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無方: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為人母親的我們,可記起當初知道自己有身孕時,最大的祈願是什麼?相信都是腹中生命能健康快樂成長。 我草擬了20個主題,請有不同年齡層子女的父母,選出最關注的,結果「快樂」贏了溫習、成績、課外活動等主題,大抵父母每天勞心於孩子學業、練琴是一回事,心底所思所念的,仍是孩子是否真正快樂。 蘇菲快樂嗎?發信息給身處另一個時區的她,想不到她立即回覆。蘇菲近期快樂的事,是與一名同學吃着薯片爭拗邏輯問題,談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有結論。請現在19歲的她回憶小學時期最深刻的一件快樂事,是小五時與一班同學邊吃飯邊討論金庸小說人物。這就是令她快樂的事。 作為母親,曾以為某些美食、某件玩具、某次高分、某場表演、某項成就,是她快樂的泉源,不錯,她當時真的很快樂,可是多年後深刻回憶的快樂卻是另一回事。 3種快樂 價值感意義感快樂最持久 正向心理學家沙利文教授(Prof. Martin Seligman)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提出3種不同的快樂。第一種快樂是基於官能感覺刺激而產生的愉快感,如我以為的美食玩具;第二種快樂是透過全程投入某事情,經過努力並達至目標而得到滿足感,如我以為的高分、表演、成就;第三種快樂是價值感及意義感,這種快樂較愉快感及滿足感更持久。我想蘇菲至今仍回味着的快樂非來自物質,也非來自成就;也許,她在分享、討論、爭拗中梳理了自己的想法,那份價值意義足以令她深刻銘記。 我並非反對以官感刺激去獲取快樂,那是生活中的調劑,甚好但別指望會持久。第二種快樂應是我們父母努力想方設法苦心為孩子經營的滿足感,君不見我們每天都恨不得孩子全程投入做功課、溫習、練琴等,每天都告訴孩子努力便可考得好成績高級數,甚至把孩子感到有價值有意義的追看小說、畫畫、閒聊、發呆、想像的時間都節省下來,鼓勵鞭策他為目標奮鬥,期待達標後的快感。但是,人生實在有太多但是。蘇菲曾經努力操數,但是測驗仍是不及格不達標;曾經日日練琴,但是老師仍是不滿評她不達標;曾經溫習充足,但是考試時漏做一頁,成績跟目標距離更遠了。努力可以達標,但是不一定達標。人生太多先天後天可操控不能操控的但是,若孩子把快樂押在成就達標上,好比把快樂交給命運操控,孩子愈大,愈難尋找真正快樂的事情。 我亦非反對要求孩子努力去達成目標,那是責任;但孩子需要在所努力的事上找到價值意義,那價值意義重點在投入事情的過程而不在結果,那才是快樂的動力,這動力令人無論面對如何失控的結果,也不會影響投入事情的狀態。 蘇菲9歲生日時,我問她最好的人生是什麼?她回答:食得、瞓得、拉得、有書睇。 孩子有令他神馳的活動嗎?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發掘他感價值意義的事情嗎?願意讓孩子投放時間在這事情上嗎?希望孩子真正快樂嗎?我們仍有花時間在感價值意義的事上嗎?我們快樂嗎? (交稿之前給家長朋友預讀,她好想了解更多有關價值感意義感的快樂,那麼下一篇就以此為題。交稿之日是蘇菲19歲生日,送上這篇文章,祝她生日快樂,也祝自己生產紀念日快樂!)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3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蘇菲不似預期

如果2020年的文憑試考生是時代選中的一群,那我便是時代選中的母親。 2001年懷上蘇菲時,總是無限憧憬,想像蘇菲打扮成公主模樣,想像蘇菲人見人愛、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精通音樂、運動了得、名列前茅、獲獎無數、聽話聽教、三從四德……以為讀了幾本成功育兒法則,聽過幾場優質父母秘笈講座,再言教身教宗教都用上了,蘇菲自會成為我幻想中理想的她,十成不足都有七成吧! 誰知她的成長不似預期。孩提時曾被誤以為患上自閉症,而感統問題亦令她做任何運動都加倍困難。小四時學小提琴時間多是捱罵的,年年台上頒獎她只能台下拍掌,6歲時的她告訴我她沒有反叛期,因為她一直在反叛,我在錯愕神也未回的同時,就被教師、家長、親友關心。大家熱心地察果推因,結論不外乎是一:這個母親不夠嚴厲,掌握法則秘笈都不夠好;或二:這個孩子太難搞了,要更多規範。前者令自己內疚,後者令我對蘇菲厭惡,前後者也好,終究的做法只是將手段加強,用更重的藥。 或許我們生於這個一按掣就有光、扭開水龍頭就有水、一按指紋開手機的年代,我們都太依賴方法,相信人人都讚好的方法比相信自己的寶貝更甚。 拋去理想幻想 接受子女強弱項 我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嗎?相信方法不效非孩子之罪,相信她有自己成長規律,拋去理想的幻想,看清她個性,接受她強弱項,即是真心接受她成績表現平平,運動音樂不成,與獎項無緣,她不用當我在人前貼金的印證。相信甩去這些顧慮,去除有蓬之心,自能順着孩子本性發展。 蘇菲就讀的幼稚園每級有3班,分別是信、望、愛班,聖經哥林多前書提到常存的有信、望、愛,這3個字一直植根我心中。愛蘇菲那是自然的事;信則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即我相信眼前這個小人兒即使仍是一嚿飯似的,但她仍有許多我未見/現在未發揮的潛能;望是心存盼望,今日數學考試不及格,不代表將來也會不及格,然後DSE死定,然後入不到大學,然後找不到工作,然後……即使今日諸事沒成就的她,希望在明天,終會有一天發放她自身光芒。相信唯有信念,才能支撐作為母親的我不過分嚴格要求當年無甚表現的蘇菲,才能真正享受母女情,才能保住蘇菲的本心。 我這個被時代選中的母親,也跟蘇菲一起經歷了驚濤駭浪的2020年。年初4個月,模擬試的取消和文憑試的延期,令人在無限輪迴的預備中明白唯一可以做的只有預備。年中4個月,grad trip取消了、grad din取消了,連放榜也只能在家大叫,人生好像突然也取消了許多回憶,是取消了從未經歷過的回憶……最後4個月,蘇菲要前往疫情嚴峻的英國讀書,在飛與不飛之間彷彿是在做生死決定,結果蘇菲還是成了歷史見證,在英國感染了新冠病毒。以上種種,似乎是預期中的不似預期,那是人生! 而自蘇菲遠走英國,我也似乎卸下擔子,卻不似預期中輕省,突然發現生命中的輕不易承受,加上我作為這時代母親的見證,也不好浪費這段經歷。希望分享蘇菲成長點滴,讓大家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點開懷、多點共鳴、多點盼望、多點滋潤!(這篇是專欄序幕,血淚內容待續……)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