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STEAM元素遊戲 探索科學啟發創意 「高智能」賽車 激活腦朋友

位於沙田Play Park這間以夢幻粉色為設計主調、佈滿童書和STEAM玩具的店舖Yum Me Play,絕不是零售店「咁簡單」,只要走進去看看,便會發現內有乾坤,當中有多個好玩活動能讓小朋友邊玩邊學,消磨一整天。   Yum Me Play旗艦店佔地6700平方呎,設有5大專區,當中包括一個3000多平方呎主題式體驗館,還有小朋友最愛的手作區「創意表達工作坊」、「創建工房」,大玩最新科技VirCube遊戲的「玩.樂.學」,以及另類圖書館「靈感啟發」。記者所見,不少活動都集創新、科技、趣味於一身,小朋友需要動手做、動腦筋的過程頗多,非常適合愛思考、探索及求知慾強的小豆丁參與。 親子落場鬥車——若說最受大小朋友歡迎的項目,一定是這個模擬賽車體驗。(黃志東攝) Yum Me Play五大專區 1. 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 佔地超過整個Yum Me Play旗艦店一半面積的體驗館,定期設置不同的主題,如賽車、時裝、交通、鑑證等,由各行各業經驗豐富的專家共同策劃主題內容,希望讓小朋友透過玩樂和體驗,從互動有趣的遊戲中探索、發揮無窮創意,並汲取新知識。打頭陣的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Junior Racing Academy」,曾於去年暑假舉辦期間限定展,當時受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歡迎,特別是喜歡賽車的小朋友,因為館內除了有賽車相關的展覽,小朋友更可以用積木搭建賽車,並於車道上試行;亦可為賽車設計顏色,然後打印出來摺成自己的專屬車仔;還有不少賽車體驗遊戲。除了以上種種體驗,今次更加入全新項目,透過科技和人工智能,小朋友可用電腦控制賽車在賽道上行走,跑得最快的就是贏家! 賽車體驗館Junior Racing Academy 價錢:周一至五$238,周六、日及公眾假期$298;每節90分鐘;包1名成人及1名3至12歲小童 電腦操控賽車——所有項目都集合STEAM學習元素,如利用電腦操控賽車,小朋友可邊玩邊學。(賴俊傑攝) 2. 創意表達工作坊 這裏有很多近年流行的DIY玩意,包括手工皂、手工浴芭、飾物等,難度深淺皆有,不同年齡、愛好的小朋友都可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項目,從中學習顏色、手作、藝術、自我表達能力和個人情感發展。 價錢:飾物$188/50g、$229/100g;手工皂$338;手工浴芭$398(每節45分鐘) 齊做小手作——創意表達工作坊可讓小朋友製作手工皂、手工浴芭、飾物等小手作。(賴俊傑攝) 自由選擇配飾——飾物工作坊歡迎5歲或以上小童參加,現場有很多款珠串配件讓小朋友自由選擇,款式多得令人眼花撩亂。(黃志東攝) 作品獨一無二——製作手工皂需要注意溫度和時間,導師會從旁提點;小朋友也可選擇一些配件「藏」在透明的肥皂中,使成品更加獨一無二。(賴俊傑攝) 3. 創建工房 創建工房是一個主打科學知識的工作坊,學習內容亦會不時更新,如採訪當天有與生態系統有關的玻璃盆栽工作坊、培養小朋友對日常生活不同事物抱好奇心的動物氣球及WonderHat工作坊等。這裏猶如一個小小工場,讓小朋友化身計設師、工程師或藝術家,動手完成自己的作品。 價錢:動物氣球工作坊 $198;WonderHat工作坊 $200(每節45分鐘) 動腦筋砌模型——小朋友可在WonderHat工作坊看着說明書,用大型卡紙拼砌出動物紙帽。(賴俊傑攝) 4. 玩‧樂‧學 VirCube是結合VR虛擬實境和MR混合實境的遊戲。小朋友只要站在巨型的屏幕前,在身上及雙手佩戴感應器,便可透過擺動身體來玩遊戲,例如用手拿起工具,為賽車維修;在森林中跳過氣球等。與一般VR遊戲不同,參加者毋須戴封閉式頭罩,便可在「高度貼近現實」的情景中,於導師指導下探究和體驗超過400個不同有趣學科,包括生態環境、物質狀態、航空學等,比手機遊戲更好玩、更刺激! 價錢:$150(1名成人及1名小童), 每節50分鐘 XR邊玩邊學——VirCube XR SPACE是一個沉浸式XR延展實境教學系統,是首次應用於兒童體驗館。(賴俊傑攝) 5. 靈感啟發 店內零售區精選了世界各地的多重感官及益智書籍,並提供空間讓小朋友和爸媽坐下來慢慢閱讀,可說是一個小型圖書館。 色彩繽紛——店舖設計色彩繽紛,猶如夢幻糖果王國一般。(黃志東攝) 趣味圖書館——大量知識及趣味兼備的圖書等待小朋友發掘。(賴俊傑攝) ■INFO Yum Me Play旗艦店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票價:12歲或以下兒童連1名18歲或以上的陪同成人,周一至四$158起(1小時),周五至日及公眾假期$208起(1小時) 地址:沙田新城市廣場1期LB樓層Play Park(LB 07) 預約及購票:即場購票或Klook購買 STEAM玩具樂園——整個場地都有不少STEAM玩具供家長選購。(賴俊傑攝)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ik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家長適當支援 發掘天賦 SEN童升band 1中學 為夢想啟航

早前熱播的ViuTV劇集《野人老師》,其中一集講述鄭丹瑞飾演的校長,在危急關頭挺身保護受驚失控的自閉症學生聰聰,不單催淚,也再次引起社會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關注。其實撇除他們「特殊」的一面,SEN學生也有個人天賦,有適當的支援和關顧,一樣可活出彩虹!像患有對立性反抗症(ODD)的Zenobia和有亞氏保加症的Allen,他們皆勤奮好學,今年雙雙升讀心儀的band 1中學,齊齊為夢想啟航。   ODD陽光女孩 享受密集訓練 假如全港只有約三分之一學童可入讀band 1中學,12歲的Zenobia正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疫情期間,大部分家長都抱怨小朋友的成績下跌,但Zenobia卻有超大進步。以往她的成績一直徘徊在全級60至70名的水平,但小五第一次呈分試,她竟躍升至全級29名,到小六第二次呈分試,又再升1名,考全級第28,我覺得她很叻、很犀利!」媽媽Phoebe如此感動,是因為她深知這個女兒所走的路,一直比別的孩子艱難。 包拗頸被誤會有「公主病」 眼前的Zenobia,經常滿臉笑容,活脫脫是一個陽光女孩,但其實她同時患有精神和行為障礙,曾叫Phoebe一籌莫展。「最初我都不知道她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她不合群。讀幼稚園時,別的同學很開心一起玩、做手工,她就永遠『嬲爆爆』,又或者常跟老師說『我覺得沒有什麼想玩』。當時大家都不以為意,以為她只是發小姐脾氣,有『公主病』而已。」 豈料Zenobia升上小學後,「包拗頸」的情况變得愈來愈嚴重。「每逢派回來的功課、作業需要改正,她就寧願被罰,死都不肯去改;同學上音樂堂一起唱歌,她硬是不開口,還大膽頂撞老師『我為什麼要唱呀?我都不喜歡唱歌!』結果氣得老師把她趕出課室。」投訴纍纍下,校方提議Phoebe帶Zenobia去做評估,結果她在小一時,被診斷出患有對立性反抗症(ODD),同時亦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 一直為Zenobia提供支援的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其駐機構醫生兼「家庭自強」計劃項目負責人楊育雯(Inis)指出,ODD是兒童期常見的精神問題,發病率約佔兒童人口的5%,當中較多患者同時有ADHD。ODD的特徵包括易鬧情緒、常動怒、不願服從指示、愛故意觸怒別人、記仇、會作出過火的報復行為等。若不及早介入治療,步入青少年期有可能演變成暴力傾向。 楊育雯(受訪者提供) 面對這個陌生的病症,Phoebe猶如摸着石頭過河,不斷摸索如何跟女兒相處,由最初「硬碰硬」到後來轉為朋友式同行,加上藥物的幫助、學校教師的愛心關顧和機構持續提供訓練,這兩年,Zenobia的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我們給Zenobia的訓練是多的,包括藝術治療、情緒管理、社交培訓、提升專注力等,亦有不同活動給她『放電』。自從她做訓練後,自信心增加了,社交能力也有進步,和妹妹的關係亦有改善。」Inis說。 多管齊下——在藥物和各種訓練治療的幫助下,加上家人和教師的支持,Zenobia近年的病情已穩定下來。(朱安妮攝) 堅毅有主見 盼投身金融業 誠然,這個小女孩有很多不足,但同時亦有個人之處,「堅毅」、「有主見」是媽媽最欣賞她的地方。以讀書為例,Phoebe表示,女兒有很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強弱項,還多次央求給她補習。「她的補習是一個接一個的,可以由下午2時補至晚上7、8時,我也戥她辛苦,但Zenobia卻說很喜歡這種感覺,沒呻過半句。」 猶幸Zenobia的辛勤付出得到回報,她獲派區內一間一線英文中學,叫小妮子喜出望外,「其實當初我也得六成把握,所以成功考到,十分開心」。Zenobia還透露,現於班中負責聯誼工作,她用了即時通訊軟件開設班群,而這個崗位,令向來「我行我素」的她,擴闊了社交圈子。被問及將來的夢想,她說希望投身金融行業,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她立志努力讀書。 媽媽學會包容——面對「包拗頸」、愛「駁嘴」的女兒,Phoebe(右)由最初不接受到現在學會包容,其間不斷摸索以不同方式跟這個與別不同的小女孩相處。(朱安妮攝) 亞氏保加症男孩 自律學習溫書 13歲的Allen,天資聰穎,從小大到,學業成績也名列前茅,家人從沒想過,他是SEN兒童。「他一年級時,全班考第一、全級考第三,所以在二年級時,我們給他轉校插班,讀一間更心儀的學校。但不知他是否在新環境不適應,經常被教師投訴在課堂上聊天,更建議我們帶他去做評估,但當時測不出什麼來。」爸爸David憶述。 不懂看人「眉頭眼額」 但隨着Allen成長,他的徵狀陸續浮現。經常接觸Allen的Inis形容,這個男孩不懂得表達情緒,社交能力薄弱。「一般人開心時會笑,不開心時會喊或大叫,但Allen卻經常處於麻木的狀態,小學時,他的同班同學都曾經跟老師說過,覺得Allen很奇怪,好像不懂得給反應,所以同學都不太喜歡跟他玩。」 及至小六,在學校社工再次提議下,David第二次帶Allen接受評估,今次報告指他有亞氏保加症。Inis解釋,亞氏保加症被形容為「高功能自閉症」,患者語言和智力都正常,甚至擁有高智商,但有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不懂得看別人「眉頭眼額」。 父愛不減——在David(右)眼中,Allen跟正常小孩沒有分別,是SEN與否,都無損他對兒子的愛。(蘇智鑫攝) 爸爸:從沒欠交功課 儘管對結果感到意外,但David消化消息後,對兒子的態度始終如一,「我當他是正常小朋友,不會標籤他,但也有配合專家意見,安排他做訓練」。事實上,撇除他的「與別不同」,作為學生,Allen一直克盡己責,從來不用家長操心,David說:「由小一至小六,他都是自己學習、自己溫書,沒有欠交過功課。這幾年,成績都能保持在全班5、6名。」因此,他獲屢出狀元的band 1英文中學取錄,絕非僥倖,而是靠自身實力。 百分百好學生——患有亞氏保加症的Allen,雖然有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卻是百分百的好學生,勤奮自律,從不用師長操心。(蘇智鑫攝) 記者請Allen分享讀書心得,他思索了一會說︰「可以把要記、要背的東西結合生活,或者用圖像,這樣記憶會深刻一些,對學習會有幫助。」談及「我的志願」,他則謂將來想做電子遊戲設計師,「因為我喜歡電腦科、喜歡編程」。祝願小伙子能排除萬難,振翅高飛! 鍾情電腦——從小到大,Allen都很喜歡電腦科,尤其愛編程,他的夢想職業,是當電子遊戲設計師。(蘇智鑫攝) 「心靈雞湯」擬設獎學金 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成立於2013年,經過多年發展,近年聚焦幫助低收入的單親家庭,當中不少育有SEN兒童,Inis說︰「希望喚醒公眾對這些孩子的關注,也不要戴有色眼鏡看他們。」她透露,今年服務對象中,有9個SEN學童升中,全部獲派第一志願,成績令人鼓舞。基金會為鼓勵更多SEN學童持續進步,計劃設立獎學金,呼籲善長支持。詳情可瀏覽基金會網頁︰www.chickensoupfoundation.org。 免費支援——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免費訓練和支援。(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銅鑼灣水上遊 嘩啦嘩啦登船啦

「嘩啦嘩啦」是什麼?相信公公婆婆會比我們更清楚!其實「嘩啦嘩啦」名字來自電船在海上航行的聲音,是本港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想與爸爸媽媽或者祖父母懷舊一番,現在可以到銅鑼灣乘搭復刻版「嘩啦嘩啦」,在海上細味本港歷史變遷。   最近銅鑼灣多了一個新景點,便是位於維園道銅鑼灣避風塘海濱的「活力避風塘主題區」。這個集多個新景點及活動於一身的主題區,節目由岸上玩到水上。岸上主題區包括最適合漫步看風景的維園道海濱長廊、讓大家坐在海邊看風景的「海岸堤階」,以及出售香港懷舊特色食品的期間限定市集;水上主題區則有全新的「Walla Walla嘩啦嘩啦歷史文化遊」導賞團,大家可以坐上昔日的水上的士,在避風塘游走一圈。 海岸堤階——「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包括90米長無欄杆「海岸堤階」,市民可無阻隔地欣賞避風塘及維港日落景色。為保障市民安全,沿堤階邊已安裝浮波及救生圈等設備,並於不同位置張貼安全告示。(朱安妮攝) 避風塘市集——位於主題區岸上的避風塘市集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開放,約有4至10個攤檔,售賣富有香港特色的土產及小食。如茶粿、糯米糍、花膠片等。(朱安妮攝) 中午鳴炮——位於銅鑼灣避風塘岸邊的怡和午炮,每天中午12:00都會鳴炮。(朱安妮攝) 語音導航講解地方特色 如果小朋友在遊樂場坐船仔已感到十分興奮,這個「Walla Walla嘩啦嘩啦歷史文化遊」更加值得帶他們一試!歷時45分鐘的導賞團讓大家可以輕鬆「出海」——從銅鑼灣避風塘登船後,船家便會啟動電船,途經漁民海上居所、捕魚船、帆船、怡和午炮、水上三角天后廟等景點,沿途有語音導航講解各個地方的特色,認識昔日水上人家怎樣到岸邊取用清水,亦會參觀全港唯一的水上天后廟等,讓小人兒眼界大開。上船前或下船後,大家亦可以到海岸堤階欣賞避風塘和維港日落風景,或者於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1:00至晚上6:00開放的避風塘巿集購買小食、海產等,必定滿載而歸。 水上的士——「嘩啦嘩啦」是指電船啟動時機器拍打水面時發出的聲響,這種交通工具曾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現在小朋友也有機會一試乘坐水上的士的滋味。每艘「嘩啦嘩啦」最多可載5人,船上有語音導航,介紹避風塘的歷史及景點。(朱安妮攝) 三角天后平安堂——導賞團途經佇立水上近70載、全港唯一的水上三角天后平安堂。信眾以漁民為主,遊人平日可於避風塘碼頭乘舢舨往來。(朱安妮攝) 穿救生衣——為了乘客安全,小朋友要穿上救生衣才可以上船。(朱安妮攝) ■INFO 活力避風塘主題區 地點:維園道怡和午炮和銅鑼灣消防局之間 前往方法:於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經通往怡和午炮的行人隧道,步行約7分鐘;從維多利亞公園近維園道行人天橋前往,步行約2分鐘;從天后港鐵站A2出口沿興發街前往,步行約7分鐘 「Walla Walla 嘩啦嘩啦歷史文化遊」導賞團 船期班次:每天上午11:30,下午2:00、3:00、4:00、5:00(每節約45分鐘) 上船地點:銅鑼灣避風塘(港鐵天后站A2出口,沿電器道步行8至10分鐘,鄰近銅鑼灣消防局) 收費:平日每位$10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每位$140(大小同價,每艇最多可載5人) 備註:可網上預約或即場購買,額滿即止;手抱嬰兒及寵物不可上船,18歲以下人士須由一名18歲或以上人士陪同才可登船 查詢:6938 8693 網址:www.coralseaferryservice.com.hk/wallawalla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0期]

詳細內容

「鬼」咁好玩:「Trick-or-Treat」無停手 Halloween嘩鬼闖進樂園嚇餐飽

Halloween可說是繼聖誕之後,最受小朋友歡迎的節日之一,除了可以扮鬼扮馬,更可以吃糖果吃個飽!本地三大樂園現正舉行Halloween活動,一於打開這本Halloween嘩鬼手冊,爸媽們可以為孩子盡情安排一個圓滿的「Trick-or-Treat」行程。   「哈囉喂」掃手機 拯救園宇宙 海洋公園「哈囉喂」向來是大小嘩鬼必到的Halloween派對勝地,即使無膽入鬼屋,仍然有很多適合一家大細的活動讓大家參與!今年小朋友可以貼緊潮流,利用手機程式玩遊戲。全新景點「『格』新園宇宙」中,不同的物件如大南瓜、蜘蛛、乳牛、太空船等都變成了像素化的模樣,原來這些都是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角色,更準備入侵我們的地方!要拯救大家的話,小朋友可以在場內尋找二維碼,用手機對準掃一掃,隨即便可跳入虛擬世界,於手機中挑戰不同任務,保衛我們的家園! 「起格」太空船——「起格」的牛牛和太空船是「『格』新園宇宙」的場景之一,大家除了到來打卡,也可打開手機程式即時玩遊戲,拯救園宇宙!(機構提供) 「嘩鬼」演繹有趣小故事 玩完手機遊戲,又是時候郁動一下!在「格」新園宇宙旁的「挑機擂台陣」,於Halloween活動期間每天都有多場嘩鬼表演,主題包括「弊傢伙,糖仔唔見咗」、「失控大亂鬥」等圍繞Halloween和對戰遊戲的有趣小故事,由一班舞蹈員在台上為大家演繹,小朋友必定會嘩聲四起!而整個公園四周都有打扮可愛的演藝人員與大家一同玩「Trick-or-Treat」遊戲,只要按他們指示完成相關動作,便可獲得小禮物如糖果、貼紙、南瓜造型擦膠等,把糖果載得滿滿回家。 滿載而歸——一身Halloween歡樂造型打扮的哥哥姐姐,手上均有很多糖果和小禮物,只要上前跟他們玩小遊戲,便可贏得獎品回家!(林靄怡攝) 即場化妝——忘記扮鬼扮馬入場?不要緊,駐場專業化妝師讓大家可以選擇在面部或手臂繪上可愛南瓜、神秘蝙蝠或染血眼球等彩繪圖案。($120/個)(機構提供) 至於「哈囉喂」重點節目——4大鬼屋,則需額外購票入場,大家就要想清楚有無膽量接受挑戰了!4間鬼屋各有主題,如秦俑活現的「秦陵大逃脫」、可配合手機玩「捉鬼」遊戲的「惡靈廢墟」、闖入太空迷陣的「潛逃太凶艙」及滿佈恐怖娃娃的「咒偶」等,大部分以迷宮式路線及「未知」的恐懼來製造恐怖氣氛。鬼屋設定5歲以上才可進場,但由於驚嚇指數頗高,建議爸媽們先要衡量自己的小朋友接受程度,才決定是否參加。 搞鬼便當——於爐炭燒及熊貓薈供應的「哈囉喂全園祭便當」造型「搞鬼」。($208/份)(林靄怡攝) 殭屍飲品——為配合Halloween氣氛,園內指定餐廳和小食亭推出造型鬼馬的小食和飲品,這「桶」「殭屍小姐」是以雪碧為主的冰涼飲料,一啖透心涼。($48/桶)(林靄怡攝) ■INFO 海洋公園哈囉喂全園祭2022 日期︰10月28至31日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查詢︰入場費成人$360、3至11歲小童$216;進入指定3個哈囉喂全園祭景點$280(大小同價,持智紛全年入場證及無限FUN入場證$252);進入指定4個哈囉喂全園祭景點$380(大小同價,持智紛全年入場證及無限FUN入場證$342) 網址︰bit.ly/3T9TYMa 惡人反轉迪士尼 黑魔后現身 反斗奇兵南瓜頭——到達反斗奇兵大本營時,記得到以玩具好友三眼仔和彈弓狗造型的南瓜頭趣玩站換取糖果。(黃志東攝) 每年9月、10月,迪士尼的氣氛都變得與平日不一樣,因為各大惡人都會開始出動!要數今年樂園必睇節目,必定是經典歌舞劇「惡人舞動迪士尼」,這齣以燈光、音樂及精彩舞蹈構成的迪士尼壞蛋主題歌舞表演,除了以往的惡人烏蘇拉、霍博士、加斯頓和嘉芙夫人外,今次還加入了《睡公主》奸角黑魔后,看過這齣電影的大小朋友都不會忘記她的邪惡魔咒,在歌舞表演中,她將會演繹經重新編曲的Once Upon a Dream,並與黑飛仙精靈在舞台上以熒光投影帶大家進入她的黑色世界。 暗黑歌舞——惡名遠播的黑魔后首次加入「惡人舞動迪士尼」,大唱她的暗黑歌曲。(黃志東攝) 小狐狸LinaBell與小朋友合照 此外,園內最新風頭人物小狐狸LinaBell也正式登場!這個愛探索新事物又充滿好奇心的小可愛,是Duffy的新朋友,她將首度出現在「米奇Halloween玩轉大街派對」載歌載舞,她亦會以全新Halloween造型與大家合照。 人氣角色——最新人氣王LinaBell穿上Halloween服飾,於小鎮影院「我與Duffy遊歷之旅」等候大家。(黃志東攝) 今年的「Trick-or-Treat」活動更加遍佈全個樂園,記者給大家的貼士是,只要見到全新的迪士尼朋友造型南瓜頭,便可以上前與演藝人員大玩「Trick-or-Treat」,拿取糖果!若饞嘴小鬼們嫌糖果不夠喉,推薦大家在戶外小食亭及加利布尼市集購買各款造型鬼馬的Halloween主題食品,一次過打卡兼吃飽飽! 惡「晒」出嚟反轉迪士尼(黃志東攝) 南瓜王阿Jack將迪士尼河景餐廳變身為怪誕城,大家可以在這裏品嘗「阿Jack怪誕大餐」。(黃志東攝) 惡「晒」出 嚟反轉迪士尼(黃志東攝) ■INFO 香港迪士尼樂園 惡「晒」出嚟反轉迪士尼 日期︰即日至10月31日 開放時間︰10月26日上午10:30至晚上8:30;10月28日上午10:30至晚上9:00;10月29及30日上午10:00至晚上9:30;10月31日上午10:30至晚上9:00 票價︰成人$639起;3至11歲小童$475起 網址︰bit.ly/3CGPxSo 樂高骷髏人「魔音樂隊」陪你玩 樂高人仔也有Halloween版?有!淘氣搗蛋的樂高骷髏人已來到香港樂高探索中心,邀請小朋友扮鬼扮馬參與小魔怪狂歡派對,他更會不定時出現與大家來個神秘合照,帶領大家開展一場搞鬼旅程。除了「真人咁高」的骷髏人,4個樂高人仔「魔音樂隊」(Monster Rockers)成員竟然偷偷溜進迷你天地,大家只要細心找出他們,並將其匿藏之處用手機拍下來,就能獲得精美小禮品! 樂高派對——樂高骷髏人將不時亮相香港樂高探索中心,與小朋友一起投入Halloween熱鬧派對。(機構提供) 4D影院與小魔怪追逐 適逢Halloween,場內4D影院將首次放映「全新4D動感體驗:小魔怪追逐戰」,故事內容講述4個樂高搖滾音樂狂熱粉絲贏得「小魔怪狂歡派對」門票,並有幸與偶像會面,他們參與派對途中難關重重,大家可戴上立體眼鏡,一同投入這趟驚險刺激旅程。最後別忘記參加Halloween限定樂高創意工作坊,今次樂高拼砌達人會教小朋友拼砌吸血殭屍等趣怪作品,大家掌握技巧後,只要設計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樂高小魔怪,並將作品連同指定標籤(#MONSTERPARTYHK #LEGOLANDDiscoveryCentreHK #香港樂高探索中心)上傳到社交平台,便可獲得限定節日徽章。 自創小魔怪——以樂高顆粒完成獨一無二的樂高小魔怪,並將作品連同標籤上傳到社交平台,便可獲得限定節日徽章。(機構提供) ■INFO 香港樂高探索中心萬聖節小魔怪狂歡派對 日期︰即日至10月31日 開放時間︰周一至五上午11:00至晚上7:0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00至晚上7:00 票價︰$240起(大小同價) 網址︰bit.ly/3eFaipJ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0期]

詳細內容

懷舊文具展覽

與昂坪及大嶼山有關的「懷舊英文字母擦膠」非常可愛。(林靄怡攝) 文具是每一個小朋友上學的必需品,隨着時代轉變,某些文具款式已成為經典,也是上一代人心目中的美好回憶。昂坪360舉辦的「360歲月文具巡禮」,就是希望喚起大家的童心,打開親子間的有趣話題。活動首度聯乘日本經典文具角色Fueki漿糊仔,在現場設置逾4米高Fueki漿糊仔巨型扭蛋機,只要憑即日小童360纜車門票,即可換領扭蛋代幣一個,扭出各款的漿糊仔禮品! 此外,香港資深玩具收藏家莊慶輝亦會為大家帶來一個「文具時光走廊」,展出多件上世紀50至70年代經典書簿及文具,讓大小朋友一同見證時代的集體回憶。而周末期間現場亦特設「和諧粉彩工作坊」,憑即日360纜車門票及於昂坪巿集購物滿$50即可參加,由專業導師即場指導大家繪畫出作品,並帶回家留念。   4米高巨型Fueki漿糊仔扭蛋機既可打卡,亦可讓大家「扭」出禮品。(林靄怡攝) (林靄怡攝) 扭蛋禮品(林靄怡攝) Fueki漿糊仔期間限定禮品區集齊近百款日本地區限定及超人氣的漿糊仔可愛周邊商品。(林靄怡攝) (林靄怡攝) 玩具收藏家及「幸福玩具店」店主莊慶輝。(林靄怡攝) 莊慶輝帶來「文具時光走廊」展覽,當中有他40件私人珍藏的文具、書簿課本和精品等,展品橫跨1950至70年代,包括鉛筆刨、鉛筆、擦紙膠、間尺、書本、練字簿等。(林靄怡攝) 和諧粉彩工作坊適合大小朋友一同參與。(林靄怡攝)   info 360歲月文具巡禮活動詳情 日期:即日至11月2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點:昂坪市集圓形廣場 文具時光走廊 日期:即日至11月20日 時間:上午11:00至下午5:30 地點:昂坪市集360旅遊資訊中心   文:顏燕雯

詳細內容

好去處:Play Park玩足一日 從遊戲中學習 體驗汽車維修 挑戰障礙遊戲

最近沙田成為了親子遊玩新熱點,皆因全新開幕的大型娛樂專區Play Park匯集了多個親子好去處,除了有來自新加坡的室內遊樂場「Kiztopia」,還有不同的工作坊和興趣體驗課程,當中最亮眼的是香港獨家的汽車維修工場場景,令小朋友可以玩完再玩,放足一整天電!   要數Play Park最受注目的場地,不得不提新加坡的親子遊樂中心Kiztopia。位於新城巿廣場、佔地12,000平方呎的室內遊樂場,是Kiztopia首間海外旗艦店,宗旨是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寓學習於玩樂」,如當中各種原創角色職業體驗遊戲,也糅合了特定學習目標——「汽車維修站」讓小朋友了解不同汽車零件及維修工具的分類及用途;「創意積木工程」則可建立小朋友空間感及創造思維。至於精力無限的小豆丁,必然愛到超巨型攀爬區玩個不停,多項極具挑戰的障礙遊戲如攀爬牆、繩索橋、超高速滑梯等,可增加孩子身體靈敏度、協調能力和空間感,也是膽量的大挑戰呢! 汽車維修工場——各種原創角色職業體驗遊戲中,這個汽車維修工場是香港獨家限定的場景,在其他遊樂場亦屬少見!小朋友可穿上工衣,選擇適當的維修工具,然後家長可以調校維修車輛的高度,讓孩子躺在「維修躺板」,亮起LED燈檢查車底零件!(黃志東攝) 超巨型攀爬區——超巨型攀爬區適合4至12歲小朋友,當中有彈牀、懸索橋等,是放電的最佳位置。(黃志東攝) 長滑梯——場內設置了8條、最高可達4米高(約2層樓高)的長滑梯,測試大家的膽量。(黃志東攝) 小熊咖啡店——玩到無力,最緊要食飽飽充充電!場內特設小熊咖啡店及用餐區,出售多款主題特飲和小食,如忌廉芝士磨菇雞翼(前左,$25)、薯餅(前右,$15),以及多款特飲(後,$36),是補充體力的最佳選擇。(黃志東攝) 美食廚房——「煮飯仔」大家玩得多,但來到這個美食廚房一樣充滿新鮮感,因為裏面的仿真食材和廚具應有盡有,而且爐具、鋅盆也做得逼真,怪不得小朋友在裏面會玩到不願離開。(黃志東攝) 彈跳城堡——這個佔地超過600呎的彈跳城堡已包括攀爬牆及懸索橋等設施,小朋友走進去後爸媽就可以暫時休息一下,不用跟孩子全場走了!(黃志東攝) 積木運輪帶——「創意積木工程」同樣是香港獨家限定場景,裏面已包含多種與創作有關的遊戲,包括積木搭建、考驗大家眼明手快的閃燈牆、講求合作的積木運輪帶等,一次過滿足小朋友多個願望。(黃志東攝) ■INFO Kiztopia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每節1或2小時) 票價:12歲或以下兒童連1名18歲或以上的陪同成人,周一至四$158起(1小時),周五至日及公眾假期$208起(1小時) 地址:沙田新城市廣場1期LB 08-09 預約及購票:Klook 查詢:2891 2037、2891 2038;6675 4384(WhatsApp) (黃志東攝) 同場加映:做小科學家 破解密碼 除了Kiztopia,Play Park亦有多個適合小朋友玩樂的工作坊和體驗店,包括專為2至10歲兒童而設糅合科學、品德及親親小動物等體驗的「小小科學超人Little Scientists」、提供一系列藝術活動的「The White Box Creative Space by Little Prince Art」、自助創作的陶泥創藝坊「Artco Sumo」,以及密室逃脫遊戲「LOST」等。 科學小實驗——「小小科學超人Little Scientists」除了讓小朋友參與各種科學小實驗,也有不同的植物、動物知識主題,如學習爬蟲類的特性,小朋友還有機會跟牠們作親密接觸呢!(黃志東攝) 密室逃脫——密室逃脫遊戲「LOST」為一個45分鐘的密室主題遊戲,參加者要到不房間破解密碼,這裏更有全港首個「The Invisible Room」的隱藏密室。(黃志東攝) 流體畫創作——「The White Box Creative Space by Little Prince Art」為大小朋友提供各種藝術創作活動,如立體的流體畫創作。(黃志東攝) ■INFO Play Park 地址:沙田新城市廣場1期 UB及LB層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Zachary & Zoey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9期]

詳細內容

矯視隱形眼鏡:疫情影響 學童近視大爆發 矯視con分軟硬 日戴、夜戴點揀好?

根據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的2.5倍,近視加深幅度由每年平均41度倍增至80度,要搶救孩子視力,實在刻不容緩。隨着科技進步,現在有不少近視管理方案,包括新近發展、具備控制近視功能的日拋隱形眼鏡。究竟這種隱形眼鏡的控制近視原理是什麼?又是否所有小朋友都適合佩戴呢?   9歲的Melise,3年前加入「四眼」一族行列,當時她只有100多度近視,未算很深,Melise媽媽表示︰「我從來沒想過,Melise小學一年級便會有近視,或許是因為她經常用神去繪畫、剪片。」但正如中大醫學院的研究,Melise和不少本港學童一樣,因疫情來襲,生活和學習模式改變,導致「近視爆發式增長」(myopia boom)! 發病率急增——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出現「近視爆發式增長」,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家長必須採取適當措施去管理兒童近視問題。(設計圖片,資料圖片) OK鏡要每天清潔護理 Melise媽媽形容,這兩年,女兒近視加深的速度比想像中快,「雙眼分別有100多度和200度的升幅,如果不想辦法去控制的話,我擔心她很快會變『大近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超過500度以上的近視便屬於高度近視,會增加患上黃斑病變、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的風險。 網課影響視力——近年學習模式改變,學童經常在家上網課,長期對着電子熒幕,導致近視惡化。(Shelyna Long@iStockkphoto) 最初,她讓女兒佩戴近視控制鏡片,奈何效果一般,唯有另覓其他方法,「她戴了一段時間,但近視度數還是繼續增加」。不過,更重要的是,貪靚的Melise,不太喜歡戴框架眼鏡。「戴眼鏡不靚女啊!有霧氣時又『矇查查』,做運動也不方便」。小妮子一輪嘴說。 事實上,在近視防控方面,除光學鏡片,還有很多選項,隱形眼鏡是其中之一。早在1970年代面世、較多人熟悉的OK鏡(Ortho-K,角膜塑形鏡),屬於硬性隱形眼鏡。但由於OK鏡需要小朋友睡覺時佩戴,而且鏡片必須每天清潔護理,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幫忙協助護理,故近年市場相繼推出一些只需日間佩戴、專供兒童控制近視的軟性隱形眼鏡,這也成為Melise改善近視的新方法,已佩戴7個月的她,近視度數沒有明顯增加。 雖然不同牌子的控制近視隱形眼鏡的設計方式都有不同,但基本上,它們採用的原理都一樣,也離不開「周邊離焦」的概念。要解釋這個概念,先要理解什麼是近視。 傳統鏡片或加劇近視 正常眼睛的影像能準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但如果眼球過長,就會令影像聚焦在視網膜的前方,導致遠方的事物看不清楚,便是近視。傳統近視鏡片和隱形眼鏡,都是透過凹透鏡,把光線向外折射,令中心焦點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藉此矯正視力。但近代科研卻發現,由於凹透鏡周邊屈光度大於中間,會令周邊影像偏離到視網膜後方,形成周邊遠視離焦,加劇近視的發展。 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主任杜嗣河指出,從動物實驗和人類臨牀試驗中證實,眼睛的視網膜細胞能辨別到不同的離焦信號,眼球並會配合改變形狀,以接收清晰的影像。「很神奇的,當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後方(遠視離焦),眼球就會自動拉長,藉此令視網膜後方的影像變得清晰;相反,若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近視離焦),眼睛為接收清晰的影像,便會抑壓眼球生長。」 杜嗣河(沈雅詩攝) 註冊視光師徐芸生(Vincent)就用一個更淺白易明的比喻去解釋這個生理機制:「眼球與光線的關係,就好比向日葵與太陽,向日葵的生長方向,是朝着太陽走的。當周邊光線進入眼睛後,很多時都是聚焦在視網膜後面,小朋友的眼球,就好像向日葵般總朝向太陽,會不斷追着周邊光線,導致眼球向後拉長的速度加快,近視度數便增加。」 徐芸生(沈雅詩攝) 為解決上述問題,控制近視的隱形眼鏡便在鏡片上加入「近視矯正」和「周邊近視離焦」功能,既幫助用家在視網膜上提供清晰視力,矯正近視,同時亦在視網膜前方投射另一組離焦及模糊影像,讓眼睛自然調節眼球長度並發出抑制眼球生長的信號,只要持續每天佩戴7至8小時,便可達到控制近視加深的效果。 日拋型一般矯正600度近視 自從2018年,理大推出第一代、每3個月更換的月戴型控制近視隱形眼鏡後,陸續有不同品牌加入市場,亦由月戴型轉向日拋型,而物料方面,也不斷革新。今年初美國強生推出首款以矽水凝膠製造的日拋型控制近視軟性隱形眼鏡。「矽水凝膠比一般水凝膠物料有更高的透氧度,可以為角膜提供充足的氧氣,有助減低眼紅、眼乾的情况。」Vincent說。 在離焦度數方面,亦不斷提升。以美國強生的新產品為例,鏡片有2個700度的環形離焦度數,以及1個1000度中央離焦度數,以加強近視離焦效果。美國強生視力護理(香港)專業發展高級經理譚秉鈿指出,離焦度數與近視控制的效果息息相關。「離焦度數高些,控制近視的效果就會比較理想。但市面很多同類產品,都是把矯正焦點和離焦焦點同時放在視軸上,以致離焦度數不能定得太高,一般介乎200至300度,否則視力會變得模糊。我們就突破這種設計,它的離焦圈並非聚焦在視軸上,所以能在不影響視力的情况下,達至更佳的近視控制效果。」 譚秉鈿(受訪者提供) 雖然控制近視的隱形眼鏡有不少優點,但又是否所有學童都適合佩戴呢?杜嗣河和Vincent均認為,年紀最好在7、8歲以上,需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的兒童才適合佩戴;若年紀太細,就要家長協助戴除。另外,在市場上,這類日拋型隱形眼鏡一般頂多可矯正600度近視(僅個別牌子可達1000度),亦沒有矯正散光的功能,對超級大近視或有深度散光的小朋友,就未必適合。值得一提的是,有嚴重敏感症,經常捽眼、眨眼的兒童,也不適合戴隱形眼鏡。 適合7歲或以上——一般建議7歲或以上的小朋友,有良好的手眼協調和自理能力,會較適合佩戴隱形眼鏡。(設計圖片,Christian Feldhaar@iStockphoto、chinaview@iStockphoto) 勤戶外活動——學童每日作2小時戶外活動,有助預防近視加深,減低出現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相關併發症的風險。(資料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9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西寶城全新室內遊樂場 科技×互動遊戲 腦力體能大考驗

疫情逐漸放緩,小朋友又可伺機出動,玩個痛快!堅尼地城新開大型室內遊樂場,設有多項科技與運動結合的互動遊戲,不單富娛樂,更可鍛煉小玩家的腦筋兼體能,一舉三得。   新開幕的Sooper Yoo位於堅尼地城西寶城,佔地逾10,000平方呎,設有8大遊戲區,除了有「馬騮仔」至愛的大型攀爬障礙迷宮,不少區域的遊樂設施,更加入科技與運動元素,包括跟投射出來的虛擬動物賽跑、利用電子遊戲練習足球腳法、以電腦結連單車機與小賽車的競賽等,全方位激發小朋友的運動細胞。玩倦了,肚仔餓,亦可到場內的café品嘗雪糕及多款小食,叉足電,又再玩過。 迷你賽車——Ready?Go!玩家只要踩動單車機上的腳踏,即可同步控制賽場上的迷你賽車,踩得愈快,迷你賽車的速度就愈快,絕對是腿力的大考驗。(賴俊傑攝) 跟動物賽跑——玩家可從屏幕選擇自己想挑戰的動物,如獅子、鴕鳥、獵豹、長頸鹿等,跟牠們比賽跑步,牠們的速度不一,到底是小朋友跑得快,還是動物跑得快呢?(賴俊傑攝) 逃出迷宮——Scramble Course設置了不同類型的障礙物,包括長長的滑梯、考驗平衡力的鞦韆等,「馬騮仔」要爬高爬低,才可逃出迷宮。場內更有海綿球玩具槍給小朋友「激戰」,看誰眼界最好。(賴俊傑攝) 互動遊戲區——在互動遊戲區Sooper Slap及VR Cave,小朋友通過拍打發光的瓷磚或牆上快速移動的物件,贏取更高的分數,看誰最眼明手快!(賴俊傑攝) 益智遊戲——這張數碼化桌子,內有8個益智遊戲,包括快速記憶、氣墊球、賽艇等,遊戲既需要小朋友的判斷力,亦考驗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遊戲最多可供6人同時參與,不論個人戰還是團體合作都能玩得開心。(賴俊傑攝) 小主播——生日的小壽星,可預約在Sooper Yoo開生日派對,並加購活動,在虛擬演播室中,一嘗當小主播的滋味,家長更可錄製小朋友的精彩表現作留念。(賴俊傑攝) 九宮格射門——喜歡足球的朋友可以到Sooper Kix 一展拳腳,挑戰九宮格射門和運球比賽,激發潛藏的足球細胞。(賴俊傑攝) ■INFO Sooper Yoo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30(每節2小時) 地址:香港堅尼地城西寶城一樓 價錢:小童周一至五$25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320 訂票:www.sooperyoo.com 查詢:2888 2881 註:一張小童門票包括一張免費成人陪同門票,額外陪同門票$80 文︰陳真紀 小模特兒:Benson、Begoni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8期]

詳細內容

選擇性緘默症 在家「開籠雀」 返學唔出聲 過分保護操控 孩子易患選緘症

開學1個多月了,各位K1新生或小一新生家長,你那個平日在家像「開籠雀」、由朝到晚說不停的小豆丁,可有被教師形容為「沉默寡言」,甚至開學至今,在學校還是一聲不吭呢?假如情况持續,當心小朋友並非怕生、害羞,而是患上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下稱選緘症)。選緘症屬焦慮症一種,疫下兒童,少社交接觸,更易在學校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令相關求助較疫情前增近七成。專家指出,若不及早治療,會影響孩子學習及社交生活,嚴重更會誘發其他精神疾病。趁着10月是「國際選擇性緘默症意識月」,一起來認識這個病症吧! (設計圖片,kimberrywood@iStockphoto、kiankhoon@iStockphoto) 6歲的達達,剛升上小一,打從開學至今,他在學校都未曾開口說過一句話,也沒有結交到新朋友。旁人也許以為他性格內向,或猜想他只是害羞而已,但媽媽Vivian看在眼裏,有苦自知:「他有選緘症的。」 有別於「怕醜」 或1年不說話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榮譽臨牀副教授陳國齡醫生指出,害羞和選緘症最大分別,在於前者可通過「熱身」改善,但後者較難。「『怕醜』(害羞)仔女,只要給他們些少時間,或許5至10分鐘,甚至半小時、1小時,他們便會慢慢融入社交環境。但選緘症小朋友的『熱身』時間,是以年計的,說的是1年、1個學期才有輕微改善。」 陳國齡(受訪者提供) 不過,只要達達離開校園,返回感覺溫暖又安全的家,一切又會回復「正常」。「他在家裏是完全沒問題的,跟我和爸爸、妹妹、工人姐姐有傾有講;另外,與從小照顧他的外公、外婆溝通,亦無問題。」Vivian說。 患者大多無語言問題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選緘症的診斷準則,包括: 1. 緘默應一致地發生於需要說話的情境(如教育、工作或社交場合) 2. 該孩童或成人在其他情境可以說話 3. 障礙持續超過1個月(開始上學的第一個月除外) 4. 緘默並非歸因於其他病症,如溝通障礙、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礙,或者其他因素,例如對於該情境所使用的語言缺乏知識或自信(該孩童或成人可能剛遷移至新的文化環境) 香港選擇性緘默症協會創辦人兼會長、註冊言語治療師鄭穎賢(Wincy)補充,部分有選緘症的孩子,同時有輕度至中度的語言發展問題,他們自知說話不靈光或咬字發音不準,又或者曾被取笑過,以致增加了說話時的焦慮感。但她強調,兩個狀况是獨立存在的,有語言問題的小朋友不一定有選緘症;同樣,有選緘症的孩子,本身大多無語言問題。 自身經歷——註冊言語治療師鄭穎賢不單創立香港選擇性緘默症協會,還參照自身經歷,創作繪本《敏敏不說話——不是害羞.是害怕》,希望引起公眾關注選緘症。(沈雅詩攝) 達達正是口齒伶俐的一個。Vivian憶述︰「他1歲多已經懂得念A至Z,見到藍色,就識講blue。」因此在N班(學前預備班)時,教師雖察覺到達達比較文靜、不愛說話,但大家也不以為意,以為他只是年紀小且跟其他同學未熟而已,惟情况持續至K1下學期,媽媽覺得不對勁,決定找專業人士協助。而評估和確診之途,也幾經波折。「有的懷疑他專注力不足,也有說他是感覺統合失調,直至後來遇上一個行為治療師,懷疑達達有選緘症,我才終於有頭緒,知道循哪個方向去幫助他。」 父母難察覺——對着父母,選緘症兒童一般能正常溝通,沒有異樣。(monzenmachi@iStockphoto) 初發年齡3至6歲 現時香港並沒有關於選緘症的醫療統計,陳國齡引用外國數據顯示,初發年齡介乎3至6歲,約佔12歲以下兒童人口0.7至2%,女性比男性略多;Wincy則參考台灣數據稱,每140名小學生有1個確診。數據說明,選緘症雖不普遍,但亦非「極罕見」,然而,不論家長或教育工作者,也對此症了解不多。 陳國齡不諱言,即使是醫護界,包括精神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亦未必可準確斷症 ,「接觸過同類病人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會相對有經驗。我見過不少病人折騰了好幾年,才得到確診」。 家庭有突變 孩子易焦慮 選緘症的成因,可受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陳國齡指,先天因素包括家族史,例如父或母有相同病症,又或者小朋友性格較杞人憂天;後天因素則多涉及家庭管教方式,「家長太保護,什麼都不讓孩子嘗試,他會養成退縮、『驚青』的性格;相反,家長過分操控,這樣不行,那樣又不行,孩子就變得步步為營,很壓抑」。此外,遭遇壓力事件,例如父母健康出問題、家庭經濟出問題等,都容易令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過分操控——家長過分操控,會令孩子變得步步為營,容易產生抑壓和焦慮的情緒。(graphicnoi@iStockphoto) 但話說回來,「只聽不說」又有什麼問題呢?臨牀心理學家張展圖(Felix)表示,患者較大可能會被欺凌或標籤,「欺凌者可能不止是同學,還有老師」。他解釋,當教師對此症不理解時,或會當面指摘選緘症學童不說話,為患者帶來極大創傷,自我形象亦愈加低落;除焦慮外,甚至因長期充斥負面情緒,較易衍生抑鬱症、強迫症。 張展圖(沈雅詩攝) Felix說:「當患者內心有很多情緒,但又說不出來、不知怎樣去解釋時,就可能會轉化成某些行為,例如強迫自己做某些行為,在行為上宣泄情緒。」 對學習和成長,也有一定影響。陳國齡說︰「在課堂上,總有討論或需要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而某些評估,例如口試、唱歌等,選緘症的孩子都參與不到;在校園裏,同學之間交談、說笑,他亦參與不到,童年會缺少很多樂趣。」 屬焦慮症 毋須「共存」可治癒 選緘症屬焦慮症的一種,Felix稱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這類相對輕症的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癒的,患者不用與之「共存」。「有時候,是因為過去經歷,令他們容易落入負面想法。但當他們明白,原來不需要放大這些負面經驗,知道人生其實亦有很多正面經歷時,他們的心情會慢慢轉變,焦慮感也會隨之散去。」 按需要優先處理重要場景 另外,鑑於選緘症患者的溝通方式很複雜,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人物或組合,以至要做哪些社交任務,都會呈現不同面貌。陳國齡指,在治療前,她會按孩子常去的地方、常見的人和常做的事情,先制定「說話地圖」(Talking Map),「能用正常聲量說話的情境,塗綠色;要轉用細聲、氣聲、耳語或非言語表達,塗橙色;出現無法溝通、全身繃緊的狀况,則塗紅色」。接着她會跟家長檢視一下,孩子在家以外,究竟出現橙色,還是紅色的情况居多,家長又覺得哪些場景比較重要,需要優先處理。「希望小朋友能在學校跟同學交談?還是想他參與口試評估?抑或有勇氣在食肆點餐?因應他們的需要,再設計一個治療方案,甚至有需要時會處方有助減低焦慮的藥物,雙管齊下去幫助孩子。」 Wincy亦謂,有效的治療方法,都有助患者擺脫焦慮,擊退選緘症。「我處理過一個K2男童,最初見面時,他是全身僵硬、不說話的。但經過8節個別訓練,他開始可以點頭、擰頭和我溝通,偶爾還在遊戲中,說一兩個單字。持續治療1年後,他愈講愈多,最後在小一面試,更成功考到直資、私立小學」。 社會認知不足 過來人「靠自己」 香港選擇性緘默症協會是本港首個專門支援選緘症患者的非牟利組織,創辦人Wincy童年飽受此症困擾,現矢志幫助同路人。「我是小一發病的,相信誘因是當時的主要照顧者不能夠再照顧我,令我失去安全感,產生焦慮。」Wincy憶述,她整個小學階段都不能在學校講話,反之在補習社,卻可對答如流。「因為(在學校)不答問題,令我經常被老師責罵,其實我不是不想答,只是答不到,我甚至試過以為自己答了,但原來我發不出聲,沒有說出口。」 阻礙溝通——選緘症超越一般所謂的害羞,患者礙於焦慮,令他「有口難言」,無法用言語跟別人溝通。(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幸及時接受心理輔導 但由於那個年代,社會對選緘症缺乏認識,Wincy純粹靠機遇「康復」過來。「去到中學新環境,我很想打破這個局面。剛巧中一時結識到一個健談開朗的同學,也遇到初出茅廬、充滿教學熱誠的班主任,她們有次相約我外出吃飯,就這樣,我跟這個老師開展了對話。此外,我亦鼓勵自己參加表演活動,如音樂、戲劇等,就是這點點滴滴,我逐漸能在學校的場景說話了。」 然而,Wincy卻說自己並非「不藥而癒」:「我曾經復發過的。」她透露,正是童年沒有正視問題,在攻讀碩士學位時,面對實習壓力及至親離世的雙重打擊,焦慮感再次湧現,一度使她無法在督導面前說話,猶幸及時接受心理輔導,情况才好轉。因此她鼓勵家長,若懷疑子女有選緘症,必須盡早尋求治療。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8期]

詳細內容

桌上遊戲:邊玩邊認識字形結構 桌遊爭霸學甲骨文

古代文字甲骨文被認定為漢字的雛形,數量接近5000個,當中具備象形、形聲等造字方式,甚有系統。最近有大學生設計出一套以甲骨文為主題的桌遊卡,讓大家邊玩邊學,透過遊戲加深認識這種文字,或許對學中文和歷史也有幫助呢! 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有「在學實習」活動,讓學生利用4星期或以上時間在各機構實地工作。上學年,5名來自該學系的三年級學生,在出版社「文化工房」實習兩個月,並各自負責不同的教育項目,如「文學導賞」、「寫字會診室」等,其中學生黃境檸(Amy)便創作了一套甲骨文桌遊卡「甲骨爭霸」,讓大小朋友可透過對戰遊戲,認識和了解這種文字,並學習字形結構。 了解漢字字形--「甲骨爭霸」適合各年齡玩家參與,玩家不僅能以自己收集的卡牌和策略在棋盤上對戰,還能在遊玩過程中體會甲骨文的組成及彼此之間的互動,有助了解漢字字形如何構成。(蘇智鑫攝) Amy一向對教育、中文甚有興趣,所以選取以甲骨文為題,創作一套桌遊卡,除了用作遊戲,也希望能作教學用途。整個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她首先要用電腦軟件製作甲骨文字形輸入法,「先要睇教程,再去編碼,逐個字在AI描畫出來,然後匯入軟件再匯出,不斷改良」。最初Amy並非打算製作桌遊卡,而是做鎖匙扣之類的產品,「我想過做兩個甲骨文合併成一個字的匙扣,但又怕滯銷,後來才想到遊戲卡」。 在學實習--黃境檸(Amy,左)和鄭矜慧(Kinnie,右)兩名大學生透過「在學實習」參與出版社的項目設計,Amy設計了遊戲卡,Kinnie則負責文學導賞。(蘇智鑫攝) 合併兩張牌增加力量 「甲骨爭霸」遊戲卡設計概念參考了寵物小精靈及Monster Collection兩款集換式卡牌遊戲,一套牌共有角色(紅)、神秘角色(藍)及功能(綠)3款卡,每個角色卡都有自己的「血量」值、「攻擊力」值,並使用甲骨文的意思和特性,讓每張卡除了擁有自己的戰鬥力外,也可透過合體字,即把兩張牌合併來增加力量,如「爪」加「木」是「采」字,兩張卡合起來便可加乘血量及攻擊力。至於玩法則有點像象棋,2人對決,目標是用手上的卡打敗對方,以進入對方的「家」為勝。由於想顧及不同年齡玩家的需要,玩法設有簡易版及高階版,簡易版只需看卡上的血量及攻擊力,高階版就涉獵到合併字,變化更多。 角色卡上陣--每個玩家開始時都可自由選擇6張角色卡「出戰」,首先選擇用其中3個角色卡上陣,待一個被擊敗後,便在餘下3張這中補上一張,成功進軍對方的本陣(家)或擊敗對方所有角色卡的玩家為勝。(蘇智鑫攝) 高階版--高階版可用2張甚至3張卡組合出不同的字。(蘇智鑫攝) 掃二維碼看遊戲說明 除了遊戲,Amy希望卡牌亦能做到教育的功效,現時每張卡上都有一個二維碼,用電話一掃,除了看到遊戲說明,稍後更會加入甲骨文解釋功能。而卡牌的設計也甚見心意,如角色卡中與攻擊有關的字如「盾」,攻擊力值都會較高;功能卡如「取」字、「孚」(含有爪字),則取其意思,出卡時可拿走別人的卡。此套遊戲卡早前在書展推出,受到不少小朋友及教師歡迎,出版社和創作者都希望大家學中文毋須再局限於用字典,而是可在遊玩中輕鬆學習。 二維碼--每張卡都附有二維碼,只要用電話掃描二維碼,就能看見遊戲說明。而卡牌亦在不斷更新中,稍後除陸續推出更多字卡,也會在二維碼上增加每張卡上甲骨文的意思。(蘇智鑫攝) I°N°F°O° 甲骨爭霸桌遊 遊戲設計者:黃境檸 售價:$98/套(共39張),棋盤$30 出版社:點出版 查詢:9222 9560(WhatsApp) 文︰顏燕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