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滋味夏威夷蓋飯 色彩繽紛大滿足

  說到魚生飯,很多人立即想到日本菜,不過來自夏威夷的Poke(夏威夷蓋飯)一樣是以魚生為主要食材,再加入不同醬汁和配料,讓一眾大小朋友也食指大動! 在咖啡店林立的大南街,出現了一間特色小店,單看餐牌可能會以為它是日式餐廳,原來是以夏威夷蓋飯作主打。店子名為Poke Go,除了取自夏威夷蓋飯「Poke Bowl」的諧音,也與小朋友喜歡的寵物小精靈遊戲「Pokemon Go」發音相近,所以店內裝潢除了有夏威夷的夏日風味,還加入不少球狀的裝飾作呼應,如吊燈、枱燈,就連外賣用的「飯盒」都是圓形的水晶球模樣。 特色蓋飯專為有選擇困難的客人而設,如「ONO」(圖左,$98)主要食材為三文魚,配以溫室青瓜、雞蛋絲、皇帝蟹棒、果仁醬、芝麻和壽司飯;「808」(圖前,$108)就是吞拿魚主食材、沙律菜和壽司飯各半,拌以三文魚子、雜菌香菇等。「OHAHA」(圖後,$98)就是三文魚配沙律菜,再加入櫻桃番茄、甜粟米、芝麻等食材。每款也伴有青檸和炸蓮藕。(黃志東攝) 為令外賣都可以保持蓋飯「圓碌碌」的賣相,店舖特別選用圓形透明碗,讓大家帶回家享用也能得到「豐盛」的感覺。(黃志東攝) 美食結合打卡 Poke Go去年開業,老闆Jason Ho表示,最初的構思確是開設咖啡店,但又想到這區太多cafe,倒不如另創新路。他抓緊人們來這條街也是喜歡找東西吃、打卡等心理,所以在店舖設計、食物賣相方面都花盡心思,店內牆身繪有特色壁畫,店外座位則放置了水泡、梯子等道具,營造夏威夷海灘的感覺。食物方面,特色夏威夷蓋飯除了魚生,也加了溫室青瓜、紫洋葱、三文魚子、甜粟米、芝麻、木魚絲等配料,色彩繽紛且滿滿的一碗,單看賣相已令人食慾大增。 Jason Ho(黃志東攝) 店內其中一堵牆特別邀請本地插畫家Johnee Lau繪畫,可以在當中找到魚、蟹、牛油果、洋葱等,全是店舖會用的食材。老闆Jason更找來多款魚生公仔「荳芽水產」作裝飾擺設,非常有心思。(黃志東攝) 門口位置充滿夏威夷海灘色彩。(黃志東攝) 蓋飯低熱量 果汁不加糖 Jason說,同樣是魚生飯,夏威夷蓋飯與日本魚生飯最大的分別,是它加入了不同的醬汁,包括果仁醬、蜜糖芥末醬、辛味蛋黃醬、鰹魚醬油等。配料食材則以清怡為主,飯可選壽司飯、珍珠糙飯或沙律菜。他明白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所以特別製定了兩款餐牌,一款是已製定好材料和醬料的5款特色蓋飯選擇,另一款則如車仔麵一樣,讓客人自選主菜、配料和醬汁。5款特色蓋飯每款熱量更不超過500千卡。店舖更提供多款新鮮果汁和茶類,果汁全部不加糖,取其天然果糖味道,而且會配上自家製風乾水果片,好睇又好食。 左圖的特製風乾水果片,用來加入在特色果汁之中,非常吸睛。右圖為紅火龍果汁(前,$38)、柚子薄荷沙冰(中,$38)、夏威夷賓治(後,$48)。(黃志東攝) 除了蓋飯,店內還提供梅凍番茄(前)、炸雞(左)、黃金蟹卷(右)等小食。(黃志東攝) ■INFO Poke Go 營業時間︰ 上午12:00至晚上10:00 (防疫措施期間堂食至晚上6:00)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211號地舖 查詢︰3563 8137   文︰顏燕雯、模特兒︰Zoey Hoo 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取口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1期]

詳細內容

感統發展:把握8歲前黃金期 感統訓練遊戲 玩走奀皮散漫

爸媽們,你家的小寶寶是否很喜歡上躥下跳,完全無危機意識?抑或反過來,超級畏高,連盪鞦韆也害怕?小人兒很抗拒穿高領衣服或羊毛衣?他不論坐或立都是彎腰寒背,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那就要當心孩子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發展或有偏差。感統不單影響小朋友的日常生活,還牽連學習和社交。幼兒教育工作者建議,家長應把握寶寶8歲前感統發展的黃金期,為他們勤做家居遊戲訓練,提升表現。 孩子「不聽話」,或許跟感統發展不佳有關,令他們難以接受指令。(設計圖片,anurakpong@iStockphoto) 「我不時都會聽到家長投訴,說小朋友麻煩不合作,譬如吃東西總是『慢吞吞』,經常含在嘴裏不肯咀嚼;又或是穿衣服也『扭扭擰擰』,不是說這件衫緊,就是說那條褲窄,而衣領上的標籤亦非剪不可。每次聽到這些投訴,我都會請家長嘗試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下,看看小朋友的感統發展,是否有偏差!」 真理浸信會榮光幼兒園校長朱裘萱說。 朱裘萱(黃志東攝) 早在1970年代,美國職業治療師及臨牀心理學家Anna Jean Ayres已經提出,大腦的神經系統,能夠把來自身體內在和外在的感覺刺激作出分析、整理和組織,再指示身體做出合適的反應,這個過程稱為感覺統合。而在眾多感覺刺激當中,感統理論特別强調3種,包括︰ •前庭平衡覺︰ 透過內耳的3個半規管和耳石器官,讓我們維持身體平衡 •本體覺︰ 藉着肌肉、關節,分辨四肢的位置和動態 •觸覺︰ 藉着皮膚的神經細胞接收來自外界的溫度、壓力、疼痛、質感等刺激 社會、教養影響感統發展 朱裘萱表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兒童,往往伴隨有感統失調的問題,但就算是一般小孩,都有可能在發展上出現偏差,以致有反應過敏或過弱的情况,「例如有些學生執筆寫字很用力,連紙張也幾乎給刺穿 ,這反映小朋友可能本體覺較弱,所以不懂得控制書寫力度」。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18年的朱裘萱,亦發現近年孩子的感統發展有走下坡的趨勢,她相信多少跟社會環境和教養文化有關。「回想我小時候,公園有很高的滑梯、攀爬架,但現在基於安全理由,都沒有這些設施了,孩子鍛煉四肢的機會大大減少。還有,現在的小寶寶實在太多人照顧,父母、『四大長老』(外公、外婆、爺爺、嫲嫲) 再加上傭工,7個成年人照顧1個小朋友,服侍得周全又妥貼,孩子自理的機會不多,也使他們的肌肉、關節活動發展相對較弱。」 本體覺訓練 改善「慢3拍」男童 要改善上述情况,可透過多做感統運動。真理浸信會屬會學校自2009年起,逐步在轄下6間幼兒園/幼稚園引入感統課程,希望把握8歲前腦部和感統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運用他們的肢體,每天做20至30分鐘有趣、有意義的感覺刺激運動。 真理浸信會屬會學校感統課程發展組長、真理浸信會何袁惠琼幼稚園主任柳亞芳是當年屬會第一批安排在本港及台灣接受感統教學訓練的教師,多年來見證着不少學生的進步,其中一名男生,她印象特別深刻。「他最初給我的印象是『慢3拍』,老師一個很簡單的指令,他都未必有反應。但是否代表他頑皮、不合作呢?不是。我相信他是感統發展欠佳,以致聚焦不到,難以回應環境。」於是,教師給他多作本體覺訓練,例如是「櫈上小飛機」,做法是幼兒趴在櫈上,雙手雙腳離地,呈飛機狀,頭向上仰,維持身體平衡。柳亞芳形容,起初他完全掌握不到,「他一趴在櫈上,四肢便落地,明顯是肌肉缺乏張力。但反覆訓練一段時間後,小朋友漸漸做到像『飛機』般挺開身體,也維持到10秒」。如是者,感統訓練不單連帶改善小男孩平日在課堂上的坐姿,他不再是彎腰寒背,而且接受指令的速度亦快了很多,「結合感統元素的運動,就好比營養,可以滋養幼兒的大腦,有助發出及正確回應信息」。 柳亞芳(黃志東攝) 配合家居訓練 效果更佳 她又建議爸媽可針對幼兒的問題,在家居配合訓練,效果相得益彰。舉例,一些有觸覺防禦、安全感不足的小孩,柳亞芳說,家長可在小朋友洗澡後以潤膚液作按摩,又或者用大毛巾包緊他們的身體,然後再慢慢放鬆,都有助紓緩情緒;針對四肢乏力的,則可以做「小牛耕田」,由爸媽捉起小朋友雙腳,小朋友以手走路,「這既是親子活動,從中也訓練到小孩子前肢的肌肉張力,以及肢體動作協調,一舉多得」。 .本體覺訓練(圖) 櫈上推球、腳倒立和撐小船等動作,幫助幼兒增加關節與肌肉的感覺及張力,有助改善四肢協調、動作計劃、書寫與自理能力。(黃志東攝) .前庭平衡覺訓練(圖) 斜台滑板車、搖搖船和攀爬架等動作,幫助幼兒分辨方向、距離和速度,使身體作出調節,亦有助改善多動現象,提升專注力、平衡力、視知覺和聽知覺。(黃志東攝) .重心訓練(圖) 重心訓練有助加強幼兒對高度、深度與速度的適應,消除對團體遊戲活動的焦慮。圖為上上落落、獨腳櫈大力士等訓練項目。(黃志東攝) .觸覺訓練(圖) 穿布洞、行觸感板等幫助幼兒調節皮膚對環境的敏感度,從而改善分心、情緒及人際關係,增加對環境的彈性。(黃志東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1期]

詳細內容

捕捉大自然:小小攝影師 相機留住生態美

假如有一天,你在大埔滘、塱原、南生圍等地方,碰見一個小男生, 拿着單反相機,手執一支800mm F5.6「巨炮」,屏聲靜氣,全神貫注地在捕捉畫面時,別驚訝,或許他就是奪獎無數的小小生態攝影師——崔耀晉(Augustine)。這些年來,通過攝影嗜好,不單培養出Augustine的觀察力、耐性、審美觀等能力,還大大提升他的環保意識。小伙子稍後將出版首本個人攝影集,替生態保育機構籌款,為地球出一分力。   雖然Augustine今年只得11歲,但「影」齡已接近9年,「我2歲已經拿起相機影相了!」跟Augustine約訪問時,記者提議他帶備從「影」以來的攝影「架生」給我們拍照,結果放滿一枱,由「傻瓜機」、半專業機、單反相機至無反相機;由遠攝鏡頭、中距鏡頭至微距鏡頭,都一應俱全,專業級數,拍得上成年攝影發燒友。 別小覷這名「小學雞」,用的都是專業攝影器材,Augustine手持的「炮」,由父親購入,當年購入價高達13萬元。(蘇智鑫攝) 更令人羨慕的是,年紀輕輕的他,已獲大型相機品牌商贊助攝影器材。本報攝影師也禁不住問他如何能取得這個機會?天真無邪的答案,引得哄堂大笑。「首先你要是一個小朋友;第二,你要拿得到攝影獎項。」 憑着背後一幅「柳鶯賞楓」相片,令年僅7歲的Augustine(左)首奪攝影比賽冠軍。(受訪者提供) 受父薰陶 2歲開始攝影 誠然,一個小朋友,7歲開始成為攝影比賽頒獎台的常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栽培與天資,缺一不可。「我的師父,就是爸爸」,而Augustine的爸爸,正是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校長崔家祥。崔家祥同樣是攝影愛好者,當初就是想父子兵同行,所以在兒子約2歲時,就開始讓他接觸攝影,「他出生在數碼相機的年代,不需要買菲林、冲曬相片,影相可說是無成本的,於是我抱着嘗試『毒吓佢』的心態,估不到他又受『毒』!直至他5歲左右,我帶他去塱原,自此,我就成為『鏡』僮,經常陪太子四圍影相」。 這個小小生態攝影師,最愛在大自然取景。(受訪者提供) 鳥兒昆蟲成鏡頭「獵物」 Augustine喜歡在大自然取景,鳥兒、昆蟲、青蛙等,都經常成為他鏡頭下的「獵物」。說起生態攝影,小男孩便滔滔不絕,「夏天會最多收穫,尤其下雨後,濕度比較高的時候,很多兩棲動物、昆蟲都會走出來……如果想影斑文鳥、白腰文鳥,就要去塱原,牠們經常在稻田上出沒……」。 說着說着,Augustine又喜孜孜分享最近在九龍仔公園拍攝到一張很滿意的作品,「很好彩,我影到戴勝張開嘴巴吃蟲的一剎那」。滿足的笑容,猶如學生考到100分的試卷。 這張戴勝吃蟲的相片,是Augustine近期最滿意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義賣攝影集 推廣環保 經常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令Augustine愛上當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長大後,我會去世界每個角落,拍攝大自然的美麗」。這個志願,驅使他更關心環境保育的工作,近年不單先後為一份有關生態、環保的刊物及一個網絡平台撰稿,Augustine亦即將推出首本個人攝影集,既為自己小學階段所拍攝的作品作個總結,並希望藉着義賣,替註冊慈善機構「香港觀鳥會」籌款,鼓勵公眾一起欣賞與保護野生雀鳥及其生境。 熱愛大自然的Augustine,曾為一份有關生態、環保的刊物撰稿10期。(蘇智鑫攝) .攝影獎項(表) 文︰沈雅詩 註:受訪者因拍攝需要暫取口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0期]

詳細內容

統一派位:競爭人數不影響填表方針 統一派位忌太進取

下周末(1月22、23日)是2022/23小一統一派位選校的日子。本年度的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成功率創新高,有人猜測是受移民潮或小一適齡人口下降等因素影響。不過,絕不代表家長可以就此鬆懈或過分進取。有升學專家表示,無論外間情况如何改變,填表方針也不變!現在就逐一拆開大家對統一派位的迷思!   《明報》前教育組長、升學專家梁永樂表示,「統一派位很靠運氣,家長不應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選校的決定」。他舉例說,如果你心儀A校,便毋須考慮全港有多少人,或你的校網有多少人競爭,無論如何都應把它填為第一志願;尤其是若你在自行派位階段已選了A校,更不應突然「轉軚」。畢竟沒有人知道自己的隨機編號是什麼,只要號碼夠前,便有機會派到學位,「六合彩都有人中,就是這個說法」。 梁永樂(受訪者提供) 甲乙首志願填心儀校 乙二選「中游」校 他建議大家填表時,應一如既往策略,把學校分為3類:第一類最受歡迎,第二類最不受歡迎,餘下是第三類的中游學校。在乙一填寫了最心儀學校後,乙二應該選取「中游」學校,可以減少跌入最不受歡迎學校的風險。 填表貼士:統一派位選校緊記一個宗旨,就是把最心儀的學校填在甲、乙部的第一志願。(資料圖片) 人口變動 或利叩門 由於不少家長認為今年容易派到心儀學校,填表可以更進取,便把最熱門的學校填在首志願,稍不喜歡的都不揀,變相加大了競爭,因此家長不宜輕率。其次,參加統一派位的人數比以往減少,並不代表競爭會因而減少,人數減少的影響只會在叩門階段出現。「音樂椅效應(直資、私小的最後收生決定)及人口變動的影響,多出現在統一派位放榜之後。以去年經驗來說,不少熱門校的叩門位的確增加了,所以家長可以為到時的叩門策略做好準備功課,讓小朋友展示實力。」梁永樂說。 參考《小學概覽》 繁複數據愈看愈亂 每年家長總會從不同渠道蒐集到很多選校資料,但當中內容甚多,教人難以消化。梁永樂說,有些資料對家長來說確有參考價值,如《小學概覽》中每校的師生比例、小一開班數目等;另一些較繁複的數據如《小一入學報告書》,提及前一年度獲派首三志願的成功率、哪個校網成功率為最高及最低等,對一般家長沒有太大參考價值,因每年情况均不同,加上沒有個別學校的數據,與其費神細研,不如把心機放在搜尋心儀學校的資料上,以免愈看愈亂。 識揀參考資料:某些繁複數據如《小一入學報告書》,對一般家長來說沒太大參考價值。(資料圖片) 親到校觀察 環境、教學模式要合孩子 至於選校考慮,他建議家長從幾方面着手: 1. 學校位置、環境是否適合小朋友 2.學校教學模式,可從不同新聞報道、《小學概覽》中參考 3. 師生比例、學校班級結構、小一開班數目,可於《小學概覽》參考 4.升中優勢,有無直屬、聯繫中學等,可在《小學概覽》、學校網頁公布的升中統計查看 5. 親身到校,觀察校風 選校要素:家長選校須考慮學校位置、環境,以及教學模式等是否適合孩子,不應盲目選名校。(資料圖片)   趙sir分析3大校網 亂排位小心派「寶校」 每年這個時候,不少家長都會向「升學攻略」專欄作者趙榮德(趙sir)諮詢意見。今次我們挑選3大熱門校網:中西區11網、九龍城區41網及沙田區91網給他分析,即使其他校網的家長都可以參考。 趙榮德(受訪者提供) 11校網 般咸道官小、李陞升中有優勢 中西區的11校網,今年在移民潮下學額形勢有否大轉變?此網有兩所女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女孩子選擇女校是否較着數?但兩校均有直屬中學,會否競爭更大?男孩子方面,哪間有升中優勢的學校可以選擇? 此網大部分學校的統一派位學額均不多,如般咸道官立小學、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等,去年和今年預留統一派位的學額均不足30個,學額多少也是選校的考慮之一嗎? 趙sir分析:這次移民潮是有些學生流失,但沒有官方實際數字,難以估計。中西區學校數目多(11校網共16間),當中兩所傳統名校都是女校,如果以名校為目標,當然女孩子着數,但相對競爭亦大。男孩子可報般咸道官立小學,此校與英皇書院、金文泰中學、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以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有聯繫,對升中有優勢,值得優先考慮。此外李陞小學同樣聯繫以上4所中學。 學額方面,如學校世襲生超收額不超過5個,亦可考慮。例如去年般咸道官立小學暫定統一派位學額有15個,但其實它共有2班小一(各30人),即世襲生已超出15人。如果兩校心儀程度相若,當然選學額多那所較着數。除此以外,還得考慮學校質素。 學額多寡的確會影響派位成功率,所以家長可參考每校的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再作分析選擇。(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41校網 乙二「以退為進」 九龍城區的41網每年申請人數眾多,區內官津小學學額不足,要向黃大仙43網「借學額」,如何填表才不會被派入黃大仙?去年此網統一派位獲派首三志願學校的成功率比其他校網低,是否表示以往家長們過於進取?甲一、乙一選最心儀校後,甲二、乙二便不應選熱門名校? 如果只心儀喇沙小學,甲二是否應留空?乙二又要選填哪些學校? 趙sir分析:如果41校網用盡學額,當然要向別網借,41校網有足夠學額便自然不會被派去黃大仙。但問題是,你無法知道41網有多少人申請,除非你填那些不太受歡迎的學校,就有很大機會留在41網,但你願意嗎? 一般人選這個校網都比較進取,目標通常為喇沙小學或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我贊成甲部只選最心儀小學,如你只心儀一所學校喇沙小學,便在甲一填喇沙,甲二、三留空;乙二用「以退為進」方式,把第2、3心儀小學都退到龍尾,然後把第4、5心儀小學放在乙二及乙三。比如說,你校網有10所小學,排位次序便是1(乙一)、4、5、6、7、8、9、10、2、3。 91校網 沙田區多英中 沙田區多英中,對不屬於此校網的學生來說,甲一跨區選此區學校對長遠升中是否有利? 由於沙田區人口多,世襲生超收已是常見,91網今年亦有三分之二以上學校均有超收世襲生,如果心儀學校為大熱門(如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沙田循道衛理小學,今年均多於15個超收學額),自行階段亦已選它,是否在甲一及乙一仍繼續選此校?那麼乙二是否要放棄其餘的熱門學校?應該放哪一類型的學校?此網亦有「天地網」之稱,如何填表才不會被派往「寶校」? 趙sir分析:中學派位是根據小學所在區域來派,沙田區英中多,所以如上面所說,讀91網小學對升中有利。 我主張統一派位甲一、乙一永遠選最心儀。乙二仍然用上一題「以退為進」的填表法,可參考41網例子。統一派位乙二位置的選擇,需要有比較可靠的依據,來排列學校的熱門程度及網內排位。本人拙作《2022-2023小學選校一本通》,用過去一年的世襲超收額來排位,有根有據,可以此作參考;否則胡亂排位,容易被派往「寶校」! 註:實際學額數字以學校最新公布為準 ●2022/23小一統一派位日程 ◆1月 22、23日 辦理統一派位選校手續 依照「選校通知書」指示,前往指定的統一派位中心辦理。家長若在1月18日仍未收到通知書,應聯絡學位分配組 查詢:2832 7700 ◆6月 1、2日 公布統一派位結果 「小一註冊證」將透過香港郵政的「本地郵政速遞」,上門派遞至家長填報的通訊地址。家長如欲透過電話短訊(SMS)接收統一派位結果,可在「選擇學校表格」內填寫可接收短訊的手提電話號碼,並同意透過它接收結果 ◆6月 7、8日 註冊手續 家長須在指定時段到獲派學校辦理手續,如未能於上述指定日期辦理,可於6月9日到學校辦理 (明報製圖)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0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以茶交流 啟發潛能 中學茶藝舍 孕育少年茶藝師

喝一口熱茶,不知令你聯想起什麼呢?茶是故鄉濃,有中學為傳承中華文化,培養學生的雅趣,近年積極推廣茶藝課程,更成立茶藝舍。短短3年,學校已孕育了2名青少年茶藝師,再次證明年輕人的潛能無限!   走入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下稱鄧英喜中學)新成立的英喜.茶藝舍,裝潢古色古香、怡情愜意,予人遠離煩囂的感覺。「這個倒是真,外面世界紛亂,經常叫人心煩意亂,但當你泡一杯茶,即使一個人品嘗,都可以令自己靜下來,暫時忘憂」,校長李慧說。 大學時修讀中文系的李慧,醉心中華文化,也喜歡茗茶,一直想弘揚茶道。直至2018年,遇上新入職、同樣熱愛茶藝的中文科教師羅凱玲,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在學校發展茶文化。 學習茶藝多年的羅凱玲(左),愛與學生分享交流,也喜見學生進步神速。圖中為凌躍月,右為張雪瑩。(黃志東攝) 初為小組形式 學生反應活躍 最初校方只是小試牛刀,以小組形式讓學生接觸茶藝知識;見反應愈來愈踴躍,遂在本學年投放更多資源,並在啟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的理念下,透過人物(People)、地方(Places)、政策(Policies)、課程(Programs)和過程(Processes)的配合,把這個小組拓展成學會,又開設茶藝舍,以及納入「愉快星期五計劃」下的聯課活動課之一,以豐富更多學生的學習經歷和培養他們的生活品味。 李慧表示︰「『啟發潛能教育』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潛能,只要給予合適的舞台,並加以指導,學生通過鍛煉會得到成功。這些潛能,甚至有機會成為他們將來的終身事業。」 在剛過去的「敬師日」,學會成員便特意為校長和14名中文科教師泡茶及奉茶,中文科主任施莉莉直言很感動,「雖然他們在過程中很緊張,有跌杯的場面,但喝到他們奉上的茶,我還是覺得很溫暖。同時間,老師和學生都有機會交流茶藝知識,達到教學相長」。 施莉莉(黃志東攝) 將結合中文科 拉近中華文化 她又透露,正構思把茶文化結合中文科課程,「中三中文科有單元匯報,由學生在學科提供的選項中,自選一個去自主學習,以專題形式匯報。以往學生最感興趣的題目是節日習俗,今個學年或會加入『茶』,並透過專家分享和舉辦講座,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其實不是想像中般『遠』,可以很生活化的」。 主力搞手羅凱玲,則為兩名中四學生凌躍月和張雪瑩,年紀輕輕便考獲國家認受的青少年茶藝師資格而十分欣喜,「我在她們中一時開始教茶藝,兩個同學都是易緊張的人,最初可謂『每事問』,很怕犯錯。但今天,兩個女孩子已經淡定很多,也表現得很有條理,作為老師,很開心見到她們有這樣大的進步」。 李慧校長(左前)和潘錦偉副校長(左後)推動中華文化不遺餘力,更希望藉茶藝課程,發掘學生的潛能。(黃志東攝) 茶藝不僅是一個觀賞藝術,更是一門學問與修養。(黃志東攝) 學會成員在剛過去的「敬師日」為校長和全體中文科教師舉行奉茶禮,場面溫馨感人。(受訪者提供) ■學員心聲 ◆凌躍月(中四生) 從茶藝中學會專注 「學習茶藝之後,我發覺自己做事比以前更專注、更細心。因為泡茶有很多特定的步驟,而不同的茶葉,浸泡時間亦不同,需要牢記。試過泡茶時,只是一個步驟做不好,就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自此我領悟到,泡茶一定要專心,也不能急。」 ◆張雪瑩(中四生) 最大挑戰:3隻泡熱茶 「我自小也喜歡喝茶,沒想到在中學竟然有機會學茶藝。對我來說,最大挑戰是學用蓋碗泡茶,很燙手的,而且只能用3隻手指拿住,因此很容易手震,甚至跌杯。還記得考茶藝試當日,我也手震得很厲害,幸而最終也及格!」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9期]

詳細內容

環保先鋒:開設二手英文書店 倡議氣候行動 環保小先鋒 落手落腳守護地球

環保鬥士為未來(李紹昌攝、受訪者提供 / 明報製圖)   新年伊始,總令人充滿憧憬。但誰能為我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呢?望望你身邊的孩子,或許就是他與她!16歲少女Bailey,年紀小小就開設二手英文書店,推動閱讀之餘,也援助世界各地資源貧乏的兒童;12歲小男生Lance是氣候行動者,為守護地球,不遺餘力。一個個改變世界的故事,都由小孩子編寫。   位於上環的reBooked,在書海中坐鎮的CEO竟然是16歲的Bailey Cherry!「想為圖書賦予第二生命」,是Bailey開書店的使命。 先設網上平台收書 疫情帶來機遇 Bailey是一名美菲混血兒,5個月大隨父母來港,一直在國際學校念書。Bailey與12歲妹妹都酷愛閱讀,擁有不少英文書籍。2019年某天,她在家收拾書本時,發現有很多書本已不再適合兩姊妹的年紀閱讀,但又不想就此丟進垃圾堆,於是想轉贈他人,「但上網搜尋資料,發現沒有太多捐贈英文圖書的渠道,我才明白為何很多人寧願貪方便丟了便算。但英文書實在不便宜,我便想,如果做一個平台,方便忙碌的香港人損贈圖書,也許他們都樂意去做」。 2019年8月,Bailey在父母支持下開設了平台reBooked,提供上門收集二手圖書的一站式服務,吸引更多人踴躍捐「書」。「收集了的書本都會放進消毒機,做好清潔和消毒的工序。我還特意研究病毒在書本上可以存活多久,確定相隔一段安全時間,才放進銷售名單中。」Bailey之後會按書本折舊程度、價值等,在網站平台以低價發售。 一開始時,她幾乎每個周末都與爸爸一起出動,親自上門取書,如果書本太多,更要租用客貨車。後來,她又設置一些捐贈點來收集圖書。「收書、整理、開設網站、管理facebook等,都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全部應付得到。除了家人支持,父母的朋友、我的同學也有幫忙,實在非常感激他們。」Bailey說,她的二手書網站其實也開得頗合時,因為營運不久便遇上疫情,學校陸續停課,連公共圖書館也關閉,很多人都非常清閒,除了有時間幫忙做義工,也有不少人想藉閱讀來消磨時間。 reBooked網上平台發展得不錯,2021年4月更在上環,開設實體店。店舖裝潢如小型圖書館,還有閱讀區,有時更會舉辦一些閱讀分享活動。Bailey說,現時團隊約有20人,由於她剛轉讀新界寄宿學校,未必能隨時到店舖幫手,所以也要聘請一些職員協助書店運作,還有不少是義務工作的中學和大學生、家庭等,除了在實體店幫忙分類、上架和銷售,也有專人負責網站營運,如上載圖書資料、跟進訂單、市場推廣及行政等工作。 與港內外機構合作 捐出逾萬圖書 reBooked回收圖書的條件包括一、兒童書籍;二、以英文為主;三、完好無缺頁損毁。在Bailey和團隊的努力下,短短兩年多,網店連實體店已回收了逾60,000本圖書,售出約18,000本,其中她更與不少本地組織如難民聯會(Refugee Union)、Rolling books、協康會、Box Of Hope、保良局,以及菲律賓的Home for the 100th Sheep合作,捐贈了約10,000本圖書。 Bailey說,現時收到最多的是橋樑書和圖畫書,而且大部分也很新淨,「最驚訝是收過一些連包裝袋也未拆的書。我知道很多人其實都不想浪費,但就是怕麻煩才選擇丟書。所以,我希望更多人會認識到我們,知道還有更好的方法把書保存下去。」   reBooked 查詢:www.rebooked-hk.com Bailey雖然一直在香港生活,但由於她自小念國際學校,父母也說英文,所以她並不懂廣東話,看的都是英文書,故現時書店亦只接受捐贈英文書籍。(李紹昌攝) 收到捐書後,書店會根據書本的新舊程度和原價來定價,每本$5至$30不等。(李紹昌攝) 上環實體店每天中午12:00至晚上6:00開放,Bailey歡迎大家去尋寶,甚至坐下來慢慢享受閱讀的樂趣。(李紹昌攝)       「環保少男」感染身邊人 擁抱綠色生活 瑞典有「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香港一樣有「環保少男」劉衍一(Lance)!自兩年前開始,Lance堅持逢周五都在校園門外發起Fridays For Future氣候行動。雖然數個月前,他隨父母移居英國,但行動依然繼續。「現在說的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只剩下20年壽命啊!難道我可以停下來嗎?」Lance越洋接受記者視像訪問,就是隔着電腦熒光幕,也感受到他那團火。 Lance昔日的生活跟一般小學生無異,白天上課,回家後做功課,空餘時間打機。直至有一天,他在網上偶然看到通貝里的演說,大受感動,也猛然驚覺原來已「時日無多」,「以前在書本上,看見一個『喊喊樣』的地球,只知道『地球先生病了』,但從來不知道嚴重到會令20年後發生很多災難,會無食物、會無未來啊!」 號召「罷課」失敗 逢周五校門舉牌宣傳 2019年3月和5月,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起氣候罷課示威,當時年僅9歲、在香港念小四的Lance也參與其中。同年9月,他更單人匹馬在學校號召「罷課」,結果即時「被捕」。「當時好笨,只是用4張A4紙做了個紙牌,上面寫着『氣候行動』幾個大字,便在課室內走來走去,結果被人捉去了社工室,問我『做乜搞事』!」Lance思前想後,覺得坐在社工室「罷課」意義不大,遂改變策略,逢周五提早回到學校,在門口舉起自製紙牌,宣揚環保信息。 Lance每周都會準備一個話題,在校門外跟師生和家長們搭訕,例如問他們:「你知不知道最近哪裏有熱浪、氣溫高達50℃?」之後再用1分鐘短講解說。「最初幾個星期,很多人都不明白我為什麼經常舉着紙牌,以為我在做無聊事;但堅持了8、9個星期之後,大家的反應漸漸變得正面,亦有幾個同學願意加入,跟我一起做。」直至截稿前,Lance發起的Fridays For Future氣候行動已踏入第118個星期! 正如Lance媽媽Martina所言,不可小覷小朋友的力量,「Lance影響了很多人」。她說臨離港前,在Lance的小學畢業禮上,不少學生和教師都主動向他「匯報」自己展開了一個怎麼樣的綠色生活。Lance爸爸更受兒子感動變為素食者,78歲的外婆亦受孫兒薰陶變成「環保大使」。「婆婆現在去餐廳,會勸人少用膠飲管,要環保啊,她真厲害!」Martina哈哈大笑。 赴蘇格蘭參與氣候大會 來到英國後,Lance的氣候行動愈走愈前,除了Fridays For Future,在2021年10月尾,他更前赴蘇格蘭格拉斯哥,出席第16屆青年氣候大會(COY16),也約見過綠黨議員Caroline Lucas,表達他對全球暖化、氣候變化的關注和意見。 踏入新一年,Lance呼籲大家一起加入他的行列,攜手創建一個綠色的未來,「無人可以獨善其身,需要每一個人的合作」。從個人層面,他建議可由每天一餐食素、少駕車、少用塑膠製品、減少製造垃圾等做起;繼而跟家人和身邊朋友分享環保信息,感染他們一起行動;最後,就是號召公眾一起行動,包括向企業施壓,要求他們制訂更多綠色政策。 昔日在香港,Lance會定期自發到沙灘清潔。(受訪者提供) 趁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舉行期間,不少環保人士遊行抗議各國領袖行動不夠積極,Lance(中)也參與其中。(受訪者提供) Lance(右)坦言未是素食者,但已戒吃牛、羊和牛奶,反而爸爸(左)受兒子感動,已成為素食者了。(受訪者提供)     文︰顏燕雯、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9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摺紙鶴傳祝福 挑戰世界紀錄

還有幾天便到新一年,不知道小朋友有什麼新年願望呢?自疫情以來,大家的生活都過得不容易,有機構便以紙鶴和天燈作為祈願的橋樑,並透過邀請全香港學校參與,一起挑戰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同時把祝福傳揚開去,祝願大家在新一年過得更滿足和快樂。   這天,鮮魚行學校的校長施志勁和一班學生圍在一起摺紙鶴,但他們並不是在上視藝課,而是藉着摺紙活動,為新年祈願。學校給每個學生分發了20張手工紙,並在校網上載了示範摺紙鶴的影片,讓他們在聖誕及新年假期與父母一同參與摺紙,再於假期後收集起來。 市民、學生齊摺紙祈願 原來這個摺紙鶴活動是一個全港巿民皆可參與的「香港天燈節暨摺紙鶴最多健力士世界紀錄挑戰」,天燈節將於1月中旬舉行,除了大型的環保天燈藝術裝置,亦集合全港巿民力量,目標是收集2,022,168隻紙鶴並展示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挑戰繼2013年張國榮歌迷摺出1,900,119隻紙鶴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而參與的學校和學生更有機會獲得摺紙鶴數量最多的金、銀、銅獎盃及禮品。 親子活動 趕走疫下鬱悶心情 現時已有超過10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參與摺紙鶴活動,而鮮魚行學校更是首間報名參與的小學。施志勁說,收到活動的邀請時,着眼點並不是考慮要打破世界紀錄,而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學生與家人一同完成一項親子活動,調整一下心情。「疫情已維持了兩年,我們的生活模式也有不少轉變。我們的學生不少來自基層家庭,支援比較少,疫情下不能外出,他們有些長時間只留在百多呎的房子,甚少活動空間。所以剛復課時,我們除了構想如何追回學習進度,也想幫助維持學生的精神健康。」 師生齊心:在視藝科教師尹文珊(左一)帶領下,大家一同學習摺紙鶴。施志勁(左三)笑言自己在摺紙方面「笨手笨腳」,學生成為了他的「老師」,反過來教他每個步驟。(蘇智鑫攝) 施志勁續稱,學習固然重要,但心境保持正面和開朗也一樣重要。當時校方用紙摺成花,把課室佈置成一個花園,希望學生回校後覺得開心,以快樂的心情重新投入學習。「所以這次摺紙鶴,我也認為學校可以出一分力,除了可親子參與,學生又可以把願望寫在紙鶴上,願疫情快點離去。 5個接受訪問的學生(左至右:余柏豪、李美雪、梁逸詩、何浩賢、成文添)都有各自的新年願望,由於他們都是六年級生,大部分都希望能升上心儀中學,並希望疫情早點離去,「希望不用再戴口罩外出和上課」。(蘇智鑫攝) 鮮魚行校長施志勁的新年願望除了疫情盡快過去,也希望學校團隊可以藉着疫情不一樣學習環境,跳出固有框架,加入一些教學新元素,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抗逆力。(蘇智鑫攝) 企業家搞手:注入正能量 今次活動的搞手GP43,是一個企業家的平台及非牟利團體,讓企業家們學習以商業知識回饋社會,今年中秋就曾經在觀塘海濱推出了高達15米超巨型發光月亮裝置。而2022年1月15及16日一兩天的「香港天燈節暨摺紙鶴最多健力士世界紀錄挑戰」就是他們的新搞作,以天燈藝術和200萬隻祝福紙鶴挑戰世界紀錄兩個大型的展覽,為香港注入正能量與祝福。主席Krystal Wong表示,紙鶴和天燈都是人們用以祈願的象徵,所以把兩者結合,為香港祝福。 共300顆由不同機構冠名贊助的環保天燈,屆時將懸於半空,讓大家拍照留念;而收集學校和巿民摺好的紙鶴後,會以50隻一串,以天空彩虹的方式展示出來,之後亦會由環保機構回收循環再用。而活動扣除必要開支後,將全數捐贈予善機構,包括環保慈善基金、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等,「想帶出的其中一個信息便是我們這班企業家並不只是為了營商而努力,我們同時也希望以賺到的錢回饋社會,同時散播出善心的種子,讓更多人都可得到幸福快樂」。 Krystal Wong(蘇智鑫攝)   ■INFO 香港天燈節暨摺紙鶴最多健力士世界紀錄挑戰 日期︰2022年1月15及16日(周六及日) 網址︰www.facebook.com/GP43HK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8期]

詳細內容

新年新希望:專家授錦囊 校長齊集氣 從心出發 迎接2022

2021年邁向尾聲,不知迎來的2022年,又將會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或許新一年,世界依然紛亂,疫情可能還未消散,甚或再有停課危機……面對變幻莫測的將來,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自己的心情!來吧,一於聽聽專家教路,學習如何調校心態,為自己創造一個Happy New Year! 陳頌恩(沈雅詩攝) 想有一個美好的2022年,心理學家陳頌恩(Joanne)送大家5個錦囊︰ 1. 練習感恩 心懷感恩之心,可以帶來更多幸福感。她鼓勵從家庭起,建立感恩文化,例如每晚在餐桌前,彼此分享3件當天值得感恩的事情。「如果孩子年紀較小,家長可能要引導他們去思考,亦可先降低難度,由分享1件感恩的事情開始,之後才慢慢遞增。」感恩事項亦不限於自身,簡單如今日天朗氣清,都值得我們去感恩。Joanne又提議大家寫「感恩日記」,「每晚坐下來,透過回想和記錄,有助訓練自己留意及察覺生活上的美好」。另外,向曾經幫助過自己或令自己感激的人表達謝意,不僅會讓別人感覺開心,也能讓自己的心情變好! 2. KO壓力 壓力、擔憂、恐懼往往是源於我們對未知的將來缺乏掌控感。當出現這種想法時,Joanne教路,可提醒自己先回想一下以往的成功經驗,並告訴自己:「我應付得到的。」誠然,我們未必可把所有事情掌握於手裏,但我們總有可掌控的部分,「老師出什麼題目,是學生控制不到的事情;勤力溫習,是學生控制得到的事情」。我們愈多這樣想,愈能提升掌控感。 有些人常常擔憂的,但別讓這些困擾佔據你一整天。Joanne提議,可於晚間設立15分鐘專屬的「擔心時間」,只容許自己在這段時間擔心,日間則要集中精神學習、工作或處理其他事務。另外,亦可在「擔心時間」寫下所憂心的事情,有助整理思緒。之後回看起來,你會發覺很多擔憂其實都是「諗多咗」,最終根本沒有發生。當然,做運動亦有助減壓,儲蓄正能量。爸媽們,在新一年,不妨跟孩子建立每天15分鐘運動時間,讓2022年過得更有朝氣! 3. 學習樂觀 想法會影響情緒,當我們萌生負面想法時,例如:「打波先嚟落雨,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Joanne教大家作「腦交戰」,「化身成辯護律師,挑戰自己的想法:『我這個想法是否有根據?一定是這樣子嗎?』當你找到更多可能性時,你會覺得事情其實未必如所想般糟糕,「讓多些樂觀想法進入腦袋,慢慢會變成一種思考模式和習慣」。 4. 認識情緒 鼓勵家長每天都跟子女談論情緒感受,一起學習掌握更多情緒詞彙。「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很多時也只能用『開心』、『傷心』、『憤怒』等字眼去描述自己的情緒。」但從心理學角度,當一個人能夠清楚辨別自己的情緒,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去掌控情緒,幫助自己不被負面感受籠罩,會活得更幸福。 5. 隨機行善 常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一個小善舉,簡單如在超級市場,禮讓排在你後面但購物較少的顧客先付款,他一句「謝謝」,彼此都感到開心。「假如在2022年,每人在每個星期都做一件隨機的善舉,我相信世界會變得不一樣。」 ●校長集氣 莘莘學子,2022年一定要「奸爸爹」呀!城中多名校長也齊齊為大家集氣加油,祝願大小朋友都新年快樂。 ◆鞭策大腦 擁抱挑戰——葉淑婷(閩僑小學校長) 葉淑婷(受訪者提供) 2021年快將完結,大家即將迎接新的一年。相信這幾年大家身處在香港生活得未必盡如人意。大家每天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瞬息萬變的社會,反覆無常的疫情,究竟我們如何保持正向的心態去面對這種種的挑戰呢?因此培育學生及鞭策自己的其中一個訓練,就是「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 我們的腦袋其實可以如訓練肌肉一樣去鍛煉,我們要學習欣然接受挑戰,享受每個過程,接受當中的失敗及成功,從中檢視過程中所學到的,並加以反思;此外,亦要懂得向人求助及需要時為別人伸出援手。作為父母亦要多欣賞子女;子女亦然。 倘若我們每一個人都存有正念,常存感恩的心,每人行一小步,大家一起發放正能量,有天一定可以驅走烏雲,重見光明,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活在當下 赤子心看未來——楊永明(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 楊永明(受訪者提供)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生就好像踏單車,要保持平衡,就要不斷向前。不管你同意與否,時間這「巨輪」的確不會等人,我們沒法把過去挽回,也不能跳進未來,The show must go on……然而,這一刻無論你身處何方,我們都有着同一個「當下」,請做好投入此時此刻的覺悟,專注於這一分鐘,珍惜這一剎那,因為這就是通往幸福的最短距離。或許你會問:什麼是幸福?為什麼我感覺不到?請把這個問題當作火苗,重燃內心那或許冷掉的餘燼吧!柳暗花明,縱使長夜漫漫,黎明終將再來。 朋友們,向你的孩子學習吧!赤子之心就是永遠抱着一種不解的樂觀精神,他們那雙眼睛,像是第一線的晨光,散發希望。讓我們懷着謙卑感恩的心同行,請記着,只要你願意,任何一天也可以是新的開始! ◆Covid與Ovid 反思愛與希望——黎婉姍(八鄉中心小學校長) 黎婉姍(受訪者提供) 說起愛和希望,我便想起了Covid沒有C的古羅馬詩人Ovid(奧維德)說過:「只有能夠實現的希望才能產生愛,只有希望才能保持愛。」 感恩在這兩年因大家抱着信心、想着早日除下口罩的希望,所以大家齊心合力、團結一致抗疫,向家人、朋友、學生等人發放正能量,一起互相打氣,學懂嘗試用不同的的方式一直愛着身邊的人。 未來的日子有很多未知之數,但深信只要我們保持付出愛,愛惜自己和他人,懷着一顆常存感恩的心,保持正面樂觀情緒,迎接挑戰,成功抗疫的希望便更有可能成真! 希望大家用愛把Covid踢走,懷着愛和希望、感恩之心來迎接2022吧! ◆珍惜「上學去」的福氣——黃桂玲(港大同學會小學校長) 黃桂玲(受訪者提供) 執筆之時,還有幾天學校就開始放2021年的聖誕及新年假期。早上回校的路上經過柴灣公園,園丁已把不同顏色的聖誕花佈置有序,好不美麗。另一些工人則在清理園內的魚池,吸引了上學途中的同學和家長駐足觀看。 大家都驚訝平日不起眼的魚池,原來是數以百計魚兒和數十隻龜兒的家,大家也認同,港大同學會小學建在這環境美好的公園旁,真是我們的「福氣」。看見同學和家長們慢慢離開公園朝學校走去,一股「上學真好」,可以上學真幸福的感覺湧上心頭。回想去年的聖誕,學校受着疫情影響而停課,而這兩年間,停課的日子比上學的還要多呢! 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人的生活規律,的確,我們都損失了。然而,我們曾為得到一盒口罩而欣喜,我們會主動與人分享,我們會更多關心身邊人;還有我們的老師,帶領學生數算日常的好人好事——What went well。我們感恩的眼睛和心都更明亮,我們解決困難的創意和能力都提高了,我們更懂得欣賞和關愛。不能說感謝疫情,惟可以帶着感恩、信心、勇氣和盼望迎接2022年! ◆知足感恩 尋快樂人生——蔡世鴻(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 蔡世鴻(受訪者提供) 早前學校要訂立正向教育的發展重點,我想了一整晚:我們要教導學生哪一種正面的價值觀才好?關愛?守法?同理心?最後我決定了,是「感恩和珍惜」。因我深信小孩子如能學會感恩和珍惜,他們定必會快樂成長。 疫情下令我們明白到幸福不是必然的,簡單如呼一口新鮮的空氣,也要隔一層口罩才安全,所以我們要教學生學會感恩,更要珍惜眼前的所有。當你除下口罩,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時,你要感謝造物者的偉大,但也要珍惜這一切,同心保護環境;當你和爸爸、媽媽到茶樓吃了一頓美食後,你要感謝父母的愛,也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日子;當你享受和同學們一同上課,一同玩耍時,你要感謝老師的教導,也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讀書。 人只有知足和感恩、珍惜和活在當下,才會快樂和成功,讓我們在2021年快要完結時,感謝在這一年來曾幫助過我們的人,包括家人、老師、朋友和為我們服務的人,也要為2022年訂下目標: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8期]

詳細內容

精選5去處 過白色聖誕

(朱安妮、蘇智鑫、黃志東攝)   本周六是聖誕,相信很多小朋友正等待爸媽為他們安排豐富的玩樂日程!除了各區的聖誕裝飾,我們精選了今年聖誕5大必玩活動,幫大家填滿節日的空檔,讓整個假期充滿一家大小的歡樂回憶!首先為大小朋友帶來的當然是一個「白色聖誕」。   聖誕好去處:(1)「歐遊」聖誕小鎮 潛入極地冰屋 樂遊市集 結晶樹打卡 為了讓留港過聖誕的大小朋友感受到歐洲聖誕小鎮的歡樂氣氛,一個集遊戲、打卡、購物、餐飲及表演於一身的Winter Wonderland冰雪奇幻國度已經悄悄來到亞洲博覽館。活動場內以歐陸聖誕小村莊為設計藍本,設有餐飲區、表演舞台,還有多個裝潢如歐洲小木屋的聖誕市集攤位,加上7米高的聖誕樹、飄雪場景和熱氣球攝影區,令人感到猶如身在外地過聖誕一樣!大會亦設計多個特色活動給大小朋友參與,包括充氣彈牀、冰屋體驗及互動光影聖誕樹等,大家還可在聖誕老人郵局為至愛親朋寄上聖誕卡,分享節日喜悅。 (朱安妮攝) .Christmas Market聖誕市集 超過50個聖誕市集攤位集中於場地中央,排列成一間又一間充滿童話色彩的小木屋,當中出售各種聖誕食品、玩具、手工製品,甚至是送禮精選如泡泡浴磚、特色餐具、小電器等,絕不會讓大家空手而回!同場更有塔羅牌占卜及各式節日手藝的體驗工作坊,恍如置身嘉年華會。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Santa Claus Post Office聖誕老人郵局 聖誕是向親友送上祝福的最佳時間!場內郵局提供多款特色聖誕明信片供大家選購(每張$30),大會備有顏色筆及原子筆,大家購買後可即場寫上祝福字句,並投進旁邊的郵箱寄出。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Joy & Jump Castle歡樂彈跳城堡 放電首選遊戲乃長達30米的充氣滑梯,賽道內盡是各種聖誕主題如禮物盒、士的糖、聖誕樹等充氣裝置(圖2),適合6至12歲、身高在90cm至160cm的小童。 各種充氣裝置(朱安妮攝) .MR. MEN LITTLE MISS奇先生妙小姐聖誕迷宮 雖然是個簡單的迷宮遊戲,但裏面收藏了幾個有趣的MR. MEN LITTLE MISS打卡點及互動遊戲,包括巨型充氣MR. MEN、趣怪禮物盒等,為這個探險旅程添上驚喜! 巨型充氣MR. MEN(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House of Light by XCEPT 想影一張特別的聖誕相?必到由本地創意媒體藝術團隊XCEPT打造的House of Light。它是一個集視覺與聽覺於一身的互動藝術裝置,館內除了播着予人治癒感的音頻,更有一棵獨一無二的「光學結晶之樹」,當光影投向水晶柱,會折射出不同的顏色,大家在20分鐘的體驗中可盡情打卡,拍出不一樣的聖誕照片。(需另行購票,$68/位,另有套票選擇) 這棵水晶聖誕樹在燈光下會折射出不同光影,即使在10秒內拍10張相片,每張的感覺也不一樣!(朱安妮攝) .Glacier Ice House極地冰窖 在眾多特色遊戲中,必玩「極地冰窖」。它是一個由數百塊巨型冰磚裝嵌而成的冰屋,裏面溫度在0℃以下,設計成一個小型酒吧,附設吧枱、椅子和小桌。入場前,大小朋友都可免費借用大會提供的禦寒外套作15分鐘的冰屋體驗,外套備有多個不同的小朋友尺碼,款式還很有型,穿起來拍照絕不失禮。參加此活動需另行購票($138/位,另有套票選擇),並按所選時間入場遊玩,建議提前在網上購票。 玩「極地冰窖」(朱安妮攝)   ■INFO Winter Wonderland冰雪奇幻國度 日期︰即日至2022年1月2日(12月21日冬至日閉館) 時段A︰上午10:30至下午3:30 時段B︰下午4:00至晚上9:00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2號展館 票價︰成人$88,3至11歲小童$68(入場門票只包括聖誕市集、聖誕老人郵局、Main Stage表演台體驗,其他體驗需額外加購) 購票︰KKday及KLOOK 網站︰www.winterwonderland.hk (朱安妮攝)   延伸閱讀: (2)坐上鯊魚紮紮跳 玩住學海洋保育 (3)樂砌獨家雪人 聖誕老人伴合照 (4)韓系影樓打卡 cosplay櫥窗公仔 (5)高飛Duffy雪中跳舞送祝福   文:顏燕雯 模特兒:Matilda Mak、Martha Mak 註:模特兒因拍攝需要而暫除口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7期]

詳細內容

心靈健康:發掘身邊小確幸助建正向思維

每個父母都想子女健康成長,但除了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同樣不可忽略。體魄可藉運動去鍛煉,正向思維也可透過心靈練習去培養。愛惜子女的家長,一於坐言起行,幫孩子從小建立積極樂觀的信念,這是送給他一生最好的禮物! 天性或注定 後天可改善 性格或許是上天注定,但心態卻可以後天調整,「有些人天生很樂觀,天跌落來當被冚,但從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其實後天也有很多實際方法、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令自己變得更樂觀」。心理學家陳頌恩(Joanne)說。 身處這個年代,小朋友很早便要面對學業上的壓力,從小引導他們調校心態,擁抱不可逃避的挑戰,是重要的一課。「正向心理學所強調的,是要從生活中尋找幸福感。」 Joanne教路,家長可每天跟孩子做「感恩練習」,「每天睡覺前,請小朋友數算今天3件值得他去感恩的事情」,此舉既可讓孩子的目光聚焦在生命的美好,也可鍛煉他們發掘身邊的小確幸。 幸福感5要素 比賽助反思 Joanne最近擔任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主辦的「正向創藝 閃耀人生」比賽的顧問,活動透過書法及畫作,讓中小學生參加者展現正向生命的價值觀,並經驗到建構幸福感的5個重要元素,包括正向情緒、正向關係、生命意義、全情投入和成就感。 華永會近年以「永懷人生」及「善亮人生」兩大理念為目標經緯,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穎文指出,該會不單談死,亦講生,「生命可如何活得精彩、活得燦爛,是我們所重視的」。 陳頌恩(右)和陳穎文(左)希望透過書法及畫作比賽,幫助學生深思正向生命價值觀。(沈雅詩攝) 重孝家庭 灌輸正向態度 毋庸置疑,一個溫暖的家,是建構正向關係的基石,而華永會更着重提倡「孝道」,並成為今次比賽的其中一個主題。陳穎文解釋︰「因為我們覺得,一個重孝的家庭,對小朋友的成長發展,有正面的影響。」 她以自身經歷為例︰「我自幼和祖父母同住,一直看到我的父母如何孝順他們的父母,他們灌輸了一種正向的人生態度給我。所以今天,我同樣選擇跟孩子的祖父母同住,因為我想把孝道精神,延續給下一代,讓他們常懷感恩的心。」 ◆INFO 「正向創藝 閃耀人生」比賽 日期︰即日至1月21日 項目︰ 硬筆書法比賽(小一至小六) 毛筆書法比賽(中一至中六) 填色比賽(小一至小六) 繪畫比賽(中一至中六) 獎品︰獎學金、獎盃及獎狀 詳情︰https://www.competition.bmcpc-shine.org.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