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體驗式藝術課程 搓搓畫畫創作樂

以往小朋友學習藝術,如畫畫、做手工,家長都會替孩子報讀恒常的短期課程。然而近年不少地方為孩子提供單次藝術體驗,讓小朋友在短短2、3小時內體驗不同的藝術活動,如art jamming、輕黏土及立體油畫創作等,無負擔下接觸不同的藝術。   剛於7月開幕的The White Box是Little Prince ART(小王子藝術)旗下全新品牌,一個以體驗為主的兒童藝術創作空間。這裏為兒童提供單次藝術體驗,適合3歲以上的小朋友參加,家長甚至也可一同參與創作,當作親子活動。導師梁詠茵(Haze)指這裏是個玩樂地方,小朋友不需任何技巧,只需隨時隨地來享受創作樂趣。 體驗藝術——The White Box主張讓小朋友毫無負擔地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自然地展現他們的創意力。(劉焌陶攝) 短時間完成作品 滿足感大 這裏的「兒童藝術小工坊」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體驗課,包括泡泡浴球、art jamming、輕黏土及蠟燭體驗工作坊等,讓小朋友運用不同材料和方法來創作。過程中,小朋友按照導師的指引,親手製作,只需短短2小時,便可創作出漂亮的作品,令他們較易獲得滿足感。例如今次的兒童泡泡浴球小工坊,小朋友先將液體和粉狀材料混合,搓成不同顏色的粉糰,再放入雪糕勺塑形,做出半球體的形狀,就像雪糕一樣。另外亦可使用模具印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案。 導師教導——小朋友跟隨導師的教導,一步一步慢慢嘗試。(劉焌陶攝) 可愛模具——用模具和雪糕勺塑形的泡泡浴球模樣可愛,拿回家後亦可以使用。(劉焌陶攝) 除兒童泡泡浴球小工坊外,兒童主題油畫小工坊也會運用立體材料創作,其中一款主題油畫是以塑膠彩顏料混合石英砂,再以油畫刀把顏料塗抹在畫布上,刮、壓出海浪的形態或塗抹出漸變色,然後小朋友可選擇一些貝殼、珍珠或閃粉黏上畫作。這款油畫有獨特的質感,觸感似粗糙的泥土,看起來亦更立體和真實,小朋友在製作時也能獲得不同於平時繪畫油畫的體驗。 油畫小工坊——兒童主題油畫小工坊與平日繪畫的油畫不同,需要用上油畫刀和石英砂塑膠彩顏料作畫,帶給小朋友另類體驗。(劉焌陶攝) 此外,The White Box亦提供各類包場活動,例如生日派對、藝術活動、Team building等,讓大家在舉辦活動或聚會時能有更多選擇,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他們亦會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工具,大家可輕鬆地享受繪畫及動手做不同藝術手工的樂趣。 動手做——小朋友可以動手做,在短時間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劉焌陶攝) 美麗作品——從未接觸過藝術創作的小朋友也可以製作出這些美麗的作品。(劉焌陶攝) ■The White Box by Little Prince Art「兒童藝術小工坊」 時間︰2小時 對象︰3歲以上 地點︰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 B2樓 B233A舖 費用︰$388/1位小朋友(1份材料);$438/1位家長陪同(1份材料);$588/1位家長陪同(2份材料) 詳情︰www.thewhiteboxhk.com 查詢︰6700 5893 文︰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活學理財:小學校本教育 灌輸正確金錢觀 義賣學理財惜物 孩子才德兼備

不少父母以為每年農曆新年是教導孩子理財教育的最佳時機。其實要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又何止每年一次。有小學便有系統地把理財活動融入一至六年級的中文、英文、數學、常識課堂之中,更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提升他們的理財能力與品德素養。 說到底,理財概念並非紙上談兵,懂得如何實踐最重要。 捐剩餘物資 擬定受惠機構 8月的某一天,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舉辦家長日,並同時舉行「惜福慈善義賣」活動。不少家長和學生在芸芸玩偶、文具、圖書或日用品中尋找心頭好,然後依物品指定的價格把金錢投進捐款箱。負責看守攤位的,除了學生,還有家長義工,現場亦有學生代表呼籲大家踴躍購買,場面非常熱鬧,儼如一個大型賣物會。 慈善義賣——「惜福慈善義賣」共收到學生捐來約2000份物資,當中有不少毛公仔、文具日用品等,有些更是全新未用過,定價為5至20元不等。(黃志東攝) 捐物反思——義賣物品分為4大類,包括玩具、文具、書籍和生活類。捐出物品者,要填上捐出物品的理由,讓捐贈者反思。(黃志東攝) 是次義賣活動乃該校「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的其中一個校本課程,屬於六年級的學習主題。從上學期開始,六年級每班分成5個小組,向低年級同學做市場調查、呼籲同學捐出家中剩餘物資、設計海報和攤位、計算成本和定價等,而最重要是每組需各自選出他們想捐贈的本地慈善機構,再草擬計劃書向同學匯報,最後經投票選出最終受惠機構,分別是香港明愛再生電腦及扶幼服務、救世軍家庭支援中心、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及保良局兒童之家,而義賣所剩的捐贈物資,將全數捐贈至聖安德肋堂作明愛賣物會之用。 介紹機構——聖安德肋小學的六年級共有5班,每班學生選出受惠對象,並製作精美展板向大家介紹各機構的工作。(黃志東攝) 商定價+市場調查 反思消費習慣 是次「惜福慈善義賣」活動由學校過往的「以物換物」活動演變而成,負責的小學駐校社工陳梓曦說,學生在過程中,需估算同學所捐物品類別及價格,以及負責宣傳,讓全校同學慷慨捐贈物資。「義賣活動中,他們需討論物品定價,如會否太貴或太便宜?又要計算開支,也要做市場調查,了解小朋友喜歡哪類物品。而選擇慈善機構也要上網蒐集資料,瀏覽機構的官網,細閱其年報、收入支出表、善款運用的項目、是否用得其所等,再作分析。整個過程我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有份參與,他們有的負責拍攝宣傳短片,有的負責設計海報、捐款箱等,各展所長。」 此外,學校希望學生和家長都能反思消費習慣,因此在捐贈物品方面,要求大家在家中執拾一些可循環再用的物品,不要特別購買新的東西來義賣。 分工合作——學生除了參與義賣前期工作,義賣當天更分成小組,有的負責攤位,有的擔任司儀,有的則拍攝嘉賓訪問短片。(黃志東攝) DIY捐款箱——捐款箱的圖畫是由六年級學生設計繪畫。(黃志東攝) 點算善款——活動後,在教師的監察及核數下,由學生參與點算善款的工作,最後共籌得 $10,226.9元。(黃志東攝) 理財專家授「4S」概念 「惜福慈善義賣」只是該校其中一個理財活動,為建立學生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校近年推行了兩個校本理財教育課程:「4S小學理財課程」及「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2018年開始,學校獲「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創辦人李錦為四、五年級學生推行「4S小學理財課程」小組,環繞4個重要的理財概念(4S),分別是:有效儲蓄(effective saving)、精明消費(wise spending)、分辨投機與投資(investment versus speculation)以及與他人分享(sharing)。課程共有10節,每節1小時,透過遊戲、小組討論和情景分析,教導學生如何聰明用錢、有效儲蓄、分辨投機與投資和與他人分享,從而建立理財習慣。 至於「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及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辦,他們在首3年(2019至2021年)協助20所小學提升學童的理財素養和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品德,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是參與學校之一,於2021至2022年更獲邀成為理財大使學校。這個計劃是全校參與的活動,結合理財與品德教育的校本課程,在一至六年級中文、英文、數學、常識科各設計一個課題,教學時融入理財教育元素。 教學技巧——「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中,中大為學校舉辦全體教師工作坊及家長工作坊,讓教師掌握把理財概念融入各學科中的技巧。(學校提供)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梁綺媚說,現今小朋友接觸現金的機會愈來愈小,因現時不少人使用電子消費,這令小朋友的理財概念愈來愈模糊。她強調這套理財教育不是要特地製作課程來教導學生,而是在中、英、數、常及非學科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滲進理財概念,毋須教師額外花時間去創作理財課題。 梁綺媚(黃志東攝) 滲入中英數常 課堂活動實踐 舉例說,一年級中文科有一課文為《三個小伙伴》,講述一個小朋友的食物盒不見了,其他兩個朋友仔如何協助他,當中已帶出了理財(認識保護個人物品的方法、遇上金錢問題時尋求值得信賴的意見等)及品德(精明和責任)的教學目標。二年級英文科My Birthday一課,也讓學生學習到如何在預算內購買合適禮物。「以往的理財教育活動,多是一次性,小朋友聽完後欠缺實踐機會。4S小學理財課程是個試驗點,我們用了課外活動的時間,透過前、中、後測,看到家長和小朋友參與後掌握到何謂投資、投機、延後滿足和冷靜期,亦懂得分享。我們感到課程實在不錯,所以希望一直參與;至於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更加是一個全校活動,教師也可參與工作坊,到第3年已可掌握到如何把理財和相關品德融入課程之中,設計出一至六年級各科的框架。」梁綺媚說。除了4個主要學科,學校亦安排各年級參與理財相關活動,例如二年級有「文具小管家」,除了教導學生自己收拾書包,每天也要檢視書包內的文具是否齊全,並教導他們文具的由來、製作和買賣過程等,從而讓他們學會珍惜所有。 ■家長心聲 分清需要 反思消費意義 六年級學生司徒諾文的家長Renee(圖F,左)表示,活動不但令學生分清需要和想要,連家長也有機會反思消費的意義。「我們捐了大約20份物品,因為知道有這個活動,便去看看家中有什麼不需要的東西,一起找,才發覺有那麼多。有些是囝囝長大了不再需要的,有些是多買了的。我覺得教小朋友理財要從小開始,三四年級已可做到『財分3份』(儲蓄、消費及分享),到他們長大了才學便比較難。」 (圖F) ■學生心聲 學會節儉 購物前想一想 六年級學生梁經(圖G,中)在義賣日負責擔任司儀,提醒同學購買物品時,要分清「需要」和「想要」。他說,在學習理財過程中,讓他學會判斷物品是否需要、能用多久才去購買,「以前沒有那麼節儉,現在買東西前都會先想一想」。 (圖G)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發掘潛能 享受學習樂趣

抓住暑期尾巴,大家一定不可錯過被媒體喻為全港最大型課外活動的博覽會 – ECA Expo 2022。 場中如非洲鼓、攀石、空手道、LBRO 足球、魔術及拉丁舞等表演;籃球、藝術體操及跳繩比賽 活動,以及有關新興運動「踢球(TEQBALL)」及「木棋」錦標賽,節目豐富,記得同子女一 齊留下開心暑假最美回憶!   鼓動潛能 從鼓樂中建立自信 心窗非洲鼓樂聚被稱譽為大灣區非洲鼓樂搖籃,自2004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梁肇祺老師培訓超過1200位專業非洲手鼓導師,部分已成為大師級導師。另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南非大學心理學系分別進行正規學術研究工作,深入探討非洲鼓樂對長者情緒、認知障礙症及痛症等方面的影響。 為照顧不同人士及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梁老師研發一套以傳統非洲鼓樂為骨幹,結合現代管理思維的「體驗式」學習系統,訂名為「鼓動潛能」,讓學員在鼓樂過程中獲得成功、進步和發展的快樂,從而得到啟發,提升自我肯定價值,增強自信。 心窗非洲鼓樂聚學員在今次ECA Expo以激情、活力、正 能量,並可保持社交距離下,用鼓樂節奏傳送歡樂給現 場觀眾,鼓震會展。   走入白倩蘭及李紫昕的音樂世界 人稱白姐姐的白倩蘭帶領小童星學 員演出一段音樂劇場,當中包括結 他伴奏、獻唱和演戲,表達和諧的 親情關係及發展培養小朋友追尋夢 想的藝術興趣。屆時亦可即場進行 試音,獲導師即時指導更可獲得見 面禮一份,還可現場參加「童心情 真」- 小歌星選拔賽。   獲獎無數的Purple姐姐李紫昕在 今次ECA Expo中帶領小朋友進 入她的音樂世界,希望透過兒童 音樂教育、音樂欣賞、兒童多媒 體創意思維發展及表演文化,讓 孩子建立自信,發揮潛能。而音 樂欣賞,可以令孩子陶冶性情和 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站上舞台 人人都是閃閃星 「星星遊學園」用音樂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兒童、導師、星星透過歌聲與及不同形式的互動演出,在台上展現他們的才能!兒童模特兒透過行catwalk展示他們的快樂及自信心,並由學園校長黑妹獻唱主題歌,一邊聽歌一邊欣賞台上小星星們的傾力演出,讓大人與小朋友一起進入奇妙的「細」世界。並有歌星車沅沅聯同兒童心理專家與台下小朋友大玩Q&A,由小朋友出題考大人,冇大冇細場面互動爆笑,心理專家亦能藉以透視兩代之間的溝通模式,解決親子問題。   小巨SING挑戰自我 「舞台體驗成長」是NG Music小歌手訓練學院課程的核心價值,今次學院特別於展覽攤位搭建造星小舞台,讓各 位大小朋友一展歌喉,過程中挑戰自我,訓練膽量,增 强自信,真正從舞台中體驗成長。 「會展小巨SING挑戰站」的挑戰者可於攤位舞台演唱約2分鐘,挑戰成功的挑戰者均獲頒證書乙張,同時本學院的專業歌唱老師每天會甄選10位表演優異的挑戰者作特別嘉許,並於8月27日(六)晚6時45分在展館大舞台上進行頒獎以示鼓勵。   ECA Expo課外活動教材及用品博覽 日期:即日至2022年8月28日 (即日至星期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5FG 明報讀者從以下網址登記,可獲取免費門票 明報教育服務 攤位號碼 L21, L25 26/8 (Fri) 12:45-13:45 大會主舞台 心窗非洲鼓樂聚暨 中管院手鼓指導師結業授憑禮 27/8 (Sat) 12:45-13:15 大會主舞台 白倩蘭「親嚐」一點光一點愛 簽唱見面會 27/8 (Sat) 13:15-13:45 大會主舞台 紫昕有你mini show 27/8 (Sat) 18:45-19:45 大會主舞台 會展小巨星頒獎禮 27-28/8 (Sat-Sun) 15:45-16:45|12:45-13:45 大會主舞台 閃閃星Sing Show # 大會活動安排,以現場最新公布為準。  

詳細內容

課外活動助子女多元成長

21世紀教育多元化,發掘學生潛能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本報邀請4位於教育界享負盛名、敢於創新、有獨特見解的校長,分享他們透過真正實踐,落實教學夢想的經驗,題目分別為「由語言藝術出發 探索學習更多可能」、「以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如何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投入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從語言藝術 享受探索學習 九龍真光中學李伊瑩校長 九龍真光中學李伊瑩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現為中、小、幼部總校長。她認為當提及語文學習,不少人會聯想到文字(符號)、語法、工具、背誦、默書、測考等,每每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壓力倍增。但語言的本質其實是充滿着藝術的美、思考的深度和無限的創意。透過淺談 Page to Stage 學習計劃開始, 我們可以一同探索如何把語文學習的本質充分呈現,並叫同學們樂在其中,享受學習,愛上語文。憑着一股教育熱誠,李校長多年來參與香港書展顧問團工作,並曾到清華大學參與農村英語教師培訓計劃,近年更帶領學校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中文)及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   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程志祥校長 人稱「多啦A夢」校長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程志祥校長,曾兩度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並多次獲邀到海外教育論壇作為演講嘉賓,真正地推動「從玩中學習」。程校長相信現今的小朋友已進入了數碼新紀元,有很多數碼/智能設備環繞他們的日常生活,5G元宇宙沉浸式學習體驗能有效提高學習自主及效能,並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與不同地域的朋友一起協作學習,更能帶領學生走到一些不容易涉足的學習場景,如火山爆發、歷史場景等,激發小朋友內在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發展成為「主動知識建構者」,成 就終身學習的精神。 放眼未來,期望學生能掌握「數碼素養」的能力,及早讓他們感受最新的數碼科技,培養他們正面使用該等工具的方法,迎合香港社會的未來發展。   鼓勵創科實踐 推動價值教育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本身為社會工作學士、社會科學碩士(輔導)、文學碩士(通識教育)及香港教育大學亞太領導及變革研究中心教育領導學人。李校長多年來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積極推動教育創變,關心基層學童及弱勢群體的學習及生涯發展。在李校長帶領下的伍少梅中學除了引入創新的課程、彈性的課程規劃,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更着重透過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提供專業的未來技能訓練和實境學習的機會,探索未來教育的可能性,致力培育未來領袖。李校長大學畢業後曾任職青少年外展社工,故十分鼓勵學生走入社區,接觸民眾並了解其需要,繼而培育學生的同理心及為他人發明、貢獻社會的心志。   家長必修科: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 有廣告說「養一個小朋友400萬元已不足夠?」,常常讓不少家長揑一把汗,甚至令年輕一代對生兒育女卻步。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分別就讀大學、中學、小學,各有所長。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使家庭資源用得其所,孩子學有所成,似乎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她常笑說養三個孩子就好像完成育兒本科、碩士及博士。 徐校長曾任國際學校校長。現為教育大學擬任校長班講師及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並經常獲邀為本地及國際教育論壇擔任講者,講題包括「育兒心得」、「高效能學校」、「評估素養」、「國際化教育」及「品德教育」等。在她眼中,即使已準備好400萬元或更多「銀彈」,並不一定保證小朋友成才。不少家長為鋪排子女入讀心儀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會費盡心思,一紙證書成為報讀興趣班或活動的基本期望。怎樣安排子女參與興趣班才可以讓他們勝人一籌?   2022課外活動教材及用品博覽 日期:2022年8月25日至28日 (星期四至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5FG 明報讀者從以下網址登記,可獲取免費門票 校長分享時段: 25/8 (Thu) 15:45-16:45 大會主舞台 九龍真光中學校長 李伊瑩 由語言藝術出發 探索學習更多可能 26/8 (Fri) 13:45-14:45 演講區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 李建文 以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 26/8 (Fri) 15:45-16:45 大會主舞台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徐區懿華 如何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 27/8 (Sat) 16:45-17:45 大會主舞台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校長 程志祥 投入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明報教育服務 攤位號碼 L21, L25 展覽會期間,若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烈風或暴風信號:上午9時前仍懸掛,活動將暫時關閉;若下午3時或之前除下,取消後的兩小時將會重開;下午3時或以後除下,則當日展覽將會暫停;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展覽將會繼續。至於展覽會期間懸掛或天文台發出預警,展覽會將停止售票,並於預警發出兩小時後關閉,在場人士必須於兩小時內離開會場。

詳細內容

揀書包貼士:書包附腰帶胸扣 貼身減肩膊壓力

學生每天都要背着書包上學,選一個合適的書包對脊骨健康至關重要。根據教育局的「減輕學童書包重量」指引,學童不應長時間背負重量超過體重10%的書包。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物理治療)曾敏霞解釋,學童長時間背負過重的書包,會對其肩頸及腰部造成壓力。她教路,除了書包的重量,還有幾個重點要留意。 曾敏霞(受訪者提供) 一個合適的書包要讓重量平均分散,挺身及附有腰帶和胸扣能令書包更貼合背部,穩固學童的身體形態,同時分擔重量至腰部盆骨位置,減低肩膊壓力。曾敏霞建議小朋友背書包時應盡量扣上附設的胸扣和腰帶,讓書包能固定及貼合他們的背部。教育局建議將較重的書及用品置於書包內近背的位置,較輕的用品放在外側,令重量可以分散於盆骨。曾又說,書包內的分隔層可將重量固定在近背部位置,有助學童穩定重心,保持平衡,而且分隔層可加強分類,讓孩子能同時建立收拾書包的習慣。 肩帶要拉緊 過長易「寒背」 書包肩帶應寬闊及有厚度,以助減輕肩膊上的壓力。曾敏霞留意到有時學童為方便背上書包,而把肩帶弄得很鬆。她指過長肩帶會令書包產生向後的拉力,不論書包是否沉重,小朋友為了平衡會將身體向前傾,讓人看起來像「寒背」一樣。所以她建議小朋友每次背起書包時都應同時拉緊兩邊肩帶,讓書包能緊貼背部,書包頂部與肩頸位置持平。至於何為合適長度?她建議家長做個小測試,當孩子背好書包後,家長可在後面輕輕拉一下書包,若小朋友很輕易就被扯向後面或是想跌倒,便表示背帶長度未調整好,要幫他拉緊背帶,檢查書包有否舒適地貼合背部。 而身軀軀幹長度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以肩膊頂點位置至我們叉腰摸到的盆骨位置,為身軀軀幹的長度,書包的長度不應該長過身軀,曾敏霞指不合身的書包無法發揮其最理想的作用。書包的厚度亦不應與學童的身形有太明顯的差距,太厚的書包同樣會增加向後的拉力,加重學童的負擔。 除了參考以上幾點,市面上的書包通常有建議適用年齡,但每個孩子生長狀况和體型不同,不能單以年齡作為選購標準,她建議家長最好親身帶小朋友一起選購書包。 ■書包介紹 1. Frii of Norway 輕巧花樣多——RETRO 22L護脊書包款式輕巧,適合身高100至140厘米小童,有多款顏色及圖案選擇,附送的迷你背包內更有小朋友最愛的魔術貼襟章。(馮凱鍵攝) 來自挪威的Frii of Norway書包系列是由其自家設計師團隊設計,顏色、圖案都符合男女孩的愛好,設計方面更以符合人體工學及實用為前提,除了有索繩、快速感應磁扣、隱藏式水壺收納空間等實用設計外,亦包括三點式護脊軟墊、可調式腰帶及肩帶。書包內更含有護脊鋁片,拆除後整個書包可以放機清洗,非常方便。3個主要款式包括RETRO 22L、EXPAND 20/25L及RETRO 30L,前兩者適合初小學生,後者適合身高130厘米以上高小甚至中學生使用。 護脊鋁片——書包內含護脊鋁片,並有索繩設計,可以將書包內的空間收窄,將書本的重量集中書包背部,配合S形肩帶和腰帶將壓力平均分佈。(馮凱鍵攝) 功課袋——為配合不同地區的學生需要,Frii of Norway更與本港代理Mr. Poco合作推出功課袋,小朋友可用英文字卡在袋上貼上自己名字。(馮凱鍵攝) 雨罩——書包底部含有雨罩,方便下雨時保護書包免受淋濕。(馮凱鍵攝)   簡約設計——RETRO 30L 設計簡約,適合身高130厘米以上高小甚至中學生使用。(馮凱鍵攝) 售價:RETRO 22L $890至$940,EXPAND 20/25L $1080,RETRO 30L $1099;功課袋 $299 銷售點:Mr.Poco(銅鑼灣利園二期2樓224號舖、尖沙嘴K11 MUSEA B2/F B213號舖)、沙田YATA一田 2. CharmDay Light 20L 兩年保養——CharmDay Light 20L 有粉紅及粉藍兩色選擇,適合身高110至140厘米學童使用,並具兩年結構性保養,加$38更可換購同款筆袋一個。(黃志東攝) 書包設計實用,以對稱收納設計,令物品平均分佈,將重心平衡,減低傾則於一邊的情況。(黃志東攝) 為本地多間幼稚園生產及設計護脊書包的CharmDay Light推出淨重量0.68公斤的小學生書包CharmDay Light 20L,聲稱比一支770毫升礦泉水還要輕。輕巧之餘,其設計亦強調符合人體工學,格數由高至低分層,令重心貼背;肩帶是紮實加寬的加厚棉,能將壓力分散。其胸帶和上肩帶設計更是可調式,可以將書包調整到最適合孩子的高度。 售價:$488 銷售點:HKTVmall網店、先施百貨、微影Tiny、B51 Store門市及yOURS Life Concept Store 3. 知己書包Randoseru 顏色醒目——Randoseru知己書包Clarino 003 Atelier備有櫻桃粉色(圖)及焦糖棕色。(產品商提供) 全手製皮革產品知己書包Randoseru由日本職人人手縫製而成,採用高級牛皮和馬臀皮,讓產品更耐用。知己書包有多個不同款式,其中全新Clarino系列採用輕盈柔軟的人工皮革製成,擁有防水和透氣功能,除了經典沉穩的「Basic款」外,日本職人亦在設計中增添童趣,推出於背包內部配有鮮艷印花設計的「設計師款」,可愛度大增。 售價:Clarino系列(Atelier及Basic)$3500 銷售點:土屋鞄製造所(尖沙嘴河內道18號K11 Art Mall 2樓202號舖) 文:顏燕雯、陳真紀 小模特兒:Leila   延伸閱讀: 迎接開學:事先「備課」 訓練社交自理 3招迎接新學年 減輕焦慮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1期]

詳細內容

迎接開學:事先「備課」 訓練社交自理 3招迎接新學年 減輕焦慮

今年開學前暑假只有短短約兩星期,要讓小朋友收拾心情、重拾上學時間表,相比以往的確較容易,但對於剛升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仍需要家長協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才能順利過渡。現距離開學還有一個星期,家長和小朋友都不要再偷懶,好好準備迎接新學年!   小朋友踏入新學年儼如大人轉換新工作,容易出現焦慮和緊張,對升小一的學生來說,更要面對很多未知的人和事。香港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校監、註冊社工王美玲列出3個為升小一學生準備開學的重點,以減輕他們的焦慮;而當中一些小技巧也適合其他年級的學生家長參考,從而讓小朋友更有自信,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學年。 王美玲(受訪者提供) 1. 培養孩子自信和獨立 升上小學,小朋友需獨自在學校5、6小時,要擁有自信、懂得獨立處理事情,才能夠主動、正向地學習。要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家長有以下幾點可以準備。 首先,家長要跟他們示範正面地看待事情。例如在學校註冊日、新生適應日等與孩子一同回校,遇到一些未如人意的事情時,千萬別抱怨。如要等候長一點的時間,不要說:「點解咁耐㗎?好攰吖!」而是跟孩子討論:「你猜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孩子懂得體諒和探索。 其次,小朋友將要學習自己上洗手間,家長勿因嫌麻煩叫他們不要喝水,或忍到回家才去。男孩子方面,若校褲有皮帶,要預先教他們處理方法,如以貼紙或用塗改液作標記,讓他們懂得穿皮帶時扣回原來位置。女孩子則要為她們準備好紙巾,在家教她們怎樣清潔,即使在家仍未能完全做到,也不要責怪,讓孩子接納自己失敗,慢慢練習。 最後讓小朋友在文具和用品上貼上自己的名字,因為小朋友未必能完全認得自己的物件,弄丟了或找不到時難免慌張。家長除了可與他們一同購買選擇,也可以把名牌貼在當眼處,讓他們容易認到個人物品。 王美玲提醒家長別只緊張小朋友上學首兩周的表現,因為初開學時教師或會幫忙,之後便由小朋友管理自己的事情,所以開學後一段時間仍要觀察他們是否能獨立處理自己的東西。 準備「防疫袋」——為小朋友準備「防疫袋」,讓他們在小息吃東西時,可以熟習放好口罩、用消毒液搓手、用紙巾抹嘴等程序。(黃志東攝) 2. 為孩子建立外在聯繫 外在連繫包括社交和情緒的管理。升上小學不像幼稚園般由教師安排小息活動,所以小朋友要學習控制情緒,不要時常發脾氣,也要學會觀察別人的情緒。例如同學邀請玩耍,不要因為自己不開心而叫別人「走開!」,要教孩子懂得說:「我想靜靜坐一會。」家長可在平日教子女這些回應方式,以及教導觀察別人的情緒,學會聆聽、接收,與別人溝通得更好。 社交能力——透過遊戲可讓家長更加了解小朋友的性格,從而協助他們改善社交能力。(黃志東攝) 此外,平日在家中建立常規,讓孩子知道每完成一件工作後再要做什麼,如刷牙後吃早餐,再看書,然後玩玩具等,有助穩定他們情緒。有時間也可多與家人玩集體遊戲,讓家長可了解孩子的協作能力,以及輸了後的態度等,從而幫助他們改善弱點。 3. 建立學習方式 家長可預先了解孩子即將學習的內容,如數學、中文或常識科,在日常生活中先把相關知識介紹給孩子。如數學科即將學習形狀,可以請小朋友拿出「圓形的碟」;學雙數,可以請他們為家人準備筷子等,自然地在生活中融入數理的概念,讓他們不會覺得書本乏味,更重要是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 學習知識——家長可預先閱讀新書的內容,了解孩子將要學習的課題,繼而把相關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黃志東攝) 延伸閱讀:開學前趣讀繪本 釋疑慮掃走不安 開學前小朋友或會感到緊張不安,卻未必懂得表達出來,家長不妨利用繪本或故事書引導他們說出心中疑慮,從而安撫其情緒。 親子共讀——關於開學的圖書有很多,不但有內容輕鬆的繪本,也有供家長與孩子共讀的工具書,爸媽們可以好好運用它。(XiXinXing@iStockphoto) 《我為什麼要上學?》 (網上圖片)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 繪者︰賈克‧德普瑞 譯者︰吳家恆 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雨果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不過今天他不想上學,要留在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大家不妨與他一起思考上學的原因! 《卡卡小學1:爆笑升班事件簿》 (網上圖片) 作者︰雅燕媽媽 繪者:Yoyo Lam 出版社︰中華教育 內容︰從有趣的角度看開學的故事!在卡卡小學中,勁得和一班好友在校園裏發生很多搞笑趣事,透過故事,讓初小學生從圖像過渡到文字閱讀,助孩子建立獨立閱讀的自信、培養閱讀的樂趣。 《小一求生手冊 認識兒童焦慮及處理》 (機構提供) 作者︰王美玲 出版社︰香港小童群益會 內容︰一本給家長和小學生的繪本,是適合3至5歲小朋友親子共讀、6歲以上兒童自行閱讀的故事書,由註冊社工王美玲及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顧問醫生陳國齡合作拆解小朋友升小一時面對的種種焦慮及困難,以及家長應對的方法。 《我好擔心》 (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凱文‧漢克斯 譯者︰方素珍 出版社︰三之三文化 內容︰小莉對每一件事都很擔心,特別是快將開學時,學校裏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事情,實在令她非常憂心。後來老師給她介紹了一個新同學,慢慢地,一切都改變了。這或會啟發小朋友遇到不安時可以找朋友傾訴。 文:顏燕雯、陳真紀 小模特兒:Zachary、Zoey   延伸閱讀: 揀書包貼士:書包附腰帶胸扣 貼身減肩膊壓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大樹家中歎美食 蜎入樹窿 與恐龍玩沙

「大樹先生的家」6年前來港建立第二個「家」,作為一間讓小朋友玩得開心、爸媽吃得放心的親子餐廳,也要追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荔枝角店最近經過全面改裝,不但增添更多好玩有趣的遊戲設施供小豆丁玩耍,而且餐牌也變得更多元化,讓家長有個好地方給孩子放電,自己也可放鬆。   「大樹先生的家」在香港現有荔枝角及銅鑼灣兩間店,率先「華麗轉身」全面改裝的是佔地約6000平方呎的荔枝角D2 Place店。店內過半面積劃分為遊樂空間,加入全新恐龍化石、探險元素的室內真沙沙坑、浪漫化妝區及大型超級巿場等,還有大樹造型的「樹洞」和MR-TREE旅行車等大型裝置,對充滿活力的小朋友來說,每節3小時的玩樂時間實在「唔夠喉」呢! 沙池探險區——沙池探險區裏面有恐龍化石造型擺設,當中更有不同的考古工具、剷子等,讓小朋友化身探險家探索。(黃志東攝) 木製大樹——在遊戲區特別擺放了一棵木製大樹,大朋友、小朋友可以隨時走進洞洞放空一下。(黃志東攝) 大樹超市——大樹超市有林林總總的食品材料,讓小朋友化身小廚師或收銀員,甚至在咖啡車點杯latte、吃件cupcake。(黃志東攝) 粉紅娃娃屋——這裏有一個粉紅色的大型的娃娃屋,滿足不少女孩的心願。(黃志東攝) 遊樂空間——店內過半面積劃分為遊樂空間,讓小朋友盡情放電。(黃志東攝) 此外,荔枝角店更推出全新餐點,口味更多元、更豐富,例如健康養生的藜麥飯、日式烏冬、東南亞風味的燉飯等,爸媽不用陪太子吃「兒童餐」,可自由地點一份專屬美食!當然,餐廳也特別為小公主和小王子設計了造型可愛的兒童餐,由飛機、跑車等造型的盤子盛載,口味選擇亦有不少,包括肉醬貓耳朵粉、粟米忌廉飯、雞肉燴飯等,絕對可以滿足小肚皮,吃飽飽後到遊戲區盡情玩耍。 非常精美——兒童餐的食物和盤子非常精美,小朋友看到已經胃口大開。(番茄高湯牛肉燴飯配瑞士汁小雞腿 $158)(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黃志東攝) 粟米忌廉開心小熊——每個兒童餐均配有餐湯及水果,還可選配小食如雞腿、照燒三文魚等。(粟米忌廉開心小熊 $158)(黃志東攝) 豐富菜式——菜式內容豐富,而且口味甚多,如「紅燒德國鹹豬手配酸椰菜佐黑松露薯蓉」(上,$258),或「韓式烤牛肉配四色藜麥飯」(下,$258)。(黃志東攝) ■INFO 大樹先生的家(荔枝角店) 營業時間:中午12:00至下午3:00;下午3:30至6:00;晚上6:30至9:30(逢周二清潔日休息) 收費:7歲或以上小孩及成人平日$120、假日$150(可以餐飲抵消);6歲以下清潔費平日$99、假日$139(清潔費不能以餐飲抵消) 地址:荔枝角長順街15號D2 Place Two 1樓 查詢:3184 0033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Alice Ta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

詳細內容

幼園面試:改善社交語言服從能力 幼稚園面試增勝算

每年10、11月是幼稚園面試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不過對不少今年有孩子要面試的父母來說,確實頭痛。原因是這群小人兒正是在疫情下成長的一代,由於防疫政策的關係,他們甚少社交活動,連帶說話、學習也差了一點點。想增加面試成功機率,及早給他們培養良好習慣,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 (設計圖片,黃志東攝) 將於明年入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大部分都在疫情前後出生,由於疫情關係,他們平日多留在家裏,少見陌生人,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認為這容易令他們出現以下問題: 楊蔚嵐(資料圖片) 1. 習慣依附家人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在家工作,變相多了時間陪伴子女,這或會令小朋友學習獨立的機會減少,無時無刻都要黏着家人。 改善方法:建議家長在家與小朋友玩分組遊戲,如媽媽在看書,小朋友就在另一邊玩玩具,可以玩一些面試常見的切水果、串珠仔等手眼協調活動,遊戲時雙方保持一定距離,讓孩子習慣獨立完成任務。 2. 懶於表達需要 家人多了時間照顧小朋友,特別是長輩照顧周到,小朋友未開口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遞到眼前。 改善方法:要多給子女作正確語言示範,教他們如何與人溝通,更要注重日常禮貌如懂得說「多謝」、「唔該」等,以身教作出正確示範。 3. 未能聽從指令 由於接觸他人的機會較少,令小朋友聽指令的能力較弱,就連教師請他們拿東西後返回座位坐下都不懂,或會直接坐在地上。 改善方法:如要接受實體面試,校方可能會請小朋友玩集體遊戲或桌面玩具,小朋友必須聽懂指令才能完成。家長與孩子玩遊戲時,可多給他們不同指令,讓他們習慣聽從指令完成任務。 此外,不少小朋友長時間留在家,習慣坐在梳化上,或不明白什麼是正確坐姿。在家時,家長可給他們練習正確坐姿,提醒不要躺臥在梳化上,養成不良姿勢。 學聽指令——家長與孩子玩遊戲時,可多給他們不同指令,讓他們習慣聽從指令完成任務。(設計圖片,kiankhoon@iStockphoto) 4. 怕接觸陌生人 由於缺乏群體活動,小朋友或會害怕跟陌生人接觸和談話。 改善方法:面試其中一個考測是教師在不同活動中與小朋友對話,看他們的反應和對答能力。小朋友如果怕生,表現自然大打折扣。在安全情况下,帶小朋友參與朋友聚會,讓他們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即使以視像跟朋友見面,也宜與多人同時對話。 5. 說話能力欠佳 大家戴着口罩,令正在學說話的小朋友看不到對方的口形,導致他們發音和咬字不準。 改善方法:家人與小朋友談話時,可用較誇張的口形表達,亦要多留意他們的發音是否準確,如有需要可找合資格的言語治療師協助。 Miss Blue表示,如疫情緩和,大部分幼稚園當然希望以實體模式與家長和小朋友會面。但由於疫情反覆,她指家長無論在實體、視像或拍片面試都要做好準備;無論是哪種模式,學校一般都希望了解小朋友在語言、數概、獨立及手眼協調等幾方面的能力,家長也可先瀏覽學校網站,了解其教學理念,為孩子做好面試準備。 多手準備——疫情反覆,家長宜有多手準備,以應付實體或視像面試模式。(設計圖片,資料圖片) 校長意見:救恩輕鬆面試 尋理念相配「伙伴」 救恩學校(幼稚園部)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熱門學校之一。今年學校將於9月1至16日接受入學申請,並安排在11月11、12及19日舉行面試,校方會邀請父母和子女親到學校面談。校長關珊透露,面試分為兩部分。首先,學校安排家長和小朋友在課室作集體活動及自選活動,從中了解親子間的溝通與互動。其間會邀請他們到另一課室,與校長、副校長或主任作個別面談。關珊表示面談主要想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我們期望家長與學校的理念能相配合,最後能作為伙伴,一起幫助小朋友成長」。 關珊(受訪者提供) 關珊強調學校是「尋找伙伴」,面談的重點不是考核孩子的語文或學習能力,而是了解家長是否相信小朋友的自理能力,並願意放手讓他們學習。她建議家長盡量放鬆心情,因為他們緊張的情緒會影響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在最安心、最自然的狀態下參與活動」,故毋須過於擔心小朋友的表現。 玩多樣化圖工 增觸感體驗 在疫情下出生的小朋友較少接觸外界,她表示明白家長希望保護子女,但提醒生活經驗對小朋友很重要,「可以的話,就算只去超級市場,小朋友都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得到」,讓小朋友多接觸不同的人,他們會更容易接受陌生環境,可以自然地表達自己。在家裏,除了畫畫,可讓他們多玩一些多樣化的圖工,增加觸感上的體驗,令他們不會擔心或害怕接觸不同的陌生事物。而學校將於9月3日舉辦簡介會,屆時家長可到學校了解概况。 探索學習——救恩學校主要採取專題研習的方式學習,讓學生能親自探索,動手實驗。(學校提供) 放鬆身心——親子户外旅行日讓家長和小朋友能在户外放鬆身心,愉快地玩遊戲和野餐。(學校提供) 啟思邊參觀邊面試 讓幼童展現真我 啟思幼稚園在全港各區有多間分校,除了九龍塘律倫街正校為私立獨立幼園外,其餘分校均有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並於現時開始接受2023/24年度新生入學申請,家長可於即日至10月22日在網上遞交報名申請,等待電郵通知後再選日子參加首輪面見。 與一般幼稚園面試不同,啟思的面試方式並非要孩子或家長「坐定定」與教師面談,而是遞交申請後,家長需預約日期參觀學校,屆時由教師一對一,邊帶領家長和小朋友參觀,邊跟家長以談天的方式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及對學校的期望。啟思幼稚園幼兒園教務主管兼杏花、匯景及帝堡城分校校長馮慧敏表示,學校一向以人為本,若採用傳統面試方式,家長和小朋友也會感到緊張,所以才想到以這個方式來面試,不但可讓小朋友放鬆地在陌生地方探索和體驗,同時透過教師與家長對談,互相分享和學習,讓大家一同進步。 啟思分校校長馮慧敏(左)及歐鳳珊(右)(學校提供) 面試前保持愉快心情 疫情下,小朋友減少外出及與人接觸,怕生是在所難免。馮慧敏認為這並不是小朋友的錯,以這樣的標準去考核小朋友對他們來說更是不公平,所以學校着重與家長的對談,以了解申請人的家庭氛圍。啟思幼稚園幼兒園校務主管兼愛琴、屯門及馬灣分校校長歐鳳珊說,教師在接觸小朋友的過程中,也可了解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兩名校長亦給予家長一些面試貼士,除了在安全環境下多帶小朋友到戶外接觸不同環境、事物和陌生人,面試前,大人和小朋友最好保持愉快心情,「小朋友來到學校時,可以的話,給他們自由行走,看看他們想到哪裏,讓他們以雙腳去探索,以平常心去看他們展現最真實的自己」。 家校合作——啟思幼稚園希望家校能共同合作,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學校提供) 快樂學習——學校讓小朋友在充滿歡樂、愛心的氛圍下,學習到終生受用的知識和技能。(學校提供) 文:顏燕雯、陳真紀 小模特兒:濼濼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憤怒鳥駐場 攀石挑戰膽量

小朋友經常爬高爬低無時停,是天生的攀爬高手。若能給他們在輕鬆安全的環境下攀石,既讓他們盡情發揮攀爬天性,亦能從中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困難,確是一舉兩得。   近期天氣炎熱,每次與小朋友外出玩樂總是大汗淋漓,不如移師室內,一邊歎冷氣,一邊做運動,這樣大人細路都會舒服一點吧。環顧那麼多運動,室內攀石算是個不錯的選擇吧!今個夏日,鰂魚涌室內攀石場Verm City將場內的Clip N Climb區域換上Angry Birds(憤怒鳥)主題,讓小朋友可以全情投入,體驗這項較少接觸的運動。Clip N Climb區域設有19個不同難度的挑戰位,爸媽和小朋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挑戰,就算沒有任何攀石經驗,也能夠享受當中的樂趣。場內有足夠的安全措施,亦有教練從旁協助,大家可以安全地在場內參與活動。 扣上安全帶——進入Clip N Climb區域前要先扣上安全帶,然後教練會講解正確玩法和注意事項。(黃志東攝) Angry Birds天地——Clip N Climb區域佈置成Angry Birds天地,小朋友可以跟主角們拍照留念。(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黃志東攝) 考驗膽量——最考膽量的挑戰必是位於當眼處的梅花樁,雖然眼看梅花樁並不太高,但最高的樁柱有4米,小朋友在沒扶手的情况下挑戰13支樁柱,再從高處跳下來,十分考驗小朋友的膽量。(黃志東攝) 巨型垂直滑梯——除了攀石設施,場內另一特色便是6米巨型垂直滑梯,小朋友只要雙手握緊手把,職員便會控制手把將人升上高處,準備就緒後就可以放手滑下來,即使較膽小的朋友亦不用害怕,職員可因應需要調整手把位置。(黃志東攝) 不同主題——不同主題的攀石牆,讓攀石變得更有趣味,甚至可以讓2人同時比併,適合和家人一起比賽。(黃志東攝) 另外,他們亦推出首個運動類NFT項目「Vermily」,將NFT與實體運動連結,讓每個「Vermily」NFT的買家能直接持有Verm City的會籍,優先享受Verm City的會員權利和各種優惠,包括使用品牌旗下現有及未來的攀石場等。項目預計將會推出合共1萬枚NFT,發售詳情稍後公布。 NFT圖案——於入口處展示的九宮格攀石鞋圖案便是「Vermily」NFT的圖案參考。(黃志東攝) ■INFO Verm City Clip N Climb Park - Angry Birds 主題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地址:鰂魚涌柯達大廈一期4樓 收費:$250(90分鐘/節)、年票$600 年齡:4歲或以上 查詢:2560 8128 文:陳真紀 小模特兒:Zachary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

詳細內容

生死學堂:不是醫療廢物 團體爭設安放設施 流產胎獲安息地 身心歸自然

小生命的脆弱,叫不少父母欲愛不能!根據衛生署數字,本港每年有約15,000宗流產個案,這些小BB何去何從?5年前,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仍被視作醫療廢物處理,但在一班有心人鍥而不捨地倡議下,現在發展出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而位於葵涌火葬場、首個專供流產胎使用的小型火化裝置及附屬設施,亦預計在今年投入服務。增設相關設施,不單是對小生命的尊重,也讓家屬釋懷。   「比我預期中快、比我預期中靚、比我預期中多、比我預期中大、比我預期中好。」「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者兼「小BB安息關注組」(下稱關注組)發起人謝美兒(May)這樣總結她5年來努力替流產胎兒爭取安放設施的成果。 不足24周 未能獲殯葬 時間回到2017年5月,一對夫婦因為流產胎兒只得15周,被醫院拒絕領回遺體,事件引發輿論關注,也觸動了May的神經線。事實上,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參考衛生署統計數字,2018至2020年,本港每年流產個案近15,000宗;而根據香港《僱傭條例》第6章,「流產」指在懷孕24個星期內排出不能於產後存活的成孕物體。 究竟這些流產後的小BB會如何處置?根據《生死登記條例》(第174章)第18條,醫生只會為懷孕周數達24周或以上出生而未有生命迹象的嬰兒,簽發「嬰兒非活產證明書」(俗稱form 13)。亦由於不足24周的流產胎未能符合取得死亡證、醫生證明書、火葬許可證或火葬令的要求,因此不能獲得領有牌照的機構提供流產胎殯葬或火化服務,一般被醫院視作醫療廢物處理。 取證明文件 可申用安放設施 「無論這些BB是生是死,都是父母的子女,不論他們活了多少周,都是有感覺的靈魂。怎可能是醫療廢物呢?」那陣子May寢食不安,她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召集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一起成立關注組,為流逝的小生命尋找安息地。 反對視廢物——May(右)以「小BB安息關注組」召集人身分,過去多次公開反對政府把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當作醫療廢物處理。(受訪者提供) 關注組一眾成員,經歷兩年馬不停蹄的倡議工作,政府終於回應訴求。雖然簽發form 13的準則維持不變,但食物環境衛生署在2019年4月於粉嶺和合石墳場增設首個安放流產胎設施「永愛園」,父母只要取得由本地醫生/醫院/註冊醫療機構簽發的「流產胎文件」或其他證明文件,即可提出使用申請,費用全免。而為達可生物分解目的,父母需要把胎兒放進由紙或卡紙製造的容器內,然後埋入泥土,讓小生命回歸大自然。 紀念牌匾——「永愛園」設有紀念牌匾,流產胎父母可免費申請使用。(馮凱鍵攝) 將專設小型火化場、撒骨灰地 回望過去5年,由「冇變有」,現在全港已有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啟用,May心存感恩,亦覺欣慰。「我們明白,基於種種原因,並不是所有流產胎父母都希望埋置孩子,這是父母的個人選擇,但我們認為,所有流產胎都應該得到(被)埋置的權利!」另外,政府已計劃於葵涌火葬場,增加兩個專供流產胎使用的小型火化裝置及附屬設施,亦會增設可給流產胎撒骨灰的紀念花園,料今年可竣工啟用,屆時,即使是未被領回的胎兒,亦獲人道火化,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世界。 兩度承受流產之痛 盼改變政策 站在倡議工作最前線,May經常忙得不可開交,當年她便曾險些忘記為女兒報讀幼稚園,如此「瞓身」,是因為她也兩度承受流產的錐心之痛。和許多職業女性一樣,May為事業、忙進修,婚後一直把生兒育女的事情放在一旁,直至2011年,她當上高齡產婦,可惜腹中塊肉活不過1個月便悄然離世。兩年後,May再度懷孕,沒料到噩夢重演,二子因基因出問題,內臟器官外露,結果第14周便胎死腹中,她需要接受引產。 May清楚記得,那年的1月15日,她躺在冷冰冰的病牀上跟兒子告別,腦裏冒出無數個問號,「政策可以改嗎?」、「BB怎麼算?」……2022年,同樣是1月15日,May卻站在頒獎台上,接受香港紅十字會頒發「香港人道年獎」,她說,此情此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每次想起都會眼濕,感覺是上天給我刻意安排的」。 探望小寶貝——過去5年,全港有7個流產胎安放設施相繼建成啟用,May既感恩亦欣慰。採訪當日,她帶同6歲女兒Anna(左)一起來到歌連臣角「永愛園」探望這些小BB,實踐生命教育。(馮凱鍵攝) 過來人有話兒:失胎勿自責 親友忌問「點解」 身為過來人,亦是國際正向心理學會會長的May,有些話兒,想分別送給失胎父母和他們身邊的親友。 給失胎父母:請不要自責,也不用懷疑自己做錯什麼,因為所有懷孕婦女均存在約15%至20%的流產風險。雖然BB的生命很短暫,但爸爸媽媽曾經給予的愛,他/她是感受到的,這些愛,更是永恆且超越空間,永遠存在你們仨之間。 給身邊親友:請不要問失胎父母「點解」?他們也無法給你答案。亦請體諒和接納當事人的情緒,在這段時間,他們的思緒很混亂,或夾雜着哀傷、內疚、憤怒等情緒,作為親友,最重要是聆聽,毋須給予太多意見。 情緒支援服務 經歷失胎,準父母或有很多情緒反應,坊間不少社福機構,可提供各種支援及輔導服務。 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 詳情:bit.ly/3PBXgXQ ‧香港明愛「恩遇—明愛失胎支援中心」 詳情:bit.ly/3NIvY0b 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永續愛-Wings of love」 失胎家庭支援服務 詳情:http://www.facebook.com/parangels 贐明會 詳情:bit.ly/3aeg9Qj 善寧會 詳情:bit.ly/3wtEPgm 延伸閱讀:從故事尋找光 《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夭折嬰兒父母分享及相關輔導理念》 (網上圖片) 內容:收錄了14個真實的生命故事,由25個天使父母分享心路歷程,並有資深婦產科醫生講解死胎的原因、專責哀傷輔導的社工分享有效安慰哀傷者的方法,並有宗教學者從神學角度看夭折的生命 主編:王董智敏、馮志弘、陳素雯、謝翠婷 出版:學術專業圖書中心 《我永遠是你們的孩子》 (網上圖片) 內容:作者從事善別輔導、推廣生死教育多年,透過故事中沒有出世的小北極熊,每年都會透過第一道極光探望媽媽Elsa和爸爸Milo,藉此安慰因失胎而身處幽谷的天使父母。繪本並附送《給天使爸媽的話》,期望他們從中尋見極光 作者:梁梓敬 繪者:Soya Siu 出版:dirty press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