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年廿八洗邋遢

時間過得真快,明日就是年廿八!每逢過年過節,我總愛在專欄中分享以往媽媽還在時,全家上下嚴陣以待,人仰馬翻的點滴。突然感觸地想問問大家,一家人可有什麼一起經歷的點滴,足以讓你記一輩子的?每一次想起都覺得溫暖的?會百般滋味在心頭,會心微笑的? 每逢佳節想起媽媽 單單過年,我們一家已經有排講。我小時候所做的種種習慣習俗,和大小T小時候做的,直至今日仍然一樣無變!貼揮春、封利巿、大掃除、行年宵市場買花買桔、做冬食團年飯開年飯、準備全盒賀年糖果食品,我們一家永遠總動員。過年過節的傳統和習俗,由母親傳給我,再由我傳給一對子女。每逢佳節,我會想起媽媽。有朝一日我走了,相信大小T一樣會記得我,會傳承習俗再傳給他們的子女(大前提當然是if any!)。 早前我share了一段4年前為港台拍攝的節目,內容講及我希望媳婦會煮飯。結果引來有擺明唔妥我的網友揶揄:「點解唔係教識自己個仔煮嘢食,而要個仔搵個識煮嘢食嘅老婆?難道你不是怪獸家長,人哋個女一定要照顧你個仔,唔可以倒轉頭咩?」我在facebook內沒有回應,是因為不想長篇大論撩交嗌似的,不過當中確實有我的一套大道理。 為家人煮飯 反映家庭觀念 是咁的!小T婆婆是烹飪高手,他娘親我更是青出於藍;而小T幼承庭訓,耳濡目染,烹飪高手不敢認,但絕對有幾下「散手」見得人!我有仔亦有女,大T一樣識煮飯,他日有家庭的話,絕對願意為家人煮飯。看一個妻子願不願意為丈夫子女洗手作羹湯,就知道她的家庭觀念有多重。因為當中包含的是無盡的愛意及關懷,和是否職業婦女,或者有幾位高權重完全無關,這是作為妻子和母親,能夠為丈夫、為家人、為父母、為翁姑做的最好的事情!作為丈夫的道理其實亦一樣。我認識不少爸爸都是烹飪能手,包括我阿哥,身為兒科專家,工作時間長壓力又大,依然願意百忙中為家人煮兩餐,究竟為什麼? 家中有幾多傭人也好,家庭教育家庭觀念不可能假任何人之手,父母必須親力親為。真的再沒有比一家人一起的回憶更甜蜜更溫暖,毋須大費周章金錢去旅行或買什麼名貴物品,那些只是過眼雲煙,真正永留心中的,是共度的美好時光。 坐言起行,一於總動員一家人齊齊送舊迎新 雖然今年市面真的沒有什麼過年氣氛,但關起門來,一家人一樣可以搞得非常有氣氛。坐言起行,一於總動員一家人齊齊送舊迎新,買年花賀年糖,一起裝飾貼揮春,食團年飯開年飯,七嘴八舌高高興興熱熱鬧鬧,這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 豬年大家過得好不容易,鼠年將至,萬象更新,預祝來年大家日子過得豐盛美滿,家庭和睦,一團和氣!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7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讀大學之外的其他出路

「Hi Son姐,我成日睇你的文章和video。我是住外國的單親媽媽,最近好煩,兒子讀12班,之後可以入大學,但數學成績0分,不能畢業可能要輟學。當然他有進步空間,但他太懶惰了,跟不上。之前一向有單對單專業補習,還可以啱啱升到班,唉!他想去做救護員,讀完第10班就可以讀3年職業訓練,但不想他讀完12班,中途輟學!同前夫說,沒有反應,Son姐,我有點無助,兒子18歲了,他可以自行決定,我應該點做?可以畀一些提議我?知道你好忙啊!謝謝你!」 大學證書≠出人頭地 天下母親一樣心,千般心思萬般心事,都希望子女出人頭地,搵到好工,有能力過好日子。不過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說話,的確已經不合時宜,今時今日要讀書,不用揸住本書,除了電腦,手機平板一樣得。而且除了大學正規課程,還有無數網上課程隨時隨地可以上,大學畢業證書已經證明不了什麼。莫講大學畢業生的身分不稀罕,即使碩士生博士生的身分亦沒有什麼大不了。 讀書成績不好,不願意補習,就等於他太懶惰?明知數學不及格便不能夠升讀大學,你的兒子堅持不肯補習,其實是用行動告訴你,他有多麼的不喜歡讀書,還有讀大學不是他想要的出路。只是你一廂情願,認定讀大學才有前途。他痛苦時你亦痛苦,其實何苦?傷害了母子之間的關係感情,完全不值得! 放手讓孩子跟着興趣走 多麼難得你兒子知道自己興趣所在,講到明想做救護員,不是一份工作咁簡單,要有崇高理念還有使命感,才會選擇做這職業。而且如你所言,讀完第10班,已經可以讀3年正規職業訓練班,他雖然志不在此,但依然捱到第12班,你兒子相當生性實屬難得!你應該支持他的決定才是,何必勉強叫佢讀大學? 職業訓練畢業生在今日社會,比大學畢業證書更有賣點,更容易搵工。有什麼好得過學以致用?有什麼幸福得過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媽媽的心事,我是媽媽當然懂,但子女的心事,似乎我比你更懂。換轉是我,兒子讀完第10班,跟着興趣走,轉去讀職業訓練,我何止不反對,說實話,我高興還來不及! 成為孩子後盾才是最重要 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長大了,我們做父母的,隨着孩子年歲的增長,一定要學習一步一步放手,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未來,是屬於他們的,不要讓「為你好」成為孩子成長的金剛圈緊箍咒,窒礙了孩子的無限可能。真正愛孩子的話,就做他們永遠的啦啦隊,在他們背後最強大有力的後盾吧! 後記開心分享:「Son姐,多謝你之前的提議關於兒子學校問題,我決定放手給他自己選擇去做救護員,和他關係也好了,你說得對,不一定讀大學的!衷心的多謝!」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6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教父母如何做父母

1月1日元旦日,應該是休息及家庭日,但有位爸爸看過我上個禮拜的專欄文章,send message給我,就現今家長父母管教子女出現種種問題,提出他的睇法。 「生活環境優勢,配合錯愛溺愛教育下一代……爸媽先錯,就更教錯下一代!睇各先進地區的……上等人,都是這樣子!所以我都好盡力克己任,只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樣樣皆是。例如家人外出,如果交通情况不是太過轉折,我會選擇跟他乘搭公共車輛,而不會讓他太過習慣或依賴坐自己駕駛的車子出來。外出用膳也是最基本。?家有啲大人自己有問題都唔知,佢哋點識去教細路仔?炫耀、自私、乜都有……就係無同理心!點死?……妳應該開班教人做爸爸媽媽啦!跟我認識的朋友均分別很大,所以經常指我是怪獸家長!」 父母不是ATM 責任莫外判 這位爸爸管教子女、培育他們成長的方法,和我的教育方針理念同出一轍。眾生平等,沒有誰比誰高等或低等這回事,孩子生來明明是人,雙眼本來是人眼,何來的白眼狗眼看人低?我們都是平凡人,過大眾化的生活,堅貼地才是正常。食得飽著得暖有瓦遮頭,在父母陪伴下成長,就是幸福。何需被華衣美食,被眾星拱月的簇擁,被捧在掌心呵護?出入坐公共交通工具就是cheap就是低等人,有私家車有司機接送的就是上等人,灌輸這種觀念給子女的,就是真正活生生的低等人。 職業無分貴賤,人格有分貴賤,不過貴賤之間,和財富無關。上流社會有下流人,仗義每多屠狗輩,誰比誰,更高尚? 父母的角色,從來不是ATM;父母的責任,從來不能外判。要判斷是否有資格做父母,已經超越了生仔要考牌的層次,是先要問自己是否符合做一個人所需的條件和資格。那究竟需要的又是什麼條件和資格,大家可有答案?給大家一些提示,價錢和價值、需要和想要、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分別,自己分得清楚嗎?可以身體力行以行動說明/證明給孩子為榜樣,做參考嗎? 父母只能給子女「黑白」 我重複講過很多次,父母只能給子女黑白,屬於他們生命中的色彩,要靠自己來填滿;對深淺灰色的認知,要靠自己去摸索。父母能給孩子們最珍貴的,不是金錢,不是享樂,不是無止境的縱容和包容,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孩子最強大的支柱。放手,讓孩子追夢,為做最好的自己奮鬥。 沒想到的是,我們這類家長,竟然已經成為怪獸!因為醉的人多勢眾,清醒的人少。要是不轉軚跟大隊服從多數,就不能倖免被標籤批評,甚至被排擠打壓成為異類。愈講愈心寒,愈來愈多的校園職場社會欺凌事件,誰是罪魁禍首? 至於開班教父母,若我肯開班,都要有父母肯學。真開班的話,都要好似教育制度一樣,分學前、小學、中學、大學。歡迎大家踴躍提出意見。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5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單親媽媽管教難

究竟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最適合子女成長?父母慈子女孝,一家人和睦相處,萬大事有商有量,互相包容互相體諒,在充滿愛的環境之下成長。可惜事實總是殘酷,能幸運地在以上這種家庭中長大的,真正的上帝寵兒,能有幾個? 再來一條二選一,在一個父母日夜爭吵的家庭中成長,還是在一個日哦夜哦的單親家庭中成長,你要是子女,你會如何選擇? 自覺愧對孩子 縱容橫蠻放肆 很遺憾,作為子女的,其實沒有選擇權;更遺憾的,是父母並非存心為難遺禍,無辜牽連子女,要他們承受父母感情失敗的結果。講起來,以我個人的非正式統計結果,很多時夫婦關係破裂以致離婚,孩子大多歸媽媽撫養。有不少單親媽媽面對管教問題,都會向我求救。 導致管教出現嚴重問題的源頭,是因為心中有愧,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失去了一個所謂完整的家。就是因為想要補償孩子,所以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自己各方面能力條件能否配合,幾勉強幾委屈都好,甚至被迫到發瘋都好,結果還是咬牙選擇委屈讓步。結果造成孩子予取予攜,覺得一切理所當然,對母親的辛勞,孩子視若無睹。 本來一個願打一個願捱,清官難審家庭事,幾時輪到我這個塘邊鶴說三道四?但接二連三,不斷有單親媽媽讀者寫信問我,面對子女橫蠻無理的要求,或者行為上的種種偏差,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時,我真正的勉為其難要講幾句。 付出當是贖罪 子女不懂感恩 一直逃避不願意答,主要原因是自知要講的真話很殘忍,恐怕會令單親媽媽們覺得難受甚至難堪。只不過,如果不找出問題癥結,她們和子女間的矛盾只會愈來愈激烈,對一家人造成的傷害只會更深更難彌補。 一切問題的源頭,是單親媽媽的贖罪心態。有些孩子甚至會鄙視痛恨母親,無法留得住父親。有些自以為偉大的媽媽,明明是爸爸拋妻棄子,為了保護爸爸的形象,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什麼性格不合分開之類的廢話,結果反惹子女的仇恨仇視。我見過最恐怖的個案,那個媽媽簡直有自虐自毁的行為,抱住愧疚的心態對子女。子女認定一切都是應分,是被虧欠的,這種扭曲的關係觀念一旦確立,母親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贖罪,子女不會被感動,更加不會懂得感恩。 愛過了頭則變操控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所以沒原則無底線,毋須買孩子怕。這世界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何况明明是至親?其實沒有誰欠了誰?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逆境中如何自強,如何肩負責任,如何不屈不撓,如何不向命運低頭,單親媽媽們本身,不就是活生生的好榜樣嗎?但又要小心,不能愛過了頭,變成了操控,造成了情感勒索,這只會令大家都活得苦不堪言。 一家人只要有愛,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4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無分立場,回家食飯

時間都往哪去了?怎麼突然又已一年?聖誕之後就是2020年,今年的農曆新年在一月尾,不過恐怕節日氣氛不會像往年般濃厚。很多大商場的戶外燈飾及活動都取消了,整個市面都蕭條了,整個維港都失色了,香港人的心情都低落了。 過去半年的社會運動,造成的不止是社會的動盪不安,最令我心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撕裂。即使至親好友的關係本來很密切,都因立場看法不同而徹底地各行各路。朋友甚至夫妻,合則來可以,不合則去都一樣可以,只是傷心在所難免;但父母子女的關係,真正切肉不離皮,莫非真的要老死不相往還以告終? 在家不講道理,講愛 因緣際遇,我有機會到未被解封,當時還有學生在內的理工大學走了一轉。校園內滿目瘡痍,那氣氛場景教我窒息。入內的原意是希望有機會見到一些堅持留守的學生,游說他們。但問過駐校人員及記者實際情况後,我清楚知道自己無能為力。坦白講,分散在學校不同角落的學生,堅決留守當然各有原因,莫講搵都難搵,即使搵到,都不可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游說他們改變主意。 最令我心痛的,是在電視接受訪問的年輕人和參與者,年齡背景各有不同,但講到最希望的、最掛念的,都是回家,和家人食餐住家飯。讓我在此鄭重重申一次,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既是一家人,即使各有立場,各有看法,各有堅持,都無損一家人的關係。 講起來,不要以為只有年輕人會因政見不同而和父母吵大鑊,很多年紀像我一樣的,一樣會因為政見不同而和父母反面。有朋友問我,有什麼方法令父母願意多看不同頻道渠道的新聞,不再盲目只信某一家傳媒的一面倒偏頗新聞報道;又有朋友問我,一家人不同政見坐埋食飯,如何避免涉及敏感話題。方法其實很簡單,熄電視,放低手機,大家閒話家常,或者播放孩子小時候的童年片段,聽音樂睇影碟唱卡拉OK,以前我們的家庭聚會,不是這樣嗎? 失去之時方知悔 我最近努力學習斷捨離的人生態度,身外物其實沒有什麼值得難斷難捨難離。友情愛情,要斷要捨要離,不是我們個人單方面能夠說了算的事。一家人,沒有比生離死別更悲痛悲傷,難捨難離。 年紀愈大,愈是想家,更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時間,因為並沒有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往往都是要到失去了的時候,在沒辦法可補救,悔之晚矣的時候,才懂唏噓惋惜。 每逢佳節倍思親,想一想,我每年差不多這個時候,都會寫一篇勸大家珍惜回家和父母家人做節吃飯的文章。之所以如此囉嗦,講完再講,提完再提,是因為我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如今即使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都無法換得到和父母再一次聚首食飯的機會。 講多無謂,記得返屋企食飯!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3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沒出息的孩子

剛剛看到一個台灣電器連鎖店廣告,廣告中的爸爸是個在街邊擺攤檔的廚師,兒子讀書不成,告訴爸爸想學做廚師,爸爸堅決反對,責罵他一句「沒出息」!兒子憤而離家拂袖而去,追隨自己的興趣夢想,到餐廳由學徒洗碗做起。一步一步,有一日主廚,委派他為餐廳製作甜品。 沒想到他的父母剛好到餐廳食飯。兒子想起以前小時候參加比賽未能奪冠,回家鬱鬱寡歡,爸爸鼓勵他,未能奪冠沒所謂,得了優異獎已經很值得慶祝,特別為他做了一個蜜瓜雪糕。當晚,兒子就為父親做了一個蜜瓜雪糕。侍應送上時,爸爸一見當場愕然,然後心領神會,離開時經過廚房,和兒子四目交投,盡在不言中! 可惜這樣美麗的結局,在現實中並不常見。子女奪門之後從此失去聯絡的有,老死不相往來的亦有。破裂的關係、破碎的家庭,造成幾多家庭悲劇,造成幾多子女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口,一生無法磨滅的傷痕。明明是愛,為什麼偏偏把愛變成害?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活得那麼累,不捨得子女要像自己一樣拼得那麼辛苦。想盡辦法要孩子另闢新天地,出人頭地,不要重複自己的沒出息,日日夜夜營營役役,委屈妥協,咬牙忍痛,掙扎求存過日子。 步父母「後塵」有何問題? 但其實這不正正就是最好的身教嗎?所有憑自己雙手,用自己血汗,掙錢養活自己及家人的人都高尚,所以職業無分貴賤。子女生性發憤圖強,就是因為不忍心見父母為自己犧牲,堅持奮鬥,幾經辛苦都不肯放棄,那一口氣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父母爭的。 故事中的爸爸覺得自己沒出息,不想兒子步他的後塵做廚師。但在兒子眼中,爸爸是英雄,是他最欣賞最尊敬最愛的人。 講起來,大T小時候最愛玩收銀機玩具,我曾開玩笑地問她長大後喜歡做什麼,她即時答是收銀員。當時我衝口而出的,也是一句沒出息。我至今都為當日講過這一句話,覺得非常慚愧。如果向好處想的話,這件事成為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警惕。我發誓,只要子女頂天立地,對得住天地良心,我的子女做什麼職業,我絕不阻撓,絕不批評。 所以當日大T未能升上大學而要出來找工作,跑去乳酪店做侍應,我舉腳支持。所有人問起我女兒的近况,我都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告訴他們大T的工作。年輕人最需要的,是社會經驗,好好學習如何做人,怎樣處事。子女有出息沒出息,來日方長,前面還有很長的路,大家何妨走着瞧? 世界很大,未來是屬於他們的,真心愛惜子女,就不要讓他們活在我們的陰影之下,更加不應要求子女們彌補我們當日求之不得的一切。 家是避風港,不是監獄;父母是孩子的守護神,不是閻羅王。放手讓孩子們飛,追隨夢想理想,展翅飛翔吧!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0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家庭「煮」婦

很多朋友以為我喜歡煮飯,是因為我為食。講起來要感謝我父母,自小饞嘴,雖未至於大排筵席,不過每逢有喜慶節日,我們家都會大宴親朋。我娘親當然不會放過任何親自下廚大顯身手的機會,亦有廚師到會上門煮佳餚。母親執著中式餐桌禮儀,父親執著西式餐桌禮儀,兩個執著,沒想到成就了我,成為我SON學院培訓項目主打。 想當年我娘親可說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事業女性,搭飛機去傾生意,在那個年代是很稀罕難得的事。但無論在外在商場上馳騁,如何威風八面,在家時,一樣日日買餸煮飯,即使有家傭幫忙,她也一定堅持親自做。雖然我和娘親的關係水深火熱,但她照顧家庭各人的起居飲食,尤其父親,包括看懂他的眉頭眼額,確實無微不至。 明明父親都說不用等齊人吃飯,為什麼一定要等他從診所或者醫院回來才可吃飯呢?我起初以為因為父親是一家之主的身分,後來才知道,一家人坐在一起食飯,除了是長幼尊卑,更是家庭觀念的教育!飯桌規矩,娘親捉得很嚴謹,不得越雷池半步,但食飯時可以閒話家常傾下偈。所以我們一家人習慣在飯枱上交流日常生活大小事。無形之中,建立起我很重家庭的觀念。 還有一個我愈大愈似娘親的習慣,就是喜歡結緣,鍾意派街坊。每次有朋友來我家中作客食飯,一定預備足夠餸菜之餘,更準備多些餸菜分量,讓愛吃的朋友帶回家。端午節包糉,過年的蘿蔔糕芋頭糕年糕角仔,娘親除了派給親朋戚友,也一定會派街坊,經常到的菜檔、肉檔、魚檔的東主員工,一樣有份。所以說起娘親的突然離世,大家都傷心難過和捨不得。 透過食物傳遞愛與關懷 長篇大論講當年,是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今日的家庭關係,總是很疏離薄弱,究竟原因何在?因為父母的工作愈來愈繁忙,又要應酬,所以很少和子女一起吃飯?因為煮飯的責任,已經完全交由家傭負責?是因為愈來愈多無飯主婦、無飯家庭的出現而帶來彼此的隔膜? 我份人最怕熱,但甘心情願身水身汗去街市買餸返屋企煮飯,只是為了希望吃的人能夠開心滿足就好。不怕肉麻一點講,就是透過食物傳遞愛與關懷,希望吃的人能夠感受到我的真情真意。 很多人羨慕我和一對子女的關係很親密,作為一個嚴母,究竟如何做得到?這要歸功大小T自小跟着我到菜市場,齊齊揀心水餸菜、決定煮什麼餸,買回家後,我親自煮,然後一家人坐低一齊食,我相信這對拉近我們一家人的關係,肯定大有功勞。 娘親當日沒有宣之於口的心事,到今日我終於懂了!已經答應回家食飯,她還是會以奪命追魂call來確實我幾點返到屋企,目的很簡單,只是想我吃到最新鮮滾熱辣的餸菜。她最後一次出門旅行前,為我準備的一盒虎皮尖椒,我竟捨不得一次吃完,每餐一隻慢慢吃,每一口都是跟淚水一起吞下的。 媽媽煮的餸菜的味道,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味道,完全超越了好吃不好吃的層次。一輩子很短,珍惜每一次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機會吧!

詳細內容

辣媽CEO:返學大過天?

上個禮拜各區「活動」頻繁,除了很多主要交通幹道被堵塞,港鐵東鐵不少路線都宣布全面停駛。很多家長埋怨投訴教育局,即使交通癱瘓仍然堅持不肯宣布停課。 子女安全重要 還是返學更重要? 教育局有幾官僚有幾堅離地,不理學生死活,不是後知後覺而是不知不覺,問責局長從不負責,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已經鐵證如山。家長還指望教育局發出指引去決定是否讓子女返學,唔係啩?自己居住的區域交通如何,市面情况如何,有沒有被催淚彈洗禮,家長最清楚,判斷決定是否讓子女返學有什麼困難? 由始至終,讓不讓子女返學的最終決定權,不是一直都在父母手中嗎?不要告訴我,是因為害怕孩子的attendance被扣分。 當然我絕對相信有這個可能,但先不講扣分是否合理,和學校有沒有商討的餘地和空間,要先問的是,子女的安全重要,還是返學更重要?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每次一有什麼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不一定要打10號風球或者黑雨警告,家長們不會當機立斷自行判斷是否讓子女返學,反而不斷投訴埋怨為什麼教育局沒出指引讓子女不用返學!每次看新聞,見到幼稚園學生要冒着水浸,全身上下衫褲鞋襪全部濕透都要返學的畫面,我都覺得他們可憐。想當年大小T兩個讀幼稚園的時候,什麼情况可以返學,什麼情况要請假,我作為媽媽的全權負責說了算。因為除了要顧及兩個孩子的周全,還要顧及公公婆婆冒着大雨接送他們兩個的安全。 孩子留院太空閒? 攞功課畀你做! 不過回心一想,當孩子在兒童病房內留醫時,有父母卻日日到學校攞功課給孩子,在病牀上照樣要溫書準備默書考試,父母還可以面不紅氣不喘理直氣壯地說,子女在醫院很悶,在病牀上反正無所事事,所以趁着空閒,可善用時間做多一點練習。 看到這裏,我就知道這些病入膏肓的父母,連考牌做父母的資格都沒有。讓生病孩子好好休息,原來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由什麼時候開始,父母把孩子的學業讀書成績視為首要,一個禮拜七日不同課程排得密密麻麻就是好,孩子成長最需要的睡眠休息玩耍全部欠缺、剝奪,犧牲了孩子的遊戲玩耍權和愉快童年。BB未出世就要去排隊攞定報名表,爭崩頭誓要入讀名校究竟是什麼心態?在我眼中認為的變態,卻是怪獸家長認為的常態! 說來奇怪,一方面返不返學都要等指引不敢揸主意,另一方面卻妄想要全面操控子女的未來人生,這是什麼神邏輯?天倫之樂,其樂無窮,和怪獸家長講,簡直夏蟲語冰,只是苦了孩子! 100萬元的問題,究竟點解要生仔?

詳細內容

辣媽CEO:女兒拍幾個月拖就要結婚?

「Son姐你好,我女兒剛大學畢業出來社會做事,不曉得怎樣在網上交友平台結識了一個外籍人士。為了讓男朋友在香港居留,女兒和我商量,想盡快和他結婚。拍了幾個月拖,雙方根本未有真正了解,怕她被欺騙感情,更怕被騙婚,我當然極力反對。但最近無意中發覺,原來他們陽奉陰違,已經入紙申請即將結婚。我又嬲又擔心,究竟可以點做好,不知道可以問誰,希望你為我解答提供意見!」 同為人母,我完全明白你的擔心,亦理解為何你會堅決反對。然而女兒已經成年,絕對有權自主決定婚姻選擇和誰結婚,根本不需要你的同意。願意和你商量,證明她很尊重你。 始終年輕,戀愛大過天,感情事很難用理智解釋。你怕那男朋友想利用和你女兒結婚來獲取居留權,站在母親的角度,是合理的懷疑。不過提出結婚究竟是誰的主意?是你女兒不捨得男朋友離港,因此主動要求跟他結婚,還是由男方提出,真相只有他們兩個才知道。所以事情不一定和你想像的一面倒,不能夠抹殺他們兩個真的情投意合,愛得難捨難離。這時候無論你講什麼,女兒都不會聽得入耳。 愈強硬愈抗拒 母女距離愈來愈遠 想當年,我母親一樣極力反對我的婚事,她愈是激烈反對,我就愈是死硬堅持。我以過來人的身分勸你,事到如今,女兒的婚事你根本管不了,更加阻止不了。你的立場愈強硬愈抗拒,只會令女兒愈反抗,和你的距離關係亦會愈來愈遠,愈有隔膜。如果是你杞人憂天,女兒結婚之後兩夫妻感情融洽生活愉快,有丈夫疼惜,你當然毋須擔心;萬一不幸你的擔心成為事實,女兒有苦自己知,死頂不願在你面前認低威訴苦,那就真正大件事! 兒女債,一輩子都還不完,幾時都是做人父母甚艱難,只能夠永遠守在兒女的身邊,全天候做他們最強大的後盾,給予無條件支持。 希望你平心靜氣和女兒坐下來,開心見誠好好商量,媽媽之前的說話和態度,在別人眼中可能過分激烈或者偏頗也好,希望女兒體諒,一切都是因為愛惜,想保護她不被傷害。不要再多講,兒孫自有兒孫福,作最好的期望,最壞的打算,默默地在女兒身邊守護就好。 題外話,我身邊都有朋友,兩夫妻原先在網上打機認識,志同道合,組隊齊齊打機,最終共組家庭,結婚生女,一樣很幸福。所以網上交朋友,不一定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危險。千里姻緣一線牽,緣分天注定,是良緣還是孽緣,就要看你女兒的造化。 放手——所有父母必修課 就算不是異族通婚,也一樣有文化、生活上各方面的差異。相愛很易,相處很難,熱戀中的男女,怎麼講他們都不會明白。兒女長大了,終究要獨立,要為他們自己的人生每一個選擇而負責。做父母最難學但又必須要做的,是放手。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共勉之!

詳細內容

辣媽CEO:默書零分的小一學生

最近睇facebook,有一個以「尊重幼兒的成長特質為教育方式」的媽媽,在「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群組出post,為她小一侄女的0分默書簿上,給老師留下:「請容許孩子慢慢成長,責備是沒有正面作用。」又希望老師「煩請體諒學生功課繁重、休息時間不足。我家孩子雖然0分,但請欣賞她不是留白,而是努力嘗試」。 這位伯娘之所以出頭為侄女抱不平,是因為侄女不但要罰抄,又被老師大聲責罵。侄女稱老師說「100分才是叻,0分是很差」。由於害怕被父母長輩責罰,她在「0」分前加上「10」變成「100」,發帖人說沒有責罵侄女欺騙或造假,因為首要是增加她的信心及接納她。 我很欣賞這位長輩,有耐性願意花時間了解侄女「改分」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責罰。我亦欣賞她願意站出來為侄女發聲的關懷和心意;但對她的做法,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之前講過很多次,幼稚園升小一對所有孩子都是一個很難適應、很難跨過的關口。暑假前還是一個邊玩邊上學的幼稚園生,一個月後突然成為一個講規矩,要默書測驗考試的小學生。所以我不厭其煩提醒各位家長父母,選擇一間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比盲目追求入名校更為重要。 揀合適學校 比盲目追求名校更重要 學校有學校的基準和機制,小學生功課繁重,沒有足夠時間休息,是所有小學生都要面對的事實。 難聽一點講句:食得鹹魚抵得渴,除非學校掛羊頭賣狗肉,或者家長選校求其是旦,根本不知道學校的教學模式,否則默書考試是預咗,如果應付不來,可能只有選擇轉校。 父母家長當然可以和校方商討,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去輔導及幫助孩子適應課程,不過換轉是我,絕對不會公開在默書簿上給老師留言。不是投鼠忌器或買什麼人怕,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這位小一學生,今後不論考試默書,若考得不好的話,她會願意自我反省,查找不足嗎?她又會用什麼的態度去面對老師呢? 類似情况,其實大小T在小時候都發生過,尤其是大T,當年由國際學校轉入傳統學校,中文成績大幅落後,但我不能以此為理由,要求學校調低及格基準來配合。我只能私下和校長、班主任及中文老師溝通,希望他們多給一些時間包容她的不及格,結果在老師們的協助鼓勵下,大T的中文成績總算年年及格,達到符合升班的最低要求。 至於擅自改分數,實在不容輕視。是非對錯一定要分明,她面對自己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我們要鼓勵她承認責任,而不是過分包容,造成她是非不分。有錯一定要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才會得到別人的原諒。要是做錯了還推卸責任,造假講大話,這絕對不能接受。 默書不及格不是問題,要找出背後的原因才是重點,老師大聲責罵當然不該,家長也應該要反映。但默書考試最低限度要及格,這個基本要求,學生亦應該要做到。當中的平衡和取捨,孩子是被動的,主動權仍在父母家長手中。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