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多功能打印機 做功課好幫手

升上小學後,孩子的功課愈來愈複雜,需要配合各式圖片,一部多功能的打印機,正好是功課小幫手。 選好了書包,便要選擇另一樣開學必備用品——打印機。升上小學後,孩子的功課愈來愈複雜,家長要為子女打印的圖片及資料亦愈來愈多。一部簡單易用的打印機,便成為爸媽的好幫手。今次我們蒐集了多部家用打印機,更兼具影印及掃描功能,相信總有一部合你心意。  文:許朝茵 操作簡易 選打印機,當然要選一部功能多兼容易操作。HP ENVY Photo 6220多合一打印機便以操作簡單為賣點,用家只要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HP Smart App後,便可直接從裝置的相簿或社交媒體戶口中打印相片,也可以用電話拍攝文件,再打印出來,方便省時。 售價:$1008 查詢:8100 3081 簡約纖巧 喜歡簡約清新設計的爸媽,相信Epson EcoTank系列的最新成員L3156會吸引你們的眼球了。白色啞光面的簡約設計,配以較其他打印機纖巧的體積,更易於擺放。此外,廠方改良了補充墨水方式,每種顏色的墨水瓶口均設有專用鑰匙接位,只可對應相同顏色的墨水槽,可避免入錯墨,而且入滿後即自動停止,不怕漏墨,弄污雙手。 售價:$1388 網址:www.epson.com.hk  6色墨水有層次 對於愛美的媽媽來說,不妨考慮佳能PIXMA TS8270多合一打印機,除了設有一般打印機較少有的紅色機身外,更可用專用手機應用程式,將心愛的圖案作為美甲貼紙。這部打印機設有6色獨立墨水系統,列印效果更有層次,如果孩子功課內有大量相片,足以令外觀更上一層樓 售價:$1918 查詢:3191 2333 雙面打印夠環保 Brother的DCPJ572DW多功能彩色噴墨打印機操作簡單,相比一般打印機,它可以做到自動雙面打印,更加省時環保。此外,用家可在不開電腦的情况下,直接經雲端打開JPEG檔案。這品牌型號設有手機專用軟件,可直接從電話相簿中打印相片。雖然外形平實,但勝在售價在800元以下,屬實用划算的選擇。 售價:$798 查詢:3187 0500   打印標籤:自家製標貼 避免物品丟失 小朋友粗心大意,不時弄丟物品,所以爸媽要在子女的個人物件上,貼上標籤,以資識別,減少丟失情况。而標籤機正好可製作精美標貼,大派用場。提到標籤機,Brother也有不少選擇,其中彩色電子標籤機P-Touch Color VC500W,只要配合「Brother Color Label Editor」App,便可在iOS或Android的流動裝置上,製作出得意有趣的彩色標籤,將這些標籤貼在孩子的物品上,相信會讓他們更愛惜物件。(圖1) 售價:$1299 查詢:3187 0500 另一款由Epson推出的LW-C410便攜式標籤打印機,標籤帶採用防水耐磨的塑膠質料設計,不易因濕水或磨損而要重新製作。設有Epson iLabel App,可通過藍牙打印標籤字句,支援iOS或Android裝置,內有不同圖案及邊框,亦提供手繪功能,輕鬆創作出自家製標籤。 售價:$598 網址:www.epson.com.hk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STEM教育升級版 了解社會需要 活用科技助人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這4個元素便是近年教育局力推的「STEM」。為了讓學生得益更多,有學校在推行「STEM」時,不再局限於S.T.E.M這4個範疇,而是加入更豐富、涵蓋面更廣闊的學習內容,如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下簡稱新油天)的「STR2EA2M 計劃」,便令學生透過所學知識,構思和設計小發明,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文︰顏燕雯      攝︰蘇智鑫 一年級同學喜孜孜地向記者展示他們的紙飛機。 從教師和家長角度來看,「STEM」教育能夠讓孩子跟未來科技化的生活接軌;從小朋友角度來看,這些學習內容完全不死板,更加好玩又新潮。好像這天來到新油天的全方位學習周採訪時,看到不同年級的學生拿着手上的迴旋飛機鬥飛得遠,或參與刺激的四驅車及電動船比賽,每個小朋友都表現得十分興奮雀躍,與在課室內靜靜上課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可想像到STEM對孩子來說是既新鮮又吸引的事情。 校長陳淑儀(後排中)認為全世界都愈來愈重視STEM的課題,所以教育上都應該給孩子好好準備迎接未來,而學校在平日的電腦科已加入各種電腦程式及編程教學,常識科亦有科技活動。 六年級學生製作的「機械獸」,每隻都正準備參加鬥快比賽。我們看到的,其實已經是整個全方位學習周的尾聲活動,學生早在周初便開始製作,並透過科學實驗、探索活動、遊戲及工作紙等,接觸「STR2EA2M」8個學習範疇。 科技以外重視人道主義 原來,新油天推行的「STR2EA2M 計劃」,比一般的STEM多了4個範疇,包括Reading(閱讀)、Religion(宗教)、Art(藝術)和Attitude(態度)。以「閱讀」為例,二年級學生會透過閱讀一篇《紙的發明》,了解紙張的製作原理;至於「態度」,更加與學校的另一個學習主題——「人道主義」緊扣,學生在認識如何運用科技後,透過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社會,甚至世界不同人士的需要,再從所學的知識中,製作出協助這些人的小發明,以幫助其改善生活。 今年7月,學生探訪本地南亞裔人士,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和需要,並將在下學年度跟同學分享,繼而創作和製造小發明幫助南亞裔人士。 學生利用不同的物料再以micro:bit設計成膠匙琴,參加了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和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合辦的「樂器設計比賽」。 校長陳淑儀表示,學校2017至2020年的3年計劃主題,是人道主義及STR2EA2M,兩者互相緊扣配合。如2017/18年度,學生一方面在人道主義活動中,認識世界各地弱勢社群面對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習基礎STR2EA2M知識。到剛過去的2018/19年度,學生便開始參與一些社會體驗,並在STR2EA2M活動中實踐和應用。「今年(2018/19年度)的課堂上,教師會跟同學討論一些話題,如在戰區的人民是怎樣生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小發明去減少他們遇到的生活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帶學生親身到戰區體驗,但我們找到一些合作機構,例如紅十字會、樂施會等,讓學生參加體驗活動,來親身觀察、感受他們的生活,更加明白這些社群需要什麼,我們又能怎樣幫助他。」陳校長說,到下一個學年,學生更會做探訪分享,並會利用他們製作完成的小發明幫助人。 學校推行了校本編程計劃,透過mBot、micro:bit及Scratch,教導學生編寫程式的技巧。有學生利用相關知識,製作了不少生活小發明,如這支跌落地便會發出聲響的拐杖,是學生針對老人家的安全而設計。學校希望學生在認識和運用科技以外,也要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去改善生活。

詳細內容

開學了! 五招揀小食 返學至有營

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帶包裝零食回校作小食,不過這些食物普遍高糖高脂高鈉,營養師建議可以水果代替。 暑假即將結束,父母忙於張羅開學用品之餘,當然亦要替孩子選美味可口的小食,讓他們帶回校於小息時吃。不過,一般零食離不開餅乾、曲奇及朱古力等,雖可填飽肚子,但營養欠佳。想兼顧美味與健康,一於聽聽註冊營養師的五大貼士,爸媽選購時便不用大費周章。 文:許朝茵      攝:曾憲宗 小朋友胃口較小,但又經常蹦蹦跳,活動量高,容易肚餓,註冊營養師楊盈希(Hayley)建議家長在三餐之外,可為孩子加添兩份小食,其中一份可安排在小息時進食,另一份則留待放學回家後享用。 楊盈希 1.首選蔬果 脫脂奶助成長 帶回校的小食未必一定是包裝零食,蔬果如蘋果、香蕉、藍莓、提子、車厘茄或枝豆等一樣可帶回校吃,因為蔬果中的纖維有助腸道健康,為小朋友的消化系統帶來裨益。另外,果仁也是理想小吃,多款果仁能補充人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管也有好處。而脫脂奶或高鈣豆漿亦是不錯選擇,攝取蛋白質及鈣質時,有助肌肉及骨骼成長。 若孩子想帶包裝食物回校,家長可給他們準備早餐穀麥條,除了能提供能量,亦能提供維他命B及纖維。其中維他命B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小朋友如一次過吃大量甜食,或令血糖大上大落,情緒不穩,影響上課集中力。 2.甜食過量 影響集中力 選擇零食時,最理想當然選擇一些低糖低脂低鈉的食物。但環顧大部分超市內的零食,不少都是以甜吃為主,若一次過攝取過多糖分,會令血糖飈升,身體釋出大量胰島素,把血糖調節至正常以下的水平,此時身體的血糖會更偏低,令人容易疲累,亦會增加對甜食的欲望。再加上血糖大上大落,容易令人情緒不穩,影響孩子的集中力。 果仁易於攜帶,含有蛋白質及有飽肚感,是帶校小食的理想選擇 3.有機不一定有益 很多家長以為買有機零食,子女便可吃得更健康,但事實上有機並不一定最有益。雖然曾有研究指有機種植的食材,有較多的抗氧化營養素,但這些食材在製作過程,經多重加工步驟,其間可能已流失了不少營養,若在製作時,添加大量糖分或油分,一樣會致肥,因此家長宜小心選擇。 4.「邪惡食物」 獨立包裝控食量 朱古力薯片曲奇,全部高糖高脂,容易致肥,但要孩子完全禁吃,幾乎不可能。建議爸媽可從分量入手,最好選擇有獨立包裝的零食,方便控制食量,也可和小朋友協議進食次數,如一星期只可吃兩次。 另外,家長也可從食物標籤中留意熱量,每次進食分量不應多於100千卡熱量,例如一塊朱古力餅有50千卡熱量,一次過最多只可吃兩塊。若父母發現孩子吃多了這些高糖高脂的「邪惡食物」,可從正餐上作出調節,例如在烹調上減少用鹽,或使用較低脂的食材。 要孩子完全不吃高脂高糖的食物,非常困難,倒不如控制進食分量,避免他們吃得太多。 5.留意成分 避高果糖漿 要吃得健康,Hayley建議家長留意食物標籤時,應盡量避開以下兩種成分,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以及棕櫚油(Palm Oil),前者主要成分是果糖。肝臟是代謝果糖的主要器官,當身體吸收過量果糖,消耗不盡的糖分會直接進入肝臟轉換成脂肪,增加脂肪肝風險;而一般的白糖會經小腸進入血液,雖然過多糖分亦會變成脂肪,積存於身體不同部分,但相對而言,高果糖玉米糖漿對身體會有較壞影響。而棕櫚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長遠而言,會增加膽固醇的風險。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不催谷 不考證書 培養閱讀 呂慧儀拒做虎媽 給「Boss」一個快樂童年

  呂慧儀,人人都叫她長腳蟹、熊若水,但在兒子面前,她只是一個自稱秘書、閱讀專員和大BB的「粉絲」。其實每個媽媽都和她一樣,無論稱號和角色是什麼,最後都只不過想把「母親」這角色做得最稱職和出色。 文︰顏燕雯      攝︰林靄怡 呂慧儀 育兒freestyle 作為女藝人,每每要求自己以最完美一面呈現在觀眾眼前,但當了媽媽後,在意的焦點也許會不一樣。這天,港姐出身的呂慧儀(Konnie),與囝囝黃柏翹(Anton)一起出席公開活動,攝影師為母子倆拍照後,Konnie要求翻看照片,以為她想查看自己漂亮與否,夠不夠上鏡,可原來她只想看看兒子的髮型有沒有被吹亂。 Anton這天和媽媽一起出席公開活動,表現雀躍,反映母子關係非常不錯。 以書代手機 必說睡前故事 Konnie笑稱囝囝是她的「Boss」,但感覺Anton像她所崇拜的偶像多一點,因為連兒子無聊時摺下的紙飛機,她都要放進手袋拿回家中。「我怕他一會兒問我他的飛機去了哪裏。」這個粉絲媽媽平日無論工作多忙,有一件事也一定會做,就是為兒子說睡前故事。「幸好我拍的是處境劇,開工時間較穩定,有時晚了一點回家,他還未睡覺仍在等我,那麼我就連飯也不吃,先講故事哄他睡。以前主要是由我跟他說故事,現在他長大了,有時候我會請他說給我聽,看到他從閱讀中學識了不少生字,我也會很開心。」 Anton對身邊的事物非常好奇,媽媽形容這孩子很活潑,有時雖然坐不定,但對於喜歡的事卻會專心去做。 Konnie稱自己是個愛閱讀的人,因為拍戲時常要等埋位,又不想經常玩手機,寧願選擇看書。到兒子出生,她更想做個好榜樣,往往書不離身。平日她絕少給Anton看電視,會讓他多玩Lego、玩具車等,跟他一起時也不會玩手機。「我們大人都會被手機吸引,明明放工回家已經很累,都要玩手機至凌晨兩三點,又怎能要求小朋友懂得自制呢?而我又明知道智能手機將來會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遲早都會懂得用,現在只好盡量延遲他為此着迷的時間。」 Anton在家以玩玩具為主,很少接觸電視和電子產品。 讀興趣班 最緊要囝囝喜歡 Anton剛過了5歲生日,是個很活潑的小孩,出席公開活動時也在媽媽身邊團團轉,停不下來。Konnie讚他學東西很快,也非常有同理心,見到其他小朋友跌倒或哭泣也會主動幫忙,只是有時候專注力不夠。「小朋友都是好奇的!」粉絲媽媽解畫,例如跟他說故事時,Anton往往會打斷她問很多問題,對新的事物也有興趣接觸和嘗試。這個暑假,Konnie除了讓兒子學游泳、足球和普通話,也特別為他報了小司儀班,「他以前沒有這麼懂得表達自己,上了幾堂後有進步,跟陌生人談天的態度也有不同,我覺得上這些課程有少許得着的話就已經很滿足了」。 Konnie稱囝囝最喜歡到水族館看鯊魚和海豚,所以一有空二人便會到主題公園共享親子樂。 Konnie說自己是邊學邊做媽媽,從懷孕時就看不同的育兒書籍,到兒子出生又會上不同的講座,例如學講故事、學如何選擇書本,總之要做好媽媽的角色。她指自己不是怪獸媽媽,只希望讓囝囝發掘不同的興趣,例如曾經帶他學繪畫,見他不喜歡便停止了。「我想,身為家長都會盡力給孩子機會作各種嘗試,免得他將來長大了,怨我沒有給他試過。」 她形容自己的育兒法是freestyle,沒有給囝囝考任何證書,但在選校上非常着緊。「我很想他讀happy school,現在念的幼稚園很happy,想將來小學也一樣。因為當他愛上學習,便會自己去尋找知識。」 平日親子時間會做什麼?Konnie說和囝囝一起做壽司也是一大樂趣! 愛學習 自然主動尋找知識 回想為兒子選幼稚園時,她跟很多家長一樣四周蒐集資料,而且不會只在網上看評論和口碑,而是親身到學校附近觀察。「他現在念的學校我之前也有去過,因為他表哥在這裏讀書,曾去接放學,知道他讀得開心,所以才放心選它。」她認為孩子的童年最重要是開心,所以偏向選擇愉快學習的學校,「我希望他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催谷去學這樣學那樣。我明白香港比較少這類學校,但畢竟孩子都有12年免費教育,無論如何他總會有學校取錄的,若他有能力的話,在band 1還是band 3學校也能有成就」。 今年暑假,Konnie帶囝囝到香港中央圖書館參加「夏日閱繽紛——我的手作圖畫書」,一起聽故事再動手做圖畫書。看Anton多專心! 兒子即將升K3,快要面對小一面試,Konnie卻沒有太大壓力,她會到學校簡介會了解不同學校的理念,但不會額外催谷兒子面試技巧。「我相信他天資聰穎,應該不會表現太差!」要數兒子優點,Konnie數極也數不完,令她最感動的,是囝囝親口說過不想媽媽上天堂。「我當時在想,不想我上天堂,難道要我下地獄嗎?哈哈!當然不是,原來他只想我永遠和他在一起!」對於兒子的一切都是滿意的,二人關係就如大小情人,難怪囝囝也一樣愛惜這位粉絲媽媽了! Konnie的圖書袋內放了幾本圖書。 好書推介:親子共讀 了解孩子眼中世界 Konnie帶兒子上街時,身邊總會有一個「書袋」,裏面放了幾本書,方便隨時跟孩子共讀。這天她帶了《啊!不可以欺負別人》和Elmer,還有一本重甸甸的立體書。Konnie說她自己當了媽媽後才接觸兒童繪本,透過親子閱讀,她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孩子眼中的世界。「好像Elmer這本書,講述Elmer是一隻與別不同的大象,從大人角度立即會聯想到一些較負面的感覺,例如,這本書是否教我們不要欺凌別人呢?可是細看下才發現,它是說我們要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這正是我覺得繪本很有趣的地方。」她又指常帶Anton到圖書館,讓他自己選擇借哪本書,閱讀時便會更專注。  

詳細內容

小一準備:預演課堂生活 調節心態 踢走焦慮 開心升小

  新學年尚有10多天便開始,各準小一生,Are You Ready?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不單小人兒要作好全方位準備,家長亦需要調節心態。專家提醒,家長應理解子女在升小初期,或會有情緒問題,未必能立即進入狀態,父母應給予體諒和支持,否則家庭隨時變戰場,損害親子關係。 文︰許朝茵、沈雅詩      攝︰曾憲宗      小模特兒︰Nash、Eddy、Elvin、Jayla 想小朋友開開心心迎接小一,事前的準備工夫一定要做足。 小朋友升上一年級,父母大多集中在學業上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問題,但其實學習的環境改變,往往出現的心理問題遠比學業問題大。臨牀心理學家葉妙妍(Sarah)指出,孩子升上小學後,由於上課時間、課堂模式、功課量,甚至朋友等,跟從前都不同,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壓力來源, 孩子一旦不能適應,有可能觸發焦慮情緒。 葉妙妍 學習模式改變 或觸發焦慮 「孩子由幼稚園升上小學,上課時間長了很多,需要的專注力亦較高,而課堂規矩以至老師的要求,也一定較幼稚園嚴格,比如小學生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午膳,亦要自行執拾書包,處理功課、手冊、回條等。加上開學初期,小朋友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感到忐忑不安,是很常見。」Sarah說,若小朋友的情况嚴重至失眠、食慾不振、情緒波動、出現無故痛症或不願上學等問題,則代表可能有焦慮情緒,家長宜向專業人士求助。 很多學校也設有小一預備班,家長可安排子女就讀,有助適應。 別以為升小只是孩子個人的事,處理不善,隨時牽連整個家庭。Sarah曾處理類似的個案,她憶述,當時有一名因兒子升小而飽受煎熬的媽媽前來求助,「男童以前念的幼稚園很輕鬆,沒有什麼功課,但升上小學後,每天最少有5項功課,若字體不端正,又會被老師罰『改正』,要重寫5次,男童因而大感吃不消,每晚都哭着說不想做功課。由於媽媽是在職家長,每晚放工後,仍要和兒子在功課上拉鋸,於是便經常忍不住大發脾氣,覺得很困擾」。 後來Sarah建議男孩在小息時間,先完成較易的功課,晚上待媽媽回家後,才一起完成較複雜的功課,並提醒他字體要寫得端正,避免被罰改正而多做一次。她說,小男生用上這些方法後,漸漸不再抗拒做功課,親子關係也有所改善。家長不妨在開課前,藉着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小孩了解上課情况,如發問前要舉手等規矩。 執書包穿校服 營造期待心情 然而,Sarah稱不想家庭成為父母與小孩間的戰場,最理想的方法還是未雨綢繆。她鼓勵爸媽在開學前,抽空跟子女一起研究課堂時間表及手冊,讓小朋友對小一生活有基本概念,亦可運用遊戲加深孩子對課堂規矩的認識,「可和子女玩角色扮演遊戲,家長扮老師,小孩做學生,讓小朋友具體了解上課模式,例如發問前要舉手等」。另外,也可以和子女一起執書包、筆袋及試穿校服,助小孩營造期待開學的心情。若情况許可,更可跟子女預習上學路線,為開課做好準備。 若孩子升小不適應,有可能抗拒溫書做功課。(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適度關心 藉遊戲問上學情况 不過,Sarah提醒家長,關心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同樣會為孩子增添壓力,「如果孩子每天回家後,也被家長緊張問及課堂情况,這些緊張的情緒或會感染孩子,令他們感到有壓力,不想回應」。想了解小朋友上課情况,她提議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例如跟孩子玩耍時簡單問幾句。當小孩回答時,爸媽應多聆聽,別給予太多意見或批評,否則或會令孩子不願再說,怕被父母認定自己能力差;但如果孩子不想回應,家長亦不要追問,可留待另一合適環境下,才再作了解。 鄭惠君 全方位準備 幼升小無縫銜接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兼註冊社工鄭惠君表示,孩子升小一,家長往往花最多時間在挑選書包、開學文具上,反而忽略了其他細節位,她再三叮囑,想孩子無縫銜接,家長除了熟讀物品篇外,其實自理篇、功課篇和社交篇都不能不知,確保全方位做足準備! 文具、功課袋以簡約為主,避免孩子上堂分心,並推薦使用透明筆袋,方便找到所需文具。 ◆物品篇 1. 宜選護脊輕身書包,不建議使用拉杆書包 2. 文具要盡量簡約,不宜花巧,免孩子上堂分心 3. 筆袋較筆盒好,因筆袋不慎跌落地也不會發出巨響;選透明筆袋更佳,方便孩子找到所需文具 4. 準備一個F4尺寸的兩層拉鏈文件袋作功課袋,一層放功課,一層放通告 5. 所有物品均需要貼上姓名貼或寫上名字 小朋友比較冒失,因此所有個人物品、書本均需貼上姓名貼或寫上名字。 ◆社交篇 1. 提醒孩子禮多人不怪,時刻要對教師和同學有禮貌,這樣才受師生歡迎 2. 鼓勵孩子大方分享,開學初期,不妨準備一些獨立包裝的零食讓子女帶回學校跟同學分享,有助結識新朋友 開學初期,偶爾帶一些獨立包裝的零食跟同學分享,有助建立友誼。 3. 家長也應盡量參與學校所有迎新活動,認識其他家長,並建立群組,互相支援 只要建立好做功課的步驟,孩子就更有信心自行完成任務。 ◆功課篇 1. 準備一個兩層文件架 2. 做功課之前,把所有需要處理的功課整齊疊好,全部放枱面 3. 每完成一項功課,便在手冊欄上加「單剔」,並放在文件架的上層 不懂做的題目,可先用便條紙標示,稍後才請教家長。 4. 遇到不懂做的題目,先用便條紙標示,並放在文件架的下層,稍後才請教家長。若有功課未完成,便需要在手冊欄上以「單剔加點」作記號 5. 完成所有功課後,要逐一檢查,當每題都做妥,便把手冊欄上的「單剔」轉為「雙剔」,隨之就可放入功課袋,再放入書包內 在小學,不會再有教師率領學生集體上廁所,建議家長多提示小朋友一定要把握小息時間到洗手間。 ◆自理篇 1. 與孩子一起預習收拾書包,辨認課本、作業及個人用品 2. 提醒小朋友小息時間必須運用得宜,先上洗手間,才吃零食、玩樂 3. 指導小朋友如何自行上洗手間,包括廁格怎上鎖解鎖、個人清潔技巧、提醒蓋上廁板才冲水,以及必須洗手等 4. 學習在午膳後,使用濕毛巾簡單清潔餐具 升上小學後,孩子需要有更高的自理能力,例如午飯後,需要自行執拾枱面及清潔餐具,家長宜及早訓練。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不簡單的簡筆畫

一連數期的簡筆畫,相信已給大家基本認識。請謹記,勤加練習是成功唯一捷徑。間斷的練習很難培養學習氣氛,技巧也會生疏,所以就算日常忙碌,畫畫線條也是練習啊! 鉛筆做主題,每支都是獨立方法表達,這樣對往後製作程序較為有利。 今期嘗試將簡筆畫加以變化,加入想像和誇張手法,令簡筆畫武裝起來。除線條之外,會配上部分色面,同一個造型,看看視覺效果上的分別。想像是無限,只要配上相應技巧,自能隨心所欲,令作品活現紙上。 加一支「老」鉛筆作襯托,人物化的鉛筆具有互動效果。 可加入噴霧罐作互動,將噴嘴變成嘴巴是順理成章的想像,眉目形態有着爭辯表情,鉛筆的叉腰動態,構成互不相讓的畫面。 多畫一款筆給大家參考,基本造型結構不變。 令「簡筆畫」武裝起來: (A) 主題: 具有共鳴和富有創作空間的主題,提供良好的創製條件 (B) 造型吸引: 平面在傳遞功能上較為單向,故在造型選取時要多作考慮 (C) 表現手法: 沿用單線條作基礎表現,之後再按創作條件加以發展,不要被固有手法規限,多想像和勇於嘗試,是創新的先決條件 在構思造型時,草圖的角色和重要性;不必太講究構思環境和工具,善用瑣碎時間,是我多年來的習慣。 ■繪畫Q&A 漸變效果用水彩定粉彩?紅撞藍效果如何? 繪畫遇上問題,可電郵至bondi@artplayground.com.hk,與你一起研究。 文、繪圖: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Mr Liu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捐書包助山區學童 行善兼為環保出力

為幫助緬甸及廣西山區學童及患腦麻痺孩子在新學年有書包可用,非牟利機構「雲彩行動」正推行「二手書包回收計劃」,並在港九新界多個商場、工商業大廈及屋苑設立回收點,收集大家捐贈整潔、無損壞及適合小學生使用的兩肩背帶式書包。想行善積福,兼為環保出一分力,就要把握機會了! 二手書包2019回收計劃 日期:即日至8月18日 地點:全港44個收集點 詳情:thesilverliningfoundation.org/2019givemybag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印度 緬甸 日本 台灣 「飛」常兒童節目 走遍四地 尋找童樂

  對於「資深兒童節目主持人」這銜頭,Harry哥哥(王者匡)自然當之無愧。他雖資深卻不老套,最近更搞搞新意思,要帶兒童節目跳出廠景,跳到印度、緬甸、日本和台灣,探訪當地的大小鄰居,讓小朋友們放眼世界,一起尋找快樂。 誰還敢說,兒童節目總是求求其其? 文:顏燕雯      攝:劉焌陶 Harry哥哥跳出廠景 帶孩子放眼世界 港台兒童節目《Harry哥哥好鄰居》今年初播完第三季,Harry哥哥為了讓小朋友可以在暑假輕輕鬆鬆看電視,聽音樂,擴闊眼界,他在短短4個月內走過4個亞洲不同角落,拍攝好45集的《Harry哥哥尋找快樂之旅》。 Harry哥哥帶大家衝出香港,尋找小朋友的快樂來源。 跟甘地步伐學冥想靜修 本地兒童節目到海外拍外景,本已十分難得,還要到印度、緬甸這些對香港孩子來說較陌生的國家,為何會有這個計劃呢?Harry哥哥說,一切都是來自一個感召。「每年我和太太及兒子都會到印度,一起冥想。今年2月到當地時,突然很想把自己喜歡的事物跟喜歡的人分享,想到自己有一個每天15分鐘的平台(兒童節目),便覺得有一個使命,要把生活中很簡單的快樂送給我的小鄰居們。 在緬甸,有小朋友拍着肚皮當打鼓,跟Harry哥哥一同「合奏」。 Harry哥哥很想以印度作為第一個拍攝地,恰巧在當地認識了一名在醫院從事公關工作的女士,二人傾談後,她決定為Harry哥哥安排一次印度拍攝之旅。原來她任職的醫院會到當地村莊贈醫施藥,所以能協助安排攝製隊深入人煙較少的山村中,採訪當地居民。他們又參觀了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修行處,跟着甘地的步伐學習冥想、靜修,更難得拍攝到小朋友出家的場面呢!就這樣,印度篇便順利完成。 在台灣篇中,Harry哥哥到訪香港人的熱門旅遊地點十分,在鐵道故事館遇上香港的「小鄰居」,一起尋找屬於十分的幸福聲音,又沿着火車鐵道行走看天燈。 緬甸佛塔見識世界最大書本 接着,Harry哥哥又在偶然機會下認識到台灣新北市及緬甸方面的介紹人。經對方安排下,4月完成了台灣的拍攝,5月又出發到緬甸。對他和觀眾來說,緬甸是個既陌生又神秘的地方,「負責聯絡的那位朋友告訴我,緬甸當地希望多一些教育節目,又想找人宣傳一下,所以想邀請我們過去,但要去的地方我連聽也沒有聽過呢!當地電視台最初建議我們拍潑水節,我卻認為這已是遊客必去景點;加上不太適合小朋友,所以拒絕了。後來我們去了更有趣的地方,包括到訪古城蒲甘(Bagan)、到固都陶佛塔找到世界上最大的書,以及到幼兒園參觀」。 Harry哥哥到訪印度阿布山上的學校,與「小鄰居」載歌載舞,更表演魔術,將歡樂帶到山上。 自我啟發內心深處快樂 在緬甸,Harry哥哥有一個特別經歷。「看到遊客區有個盲眼公公在彈結他,他的孫兒看上去只有6歲多,站在旁邊收取遊客給的錢,但他手上卻拿着一支槍。我過去用笛子跟老公公合奏了一首歌,他們很開心,收到了錢還分三分之一給我。但我不要,並跟那孩子說,我把笛子送給你,但你要放下槍。最初他不願意,但我說,如果你拿着槍,you make enemy,但你拿着笛子,you make music。後來他真的放下槍,拿起了我的笛子。這些情節,相信拍電影也未必拍到。」 北海道有一間學校只有幾個學生,他們會到森林裏玩耍、學習,Harry哥哥(右二)和兒子勇二(右一)也與他們結伴上了森林中的一課。 Harry哥哥說,看到世上有些小朋友雖然貧窮,但卻很快樂,也很有智慧。「記得我在網上看過一幅圖片,一班兒童拿起一隻人字拖,當作是手機在自拍,但每個孩子臉上都展露着非常開心的笑容。我覺得,快樂原來就是如此簡單!我在台灣烏來的泰雅族學校,與學校內的小鄰居們一起上課,我問一個原住民孩子長大後想當什麼?他不是答做醫生、做律師,而是說要改變當地的農業方式。嘩,我聽了,多麼的驚訝!頓時感受到他的智慧。」Harry哥哥認為要活得快樂並不難,因為快樂是一種自我啟發,它不在外邊,而是在我們內心深處,需要由我們自己去尋找。「很多人說去旅行是為了尋找快樂,如果我們留在香港,都有一種尋找的心和力量,那麼即使去到哪裏,我們都可以尋找到快樂。」 ■INFO 《Harry哥哥尋找快樂之旅》 播映日期:逢周一至五晚上7:15 頻道:港台電視31、31A 拍攝插曲:妻兒同行 感受北海道另一面 在今次的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日本篇中,Harry哥哥的太太Ayako和兒子勇二也到場支持!話說Harry哥哥出發當天,囝囝勇二仍在考試,考試完畢後和媽媽立即前往北海道會合爸爸。Harry哥哥說這對兒子來說是個很大的驚喜,更讓他充當節目的小翻譯呢!而今次到北海道的所見所聞,連身為日本人的Ayako也未體驗過,例如品嘗只在當地出售的「藍靛果」、參觀防地震中心、跟小朋友在森林中遊戲等,讓大家感受日本的另一面。

詳細內容

合家歡劇 山區談夢想 音樂劇學習愛

  「何為夢想?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嗎?」和小孩討論這些大道理,相信10個有9個都未必明白,但如果透過音樂劇,以連場歌舞,或許能啟發孩子們想想他們的未來。由香港兒童音樂劇團(簡稱CMT)創作的合家歡音樂劇《揹着希望數星星》,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個香港女生隻身走入四川山區,投身慈善工作,劇目會帶領觀眾穿梭於山區和繁華都市,共同欣賞這個關於愛和夢想的故事。 文︰許朝茵        攝︰黃志東 《揹着希望數星星》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由麥紫筠(圖)扮演的香港女生,獨個兒走入四川涼山,投入當地的慈善工作,改善山區居民的生活等。 香港社會物質豐富,大部分孩子沒試過餓着肚皮,但其實在離香港不遠的地方,有一群孩子正飽受貧窮的煎熬。CMT藝術總監陳力生(Big John)身兼《揹着希望數星星》的編劇、填詞及導演,他指出,今次劇本的靈感來自霍文蕙(Sonya)的親身經歷,她放棄香港的穩定職業及生活,獨自走入偏遠而窮困的四川涼山麻風病康復村,與當地居民一同生活,為他們解決生活所需及爭取各種基本的權益。Big John指出當地孩子面對種種困難,生活艱難,但仍然有夢想,只是這些夢想和我們不同。「四川兒童的夢想只是出外作童工,幫補家庭。」 陳力生 知識脫貧 非唯一出路 要脫貧,我們很自然鼓勵當地孩子努力讀書,以知識改變命運,但Sonya與山區居民相處一段時間後,也懷疑它是否唯一的出路。Big John解釋Sonya最初亦深信知識脫貧的道理,認為山區小孩應持續讀書。早婚是當地人傳統,14歲女孩已嫁人,放棄學業。原先她擔心孩子失學會影響前景,後來卻發現,這些孩子慢慢也建立出自己的生活。他們的命運看似沒有選擇,但仍可活出自己的人生。「相反香港小孩雖然物質很豐富,但學習壓力大,而且大多由家長安排各式興趣,這會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嗎?他們人生真的有選擇?」 四川小孩出入要爬上斜坡,Big John讓演員手持木椅作道具,以現代舞呈現出居民的艱辛感覺。 音樂戲內的舞蹈演出,部分難度不低,演員要落力排練。 學生演出 表達直接真實 演出《揹着希望數星星》的 演員以4至17歲為主,飾演Sonya的麥紫筠是少數的成年演員,今次亦是她第一次參與以兒童演員為主的音樂劇,讓她有新的體驗,「和小朋友排練時,發現他們表達方式很直接,繼而發現自己太多分析及假設,欠缺真實感,令角色少了親切感」。而今次講及山區貧窮情况,也讓她反思自己消費模式,「我平日很喜歡買衫,但看過涼山居民的資料後,知道他們一件衣服可穿很多年,令我反思,自己應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揹着希望數星星》內有多場舞蹈演出,以現代舞展現出山區文化。 演員心聲 ■布朗晴(13歲) 「排演這劇後,覺得山區居民生活原來很困苦,而且故事尾段會接觸到死亡,之前我一直以為死亡是很遙遠的事,但原來也很易在身邊發生。」 ■羅喜芊(13歲) 「我在劇中飾演的角色會和不認識的男子童婚,當初看劇本時,很驚訝年幼女生要嫁給不相識的男子。」 ■INFO 《揹着希望數星星》 地點: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及時間:8月23日(五)晚上8:00 8月24日(六)下午3:00、晚上8:00 8月25日(日)下午3:00 票價:$280、$240、$180;全日制學生、滿60歲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可獲半價優惠 註:CMT舉辦與音樂戲有關的藝術活動如攝影展、分享會、舞台導覽團、演後座談會等,讓參加者進一步了解是次音樂劇創作及製作,並作多方面的交流探索。周邊活動詳情請瀏覽劇團網頁www.cmt.org.hk 送《揹着希望數星星》戲票 香港兒童音樂劇團送出8月23日(周五)晚上8:00《揹着希望數星星》戲票予《Happy 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0個,每人可獲戲票2張。有興趣的讀者請於8月14日(明日)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個人資料(姓名、地址、聯絡電話)電郵至happypama5@mingpao.com,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獲專函通知。 問:劇中女主角 Sonya走入哪個地方的山區?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用線條快速繪畫 突顯個性

  有學生問我:「為什麼簡筆畫多以線條為主?」 晨早第一餐,大朋友小朋友,每日都需要的醒神用品 其實在眾多繪畫模式中,線條是最快速而又最具個性,例如要畫一個三角形,只需作三次定點連結,便可以迅速確立一個平面三角形。 至於最具個性,我們可以看看漫畫,在漫畫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交談的說話框(balloon & bubble),往往藉着說話框的形狀作為故事中人物情緒表達,一般日常對話,會採用線條平和有序的說話框;人物憤怒大駡時會多用尖銳的角線框;表現想像會以小圓形遞增框線;害怕驚恐時;當然是用震震線,因為人們在害怕時,有顫抖反應,而且是不由自主。 今期的示範圖例,同樣以日常生活為基礎,上期全部是「自然形象」,今期則是「非自然形象」。配圖亦有別於上一期的表現手法,主體加入一種色彩,再在外圍加鉛筆線點綴。 小朋友最愛,記住少食多滋味,從小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簡潔造型的香水樽,曾有學生仿效大人在畫紙上灑上香水,令她的「鮮花」不再局限在平面。 夏日炎炎,除了小睡,一杯美味的雪糕,也是不錯的選擇。 ■繪畫Q&A 漸變效果用水彩定粉彩?紅撞藍效果如何? 繪畫遇上問題,可電郵至bondi@artplayground.com.hk,與你一起研究。 文:Mr Liu(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