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育兒記:訪名古屋 親會真.環保

PET bottle要先除掉樽上的膠紙,拿開樽蓋及洗乾淨,才能回收。 一家人新年時到名古屋玩,發現名古屋非常kid-friendly,而且愛知縣也是全日本數一數二最注重環保的縣。 在日本,每縣每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垃圾分類制度,居住的大廈一般會貼有相關海報,住客必須嚴格遵守。日本的垃圾分類一向很細緻,以東京為例,有可燃燒垃圾跟不可燃燒垃圾之分,不可燃燒垃圾中又分PET bottle(保特瓶,即用指定樹脂製成的膠樽)、一般塑膠等等。居民必須購買區內指定的垃圾袋,然後把垃圾放入相應垃圾袋內(如果不用指定的垃圾袋,一般垃圾分類公司不會收取),再根據指定日子去丟垃圾。 這裏的垃圾分類很細緻,單是不可燃燒垃圾也有8類之多 說回愛知縣,在朋友家住了數天,我驚覺朋友每朝也要去一趟超級市場丟垃圾,「因為新年沒有人收集垃圾嗎?」我好奇地問。「不是啊,一般大廈也不回收PET bottle,愛知縣規定必須要丟到指定的收集站。還有這裏的垃圾分類很細緻,單是不可燃燒垃圾也有8類之多,所以我一般會將PET bottle、膠瓶、盛載肉類的塑膠碟等一併帶到超級市場棄置。來了名古屋後,我們盡可能減少使用PET bottle,以免麻煩!」聽罷覺得非常抱歉,這幾天的PET bottle都是我家帶來的,特別是冬天,看到有熱茶的自動販賣機便會買一瓶保保暖。原來自己的私利,為他人帶來了不便,感覺十分不好意思。 朝早出門口 只為丟膠樽 以前以為PET bottle可以循環再造,對社會的損害比一般膠樽少,但聽在名古屋某大牌子工場工作的朋友說,名古屋因地理位置關係,特別多工場設廠,垃圾自然多。雖然PET bottle可以循環再造,但始終也是膠,最好都是減少使用為妙。愛知縣設立嚴謹的垃圾分類制度,目的就是希望居民減少垃圾。 自己處理廚餘 賞你買餸錢 吃完飯,我們一起幫手收拾,正想把廚餘丟到垃圾桶,朋友把我喝停,給了我一個特別的膠桶放廚餘。原來政府鼓勵居民自行處理廚餘,居民可以免費借一部廚餘處理器,如果你想自己擁有一部,政府也會資助。每公升處理好的乾廚餘都可以帶到指定的收集處,換取100日圓的蔬菜券,或者一些收費垃圾袋(即需付費購買的指定垃圾袋),所以很多居民也會自行替廚餘分類,減少廢物。 只是短短幾天,我們夫婦覺得很慚愧,平時帶環保袋、少用即棄餐具、帶毛巾少用紙巾等等,已經自覺有為地球出力;但經過這趟旅行後,才感覺平時所做的很微不足道。從此我要減少飲用PET bottle的飲品,盡量將可回收的東西,如盛載肉類的膠碟、樽蓋、即棄餐具等,自行帶到超級市場回收,最好的是,與其言教MJ要愛惜地球,不如身體力行,一起學習怎樣為我們的未來出多一分力。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Papa不公平最討厭!

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先祝大家在新一年健康快樂,一家愉快! 今年我們一家到名古屋過年,因為我老公Moses的好朋友最近在名古屋工作一年,我們趁新年去拜訪之餘,再去玩玩。東京相距名古屋大概四小時車程,去程非常順暢,MJ全程很合作,在完全沒有DVD、YouTube下也能安靜多個小時,讓我們順利到達。 Moses的好朋友是我們的大學同學,在東京的時候,他們一家人跟我們住得很近,差不多每隔一兩個星期便會見一次面。他們有一個歲半的女兒Eri,從小特別喜歡Moses,連第一個說的字也是「uncle」,所以今次見到uncle,Eri每天也如影隨形,想要uncle抱着,我老公當然也樂意。 住朋友家 對MJ特別嚴厲 我們這次住在朋友的家,但為怕朋友不喜歡的關係,Moses對MJ特別嚴厲,只要他稍為做得不好或者影響到Eri,例如MJ很快吃完飯去玩玩具,Eri只吃一半便跟隨MJ去玩,Moses便會嚴厲罵他。 MJ跟我說,覺得Papa這幾天不開心,常常罵他,我試用最淺白的言語解釋,但大人世界的待人接物實在太難一一說得清。 如是者過了三天,臨走前有一次,MJ跑上朋友的牀上跳,Moses即時把他拉落牀並責罵他,之後Eri也跟着跳,但今次Moses沒說一句話。為公平起見,我跟Eri說她也不能跳,但MJ之後問Papa,為何只罵他而不責罵小女孩,Papa只解釋不可以在朋友家裏跳彈。由於我忙着抱Eri,也沒有機會安撫MJ,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遊戲療法 15分鐘安撫情緒 為了避免交通擠塞,我們在長假期完結前一天打道回府,早晨七時出發,但仍逃不過大擠塞的噩耗,車子駛到一半已見龍尾。我們去了一個中途站休息,MJ想喝蘋果汁,但自動販賣機裏他最喜歡的牌子售罄,找了兩三部也如是,他開始嚎啕大哭,說一定要這一部機的蘋果汁,我們建議到別處找也不願意,又說不想要Papa。 僵持了超過15分鐘,老公的耐性開始用盡了,惡形惡相說:「?家我數五聲,你要冷靜,唔冷靜我就帶你返上車!」MJ哭得更大聲。我每天對着MJ已三年了,很清楚他不是因為蘋果汁而發脾氣,便要老公上車迴避一下,讓我處理,剛好之前上了一個遊戲治療的課程,真是合用。 我說:「你?家好嬲好嬲,好嬲?家無得飲蘋果汁。」他點頭。「你好嬲Papa咁惡」他也點頭。「你頭先唔想要Papa,我估你唔係?家先嬲。」他點頭。我突然靈機一觸:「你嬲Papa今朝罵你,你唔鍾意Papa今朝罵你唔罵Eri。」他點頭,哭着說Papa沒有罵Eri,「你覺得Papa唔公平」。他點頭。「你覺得Papa唔惜你而惜Eri。」他又點頭,然後我慢慢將這幾天的情况逐一跟他解釋,又告訴他下次如果覺得不公平,可以隨時找我們傾訴。他抒發完情緒後,奇蹟地冷靜起來,我看見旁邊有個草地,我跟他在寒風中跑了幾個圈,然後他乖乖地上車,並主動跟Papa道歉,非常合作地捱多四個多小時的擠塞。 Moses非常驚訝他只離開15分鐘,兒子竟然肯主動道歉。我將整個對話再說一遍,他才恍然大悟,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抱着Eri會讓MJ嫉妒,自己罵少了Eri一句,會讓MJ覺得那麼不公平。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有耐性的人,但原來對着自己的兒子,耐性會瞬間消逝。翌日我們帶他放風箏,去動物園,而Papa比平時給他更多注意,就此Papa上了寶貴一課!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抗拒產前篩查?

早前匆匆回港兩次,主要就是因為要做T21(敏兒安safeT21express)及結構性超聲波檢查,做媽媽們的你應該一看便知道,對啊!我.懷.孕.了! 其實有過上次不愉快的經驗,我老公不太贊成我在第一孕期坐飛機,山長水遠回香港做測試。做過T21或者其他唐氏綜合症產前篩查的媽媽們也知道,差不多於懷孕第10周就要開始做這些測試,但我問我的婦科醫生,卻說不提供這個測試。我覺得很奇怪,日本的科技那麼先進,竟然沒有任何唐氏綜合症產前篩查,而且也不建議孕婦做。自從上次小產之後,沒有想過那麼快又再懷孕,還非常擔心早前的小產經驗會影響胎兒發展。幸好問了多個婦科醫生,他們說只要我沒有覺得不舒服或者流血的話,問題也不大。 不過,有過小產經驗真的會有點陰影,在第一孕期,我差不多每半個小時就要上廁所一次,看看有沒有好像上一次般流血,這個陰霾不足為外人道;要等到踏入第12周,我的心情才開始安頓下來。 今次終於明白為什麼說媽媽們很勇敢,因為對於曾經小產的媽媽來說,要再一次拿出勇氣來懷孕,原來相當不容易,但為了自己的孩子,再驚恐也會勇敢面對。 我有一個媽媽朋友,剛剛踏入高齡產婦年齡,她跟丈夫也希望在日本做唐氏綜合症產前篩查,但看了3個醫生,都說沒有提供這個測試。上網只找到一所診所提供測試,但屬有導致小產風險的測試。他們周圍打聽,最後找到一間診所提供用血液檢驗、沒有小產風險的測試,費用雖不菲,他們也不管了。但在測試之前,他們要簽下一份同意書,意思是在父母強烈意願下,醫生才做測試,並非醫生提議之類。而在抽血的過程中,醫生也千叮萬囑,結果無論如何也千萬千萬別放棄寶寶,要我的朋友首肯,醫生才幫她抽血。 先利申,由於我有宗教背景,也不贊成墮胎,但我尊重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之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冰島醫生一般會介紹父母接受有關檢查,雖非強制,但仍有逾八成孕婦願意接受檢查,所以冰島近年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嬰兒數量大跌。其實香港也一樣,只要你去公立醫院檢查,也會提供唐氏綜合症產前篩查,所以我沒想過要在日本找地方做測試是如此困難。作為一個準媽媽,我相信全世界的媽媽也希望知道自己的胎兒健康與否,手腳是否齊全等,很多父母不是因為一得悉有病便要放棄,但有個心理準備,或拿取多一點資料,為未來的寶寶作更好的準備。 文﹕椰菜媽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孩子是令家庭改善的力量

由小到大,都是一個典型不愛執拾的人,外表整整齊齊,房間凌亂不堪,自小有一套亂中有序法則。無論媽媽怎樣勸誡,我也沒有改變,也不覺得要改變,直至在日本看到一篇報道說,雜亂無章的父母會影響孩子一生,我才扚起心肝去改變自己。 以身作則 改掉凌亂壞習慣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特別愛收納,我看的那篇文章就是說,擅長收納的父母能培養出有歸納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小朋友,從小訓練把東西分類,也有助他們的腦部發展。做記者多年,總會有些職業病,就是不停fact check,我不會貿貿然輕信這些報道,隨即問椰菜婆婆:小朋友學習分類是否重要?婆婆秒殺我:「當然重要啦,就是因為我沒有從小訓練分類執拾,所以你的歸納能力那麼弱!」(下刪一萬字) 回想起來,我身邊讀書讀得好的朋友全都非常整潔,無一像我一樣;然後我在網上看了一段有關美國spelling bee(串字冠軍)的紀錄片Spellbound,大部分參賽者的房間都井井有條,我頓時醒覺。當然我不是要鍛煉MJ成為spelling bee,但我慢慢開始相信,自小培養好的歸納能力,對將來一定有利無害。 跟日本媽媽讀收納課程 教小朋友,一切由身教開始。 於是我慢慢開始我的收納旅程,先去看有關收納的書,幸好日本有多不勝數的收納書本、雜誌,而我的啟蒙書就是出版了79版、由資深收納整理師麻里惠所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猶如一本哲學書,麻里惠說:「丟掉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中真實想要做的事情。」 看罷,真的想更快擺脫我的壞習慣,於是我向一些日本媽媽請教有關收納的心得,誰知一跟日本媽媽說起收納的話題,她們便滔滔不絕,還介紹了社區中心的收納課程給我。原來很多主婦都會報讀收納課程,讓她們更有效「處理家事」。報讀課程的太太,大多跟我一樣家裏凌亂不堪。 小改變漸成大改善 這個課程主要就是要一洗各主婦覺得執拾是一件苦差的概念,導師洗腦式地告訴我們:每天只需要用5至10分鐘執拾,不出一個月,家裏便從此變得不一樣,而做起來又不會覺得太辛苦。她又告誡我們,最初千萬不要挑戰難度,整理衣櫃、櫥櫃等都是大難關,起步時只需學將小朋友的玩具分類,然後在盒子貼上標籤,再動手跟小朋友一起做分類執拾,接下來慢慢開始整理廁所、廚房,餘此類推,但千萬不要覺得有壓力。當收拾開始成為一個習慣之後,任何人也阻止不了。 我的收納生活大概開始了3個月,最初真的覺得難過登天,但當整間屋慢慢變整齊,有了一個系統去擺放物件之後,全家搜物變得更容易,心情原來也會變好。一個小孩的來臨,真的會令家庭有很多的轉變! 文:椰菜媽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