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育兒記:媽媽cafe 結識同路人不孤單

早幾日經過屋企附近的商場,看見在西松屋門前的一個角落,突然鋪上了小朋友的遊戲墊,墊上有很多玩具、繪本,但坐在墊上的並不是小朋友,幾乎全部都是媽媽! 之前我也不以為意,原來這是一間ママずカフェ(媽媽們cafe),每月第三個星期二就會在這裏舉行。看見墊上有大概五六個媽媽,以及一個穿圍裙的「主理人」,職業病發作,剛好細佬在懷中睡着了,立即走前看個究竟。 原來這個媽媽cafe,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給媽媽們互相認識的地方,是由一個名為日本子育てアドバイザー協会(育兒顧問協會)的NPO所舉辦。跟主理人田中女士聊聊天,她說希望舉辦多一些媽媽活動,讓媽媽們互相交流一些育兒心得,並讓區內的媽媽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其實當一個全職媽媽,自己一個人照顧小朋友,有時真的很孤單!」我回應說。田中女士隨即安慰我說,不要以為因為我在異邦才覺得孤單,其實很多日本媽媽也跟我一樣。日本那麼大,總不會所有媽媽都是東京本土人,多近八成的媽媽其實都是要遠離家鄉,在沒有家人的幫助下自己一人湊孩子,不同的是她們坐火車便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我則要坐飛機。 一個人湊孩子,就算沒有任何實際支持,有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也好,這個就是她們「育兒顧問」的最大工作。說穿了,大家最擔心的也是因孤單衍生一些情緒病來。 我坐了下來,跟一個媽媽交朋友。她是北海道人,做全職主婦前是一名秘書,因為老闆每晚不做到晚上10時也不想回家,她當時正在懷孕,由於身體負荷不了壓力而毅然辭職。去年因為丈夫公司調職的關係,全家人移居到東京,帶着兩個孩子重新適應一個新城市,非常不容易。由於丈夫也剛剛來東京工作,所以每晚也要做到11、12點才下班(當然在日本很普遍),她安頓好孩子睡覺後,要再為丈夫翻熱飯餸等,翌日早上又再重複着這樣的生活。她在東京的朋友不多,所以成為了媽媽cafe的常客,來了大概半年,認識多了朋友,知道原來其他媽媽也跟自己一樣,感覺沒那麼孤單。 其實在日本,當一個全職媽媽真的不容易,在沒有工人、四大長老的幫忙下更是難上加難,只可以藉着跟媽媽朋友呻一呻,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捱大自己的小朋友。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紓緩濕疹妙法

由於早前發生了因濕疹而起的命案,「濕疹」這個話題又被高度關注,繼早前《星期日檔案》的報道,《鏗鏘集》又再一次探討濕疹,因為大家也不想悲劇再臨。 常復發難根治 所以濕疹人自知永遠沒有治癒的一日,那種無奈心情,真的不足為外人道。 其實我也是濕疹患者,雖然比起電視上那些個案,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但只要天氣稍微轉變,或者壓力太大的時候,我脖子及其他關節位置就會開始有紅疹,稍一不慎洗澡太久的話,就連沐浴期間都痕癢不止,而每次感到痕癢,我也會歇斯底里般抓到出血才心息。幸好的是,只要我有恆心塗藥膏一星期,持續皮膚保濕,就可以制止濕疹,再等轉天氣時復發,所以濕疹人自知永遠沒有治癒的一日,那種無奈心情,真的不足為外人道。 而最可惜的是,我兩個囝囝都跟我一樣有濕疹,也是屬於乾性濕疹。MJ現在差不多4歲,嬰兒時期濕疹也頗嚴重,跟大部分家長一樣,我也曾徘徊在用不用類固醇的邊緣很久很久,知道只是治標不治本,但見他抓到頭破血流,實在於心不忍。之後類固醇的確控制了他的病情,但每次轉天氣,他的濕疹又會復發。 很多人說因為香港天氣太潮濕,所以很多人有濕疹,其實在日本,患濕疹的小朋友也不少。 一個我看了很多次的日本兒科兼皮膚科醫生,知道我不喜歡塗類固醇,就教了我幾個tips去防治,我覺得也有一點點用,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大量喝水 濕疹皮膚第一病徵就是非常乾,所以要不停保濕,塗潤膚膏當然重要,但其實身體的水分也非常重要,所以要不時提小朋友,每小時也要喝足夠的水,等皮膚也有足夠的水分。 2. 使用加濕器 日本的天氣乾燥,特別是冬天,潤膚膏塗上5分鐘已被吸收,所以很多日本人會長開加濕器,我也不例外,這樣能保持皮膚的水分不會那麼快流走。 3. 用天然梘 醫生建議我們不要用市面上的梘液,因為有很多梘液的去污能力太強,連小朋友的皮脂分泌都去除,導致皮膚過乾,所以用天然梘比較安全,還有水溫盡量不要超過37度,洗澡時間愈快愈好! 保濕最重要 家長要付更多的耐性…… 對付濕疹真的是需要非常漫長的作戰期,自己有濕疹還好,但見到小朋友要受那份痕癢不堪的痛楚,感覺更是難受;而且心情也變得糟糕,家長要付更多的耐性,我也是每天幫弟弟保濕、保濕和保濕。濕疹路上的盟友加油啊!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同學仔話我係黑色人」

婆婆常常笑MJ有「朋友渴望症」,非常害怕孤獨,周不時也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由於我返香港生弟弟,MJ也跟隨回來,我順道安排他在屋企附近的幼稚園讀書,練習一下中文,也讓他有正常的社交。 先疏導情緒 才追問原因 有一天放學回家,他脾氣特別差,總是想搗亂,我猜想在學校應該有事情發生了。「媽媽見到你今日好似唔係好開心喎?」他點頭。「被老師罰?」他搖頭,「那發生了什麼事?」他不想說,跑走了。婆婆見狀,叫我不要強迫他說原因,反正知道他有心事,不如先疏導他的情緒。 於是婆婆預備了很多鼓、搖鈴、畫紙、畫筆,以及他最愛玩的sensorial教具,讓他打鼓、塗鴉、玩水、玩沙、玩豆,盡情發泄。腦筋發泄完再帶他去公園,流一身汗,製造多一些快樂荷爾蒙,等他心情比剛才的好,婆婆便即時介入,「我見你好似心情好番少少啦?家!」他點頭,婆婆繼續:「我估今日喺學校發生咗一啲事令你唔開心。」 MJ回答說:「陳大文(同學仔)話我係黑色人,唔想同我玩。」 原來如此,我頓時向婆婆打一個眼色,問她應該怎樣處理。「你因為同學話你係黑色人所以唔開心?」婆婆打蛇隨棍上。「我明明係啡色人,點解唔同我玩?」MJ困惑。「因為你爸爸係黑人,所以你同其他小朋友的膚色可能有唔同,呢個世界上有好多唔同膚色的人,可能其他小朋友未見過其他膚色的人,所以有啲怕,但只要你繼續同人分享,關心同學,咁同學慢慢就唔會怕了。」婆婆說完,MJ似懂非懂地答應了。 在日本,MJ上的是國際幼兒園,學校除了有日本人之外,還有其他國籍的小朋友,所以大家看見不同膚色,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今次真的是MJ第一次因為膚色而受到拒絕,他感到十分不知所措。 3歲人仔要學的大道理 今次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教他自己的不同之處,我隨即跟他閱讀多一點有關「與別不同」的繪本,同時讓他學懂怎樣面對膚色的分別,教曉他就算膚色不同,只要用心交朋友,朋友也會接納你。 今次我又上了一課了,婆婆說如果小朋友遇到不開心事,先不要強迫他說出原因,而是先疏導情緒,再說原因也不遲。不過我從未想過,原來3歲已經要學世界大同這些大道理。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http://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文﹕椰菜媽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媽媽的暗黑面

早前看過日本一個廣告,主角是一對母子。片中的媽媽面露笑容迎接兒子回家,隨即問他要不要吃炸豬排,兒子滿心歡喜說「要!」,還多謝媽媽。鏡頭影着媽媽笑着回答「不客氣」,但一轉背媽媽即刻變臉,不停囉嗦着兒子有多麻煩、炸豬排如何讓碟子非常難以清洗、她心裏有多恨炸豬排。憤怒還憤怒,轉頭她又笑笑地問兒子要不要加茄汁意粉,兒子還未說完「好嘢!」,媽媽已經背向兒子,面容瞬間變色,喃喃念着自己有多討厭兒子吃這些油膩的東西,家務已經非常繁忙,但依然要洗這些難以清洗的碟子。 最恐怖是媽媽最後那笑裏藏刀的笑容,完全展露日本媽媽的暗黑一面,叫人不寒而慄。 猜到這是什麼產品的廣告嗎?最後揭曉原來是洗潔精廣告,意思是用了這款洗潔精能全面去除油膩,媽媽們不用吹灰之力便能清潔碟子,從此不用再假裝得那麼辛苦。這個披露日本媽媽暗黑一面的廣告,勾起了不少媽媽們的共鳴,在日本twitter上引起了一連串的迴響,隨即這款洗潔精也大賣。 常常說香港的媽媽們很幸福,不單可以請姐姐照顧小朋友,又有四大長老幫手,毋須全天候扛起湊仔的責任。近年日本出現了一個叫「ワンオペ育児」的詞彙,原先ワンオペ指one operation,即晚上看到便利店或者快餐店一個人打理全間店舖,非常辛苦;現在套在育兒上,即是媽媽每天湊仔做家務一腳踢。 由於日本爸爸大部分也是工作狂,每天加班,晚晚帶着疲憊的身軀回家,不再添麻煩已經萬幸,更遑論要丈夫湊小朋友,到了周末,又要為一整個星期的辛勞充充電。所以很多日本媽媽可說是全天候獨自湊小朋友,而且大部分家庭有兩個甚至三個小朋友,可想而知體力跟心力每天如何透支,無奈日本媽媽不會表露自己的真實一面,才會有這些暗黑面。 對我來說,雖然明白一個人湊孩子的辛酸,但真的難以明瞭日本媽媽的暗黑面。 以那個廣告為例,如果我自己已經疲憊不堪,我一定不會難為自己再煮一些花功夫的東西,會坦白告訴兒子:媽媽今天太累了,改天再為你做。日本人的性格卻不會表現真我,為了力保好媽媽形象,情願辛苦地做不願意做的東西,陷入一個不愉快的漩渦。有時真的覺得,日本人正正有一種「不能表現真我」的民族性格,讓自己負上一個無形的包袱,承受一股無法抽離的心理壓力。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式母乳攻略

最近看日本媽媽雜誌,看到一篇有關「母乳が出ないと母親失格?」(沒有母乳,愧當媽媽?)的文章,雜誌找了300個媽媽做一個關於母乳的調查,發現九成多的媽媽曾為母乳感到壓力,其中一半人更覺得若不能餵母乳,自己便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感到憂傷,逾三成的媽媽更曾為母乳問題而哭過。 九成日本媽媽有母乳壓力 寶寶出世後,媽媽便用盡全心全力谷奶,儘管身心多疲憊、雙手有多累也好,榨到一滴得一滴,為的只是寶寶能品嘗到這滴甘露…… 人奶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了新手媽媽的壓力。因為我們知道母乳對寶寶的成長發展比較好,寶寶出世後,媽媽便用盡全心全力谷奶,儘管身心多疲憊、雙手有多累也好,榨到一滴得一滴,為的只是寶寶能品嘗到這滴甘露。我自己也是個過來人,當年生MJ後,由於他食量驚人,喊聲更嚇人,我為追奶餐餐吃三碗白飯,每次不夠奶也像鬼哭神嚎般,因而感到無比壓力;另一方面,雖然自己很想吃快餐,但又怕吃垃圾食物影響人奶的質素,令我不能在美食中找到快慰,身心俱疲。這個狀况足足維持了六個月,直至他開始吃固體食物,我的壓力才慢慢消失,繼續我兩年的人奶路。 驀然回首,今天我又當了一個人奶媽媽,雖然今胎的奶量比第一胎多,不用過分刻意去追奶,但因為長時間休息不足,儲奶仍有困難。我有一位做助產士的日本媽媽朋友,即時向她求救,她問我是否常常吃有脂肪的肉類,我點頭;然後她又問我是否常常吃番茄,我再大大力點頭。「這些全都是有益的食物啊,不是嗎?」我疑惑地問。 吃紅蘿蔔「谷奶」 忌夏天蔬果 原來日本人認為食物有分季節,例如青瓜、番茄等屬於夏天蔬菜,多吃會令體溫下降,影響血液循環,從而令母乳的產量降低。 今次真的長知識了!原來日本人認為食物有分季節,例如青瓜、番茄等屬於夏天蔬菜,多吃會令體溫下降,影響血液循環,從而令母乳的產量降低。所以如果我想谷奶的話,多吃紅蘿蔔、南瓜、青菜、番薯會比較好。此外,媽媽們在攝取足夠蛋白質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吃太肥膩的肉類,吃太多雞皮、芝士或脂肪比較高的食物,除了難消化之外,也很容易會塞奶,一塞奶便很麻煩。最後她也提醒我,麵包、烏冬、意粉等由小麥粉製的食物也要小心,如果寶寶皮膚不好或者容易便秘,這些容易致敏的食物也要盡量少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人送禮之道

常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身邊時常有關心和疼惜自己的人。今次生弟弟,跟生MJ時一樣,收到滿滿的祝福,也收到很多很多的禮物,而因為居住在日本的關係,收到好友的禮物時,發覺原來挺有趣! 一窩蜂送今治毛巾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最喜歡送禮的民族,對於「出產お祝い」(新生兒賀禮),更一定不會吝嗇。我們的日本朋友當然也非常客氣,跟三年多前MJ出生一樣,今次我們也收到大大小小的禮物,有衣服,有玩具,當年收得最多的鐵匙羹,今年卻沒有,大家猜到我們收到最多的是什麼嗎?是毛巾!弟弟大大話話收到十多條毛巾,從面巾到洗澡用的大毛巾,不過全部都不是普通毛巾,清一色是今治毛巾(imabari towel)。 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問我最熟的日本朋友,原來送禮也要追上潮流才夠體面。早幾年興送鐵匙羹,之後又興過送年份紅酒,最近興送毛巾。那今治毛巾究竟是何方神聖?如果你有看過《Do姐再shopping》,Do姐在東京的其中一集也介紹過這款毛巾。今治毛巾堪稱是日本第一毛巾,由愛媛縣今治市製造,100% Made in Japan,用上100%有機純棉,摸上手真的超柔軟,非常舒服。而因為它受過嚴格測試,所有今治毛巾也一定有個嘜頭。 今治毛巾原來曾一度被海外的毛巾佔據市場,早前經Business Weekly報道後,在日本重新冒起,更大受年輕人歡迎。在日本人心中,今治毛巾就是安全、安心的保證,特別對於嬰兒幼嫩的皮膚,用這款柔軟、吸水力高、不刺激的毛巾就最適合不過,它更曾榮登樂天送禮榜榜首。 每個月預5萬日圓送禮 除了毛巾之外,跟中國人一樣,日本人也會送錢,而且必定會用寫上「御出產お祝い」的信封,一般就是按心意贈送,價錢大概5000至1萬日圓左右,家人一般也會大手筆一點。我自己覺得年長的一代比較傾向送錢,如我讀書時,homestay的老婆婆也會送錢給我們;公司也會送錢,以我先生的公司為例,他的下屬就夾錢送了5000日圓的網上購物禮券給我們,而上司就給了我們1萬日圓的現金,公司仝人則送了一個今治毛巾diaper cake給我們。我先生還笑說,每次有同事生仔,2萬日圓一定少不了。 難怪日本朋友常常說,日本人喜歡送禮的程度(其實不能說喜歡,實情是為了要得體),每個月最少也要預備5萬多日圓,作結婚生仔送禮之用。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哥哥的妒忌心

今天剛好是弟弟滿月兩星期,這六個星期的辛酸日子真是不足為外人道。 由於有湊MJ經驗的關係,照顧新生嬰兒感覺上沒有任何難度,只是最初洗臍帶時仍有點戰戰兢兢,其他餵奶換片也是手板眼見工夫,甚至遇到上塞奶、熱痱奶癬等問題,也可以處變不驚,氣定神閒地逐一解決。不過,最難處理的事,的確是哥哥的妒忌心,而妒忌心愈積愈多,行為也會同時反映出來,例如每次叫MJ輕力地摸弟弟,或者叫他不要在弟弟的頭頂走來走去,他偏不聽;有一次他更自己抱了弟弟下牀,嚇得我驚惶失色,現在回想當天,還驚魂未定。  擔心弟弟搶走媽媽 要我形容MJ的妒忌心,他就好像一個覺得自己老公有外遇的太太,半夜起來發覺枕邊沒有人,便會驚醒過來,看看老公在客廳做什麼。每日憂心忡忡,提心吊膽,他有時更會問我:「媽媽,細佬會唔會搶咗你走㗎?」聽罷,心裏有點戚戚然。很多人得悉MJ妒忌心這麼重,也會問我是否懷孕的時候沒有好好告知MJ。 其實我很明白他的感受,回顧在MJ成長這3年半來,我是他的key person,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也是與他感情最好的人,現在要跟一個「陌生人」分享最愛的人,實在是十分難接受,每天看見媽媽時常抱着弟弟,妒忌也是情有可原。  我問椰菜婆婆有何妙方,她說這個問題不能夠一朝一夕解決,我只能夠慢慢用時間證明媽媽不會因為有弟弟,對他的愛有分別,所以坐完月後,婆婆叫我盡量製造多一些獨處時間,其間完全不提及弟弟,更千萬不要在這段時間買東西給弟弟,要讓MJ完全佔有。此外,我們一向沿用輔導專家理盧幼慈的smiley board,主要是讓MJ知道他做好行為時可以獲得一個哈哈笑,得到20個哈哈笑就可以獲得一份小玩具;當然做任何壞行為的時候,哈哈笑便會被褫奪。現在每當他輕輕力摸弟弟,或者說關心弟弟的話,我們也會給他一個哈哈笑,好讓他知道,「原來關心疼愛弟弟,爸爸媽媽也會獎勵我」。 慢慢地,耳朵好像開始打開了,他記得我說的話,行為也有微微改善。 情緒教育要及時 很多人以為3歲小朋友不會有這麼多情緒,椰菜婆婆卻不時強調,情緒是與生俱來,所以情緒教育是萬萬不可缺乏的一環。她更不時鼓勵我說,MJ肯表達自己的妒忌心、承認感受,其實已經很不錯,接下來就是要他明白,全家人不會因為有了弟弟而忽略他。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向重書包說不

日本的新學期剛開始一個月,日本書包過重這個問題,又再一次在各大大小小的平台討論起來。 書包有半個小孩重 舉步維艱 功能還是其次,重要的還是書包的重量,只要你用手提起書包,你就會知道有多重 相信大家就算沒摸過,也一定見過日本小學生那款大書包,據說萬一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裏,它可以當水泡用,地震的時候也可以當頭盔等,功能多多。早年更曾被港媽追捧,價錢雖然恐怖地貴(一個大概要5萬日圓,約3600港元),不少家長依然不惜花重金代購。然而,書包買回來後發覺很不方便,容量太小,塞不進書桌等,很不適合香港小學生使用。功能還是其次,重要的還是書包的重量,只要你用手提起書包,你就會知道有多重,再加上書本重量,小學生真的舉步維艱。 除了香港學生書包過重,日本小學生也一樣,日本媽媽們也就這個問題在Twitter發功,最近一個「教科書の学校保管を進めてほしい」(要求學校保管教科書)的帖,轉發的家長多達數十萬人,於是傳媒紛紛做了不少調查報道。據2017年一個統計顯示,東京都內的學童書包平均重6公斤,其中更有一年級的書包重9.7公斤,而6歲小朋友的體重大概為21公斤,所以不少家長稱子女的書包起碼有體重的一半,有學生更有腰部、脊柱變形等問題。然而,文部省稱學校保管教科書與否的權力歸於校方,但一般而言,主科以外的東西,如圖工音體科目的課本或教材,都可留在學校。 多一點關懷 為學生「減壓」 最終為了小朋友的身體,校方態度也開始軟化,並要求老師盡量將學生所需的書本轉為工作紙 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國際學校小學部教書,她說最近的確有很多家長「婉轉」地反映書包過重的問題,PTA也要求學校保管學生的教科書,不過,由於學校的地方有限,不能為全間小學的學生設置保管箱,如只將書本放在櫃桶內,又不太安全,始終教科書也是學生的財物,稍一不慎,學校又多一層責任,所以校方堅拒作保管。校方跟PTA經過幾個月的磋商,家長拿出不少學生健康問題的數據,最終為了小朋友的身體,校方態度也開始軟化,並要求老師盡量將學生所需的書本轉為工作紙,同時也不會讓學生每天帶超過6本書籍,好讓學生能健健康康成長,家長們皆大歡喜。 聽罷朋友說這個故事,我也在猜想,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香港,學校會不會也可以學生的健康為大前提,少一點跟書商合作,多一點關懷,不硬要學生背上那個沉甸甸的書包?難為學生之餘,也難為了家長。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職場女性 懷孕要排隊?

試幻想如果你想當媽媽,但遭上司多番阻撓,要你按「時間表」懷孕,你覺得怎樣?最近在日本有一單關於「懷孕騷擾」的新聞被鬧得熱烘烘,令マタハラ(maternity harassment)再一次成為熱話。 話說愛知縣有一個於私立保育園工作的保育士(保母),最近告知園長她懷孕了。對這個有懷孕困難的保育士來說是天大好消息,對園長來說卻是不可饒恕的壞消息——因為這個「自我中心」的保育士,竟然不按照園長電郵所發出的「懷孕時間表」,按時段懷孕,令園長方寸大亂。 後來保育士每天工作時,不斷聽到冷嘲熱諷、閒言閒語,導致心情非常失落。 何謂懷孕時間表?原來園長早早已按照保育士的年齡和職級,指定了一個時間表,理應是讓另一名高級保育士先懷孕,但這個「極度自私」的保育士竟然不按本子辦事,不守規則搞出個「大肚子」來。後來保育士每天工作時,不斷聽到冷嘲熱諷、閒言閒語,導致心情非常失落。她跟老公已經不斷向園長道歉,事情還是得不到解決,最後老公去信《每日新聞》,揭發事情。 我聽到這些說話時覺得很難以置信,但我的朋友真的乖乖將生小孩一事延遲 我大學時期在圖書館兼職,也親眼目睹過類似事情。當時我跟一位前輩十分要好,她結婚兩年,先生是九代單傳,全家也想他們快點有小朋友。當圖書館長聽聞他們想要小朋友後,非常婉轉地跟前輩說,由於另一名同事在放產假,然後很有可能要放育兒假(最多大概可放一年半),為團隊着想,希望前輩於同事復職後才計劃生小孩子,不然圖書館便會大混亂。我聽到這些說話時覺得很難以置信,但我的朋友真的乖乖將生小孩一事延遲,說自己還年輕,如果現在懷孕的話真是個很自私的行為,很對不起館長;如果先生和奶奶依然心急的話,她寧願辭職也不想蒙上自私的罪名。 就是看見了這個小故事,我畢業後堅拒到日本公司工作,因為深知我跟循規蹈矩的日本女子性格太不一樣。我不覺得除了我跟老公外,誰有資格要我生或不生小孩,更何况,不是一計劃便會有啊! 其實不少傳統的日本公司,對於女性員工的婚假及產假都有一套時間表,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這些是女性於日本公司工作的潛規則。所以我不少大學同學非常努力學英文,或者假期時出國學英文,就是為了將來去「外資系」工作,不用受傳統日本公司的種種掣肘。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超環保媽 自製再造紙

之前提及過名古屋所在的愛知縣,是全日本數一數二最環保的縣,我有一個來自愛知縣的媽媽朋友Reiko,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環保人。她笑說,從小到大,父母也教她做一個有責任的公民,所以不可以隨便製造垃圾、要珍惜地球資源等。她有一個4歲大的女兒,年紀小小已對垃圾分類非常熟悉,同時也知道自己有責任愛護地球。這個媽媽教小朋友的一套環保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攪碎濕廢紙 曬乾即成 一、自製紙張 相信大部分小朋友也愛拿起筆在紙上畫公仔,MJ也不例外,通常我會給他一些用過的A4紙或者信紙,他便可用背面來畫畫。可是Reiko更厲害,會跟女兒一起recycle紙張!她每天回家,總會發現郵箱被塞滿林林總總的宣傳單張,每次把它們丟進垃圾桶時,總覺得非常浪費。 她在網上看到有方法可以將這些廢紙循環再造,便去參加一些相關的工作坊,把舊紙循環再造之餘,也可以當作育兒教材,一舉兩得。 女兒小時候會跟她一起做,到了3歲左右,女兒已經懂得自己做紙。製作過程也非常簡單: 1、先把廢紙堆在一個箱內,然後加水浸大概15分鐘,放入攪拌機內,再把攪碎的紙張堆在一起; 2、用篩把紙碎從水中隔出來,然後把紙碎鋪平,用毛巾吸乾,再曬乾; 3、只需一晚,再造紙張便能循環再用。 收集用剩蠟筆 焗融再用 二、蠟筆自己焗 大家都有用不完蠟筆的經驗,一般當蠟筆斷了,或者用到小朋友手指拿不到的時候,很自然會隨手丟掉。Reiko知道很多媽媽都有這經驗,便向所有媽媽朋友收集這些用不完的蠟筆,然後再拿回家重新改造。Reiko會先將這些殘殘舊舊的蠟筆分類,放入一些蛋糕模,再放入焗爐,冷卻後便可以再用。 三、食物紙盒變家俬 Reiko說,紙盒令她最頭痛,她曾嘗試用食物紙盒製作再造紙,但因為裏面有錫紙,不能再造。 後來她從兒童館取得靈感,用食物紙盒製作女兒的家俬和玩具,儲了一批新紙盒後,又再跟女兒造新家俬,盡量將廢物再利用。 聽罷她的分享,我自問真的沒有這股幹勁和耐性,但當知道原來有些日本媽媽這樣落手落腳,教導小朋友要珍惜社會資源和減少廢物,我覺得也要好好學習。畢竟這個地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而教導下一代正是我們父母的責任。好吧!那我就從學製再造紙開始吧!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