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少看電子屏幕 小朋友學習運動表現更佳

最近很多報道專欄都提及過早讓小朋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腦部發展,甚至可導致患過度活躍症。有見及此,這也讓我多加留意在網球班課堂上的小朋友,發覺表現較佳的小朋友的確在平時比較少接觸電視和電子產品,或是會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相反平時愛看電視或沉迷電子遊戲的小朋友,表現未達理想。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力略勝一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較少使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在學習運動上普遍有這樣的優勢: 1.學習運動技能時掌握的速度較快 在網球課堂上,小朋友需要學習很多不同技術,如:正手、反手、發球和網前截擊球等技巧,他們需要透過觀察教練的示範來學習新技能,當中需要很多動作上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2.接收理解能力較佳 課堂上的遊戲練習常常有不同的規則,教練講解清楚後,便要學員一一去遵守,一般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的解能力較佳通常會被選為隊長。 3.記憶力較強 一般網球興趣班大概一星期兩次課堂,在堂上都會學習一些新技術,每次上新一課時都會刻意留大約半小時做一次重溫練習,所以小朋友要有一定的記憶力。一般常看電視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在球場都比較鐘意討論電視節目劇情和電子遊戲的進度,每當我提問關於課堂上的進度時,他們都要思考一段時間才能回答,又或已忘記。 4.在課堂較自制和集中 在整過學習過程中,氣氛都比較輕鬆,所以個別小朋友對課堂的知識的吸收,取決於他們的自制和集中能力。接觸得較多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一般都喜愛沉醉於自我世界裡,比較難全情投入於課堂上。 觀察力多角度和深入,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較高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無論在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集中方面明顯有略勝一籌,觀察力也比較多角度和深入,而且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亦比較高,明乎其實是「眼明手快」。 家長應管制小朋友採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盡量避免參與與暴力有關的電子遊戲,多出外走走,不但有助鍛鍊強健的體魄,也可以改善小朋友的學習能力。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之關鍵取決於心態(二)

上回提及一個跟我學習小型網球的男孩,由過往比賽每每名落孫山,未嚐踏足頒獎台的滋味,到在決賽面對曾經擊敗他兩次的對手,最後成功摘冠,在重要關頭決勝關鍵竟然是心態!究竟在比賽裏什麼心態有正面幫助,什麼有負面影響?那麼運動比賽心態又能夠應用在其他學習方面嗎? 在打球一刻,球手在想什麼? 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每位選手的身體素質、技術和策略都已是八面玲瓏,所以心態才是在重要緊關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有危機意識和擅於處理危機的選手,往往懂得如何讓有助比賽的思想做主導,防止有害的思想影響比賽表現。從改變思想開始,有助改變行為,從而改變比賽結果。 雖則網球是一項對抗的活動,無疑對手是你的敵人,會為你帶來無窮無盡的壓力。但試換個角度來想,真正的比賽並不是對抗而是合作。在比賽中真正要打敗的不是對手,而是對方設下的種種難關與障礙。難關越大使你遇強越強,在克服難關的同時令你茁壯成長。 其實真正的比賽是沒有輸家,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去應付對方設下的難題而得益。只要對方合作扮演好強敵的角色,不論輸或贏你都能從中得到收獲;相反如果對手扮演不了這個角色,就算你輕鬆取勝,也只是浪費時間,晉級但未能成長。 只有遇上強勁對手,才能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這樣的心態能夠改變你對網球比賽的行為與能力,與其祈求對方失誤,不如希望對手打得更好,而你就打出更好的球去回應。你要有更快的反應和移動速度,令對手感到挑戰而達到更佳的狀態,之後要突破自己去將他壓抑下來。你要同時對自己和對手都有信心,相信對手能打出好表現,這能有助你在比賽中提升狀態和即時的判斷力。在比賽結束後,要衷心和對手握手, 感激他為你創造了一個有挑戰性的局面,讓你在過程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和成長。 很多人覺得考試是一種壓力,是因為他們認為它是一樣考入名校的工具,與將來的功名成就掛勾。 現今的社會風氣很多時候都被表面階級化,由細到大被灌輸名次的重要性,正所謂成王敗寇,要出類拔萃成為冠軍才可以得到尊重。在這種爭名奪利的風氣下,很少人可以停下來用心欣賞自己的長處。很多人覺得考試是一種壓力,是因為他們認為它是一樣考入名校的工具,與將來的功名成就掛勾。然而甚少人認為它是一種挑戰,是一種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學會堅持不懈同時又能令你茁壯成長。我不是鼓吹考試風氣,而是既然挑戰在眼前,何不尊重它,用心感受他為你帶來的種種障礙,感激它的存在為你創造了挑戰,感受它背後的深層意義和存在目的。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關鍵取決於心態

身體素質、戰術、技術和心理因素,哪一樣對小朋友比賽最重要? 最近有一位男孩跟我練習小型網球比賽,在跟我練習之前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小型網球賽事,而且技術和反應速度已達到一定的比賽水平,又是校隊成員,但每次比賽總是名落孫山,未能一嘗得獎滋味。 初初接觸這位男孩時他很愛笑,對輸贏「好像」很看得開,縱使心裏是多麼的想贏,每次輸了都總是笑容滿面,不會顯露半點失望的神情,擺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 經過大概兩三堂時間的觀察,我發覺這位小朋友具備很強的爭勝心,但每次都總是欠缺自信心,未敢對自己抱太大期望,只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常常以笑遮醜,於是我決定改善他的心態。 小獎勵誘發鬥心 一直以來那位男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點,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勝出,正所謂「成就不比志氣高」,於事我決定用小獎勵去誘發他內在的爭勝心,就是如果他能夠在下次的公開賽入到四強,便送他一個他十分喜歡的網球袋。他頓時目標明確,兩眼發光。最後他在那次比賽中八強黯然出局,當然他失望而回,由兩眼發光至眼泛淚光, 霎時間在強烈對比的落差下,第一次賽後黯然落淚。 賽後我給他高度評價,這不是安慰的說話,而是對他認真付出,拼搏到最後一分一秒作出肯定, 落敗不單是球員的問題,教練也有責任,而且不需因為自己落淚而感到羞恥。這眼淚是代表認真與在乎,是下次成功的元素。之後我們定立種種不同的訓練目標和項目,為下次比賽而努力。 改善心態  脫胎換骨 第一次衝擊四強失敗後,我們反觀過去,分析對手打法,水平和狀態,缺點與優點,再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後。在一個半月後再次出戰下一站賽事,賽前我為他作了些簡單心理輔導,雖然刻苦訓練的目標是要入四強,但是要在比賽中,撇除這樣的思想,因為這對比賽有負面影響,只會將壓力無止境地擴大,無助於比賽發揮表現。要將心態放在正面的思想上,例如這一個半月來的訓練是如何艱苦, 犧牲了這麼多的星期日學習了什麼,只需要在比賽場上一一發揮出來,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 比賽結果只是一個艱苦努力訓練後的正面回報,就算沒有理想的回報也不代表你沒努力過, 只要在比賽場上盡力發揮便無憾了。結果他在首圈已表現大勇, 其後賽事也狀態十足,當日下午他的父母興奮不已地將喜訊告訴我,說他不單只入了四強,更勢如破竹地躋身決賽。當時我開心之餘亦冷靜應對,立即希望他們讓我在決賽前和男孩對話。 擺脫勝負的束縛 以表現為依歸 在電話中我先讚賞男孩的表現,跟着我只說出一個指示,就是要他忘記將要打的是一場決賽,而是當作普通一場比賽一樣,盡力打好每一分。勝負不是這場比賽的重點,要將每一分發揮得淋漓盡致才是我想要的結果。由於比賽是三盤兩勝制,所以我要他做好心理準備,無論在領先或落後也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在休息時永遠不要去想輸贏,只想做得好的地方要繼續,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改善。最後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更掛上電話了。 結果男孩奪得了該個分站的冠軍, 其實男孩一早已達到冠軍的水平,只是心態上未能讓他發揮到潛能。為什麼在比賽中心態能夠影響表現左右大局?那麼在學習方面改善心態又能否有幫助?如果有心態又應怎樣調整?下一次繼續和大家一起去探討。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運動抗抑鬱

8月5日傳來一個令人傷感的噩耗,at17的盧凱彤選擇在自己寓所跳下結束自己生命。她在2014年患上躁鬱症,曾經戰勝病魔康復過來,亦曾經公開分享患病歷程,但可惜最終也選擇「離開」。據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資料顯示,躁狂抑鬱症的每年病發率為每十萬人10至20宗左右。而據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統計,病發期多數發生於青春期或壯年。 躁狂抑鬱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有別於一般的心情不佳,患者會感到長時間亢奮或抑鬱。「躁狂」時情緒高漲、心情輕快、精力充沛;「抑鬱」時情緒低落、傷心、整天沒集中力、失眠、做甚麼也提不起興趣、自我價值低下、嚴重者甚至經常有自殺念頭。 兒童和青少年會患躁鬱症嗎? 雖然躁鬱症病發年齡在十二歲前比較罕見,但兒童和青少年也有機會患上躁鬱症,而有躁鬱症的父母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兒童患者病發時,病徵沒有成年患者那麼明顯,發作時情緒波動比較快,更易發怒,愛發脾氣,而有時極其高興和興奮。 雖然躁鬱症的成因仍未徹底明瞭,生理因素佔較重影響,包括遺傳、腦內操控情緒的部份失調。抑鬱症主要是透過藥物治療功效顯著,但是有副作用,透過運動來輔助治療亦有一定幫助。運動對躁鬱症患者的幫助主要有三大重點: 一、改善睡眠質素,提升抗壓力 躁鬱症的患者一般都有失眠的症狀, 睡眠不足易令人心情煩躁,壓力增加;而運動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走體內過多的壓力荷爾蒙,刺激腦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助提升睡眠質素,維持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能將多餘的壓力釋放,增加抗壓能力。 二、運動令人愉快,趕走負面情緒 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安多酚(endorphin),會令人心感暢快。安多酚能停留在體內大約一天。此外,運動亦有助減輕抑鬱的情緒,因為運動會使身體肌肉消耗較大的胺基酸,令較細小的天然胺基酸,如色胺酸(tryptophan),更容易透過血液進入腦部。色胺酸的增加對改善抑鬱情緒有很大幫助,因為色胺酸是血清素前導,而很多抑鬱症患者均有血清素失調的情況。增加腦內色胺酸的濃度亦能同時提升血清素的濃度,從而改善抑鬱情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較沒有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亦相對較少,而嚴重程度亦較低。 三、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一般運動時都會相約三五知己或親朋戚友, 透過運動能改善身體素質之餘亦能互相扶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 亦能透過分享,將內心的壓力釋放。 運動多久才可見效? 一般運動的成效不是立竿見影,必須持之以恆,以個人體質配合興趣,選取合適的運動。如每星期有三日做帶氧運動,每次約30分鐘,三至四個月左右能有助減低躁鬱的症狀。 持續做運動亦有助減低躁鬱症復發的機會。有實驗指出,燃燒熱量越多的運動,效果越佳。 但是躁鬱症的主要治療方法都是靠藥物,運動只是一種輔助,對於任何疾病,有效的治療取決於適當的診斷。具有以上精神或行為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應該找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進行仔細評估。任何有自殺傾向、談論自殺或企圖自殺的兒童或青少年都應受到重視,並及時接受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幫助。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世界盃教曉小朋友的三件事

2018俄羅斯世界盃完美落幕,曲終人散,有人贏得雷米金盃凱旋回歸;有人贏得尊重與掌聲;更有球隊贏得寶貴的經驗,為他日捲土重來做準備;而觀眾們就贏得二十五日的蕩氣迴腸,興奮刺激的晚上。 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 觀眾的層面十分廣, 除了足球忠實擁躉外, 還有很多平時沒有追看足球的觀眾, 為了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而抽出寶貴的時間觀賞賽事。因為世界盃不止是一項運動,近乎代表一種態度和民族精神, 所以正值世界盃期間,很多時候都會一家大細濟濟一堂地觀賞世界盃。那麼,世界盃又能帶給我們下一代小朋友什麼訊息呢? 1. 體育精神是一種態度,不只在場內還在場外 日本隊雖然被淘汰出局,但在離開更衣室前,已將更衣室打掃得一乾二淨。(網上圖片) 今屆賽事唯一一支打入16強淘汰賽階段的亞洲隊就是日本隊,日本隊在領先兩球下,最後輸給今屆賽事季軍的比利時。經歷慘痛的一仗後,日本隊當然意志消沉, 也不忘向現場到俄羅斯打氣的日本球迷致謝。 最令國際傳媒嘩然的是,日本隊在離開更衣室前,已將更衣室打掃得一乾二淨,像沒有用過的一樣,而且日本球迷更多次在比賽後,幫手在觀眾席清理垃圾,備受讚賞。日本隊在整屆賽事,踢法清脆俐落,不欺詐、不用超技術和不插水,以實力爭勝的決心,贏得各界的尊重,日本隊場內場外盡顯民俗對足球的熱誠和態度,有今時今日的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值得小朋友作為借鏡的榜樣。 日本球迷在比賽後在觀眾席清理垃圾,備受讚賞。(法新社) 2. 不信名牌效應,冠軍盡顯實而不華 屢次為法國隊建功的19歲小子安巴比,第一次出戰世界盃便技驚四座。(法新社) 今屆冠軍球隊法國以一班年青的球員作為主幹,在富實戰經驗的領隊帶領下,盡顯實而不華的風格。相反,上屆冠軍德國雖有很多球星坐陣,可惜欠缺軍心,早就在分組賽階段出局。 今屆世界盃一些擁有大牌球星的傳統國家勁旅,都未能殺到入去比賽較後的階段,顯示出現今足球更重視團體合作精神,以整體速度、 戰術運用和合作性為依歸,不能夠以個人主義一意孤行。這讓小朋友清楚明白到,無論自己在處事方面怎樣比別人優勝和出類拔萃,也要聆聽他人意見,與其他人配合,以達致處事得到最好的效果。 法國以一班年青的球員作為主幹,在富實戰經驗的領隊帶領下,能守又能攻。(法新社) 3. 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欺詐 尼馬的翻滾動作成為今屆世界盃的笑話。(網上圖片) 今屆賽事採用了VAR系統,很多在禁區內犯規的十二碼判決,都會採用VAR系統作為判斷,所有插水手球或一些細微的犯規動作都無所遁形。還記得今屆一場小組分組賽,巴西的尼馬在禁區內被對手拉跌,球證直指十二碼點,但是最後亦都透過翻看VAR系統。尼馬那騙過全世界的「插水」即時無所遁形,球證即時取消十二碼的判決,如果阿根廷球星馬勒當拿出生於這個年代,相信他肯定沒有「上帝之手」這個名銜。 此系統亦可令小朋友清楚明白,今日科技發達日新月異, 一舉一動到處都可能有電話錄影或汽車攝錄。只要行差踏錯,很容易便公諸於世, 所以必須養成自律的習慣,行事謹慎和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建設出一個更和諧和有秩序的社區。 帶小朋友多參與或觀看體育運動,除了能使他們見識廣博外,也能學懂很多人生處事的道理,在公平競技框架下,讓小朋友清楚感到,很多時待人處事都要有「體育精神」。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暑期夏令營 另類「分離班」

剛過去的七一回歸紀念日,香港網球總會在體育學院舉辦了一日夏令營,目的是讓一班8至11歲高水平的青訓球員體驗泥地網球和過沒有爸媽照顧的一天。小朋友在參加暑期夏令營時,除了訓練各種專項運動外,還可讓小朋友有更多空間去學習如何自處 。 學用泥地場由零開始 夏令營當日烈日當空天氣炎熱,而當日內容豐富課程緊密,小朋友不得不集中精神聆聽教練說的每一個細節。因為香港並不常見泥地網球場,所以在泥地場上的一舉一動,例如如何跣步去打波和保持平衡地停步,每一位球員都要從頭學起。用場後還要認識如何善後泥地網球場 ,如拖網令泥土保持平滑和灑水讓泥地場上的紅土不致太乾而太跣。 小朋友在烈日當空下,在泥地球場上專心聽取教練的講解。(謝昫光提供圖片) 球員在泥地場上的一舉一動,例如如何跣步去打波和保持平衡地停步,都要從頭學起。(謝昫光提供圖片) 夏令營當日除了打網球之外小朋友還要認識一些素未謀面的小朋友,學習如何介紹自己, 要短時間內與剛相識的朋友仔組隊,打隊際賽對抗對手,令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大為改善。 自行點餐取餐成為挑戰 當日的午餐是整日的亮點,因為球員要自行去到體院飯堂進餐。體院的飯堂是沒有職員送餐和收餐,他們先自行點餐取餐。由於大部份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所以取餐時人人都戰戰兢兢,但都總算順利。小朋友處事逐漸越來越有條理, 例如取餐時先後有序,互相禮讓和互相幫忙,將食物和飲品安放好在食物盤的中間才返回座位。最後還要將用後的餐具分類好,將可循環再用及即棄的餐具,分別放在指定餐車上。 小朋友知道整個過程沒有家長從旁協助,所以每一位都全神貫注,而他們亦表現出有一定能力可以做到部份生活上獨立自主。 沒有爸媽的照顧,小球員從點餐、取餐、進食及飯後,都要學習如何處理。(謝昫光提供圖片) 用餐後返回球場的途中,教練沿途介紹體院的設施,小朋友更深入了解體院的設備與規模,夢想成為專業運動員。 各位家長,把握今個暑期的機會帶小朋友參加不同的夏令營,不論規模大小或時間長短,他們都可以獲益良多,總比只是在家中做暑期作業和打電子遊戲機有益身心得多!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電競為何變成運動?

如果子女向你說:「我要當電子競技運動員!」你會如何應對? A:大發雷霆,即刻入房打爛部電腦和遊戲機 B:大讚他,選了一份年薪過百萬的工作 C:冷靜坐低,和他分析當電競選手的利弊與及所面對的種種困難 還記得小時候因過度沉迷電視遊戲,以致功課成績退步,父親當着我面前摔破了遊戲機,當時父親傷心激動的樣子還歷歷在目。無錯,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子女沉迷打機,即使可以打機,亦都是有節制地玩,莫說要當電競選手。 電競除了手指的運動,還講求團隊精神、手眼協調、反應時間、策略運用和壓力處理 首先,電競真是運動嗎?動的只是手指,其他身體的地方都幾乎沒有「運動」,很多人都質疑電競稱得上是運動嗎(尤其是家長)? 國際奧委會於2017年10月28日正式認同電子競技是體育活動,是因為電競日常的準備和訓練強度與傳統運動相當,而且在2022年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亞運會,電競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成為電競向奧運邁進了一大步,更有望爭取在2024年巴黎奧運中申辦。 其實,電競運動除了手指的運動之外,還講求團隊精神、手眼協調、反應時間、策略運用和壓力處理。一些職業團隊每日操練至十六小時,更備有教練、分析師、心理醫生及一些後勤配套,所以每一位的電競選手,都要鍛鍊好強健的體魄,要在公餘時間跑步或做器械操,令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去應付比賽。 電競運動無疑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新興行業,隨着網絡直播的崛起,越來越多90後甚至95後目標要成為職業選手,連香港政府也預留100億元支援香港的創科發展,而電競賽事更在本港陸續舉辦。聽聞電競職業選手的比賽獎金、廣告收益和直播收入平均年薪過百萬,究竟事實是否每位選手都能夠得到豐厚的收入呢? 排名較高的選手年薪可以過百萬,有些選手底薪只有數千元,甚至沒有底薪 電競和當明星一樣,收入視乎很多因素而定。排名較高的選手年薪可以過百萬,有些團隊底薪更比市場上一般的打工仔更吸引。但世界各地職業電競團隊衆多, 競爭甚大,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盈利模式和獎金分配,單是在同一隊伍入面已經有主力或知名度高低的選手之分,而獎金分配亦會不一樣;有些選手底薪只有數千元,甚至沒有底薪。所以電競行業風險極高,不是所有職業團隊也能做到收支平衡,想入行的年輕人要知道這不是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電競這個行業未必永遠流行,電子世界也會有沉悶的一天。但我認同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天份和長處,也沒有特定的時間表, 雖然我仍未能接受將長時間打機作為終生職業,但我不得不承認電競的確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價值,亦不是一樣壞東西。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興衰,最緊要的是與時並進, 電競選手要記住這個行業帶給他們什麼東西,不單止是金錢,而是當中的努力、汗水、經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將來這群年輕一代也能回饋社會,但是年輕也有責任,總不能因風氣而沉迷於電子世界,因為只要現實世界活得夠精彩,總會比電子世界更吸引!其實我們現實生活在一個大型的電競世界裏,沒有程式的操控,不用將自己的成就局限在某款遊戲內。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跟着陪月去減肥

當了父親兩個月,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會到生命雖然物競天擇,同類中互相的競爭是大自然定律,同類理應越走越遠、水火不容,但卻偏有「愛」的出現,令生命與生命之間牽上不懈的連繫。正所謂「虎毒不吃兒」,父母對子女的愛卻是一生一世。當BB出世的一刻開始,整個生活的時間都屬於BB,沒有假期的,二十四小時候命,無條件付出所有。有誰願意當這份沒有人工的工作,而又沒有半句怨言?當了父親之後,我可以毫無疑問地答你:我,絕對可以! 運動量十足,但偏偏一直都「士啤軚」纏身 在未為人父之前,我已當了網球教練十多年。一星期七日都是教波,還定期參加比賽,可以算是運動量十足,但偏偏一直都「士啤軚」纏身。可能因工作時段關係,很多時要到下午茶時段才進食午餐,至晚上11時才收工吃晚飯,可謂食無定時,更有些時候在工作後,相約三五知己消夜,打邊爐喝啤酒,正所謂消耗越大,吸收越快,相信這正正是我脂肪積聚的原因。 一直以為年過三十,新陳代謝速度慢了,肚腩都應該難減了,但估不到跟隨自己多年的「士啤軚」終於逃之夭夭了。話說要由BB出世之後講起,陪月就開始每天到我家,照顧BB和負責太太的起居飲食,我便順理成章地跟着陪月餐單進食,大約一個月就發現身體起了變化,肚腩消失了, 連身邊的朋友亦不約而同地話我清減了。我想關鍵是陪月改善了我的飲食習慣,身體才有了這樣的改變。 我的陪月餐單: 早餐選擇: 煮早飯或煲粥 牛油果三文治 魚湯瘦肉通粉 低脂奶玉米片 午餐和晚餐選擇:(每餐只煮一道菜和一道肉) 煲魚湯或瘦肉湯 梅菜蒸肉餅 蒸魚 炒菜芯(少油用果皮或薑) 魚腐炆節瓜 雞胸炒翠玉瓜 金針雲耳蒸雞 海參鮑魚炆雞 煎羊架 如想增肌而不胖,運動後應吃蛋白質食物為主 雖然每道餸菜都少油少鹽,但是味道美味,多菜少肉,食材新鮮就不用落太多調味品了。 相信有部份運動愛好者,都喜歡在運動之後和朋友共聚進餐,但應留意盡量避免大吃大喝,以致攝取過多熱量。如果想運動達致增肌而不胖的效果,運動後應吃蛋白質食物為主,如雞蛋、牛奶或魚、雞肉等食物;如想達致減肥的效果,更可以攝取碳水化合物為主,包括水果。 如果想減肥的朋友,除了運動之外,食得定時和健康都非常重要,其中少了出街進餐都是我能減肥成功的主要原因,因為很多時候出街進食都會多油多鹽多糖,肉又比較肥,所以減少出街進食,改由自己煮食,能較易達到控制身體脂肪積聚的效果。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同一個訓練 兩個不同的效果

暑假快將殺到,又到家長頭痛如何安排子女參加大大小小、各適其適的暑期活動的時候。記得以前小時候,暑期一星期會參加兩至三樣興趣活動,但現在小朋友的趨勢已增至一日參加兩至三樣!真是可謂放假還比上學忙。以前落街踢足球已是其中一樣最便宜和簡單直接的暑期活動了,但是現在小朋友踢足球是跟隨某某國際足球學校或是某個區隊青年軍操練。毫無疑問,現今社會環境富裕,小朋友所得到的資源亦比以前多,無可置疑因為需求關係,很多有系統的興趣課外活動訓練班紛紛湧現市場。對小朋友而言當然是好事,但家長又有沒有想過,當小朋友參加課外活動時,家長的參與度會對小朋友有多大的影響呢? 一樣的訓練,不同的效果,分別在於家長的參與 我曾經教過兩個小朋友,大約八至九歲,兩位都參加了我教的網球班。初初開始時,兩位小朋友的資質也差不多,都是普通正常水平。但大約開始兩個月後,我發覺其中一位小朋友進步神速,只需短短兩個月時間,便由初學水平到達比賽程度;而另外那位小朋友,就停留在建立穩定基本功階段。他們在上堂的學習態度、專心程度和體能,也沒有太大分別;於是我留意他們在球場內外的一舉一動,終於找出他們之間最大分別,就是他們家長在球場的參與度。 進步較快的那小朋友家長,每次接送小朋友到球場後,便離開球場;出去跑步,或是找其他事做,到差不多落堂前十分鐘才回來,站在球場一旁,看看小朋友打成怎樣,不評論也不插手;另外進度較慢的小朋友的家長,全程坐在球場內,負責幫小朋友拾球、抹汗、撥凉遮蔭、遞水和毛巾等等,打得不好亦會立即提醒或批評,那位被照顧周到的小朋友個性比較依賴,在學習能力和專注力都比不上較為獨立的小朋友。 勿將嬰孩階段關懷備至的照顧,延伸到兒童甚至青少年階段 我工作時候要到不同的地方教網球,如:學校、總會、會所或私人場地,我上堂時都會建議家長離場,即使在場也盡量不要參與,令小朋友可以專心學習;同時亦會訂立一些規矩給小朋友遵守,例如:來去全程要自己拿拍、喝水和抹汗。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亦懂得自己主動向教練提出。 我明白家長無時無刻都擔心小朋友,在球場上會太熱不懂得抹汗, 太累不懂得休息,口渴不懂得喝水, 其實這種種也是小朋友在興趣班內要學懂的範疇,如家長取而代之,那小朋友就不能夠完全汲取課堂的知識。有時候小朋友是偏向自立的,但父母基於太溺愛子女的關係, 將嬰孩階段關懷備至的照顧,延伸到兒童甚至青少年階段。我建議家長在小朋友上活動班時段,將小朋友交給課堂導師看管;家長亦可在附近報讀一些自己喜愛的興趣班,和子女一同學習分散注意力,讓小朋友有更加多的獨自思考和學習的空間。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資深教練,新手爸爸

一直以為做教練和做父母一樣,很多時都需要身兼多職:心理專家、物理治療師、技術指導員、軍師、人生導師、推動者、紀律執行者、行政人員、公關、社工、朋友、分析員和聆聽者。多年來的教波經驗,讓我對所有的職位都駕輕就熟,但當真正成為父親時「雞手鴨腳」就不在話下,原來還有更多的職位要兼顧,如:人肉睡牀、二十四小時清理員、貼身保安員、窩心安撫員、物資採購員等等,不能盡錄。 雖然這些工作令我心力交瘁,又沒有工資,但卻給予我最大的滿足感。無論工作上有多麽大的成就也比不上,相信這種感覺很多父母都身同感受。 教練工作上的風格和父母管教子女息息相關,教練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風格不約而同地和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相類似。 教練風格有三種,第一種「命令式」(Command Style),第二種「合作式」(Cooperate Style),第三種「放羊式」(Submissive Style)。 命令式教法直接出指令 命令式(Command Style)是對學員作出直接的指引,學員只有跟從並無選擇權,通常對初學者會作出較多的命令式教學。例如:球員在沒有基本常識或做出危險的動作時,教練會作出簡單而直接的指令或即時喝止,語氣一般都比較嚴厲。(100%教練負責所有訓練內容) 在父母身上很多時都會採用命令式,尤其是在子女年幼不懂事時,命令式便十分常見。好處是:命令式是最容易控制到環境,最快得出你想要的效果,因為語調嚴厲和帶有責備成分,接受的一方也較易跟從,毋須思考,簡單直接。壞處是:第一,接受命令者毋須思考,面對真正問題時,欠缺自我思考和應變能力。如在子女身上用過多命令式,會使他們變得更依賴。第二,如父母作出單方面的指令下,不一定是作出最好的決定,在欠缺討論和磋商的環境下 ,未必能配合子女的需要,也未能達至最佳的學習效果。 合作式教法訓練解難能力 「合作式」(Cooperate Style)是學員和教練在訓練當中互相商討來定出訓練模式及內容, 一般是對已掌握到比賽基礎的球員,訂出目標與計劃,由教練作出引導和安排, 而達至球員心且中的目標( 訓練內容由教練和球員一同負責 50/50%) 在子女開始懂性的時候,父母便開始加入「合作式」教學,父母先了解子女的需要和問題的所在,而在選擇方法去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會讓子女參與更多,父母開始放手由主導變成從旁指導的角色。好處是:遇到困難時,子女開始參與思考的工作,為自己作打算,父母從旁協助,讓子女將來自己面對真正困難時,有將問題迎刃而解的能力,訓練子女開始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壞處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可能要磋商和妥協,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需要討論,費時失事。父母如沒有海量的耐性和開放的態度,不能循循善誘, 或只堅持己見,「合作式」便不能湊效了。 放羊式教法從旁觀察 「放羊式」(Submissive Style)是球員做了大部分時間的主導,教練從旁觀看,只是在發現到問題時才會介入,通常用於職業球員身上。(訓練主導球員90%教練10%) 當子女到了自動自覺的階段,例如有自己的事業,他們都有一定的獨立能力,父母大多從旁觀察,發覺有不對勁的時候才會介入提供意見,分享經驗。好處是:子女有極大的空間去發展, 管教的時間亦比較少, 上了正確軌道時,隨着自己意願,能專注做事達致最佳的效率,只是遇上抉擇交叉點時,或需詢問長輩的意見,尋求協助。壞處是:由於父母的角色大部分時間也是在觀察,如子女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意向,進度就只有停滯不前,而父母的分析解說需十分準確,遇上不同的困難時,也能提供一些合適的協助和經驗分享, 否則觀察的角色形同虛設。 其實三種教學模式各有不同亦都各有功效, 在不同時候父母可選取不同的教學風格, 而達致最佳的效果,我本人比較偏向避免用「命令式」, 寧願用時間和耐性,讓小朋友學懂解決問題,有自己的思想。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