醫護建議要由頭驗到尾,在診症卡上的「All of the above(全部都要)」打了勾,妹妹歡喜若狂,即是可以由頭「玩」到尾。 這裏所有的醫護人員不但不會黑面,而且每個步驟都會用小朋友聽得明的說話來解釋。作為香港家長,看着看着,稀奇得來是還是佩服,他們示範着醫者努力給求診者的一份尊重。 (圖片來源︰Teddy Bear Hospital - Melbourne) 檢查、診斷 不是兒戲 模擬醫院場面盛大,分科分流,人手充足,聽說有近千個醫生和醫學生分批來義務當值,不會像香港的公立醫院要排隊輪候到黎明。雖說是「詐病」,醫生卻不像「細路哥玩泥沙」,檢查與診斷都非常認真。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有的醫護人員不但不會黑面,而且每個步驟都會用小朋友聽得明的說話來解釋。作為香港家長,看着看着,稀奇得來是還是佩服,他們示範着醫者努力給求診者的一份尊重,這是我城少有的感動。 這個模擬醫院,要醫生及醫學生來參與,就是要他們學懂如何跟小朋友溝通,因為一個不願意與病人溝通的醫生,不會是一個好醫生。 感動與激動仍在心中盪漾,身旁有個老外大鬍子忽然問我,覺得班「醫生」怎樣?我當然大讚他們對孩子的耐性和親切感,很多甚至像日本餐館的服務員一樣蹲下來、跪着跟小朋友說話,是真正的卑躬屈膝、俯就卑微。這個活動不僅讓小朋友明白多一點醫護知識,更移除了他們對「睇醫生」的恐懼。老外大鬍子聽着聽着,不斷微笑點頭,說我講的都沒有錯,但他再補充道:「這個模擬醫院,要醫生/醫學生來參與,就是要他們學懂如何跟小朋友溝通,因為一個不願意與病人溝通的醫生,不會是一個好醫生。」我聽得目瞪口呆,立即用手機把他的話記下來。這時,有幾名醫生來請老外大鬍子到另一邊去,尊稱他「Professor」,原來他是醫學院的老教授,真的受教了﹗我在想,父母、教師甚至牧師又何嘗不是呢? (圖片來源︰Teddy Bear Hospital - Melbourne) Teddy Bear Hospital是免費活動,但鼓勵「入院者」捐款以支持皇家兒童醫院的服務經費。下一回的診症日期是今年的8月25至26日,如各位家中有「詐病」的毛公仔,又時間許可,值得考慮來這裏求診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