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學習 蠶食家庭時間

  香港家庭福利會最新調查發現,疫情下,半數人表示因與家人相處時間增多,較易有摩擦,另「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亦佔據原來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令家庭幸福感降低。 家福會繼去年推出全港首個「香港家庭幸福指數」後,也於今年做了「疫境下的家庭生活新平衡」的調查,以了解香港家庭在「新常態」下的生活狀况,以及「在家工作」和「在家學習」措施對家庭幸福的影響。 疫下相處多摩擦增加 調查在今年2 至3 月期間於網上進行,收集了共363 名受訪者的意見。當中逾一半(54%)受訪者表示,因長時間與家人相處,較容易產生紛爭;另近 42%  「在家工作」的受訪者說,在非辦公時間仍然要處理工作;亦有近 47% 的受訪者指出,子女在非課堂時間仍需要「在家學習」。這顯示了在疫情下,工作/學習與家庭生活界線模糊了,未能達至「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大大影響家人相處的活動及時間,令家庭幸福指數降低。 調查又發現,約71%的受訪者願意就着家庭不同需要靈活調整分工,以應付不同狀况,以10分為滿分的「家庭幸福指數」,他們整體平均取得6.73 分,屬「一般」級別;而不願意調整分工受訪者的分數則平均取得5.59 分,屬「偏低」級別。 家福會高級經理註冊社工張詠珊提醒,面對紛亂時,一家人應保持靈活變通,互相補位,並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凝聚家庭力量。另外,在「在家工作」及「在家學習」容易使工作/學習與家庭時間出現重疊,她建議可訂下每天工作/學習時數,與生活維持平衡,令家庭幸福感提升。 另外,該會繼續鼓勵公眾到網頁(www.hkfws.org.hk/hkfwi)填寫「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網上問卷,了解自己的家庭狀況況,並瀏覽專家提供的貼士,提升家庭幸福。  

詳細內容

網上教學:教師做KOL 直播fun享課外知識

網課改變了傳統教與學模式,雖然冰冷電子屏幕阻隔了師生之間的親身接觸,但透過網絡平台,亦能創造無限可能。有小學把握網上教學機遇,為學生製作直播節目,由教師化身KOL,向同事傳授新知識、新技能,藉以跟觀看的學生打成一片,一同經歷學習的樂趣。 擁有乒乓球教師教練資格的高美寶老師(後)指導陳婷老師(前)握乒乓球板的正確姿勢。(林靄怡攝) 復活節假期前的一個周五,記者來到亞斯理衛理小學(下稱亞小),當時學校仍只得三分之一學生回校上課,感覺很冷清,唯獨校園電視台十分熱鬧,一班教職員正忙於為即將透過社交平台直播的「亞小KOL」節目作最後準備。這是亞小本學年的全新教學活動,但這裏指的KOL,有別於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意思。K是Knowledge(知識),O是Ownership(擁有者),L是League(聯盟),是課時內一個分享知識和技能的節目。 今個學年,由嚴天樂老師(右)主持的「亞小KOL」節目,逢周五課時內在社交平台直播,每次亦會安排2名教師互相傳授新技能予對方。(林靄怡攝) 教師當學生 身教不恥下問 主持嚴天樂主任笑言,學校臥虎藏龍,他每集會邀請2個嘉賓教師,互相分享及傳授一些新知識、新技能予對方,學生不單看得開懷,也吸收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至音樂、右至文學等課外知識。 正午12時,攝錄機啟動,任教英文科的高美寶老師以一身運動裝束跟學生見面,原來她除了英語了得,運動也「在行」,尤其擅長打乒乓球,「我有乒乓球教師教練牌的,合資格在學校教大家打波」!高老師隨即和學生大玩問答遊戲,「乒乓球的直徑有多少?」、「乒乓球的重量有多少克?」、「按比賽規則,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有限制嗎?」不少學生馬上在「聊天室」內留言,氣氛熱烈。但說到最精彩的環節,當然是由她教授「門外漢」陳婷老師握板姿勢。最初陳老師也表現得有點生硬,但經過高老師再三指點後,總算順利過關。 鏡頭一轉,便輪到任教中文科的陳婷老師教高老師紙藝,她憑着一雙巧手,三幾個動作,便把一張手工紙變成一粒大大的「鑽石」。轉當「學生」的高老師不諱言,現場直播令她有點壓力,怕自己摺得不好,但她亦給學生示範了好榜樣——留心聽、專心做,而且不恥下問。 亞小最新一輯抗疫微電影《幸福如初》,鼓勵彼此結連,互相關懷。(受訪者提供) 藉不同渠道 滲透正確價值觀 「亞小KOL」自去年9月開始,逢周五跟學生見面。記者好奇,現在既已只剩下半天上課時間,課時如此珍貴,真的值得花40分鐘「嘻嘻哈哈」做直播嗎?嚴主任這樣回應︰「我們重視學科學習,但同樣看重生命教育,想透過不同渠道,把正確價值觀滲透給學生。這個節目,有機會讓教師分享強項,相信亦可帶動學生認識或發掘自己,有助他們建立目標,燃點興趣,絕對不是『嘥時間』的。」 亞小在疫情期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校長鄭家明(前中)對於學校獲「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感到高興。(受訪者提供) 拍微電影 陪學生打「逆境波」 參與過這個節目的曾日東老師補充,那次同事即場教他用普通話念急口令,當時其實很難衝破心理關口,「但我知道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努力嘗試,最終唯有鼓起勇氣,開口去講。雖然不是說得太好,但希望用身教告訴學生,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勇於嘗試,老師一定在背後支援你、幫助你」。盧展諾老師亦認同,當日跟同事學習水彩畫,第一個反應也像學生平日的態度,「吓,畫畫?我怎行?」他說,這個節目可以真實呈現給學生,教師也有不懂的東西,教師同樣會感到困難,但可以怎樣做好呢? 雖然疫情久久未散,但亞小這段時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除製作「亞小KOL」節目,亦拍攝多部打氣微電影,還有每周「Nice to meet you」的班主任時間,甚至一連多個周五晚上,由新任校長鄭家明在社交平台主持的牀頭繪本時段,為親子紓緩壓力。最近學校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20年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頒發「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表揚亞小的關愛文化。對於學校的工作得到認同,鄭家明感到欣慰,「在逆境下,我們重視學生的內在動機、成長思維和親子關係。縱然在疫情之下,大家好像分隔了,但其實我們仍是陪伴他們在側的,因此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同學感受到,老師是跟他們一起面對的,大家都可以一起進步」。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3期]

詳細內容

牙牙學語:角色扮演玩遊戲 幼兒學說話有計

(曾憲宗攝) 玩具分類是讓小朋友學習說話和認識詞語的好方法。(蘇智鑫攝) 疫情不但影響全世界人的日常生活,就連幼兒學說話的機會也被削減。1、2歲人仔「拾人牙慧」,咿咿呀呀學說話時,是他們發展語言的重要階段,但小人兒看見的全都是戴上口罩的人,playgroup更加變成網課,令溝通互動、觀察口形的機會大大減少,這樣又如何學說話?資深言語治療師認為,透過日常生活的遊戲和活動,可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 鍾太(右)不太擔心兒子較遲學懂說話,認為他每天都在吸收中,只等「開竅」那一天,便會滔滔不絕。(曾憲宗攝) 口罩遮口形 難觀察學發音 剛滿2歲的熹霖跟很多同齡小朋友一樣,近數月都是以網課形式在家中上playgroup。媽媽鍾太說,囝囝8個月大時已為他報讀playgroup,但很多遊戲小組自去年開始已經停止面授課堂,她唯有讓兒子上網課。「我不想他落後於人,更不想他坐在家中沒事做。不能去playgroup上堂,就先上網課吧。」他們試過只提供預先錄好影片給學生回家看的playgroup,也試過上一段短時期的實體playgroup,「前者沒有互動,後者老師全戴上口罩,我覺得這樣對他學說話也有些影響。如果是ZOOM的話便好些,他既能看到老師說話時的口形和表情,也有一些互動如對答和跳舞唱歌,欠缺的就是和其他小朋友的社交溝通」。 鍾太認為囝囝在說話能力上發展得比同齡小朋友遲,簡單的字如「牛」、「媽」可以說得到,但一遇到較難發音的字便不肯說。「有時候他想要某些物件,會大聲叫『呀』,這時我會教他說一次,他也會願意跟着說。又例如他會把『豬』說成『殊』,我就請他看着我的口形,然後示範說給他聽,也會將他的手仔放在我的嘴唇上,讓他感受發音時的口部動作。」 鄭文琦(受訪者提供) 社交、認知能力降 影響語言發展 戴口罩、上網課,真的是阻礙幼兒語言發展的元兇嗎?樂苗坊高級言語治療師鄭文琦便有以下體會。「當本港第二、三波疫情爆發時,有家長告訴我,孩子因為很少外出,有次帶他上街時,看到樓下的看更叔叔表現得十分驚慌。」她說,孩子若覺得害怕,更加不想探索外面的世界,這對一些語言發展能力稍差的小朋友有很壞的影響,因為語言發展必須有溝通對象和足夠的實踐機會,若連見人都害怕,又如何好好學習語言呢? 她又說:「沒有機會上學的話,小朋友的遊戲技巧、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會下降,而這些技巧與語言能力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們需要運用語言去學習知識、遊戲和社交等技巧,而這些認知也是透過語言呈現出來。」舉例說,我們叫小朋友拿一個紅色的星形玩具,他拿起時會說出「紅色」、「星星」,我們便知道他是否懂得什麼是紅色,什麼是星星,這既是在學習語言,也在學習知識,若其中一面基礎打得不夠好,也會影響另一面的學習。 大聲跟孩子慢慢說 表情誇張 其次,鄭文琦指戴着口罩說話會影響聲音的傳送及遮蓋了口形,即使大人有時都聽不清楚對方說話,小朋友就更加難以憑情况去「猜」別人說話的內容,加上他們需要透過口形學習發音,所以疫情期間學習說話也會大打折扣。「此外,我們說話時表情也很重要,它雖非語言,但也是溝通的一部分,大人戴着口罩,把面部表情都遮蓋了,小朋友便難以接收到大人說話時的真正信息。所以戴着口罩跟小朋友說話時,我們不妨慢點、大聲一點,表情誇張一點,甚至把自己的意思也講出來,如『媽媽唔鍾意』而非皺眉頭,這樣小朋友便更易明白真正意思。」 鄭文琦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遊戲和活動去增強孩子的說話能力: 跟孩子玩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也可讓小朋友學習說話。(蘇智鑫攝) 角色扮演 互動學對答 學說話的最好練習便是開口說話。要讓孩子多說話,可透過玩具來跟他們互動,最簡單的有煮飯仔、到超市買東西、扮醫生病人等。遊戲中要多用說話表達,看看他們是否懂得回應,如扮醫生和病人,家長可分別扮演「聽話的病人」和「不合作的病人」,例如你說很怕打針,看看小朋友有什麼建議給你,除了能讓他們在同一個遊戲中學習使用不同的對話模式,也可以令遊戲更有趣。 以前在學校或playgroup上課,小朋友可以看到教師說話時的口形,對學習發音更有效。(資料圖片) 玩具分類 加強詞彙庫 準備幾個不同籃子,分別寫上食物、動物、交通工具等不同類別,然後請小朋友把雜亂無章的玩具分類放好。這是一個加強小朋友詞彙庫的活動,要知道我們無法一下子教曉小朋友認識所有詞語,但當他學懂分類,每次有新玩具時便會懂得在腦內分析,把它放在適當的籃子中,這對他們將來學習詞語有一定幫助。 楊蔚嵐跟學生上ZOOM課堂。雖然網課有可能成為教育新趨勢,但她表示這並不能完全取代實體課,「最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例如你請小朋友拿東西給你,他在屏幕前肯遞上物件,也不等於他見到真人時肯拿起來交給你」。(曾憲宗攝) 互動學習:跟孩子說疊字 難學詞彙句子 Playgroup導師、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表示,近一年察覺到很多跟熹霖年紀相若的小朋友都比以往的孩子較遲懂得說話,「疫情期間小朋友不能回校上課,的確會減低他們的說話動機,像熹霖剛開始上ZOOM時都不太願意開口,常以點頭來表達自己,後來他來教室上實體課,才慢慢習慣多用說話表達」。 照顧周到 孩子欠說話動機 楊蔚嵐說,這段時間小朋友毋須接觸太多外人,大家困在家中,家人間的話題少,給孩子的刺激也少。「小朋友欠缺說話動機,一般都是因為父母照顧太完善,令他們認為沒有說話的需要。有時候連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子需要用語言表達自己,例如他本來需要說『謝謝』,但以點頭來示意,父母便由得他;或者當他在家中發脾氣大叫便能得到想要的,相反在學校老師一定會要求小朋友開口請求。也有家長喜歡用疊字來跟小朋友說話,但在學校裏,老師是需要做一個正確的語言示範,以協助小朋友建立詞彙和句子,所以不會跟小朋友說疊字。」 還有一點她要提醒家長,就是不要讓小朋友過分依賴電子奶嘴,「明白小朋友沒有太多外出的機會,有時候給他們看網上影片也可以理解,但最好找一些雙向的影片,如能夠與真人互動的網課,可給他們回答問題,而不是單純地觸碰屏幕,不用思考不用說話地觀看」。她指網課有可能成為未來教學的趨勢,甚至是今年的幼稚園面試模式,所以適當地讓小朋友學習如何在網課中與其他人互動也是很重要。 如發現子女言語發展比同齡孩子慢,家長可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資料圖片) 知多啲:幼兒語言發展階梯 12個月: 懂得聽簡單詞語及指令,如大人說「爸爸」,他會望着爸爸;叫他「坐」,他也會坐下來。 18個月: 已能說出第一個詞語。身邊事物如爸爸、媽媽或常見的人,玩具如「車」或食物如「奶」等也可說得到。 2歲: 認識一定數量的單字和詞彙,更有能力把它們組合起來表達較複雜的思想,如「媽媽」、「奶奶」,代表叫媽媽給他飲奶。 2歲半至3歲: 可表達更複雜的思想,如「媽媽我飲奶」、「爸爸返工」等簡單句子。 資料提供:高級言語治療師 鄭文琦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Nathan Yeung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3期]

詳細內容

小丸子同你開餐!

小丸子與一眾好朋友邀請大家來歎港式料理!位於K11 Art Mall的蓮苑中菜館以小丸子店長為主題,搖身一變成為蓮苑×櫻桃小丸子期間限定餐廳,一連3個月為大家提供地道美食。除了充滿香港元素的小丸子大型壁畫,店內餐具、餐牌都加入了小丸子元素。菜式方面更有多款由菜名到賣相均非常「搞鬼」的中菜,包括飯、麵、甜品和特色飲品。 此外,多款主題餐廳限定的加購品將會在餐廳小賣部發售,包括首次在香港推出的櫻桃小丸子和風系列精品、達摩不倒翁和環保袋,以及櫻桃小丸子和花輪同學都戴上眼鏡的「My Favorite Story」系列精品,相信小丸子迷定必滿載而歸。   「BiliBala小丸子炒飯」($158)乃蓮苑特色招牌蟹粉炒飯,粒粒飯粒分明再加入新鮮蟹粉,小丸子也要親自推介給大家。 「花輪鮑魚花膠撈飯」(前,$158)將花輪同學貴氣一面表露無遺;「小丸子餃餃震」(後左,$68)則有3款不同口味的餃子;而這裏小朋友也可以點他們最愛的胚芽好立克(後右,凍$48,熱$38)。 「花輪洛神花玫瑰茉莉花茶」($58)與花輪一樣賣相高貴,玻璃杯底還能看到花輪的俊俏模樣。 「小丸子又有心事」是一冷一熱的甜品:雪糕和心太軟(前,$88),小丸子西米焗布甸(後$48) 則是蓮苑人氣甜品,粉絲必試! 「爺爺香蕉船」($78)由小丸子的爺爺當主角,上面還配有爺爺棉花糖,這道甜品可會是爸爸媽媽們的童年回憶? 每道食品、飲品或甜品都會免費隨機附送小丸子系列杯墊一個,當中有極具特色的中國風設計,儲齊5款最開心。 多款主題餐廳限定的加購品將會在餐廳小賣部發售,包括首次在香港推出的櫻桃小丸子和風系列精品。 櫻桃小丸子達摩福神不倒翁是日本製的精品,非常特別。 櫻桃小丸子木頭公仔盲盒內有扮演不同角色的小丸子和朋友,凡在店內用餐可以用$49換購1個。 餐廳門口有「揸鑊鏟」的店長小丸子,菜牌亦做成小丸子和朋友們的大頭形狀,能拿來當作面具拍照。 info 蓮苑×櫻桃小丸子期間限定餐廳 日期:4月22日至7月下旬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10:30 地址:尖沙嘴K11 Art Mall B2層B232舖 查詢:2996 9890   文:顏燕雯

詳細內容

健康家庭:擁抱自然 提升食慾 有營野餐貼士 踢走偏食

4月繁花盛放,氣溫未算熾熱,最適宜一家人到郊野走走兼野餐。有註冊營養師指出,在大自然懷抱下享受美食,有助孩子改善偏食習慣,提升食慾。然而,為貪方便,不少爸媽都會帶預先包裝的食物去野餐,但原來想輕便又食得有營,還有不少選擇,且由營養師一一告訴大家。 在天朗氣清的日子下,一家人野餐不止寫意,家長更可炮製各式有益食物予子女享用。(資料圖片) 在明媚陽光、綠蔭翠幕的環境下野餐,的確悠閒寫意。註冊營養師李向明(Joy)指出,平日午餐時,爸媽多數會煮些湯麵等簡易菜式,但來到戶外,所帶的食物和日常所食的有些分別,可能是三文治及輕食等,為孩子帶來新鮮感。因此,Joy建議家長不妨借野餐的機會,以子女平日抗拒的食物炮製一些輕食,幫助孩子改善偏食習慣。舉例小朋友平日不太愛吃魚,爸媽可把罐頭三文魚,混合小量沙律醬,教小朋友用湯匙,把餡料塗在餅乾上,這樣有助孩子接受魚類食物。「始終在郊區用餐的模式,有別於在家圍着餐桌坐定定進食,大家坐在草地上感覺較隨意,有助提升小朋友的食慾,也令他們較易接受平常不太喜歡的食物。」 李向明(資料圖片) 她又提到,準備野餐食物時,除要考慮食物方便攜帶,也要顧及均衡營養,應有齊碳水化學物、纖維及蛋白質等。別貪一時方便,只帶預先包裝食物,例如蛋糕等,高糖高脂亦欠缺纖維。「可用芝士、火雞胸、罐頭三文魚或雞蛋作三文治,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纖維方面,可準備蔬菜水果,把甘筍或西芹切成條狀,方便食用,又或者帶罐頭粟米,在戶外用匙羹食用。另外,可考慮香蕉、藍莓及士多啤梨等方便易處理的水果,既可補充纖維又可攝取不同維他命等。 水果泥×牛奶 補充鈣質、蛋白質 準備好食物,當然亦要帶備飲品,紙包或汽水飲品,方便好喝,但往往是高糖一族,多飲無益。Joy提議父母可自製有益飲品。帶上新鮮水果如士多啤梨及毋須冷藏的盒裝牛奶,把水果切碎及用湯匙按壓成果泥,可按口味加少少糖,成為果泥後,再加入牛奶飲品,果泥和牛奶飲品的比例是1︰3,香甜可口之餘,亦可補充鈣質及蛋白質。若想再簡單一點,可自備手提攪拌器,即場炮製不同的果汁。 把食物帶到戶外,爸媽最擔心的,是食物會否變壞。Joy引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引表示,預防食物滋生細菌,適當的溫度非常重要。「別把食物放置在4℃至60℃之間的溫度下超過2小時,若戶外溫度達32℃,放置時間只限1小時內,否則食物內的細菌可迅速繁殖,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因此,不論冷或熱食,也要用冷藏箱或保暖壺恆溫。 在野餐時,可自備一些簡單三文治,有營好味,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包裝蛋糕。(資料圖片) 飲品、食品 分開冷藏 Joy提供以下的貼士,有助預防食物變壞︰ 1. 常保持冷藏箱關閉:到達野餐地點後,盡量限制打開冷藏箱的次數,有助維持冷藏箱的溫度,可持續保冷。 2. 熟和生的食品,要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感染細菌。 3. 飲品和食品最好分開儲存在不同的冷藏箱,避免因經常取飲品而影響冷藏箱的溫度。 4. 把三文治餡料及麵包分開放,直到食用時,才混合起來。這樣,便可避免餡料「出水」,弄濕麵包,况且細菌亦是靠食物中的水分繁殖,會增加變壞風險。 ■中醫說 流汗太多傷津氣 宜定時補充水分 帶孩子到戶外跑跑跳跳,肯定弄得一身汗,有家長或許憂慮,子女出汗太多,會影響健康。註冊中醫潘咨遐着爸媽毋須擔心,因為適當的戶外活動及運動,可增強體質,有益身心,只是出汗後,衣物弄濕了,便要及時更換,以免吹風着涼,患上感冒。 潘咨遐(資料圖片) 另外,流汗太多會傷津耗氣,過度出汗亦可能減少身體內的津液,從中醫角度,津液能載氣,津液流失會耗損人體內的正氣,令人出現精力不足及口乾舌燥等問題,因此要定時補充水分。但要注意,別飲太多冰冷飲品,以及吃雪糕等甜食,否則會損害脾胃的陽氣,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腹痛或胃部不適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2期] 文︰許朝茵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打開繪本 啟發小腦袋 閱讀擴眼界明是非 立足未來

閱讀美好未來(szeyuen@iStockphoto) 世界動盪、時局紛亂,加上全球暖化危機,可預視我們的孩子,將會面對很多挑戰,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甚至可創建更美好的未來嗎?要這班未來主人翁裝備自己,閱讀增值肯定是最佳的方法。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再次喚醒大家,及早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送贈小人兒,藉書本拓闊他們的視野和思維,幫孩子立足未來。 要做一個有質素的世界公民,便應當守護普世價值。跟丈夫沈旭暉同樣修讀國際關係的吳凱霖(Bonnie) ,極力推介《動物選總統》,此書以風趣幽默的手法闡釋了民主選舉制度的基本概念,也帶出公民素養,「這本書的細節位繪畫得很好笑,但又充滿真實感」。 吳凱霖(資料圖片) 森林選舉 闡釋基本概念 故事發生在森林裏,動物因受不了獅子大王的自私獨裁,決定改選總統。除了獅子大王角逐連任外,猴子、蛇和樹懶,也加入成為候選人。Bonnie說,透過貓頭鷹簡單講解選舉方法和守則︰「每年春天舉辦一次選舉」、「任何動物都可登記做候選人」、「每名選民有一票選票」、「投票採取不記名」、「候選人禁止贈送禮物給選民」、「禁止吃掉競爭對手」等,家長和孩子可延展很多話題。她笑稱,6歲長女雪雪便曾經問道︰「為何美國4年才選一次總統,但森林卻每年選一次?為什麼投票要不記名呢?」 《動物選總統》 《動物選總統》(受訪者提供) 作者、繪者: 安德烈.何德里格斯、拉瑞莎.希貝羅、寶拉.德斯奎多、佩德羅.馬昆 譯者:曾瀚慧 出版社:上誼文化 這場森林選舉和現實世界一樣,充斥假新聞、彼此抹黑,甚至賄選,而且最終當選人未必如所有動物所願,但Bonnie指出,家長不需要迴避這些黑暗面,「最重要是告訴孩子,什麼是民主精神、選舉的意義,期待他們未來會做得更好」。 另外,我們知道,孩子將要進入一個資訊混亂的年代,因此培育孩子有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能力,尤其重要。Bonnie形容,《事實丸》中的小丸子是一個楷模。當所有人皆「指鹿為馬」時,事實丸拒絕人云亦云,即使被權威者多番威迫,甚至被丟入黑箱中,他仍堅持不就範。雖然故事沒有一個人人變得誠實的大團圓結局,成功逃脫的事實丸仍受到一些人的排擠,但帶出了兩個思考角度,Bonnie指出:「我們說要幫助小朋友立足未來,但面對流言亂竄的世界,他們是否有能力分辨真相呢?假使分辨得到,又有沒有勇氣堅持事實呢?」 《事實丸》 《事實丸》(沈雅詩攝) 作者:喬納溫特 繪者:皮特奧瓦德 譯者:楊雲琦 出版社:格林文化 學會善良 一小步改變世界 要創建一個更美好的將來,誠實的品格固然重要,但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或許更關鍵。什麼是善良呢?小朋友可以從Bonnie所推介的《善良》一書中找到答案。「善良可能是關心、付出,甚至簡單如說句『謝謝你』、問候一句『最近好嗎?』。」當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愈來愈大,國與國之間的不信任愈來愈加劇時,「善良」可擔當調和的催化劑,「或者我們只能做一些小善行,但如果每人也願意做少許,加起來就會變成大善行,足以影響社會,甚至擴散到全世界」。 《善良》 《善良》(受訪者提供) 作者:帕特.澤特羅.米勒 繪者:簡.希爾 譯者:馮季眉 出版社︰字畝文化 然而,一個人有再多的好條件,若心裏沒有夢想,一切都是徒然。夢想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國家,以至整個世界,因此,Bonnie建議家長,不妨多鼓勵孩子勇敢作夢、追逐夢想。《總統,我有話要說!》是她另一本推介。透過3個純真孩子與總統的有趣對話,叫小朋友不要小覷自己的想法,「孩子有夢想,我們將來的世界才有光明和希望」! 《總統,我有話要說!》 《總統,我有話要說!》(受訪者提供) 作者:安.洛耶 繪者:雷依拉.布里翁 譯者:陳怡潔 出版社:台灣東方 有趣科普 訓練邏輯思維 孩子要迎接未來的挑戰,一定要具備創新的思維模式。小皇冠童書館店長Carol指全套3冊的「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也是鼓勵小朋友嘗試改變平日觀察事物的角度,從生活裏的理所當然,發掘不可思議,「這套書都在示範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運用科學方式去思考」。她舉例,在《意想不到的觀察》一冊,其中一個驚奇發現,是各種鞋子的鞋底形狀、紋路原來都不一樣;在專講「假設」的《膽大心細的假設》一冊,則先假定哈密瓜上的白色網狀紋路是由裂縫造成,再邀請小朋友一起研究;甚至小如為何每根粟米上的顆粒都是偶數,都在《實踐想法的實驗》一冊中被拿來探究。Carol補充,在每項觀察、假設、實驗之中,作者又會提出更多新問題,「他沒有給答案的,就是要大家動腦筋、找資料,體現自主學習」。她相信,只要小朋友掌握到這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任何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全套3冊) 「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全套3冊)(沈雅詩攝) 作者:NHK「科學觀察法」製作團隊 繪者:吉竹伸介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小熊出版 Carol(資料圖片) 偵探故事,向來受歡迎,Carol說,配合合適的題材,既學到知識,亦可訓練邏輯思維。一共5冊的「科學偵探謎野真實」系列,便強調「沒有科學解不開的謎團」,「例如在《學校的七大不可思議》一冊,作者便運用鏡子折射的原理,解釋了故事中校園自然教室人體模型突然移動的原因,小朋友跟着去解謎,相信會學到不少科學知識」。 ◆「科學偵探謎野真實」系列(全套5冊) 「科學偵探謎野真實」系列(全套5冊)(沈雅詩攝) 作者:佐東綠、木滝理真、石川北二、田中智章 繪者:木木 譯者:黃薇嬪 出版社:小熊出版 「怪醫」系列 科普病理知識 全球正經歷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孩子未來又會遇上什麼傳染病呢?歷史上好幾次疾病大流行的終結,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人類對疾病傳播知識的增多,所以這些知識,一定要傳授給我們的下一代。說到有關醫學的科普書,Carol其中一輯心水之選,是「Dr.X抗病怪醫」系列。「這是一本全彩漫畫,由故事情節帶出病理知識,當中有小朋友最喜歡的正邪決戰橋段,十分吸引。」系列暫時推出了6冊,各有不同的健康主題,有些傳染病例如瘧疾、霍亂弧菌等,都是孩子比較少接觸的,值得一看。 ◆「Dr.X抗病怪醫」系列 「Dr.X抗病怪醫」系列(沈雅詩攝) 作者:普拉萬 繪者:杜斯特 出版社:小麥文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2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迪士尼美食節

帶小朋友到迪士尼樂園遊玩,用餐時間又多一個好選擇!4月30開始,樂園推出首個「皇室佳釀美食節」,儼如一個美食嘉年華,當中集合小朋友最愛的特色甜品和飲品,有以分子料理方式製作的甜品如青蘋果乳酪、意大利奶凍杯等,還有令人以為是雪條的氮氣朱古力松露;爸媽們更可享受到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的星級主廚團隊炮製的環球得獎菜式,如打卡必食的米奇形「椰菜花北海道牛乳芝士撻」,以森林為構思主題的法式「雜菌椰菜卷」等,造型精緻得眼睛也大飽眼福! 美食節的參加方式非常簡單,大家可預先在網上購買,或直接在活動舉辦日子的現場購買美食節專用電子代幣,憑一個電子代幣可換購一款美食、甜品或非酒精飲品,憑兩個電子代幣可換購雞尾酒特飲及酒精飲品。即日起至4月29日於樂園網站購買電子代幣更可得到早鳥專享紀念品,包括迪士尼朋友雪糕條、限定版唐老鴨主題徽章、頭飾及魔法球,別具收藏價值。 info 皇室佳釀美食節 早鳥預售日期: 即日至4月29日 發售日期: 4月30日至6月27日 使用日期: 4月30日至6月27日(逢周五至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 皇室宴會廳 電子代幣銷售點: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官方網站 www.hongkongdisneyland.com/zh-hk/book/promotion/dining-store/the-royal-food-and-drinkfair (4月30日起可以於「皇室佳釀美食節」現場購買電子代幣) 售價:$200/5個   在得獎菜式方面,由於原本的菜式分量較大,為了這個「皇室佳釀美食節」,樂園特別製作了一套廚具以方便大量製作這款菜式的一口分量,又不失菜式色香味美的精髓。(林靄怡攝) 呈三角形的「雜菌椰菜卷」是WACS Global Chefs Challenge, Korea – Final May, 2012 (Bronze Award)獲獎菜式,是一個素食凍頭盤,以綠色的椰菜包着忌廉芝士,做成一個小山丘的形狀,旁邊加雜菌,再配以檸檬果蓉汁,不論外貌及味道,都有如森林的氣息。(林靄怡攝) 熱情果棒棒及氮氣朱古力松露外形好像雪條,是以液態氮迅速凝結慕絲表面,令其外脆內滑。兩款甜食均有經典米奇頭朱古力,粉絲們必定要打卡。(林靄怡攝) 分子料理廚房中,廚師精心製作甜品,猶如實驗室般有趣。在這個廚房,每星期有6款創意甜品供粉絲選擇。(林靄怡攝) 分子料理甜品的特色是:未放入口的一刻,也不會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這裏有青蘋果乳酪、椰子布甸配古巴高球雞尾酒、鮮果魚子配意式芝士脆筒和朱古力森林杯。(林靄怡攝) 甜品專區每星期推出6 款色彩繽紛的甜品,款款都特別為「皇室佳釀美食節」而設,有米奇、米妮、唐老鴨、黛絲等主題作造型,打卡必食。(林靄怡攝) 芝士控必到的專區內有超過 1 米高的芝士噴泉,遠遠便能感受到香味四溢的車打芝士,客人可以配以麵包享用。(林靄怡攝) 飲品方面,除了小朋友喜歡的水果沙冰,大人們亦可一試在樂園內體驗以「煙霧」、「分子」、「星河」、「棉花糖雲」為每周主題的多款雞尾酒特飲,放鬆一下。(林靄怡攝) 4月29日前於迪士尼官方網站購買電子代幣,可獲早鳥專享紀念品,當中包括唐老鴨魔法球、限定版唐老鴨徽章及限定版唐老鴨頭飾等。(迪士尼樂園提供)   文:顏燕雯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童看香港4大病魔真面目

新型冠狀病毒擾攘多時,不少孩子已經按捺不住,出現抗疫疲勞。「幾時可以唔戴口罩?」、「幾時可以坐飛機去旅行?」這些宇宙級問題,的確考起不少家長。或許這個正是我們跳進歷史,看看前人抗疫之路的好時機,說不定可從中得到啟發! 談起歷史,總令人聯想起厚疊疊又沉悶的書籍,但上月尾出版的《熊貓記者調查︰香港歷史上的四大病魔怪》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它雖然是一本香港傳染病史,拆解不同年代香港疫症的來龍去脈,不單有「新鮮熱辣」的新冠病毒,還有這輩家長也歷歷在目的2003年SARS病毒,以至1940至1990年代反覆出現的霍亂弧菌,甚或遠至19世紀出沒的鼠疫,資料豐富,作者麥明心(Sophie)說,「我想它是一本有教育意義的書,而非一本純粹讓孩子消磨時間的書」,但也同時顧及了小讀者需要「易入口」,於是加入故事的元素,令這本科普結合歷史的圖書,更添童趣。 Sophie(左)為兒子(右)投身童書作家和插畫師行列。(受訪者提供) 艱澀知識圖像化 現為兼職插畫師、初創作家的Sophie,轉行前是註冊藥劑師,要她寫醫療知識並不困難,加上有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以及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做顧問,更是如虎添翼,只是如何把艱澀知識寫得連小朋友也看得懂,便一度考起她,最終還是決定圖像化,「舉例我解釋霍亂弧菌時,用了跨版插圖,畫了很多細菌在小腸開派對,我兒子只得3歲,他看了也大概明白發生什麼事」。 卡通插圖固然惹笑可愛,但記者更欣賞的,是作者結合歷史的寫實插圖,其中一幅是2003年爆發SARS疫症的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描繪得很仔細,「為了這幅圖,我看了很多當年駐威院醫護人員的訪問和報告,綜合了整件事的始末才畫出來」。Sophie還在書末加入了詞彙表,解說62個醫學名稱,令整本書可讀度更高。 (沈雅詩攝) 《熊貓記者調查︰香港歷史上的四大病魔怪》 作者、繪者︰麥明心 出版︰小皇冠童書館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 文、圖︰沈雅詩

詳細內容

線上藝術:在家線上藝遊 音樂劇演繹祖孫情

音樂劇開show 線上慰藉抗疫疲勞(曾憲宗攝/ cybrain@iStockphoto)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過去一年,很多社經活動停擺,當中包括文化表演和展覽活動,不單對藝術工作者,甚至對有心培育孩子藝術素養的家長來說,都是莫大衝擊。不過,隨着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情况有望扭轉,一家大小可安坐家中,透過線上平台,觀看不同藝術節目,潤澤心靈。 3月的一個早上,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再現久違了的人氣,香港兒童音樂劇團(CMT)的一班演員,正為數天之後公演的《足印情深》音樂劇作最後排練,或許大家都「餓戲」太久,即使綵排也毫不留力,而兼任導演、編劇、填詞的CMT藝術總監陳力生(Big John),則在台下指揮大局。 《足印情深》音樂劇終於可在3月中在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公演,但當日仍限制只可有五成入座率,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受訪者提供) 錄影實體演出 剪輯成網上版 CMT創立近23年,經歷不少風浪,但Big John形容,2020年是最難捱的「冬天」,「去年劇團開辦的課程大受影響,經常要停課,舞台演出更加是空白,全部都取消了」。這齣音樂劇,也來得不容易。訪問之時,康文署才剛重開表演場地,但有很多限制,例如觀眾入座人數不能超過原定可容納人數的一半,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 座位亦須平均分佈。劇團總經理馬蘊怡(Yvonne)不諱言,今次若非參與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獲得資助,肯定蝕大本,「這個場原本有290多個座位,但依足政府規定後,就頂多坐100人,票房收入根本維持不到龐大的開支」! 馬蘊怡(曾憲宗攝) CMT去年完全沒有舞台演出,今年在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下,終於「開齋」,並首次嘗試同步錄影及剪輯成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會上載到計劃平台。(曾憲宗攝) 疫情下,CMT恆常的音樂劇課程,不少都要改為線上上課。(受訪者提供) 付一次「入場費」 一家齊欣賞 今次的資助計劃,讓CMT不單有5場實體演出,還可同步錄影剪輯成網上版,屆時只要付一次「入場費」,一家都可以齊齊欣賞,聽來十分划算。Yvonne說:「疫情下,也明白很難一家大細、扶老攜幼入場看劇,如果有網上版,就可以給大家多一個選擇。」她續稱,數碼化亦有助延長一齣舞台劇的壽命,「舞台劇一般只演一星期,能演到兩星期,已經很了不起。但現在,我們把它變成網上版,壽命便可更加長,播放一兩個月,也沒問題」。 助延長舞台劇壽命 Big John也認同,把劇目作品數碼化,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劇場是時候改變,「當然要有政府的支持,像今次場地上實在有太多限制,既規管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又要遵守消防條例,令我們很難找到合適位置擺放多部攝錄機」。他期望,最終可吸納一批線上的觀眾入劇院欣賞節目,「始終現場環境氣氛,是網上版本取代不到的」。 ■精湛演技 小演員思念離世爺爺 演出更投入 《足印情深》改編自兒童繪本《先左腳,再右腳》,是個講述祖孫情的故事。寶兒去海外升學前一刻,從舊照中憶起自小和爺爺一起走過的歲月。由她初次學行,到爺爺病重後再次走路,兩人互相扶持,在彼此的生命印記中,都有不能忘記的足印。 現實中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亦有近似經歷。10歲的樂恩,演畢《足印情深》後,便隨父母、兄長移民英國,而小女孩亦同樣有一個疼愛她的爺爺,「記得兩年多前,有一天爺爺病了,需要住醫院。第一星期,我還覺得沒什麼,不過,第二星期,爺爺好像病得愈來愈嚴重,我開始很擔心,但不知怎的,醫生又讓他出院兩天,於是那兩天,我便住在爺爺家,一直陪着他。但第三天,爺爺再次入院,情况很危急,碰巧那天我發燒不適,當我趕到醫院,爺爺已經沒有心跳了,我哭得很厲害」。樂恩說,這齣劇勾起她對爺爺的思念,因此演得特別投入。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播出,大家不妨留意小女孩的精湛演技。 投入演出: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右)現已移民英國,陳力生(左)強調改編故事前,並不知道她有這個計劃,覺得十分巧合。(受訪者提供) 電子「疫」記 展現守望相助精神 相對其他表演藝術工作者,從事戲劇研究多年的涂小蝶自言較幸運,疫情對她的衝擊不算大,「當然疫情之下約受訪者做訪問是有些困難,也令我正在編寫的兩本戲劇書籍的出版日期一改再改」。不過,她在百忙之中仍然參與藝發局的計劃並創作《桃桃疫記》,希望為香港人帶來正能量,尤其是一班很久不能好好上學、好好耍樂的小孩子。 涂小蝶(右)和合作無間的美術設計師施永恆(左)合作編撰電子書《桃桃疫記》,透過故事小主角筆下過去一年的周記,展現香港人在面對逆境時緊守崗位和互助共融的精神。(楊柏賢攝) 不說不知,原來《桃桃疫記》是涂小蝶創作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我過去主要做整全戲劇的資料,雖然可主導寫作風格,但素材是現存的,不存在創作」,但今次這本書,故事人物、情節背景,都是她天馬行空建構的,滿足感很大。書中的小主人翁是10歲的桃桃,她為人聰明、樂觀、樂於助人,十分討人喜歡,涂小蝶笑言,桃桃有很多香港人的特質,「香港有很多好人好事,像疫情初期鬧口罩荒,我身邊便有朋友從外地訂來一批口罩送給清潔工人;最初停課,又不是很多學校有網課,朋友們眼見小孩子百無聊賴,家長又很徬徨,於是便組成義工隊幫他們補習。我希望借助桃桃,可以呈現香港人面對逆境時,那種守望相助的精神」。 為寫好桃桃筆下56篇周記,涂小蝶特意訪問了3個10歲的小妹妹,「原來學生上網課時會偷吃零食;亦有學校設立談話區,規定學生要在區內相隔1.5米才可談話。」這些有趣的資料,便化成她的創作靈感。 點擊插圖 公仔肥變瘦 受疫情影響,圖書館經常關閉,不少家長都為撲書煩惱,涂小蝶的《桃桃疫記》,正是一本電子書,讓小朋友不論任何環境,都隨時有書可看。而為了今次的數碼插圖,美術設計師施永恆(Sting)更絞盡腦汁,「我根據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再用不同的動態方式,把畫面呈現出來。例如其中一篇講桃桃的親戚隔離檢疫後瘦了一圈,那麼大家只要點擊圖畫,公仔便會由肥變瘦;亦有可調校光暗的日與夜景等;部分甚至加入音效」。《桃桃疫記》預計6至7月上架,屆時公眾可免費在「藝術D平台」閱覽。 數碼插圖是根據每篇文章度身設計的,像這幅圖可調校日與夜不同色調。(楊柏賢攝) ■知多啲 支持68個創作數碼化 藝發局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鼓勵文化藝術工作者善用科技,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以回應疫下的社會需要,並擴闊公眾對藝術的認識和投入。計劃合共支持了68個創作,涵蓋不同藝術形式,包括舞蹈、戲劇、音樂、戲曲、電影及媒體藝術、文學藝術、視覺藝術、跨媒介/跨界別等。部分作品已完成,並上載了「藝術D平台」,歡迎公眾瀏覽, 網址:www.artsgodigital.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上一課:迷你版Ninja Warrior障礙訓練 化身小忍者 飛天遁地鍛煉體能

美國體育競技節目American Ninja Warrior的熱潮持續不減,本港亦有健身中心、攀石場引入類似障礙關卡,滿足一眾想鍛煉和挑戰身手的成年人,但小朋友就只有羨幕的份兒。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全港首個打正旗號,專為3至17歲提供Ninja Warrior障礙訓練課程的體適能中心剛落戶將軍澳,孩子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可齊齊化身成飛天遁地的忍者。 疫情之下,課程每班最多只收8名學員,由兩名教練任教。圖中小模特兒正在試玩Floating Wings。(劉焌陶攝) Ninja Warrior之所以吸引,在於有很多需要運用體能和勇氣去克服的關卡。專為小玩家而設的體適能訓練中心AlphaStep,其位於將軍澳、佔地6000平方呎的旗艦店,就引入不少兒童迷你版的Ninja Warrior經典關卡,包括Warped wall、Jungle Swings、Ring Toss、Cargo Net等共10多項裝置,讓小朋友過關斬將。 這些搖搖晃晃的Sea of swings不是用來坐的,而是需要學員站立跨過。(劉焌陶攝) Warped wall是Ninja Warrior的經典關卡之一,這個兒童版離地約3米,一眾小健兒大呼刺激。(劉焌陶攝) 雖然玩味十足,但這個迷你版Ninja Warrior並非兒童樂園,而是一個全面且專業的體適能鍛煉模式。AlphaStep創辦人兼常務總監陳焯康說,希望帶給香港孩子和家長一個全新的運動概念,「香港的小朋友普遍不熱中做運動,儘管學校有上體育課,但課節或配套設施都不足夠。有些孩子雖然有參與專項的運動訓練,惟也因為集訓時間有限,往往只集中在技術上的訓練,卻忽略了其實通過體適能的鍛煉,也有助他們提升表現,例如建立強壯的核心肌群和預防傷患」。 小模特兒認為,Spinning log算是場內眾多障礙物中,最輕易過關的。(劉焌陶攝) Cargo Net可鍛煉手眼和身體協調。(劉焌陶攝) 小朋友要在傾斜的Ninja Steps上快速走動,像飛簷走壁的忍者嗎?(劉焌陶攝) 煉體適能 助肌肉骨骼發展 AlphaStep總教練歐陽嘉謙補充,兒童從小養成恆常鍛煉體適能的習慣,對成長有莫大好處,「不單對小孩子的肌肉和骨骼發展有幫助,能應對生活所需,也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釋放潛能」,而且提升適體能,對情緒健康及腦部發展亦有正面作用,有助學習表現。 Floating Monkey bars玩法與「馬騮架」相近,由於身體會向下傾,非常考手握力。(劉焌陶攝) AlphaStep除主打Ninja Warrior設施,還提供7個類別、逾20項課程。其中Fun immersive training便採用多感官訓練系統,結合互動趣味元素,歡迎親子報讀。(劉焌陶攝) ◆INFO Ninja Warrior障礙訓練課程 費用︰3至9歲,每課程4單元,每單元$360; 10至17歲,每課程8單元,每單元$330 入會費︰$450 地址︰將軍澳唐俊街23號Monterey Place 地下G20及G21A AlphaStep 網站︰www.alphastep.com.hk ■有片睇,Ninja Warrior:bit.ly/31wbVM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0期] 文:沈雅詩 小模特兒︰Hailey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