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拼盤:我筆下的「獅子山下」(一)

我是個不太勤於練字的中文書法愛好者。在來英的旅途上,隨行除了家當,還有三兩支在香港一直用開的毛筆、一瓶餘半的墨汁、幾本名家字帖和一些九宮宣紙。帶它們同行,就好比小孩子出門遠遊,在行李箱藏起自己心愛的小玩意,喊悶時有玩物相伴,心情又會好起來。 重拾毛筆 寫字打發時間 來英的第一個冬天,才真正明白什麼叫「長夜漫漫」:下午4點夜幕低垂,午餐還在消化,星月已出動。昔日當港媽,4時才開始趕忙買菜煮飯、帶孩子上興趣班、跟進課業的繁忙時段;英國的生活節奏比香港慢得多,日短夜長下,夜晚時間拉長了,即使把飯煮好,將全屋家務做好,看看時鐘,噢,還不過是晚上7點多而已,睡意未濃,怎打發才好? 因為無聊,我重新開始寫字。無無聊聊地隨心寫,每在網絡上見到好看的字體,便臨摹人家的作品,或單字,或中國詩詞,或近年香港流行曲歌詞……抄抄寫寫一段日子後,有天驀然發現,在被儲下來的習字紙裏,所抄來的文字堆中,竟有意無意地書寫了自我面對離散的心情和思緒,以及對香港的惦念。其中一件自娛的小作品是寫「獅子山下」四隻字(右圖),為了臨摹,我找回此經典港台電視劇的宣傳海報,把劇名抄了又抄,每一遍抄寫,那首家傳戶曉的主題曲歌與詞,便不期然縈繞腦際,隨熟悉的旋律而來,是我那還未褪色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憶記。 (作者提供) 過年寫超過100張揮春 寫書法,讓我的漫長冬夜變得不太難熬,更寶貴是,一筆一畫成了我手寫我心的情感出口,原來在面對生活的大變遷,我更需要如實地聆聽和接納真正的自己。在臨摹的過程,經驗過無數東施效顰的劣作,大多歸因於眼高手低,急於求成,心煩氣躁。每次將劣作扔進廢紙箱,也是把連自己都看不順眼的「舊我」一併丟棄,然後重提筆桿,將心歸零,重新修煉、調節,遇着老是寫不好的地方亦沒相干,只要好好包容當下尚未達標的自己,給自己打打氣就夠了。 嚴冬過去,在迎接龍年的日子,我寫了平生以來最多的揮春,足足超過100張,有部分送贈親朋好友,也有部分放在英國的香港人年宵市集出售,同場又即席教導對中文書法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寫揮春。由原來閉關式的自娛寫字,到帶着作品走進英國不同社區以書法與眾同樂,又是人生另一場奇遇。到底我遇見什麼?下回再分享。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既是離別 也是啟程

「銀杏的果實全都一起睜開它們的眼睛。大家心頭一震。今天就是啟程的日子了。大家早就心裏有數,而且,昨天傍晚兩隻遠來的烏鴉也這麼說。」 去年,台灣聯經出版社把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的10本童話作品帶到華文文化界,除了沿用繪本原版多名畫家的精彩畫作外,更邀得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來翻譯——林真美本來就鍾愛宮澤賢治的作品,這趟更以志業的重量來執行翻譯任務,曾經帶着初譯文本,兩次到日本重走作家的生命軌迹,希望「把譯本裏頭的林真美一腳一腳踢走,把宮澤賢治放回去」,珍重再珍重。 小銀杏各有心思 踏征途 《銀杏的果實》是《宮澤賢治的繪本散策》當中一個故事;既是離別之書,也是啟程之書。 銀杏樹媽媽生了1000個金黃色的孩子,今天全都要踏上未知的旅程,她傷心得掉光了扇形金黃色頭髮。快天光了,站在枝椏上準備出發的孩子們,各有心思—— 有小銀杏只想待在媽媽身邊,不要跟兄弟姊妹們分離;它們先是互相傾訴,然後互相道歉:「一直以來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請原諒我的任性啊!」「我也跟你一樣。請原諒。」…… 有小銀杏滿心期待變作黃色的星星,盼着烏鴉把它帶到藍天去;有小銀杏想要飛進杏樹國王的城堡,打魔怪然後娶公主…… 有小銀杏分享媽媽準備的薄荷水。「為什麼媽媽沒有給我呢?」「所以我才要給你啊。不可以怪媽媽哦!」出發在即,有小銀杏找不到外套,焦急極了,旁邊的小銀杏說:「你和我一起走吧!你冷的時候我可以借你穿一下。如果冷到受不了,我們就一起死吧!」…… 《銀杏的果實》(網上圖片) 作者:宮澤賢治 翻譯:林真美 出版社:台灣聯經 北風吹來 留下聲聲再見 北邊吹來像冰一樣的徹骨寒風,銀杏的果實一一從樹幹跳下去,留下聲聲再見。 北風披着如冰冷玻璃的斗篷,邊走邊笑着說:「跟往年一樣,今年也必須在這個時候互道再見、再見。」離別有時。 故事完結,宮澤賢治在旅程開始之前,把結尾凝住了。我們不知道小果實最後有沒有娶得公主,有沒有成為金黃色的小星星,會不會在途中死掉?但是銀杏媽媽一定知道,她的孩子全部都長成充滿善意的好孩子。那就,非常足夠了。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脫掉面具 找回自我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1999)是一位知名的繪本作家,他的作品《小藍和小黃》、《一吋蟲》、《小黑魚》、《田鼠阿佛》和《阿力和發條老鼠》都曾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深受大眾喜愛。除了這些作品外,他還創作了《綠尾巴的老鼠》,這本書是讓我愛不釋手的繪本。 《綠尾巴的老鼠》講述了一群住在鄉下的田鼠故事。他們過着平靜、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一隻城市老鼠到來,田鼠們請求他介紹城市的一切。他們對城市最棒的節日──狂歡節非常感興趣。狂歡節包括音樂、跳舞、巡遊,也有五彩紙片、彩帶和喇叭,最吸引人的是各種面具。作者用飽和度很高的色彩描繪了狂歡節的熱鬧氛圍,讓讀者完全感受到這個節日的瘋狂和戴上面具的樂趣。 《綠尾巴的老鼠》(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李歐.李奧尼 譯者: 劉清彥 出版社:道聲 戴上猛獸面具 忘記本來善良面目 田鼠們無法抵擋狂歡節的誘惑,也舉辦了一次屬於自己的狂歡節,有一隻老鼠甚至把自己的尾巴染成綠色。在節日的高潮時,他們戴上了準備好的猛獸面具,變成了兇惡的野獸。他們高聲叫囂,用利爪和尖牙威嚇對方,田鼠們忘記了自己本來善良的面目,從此生活在猜忌和恐懼之中。這一幕中,作者將色彩的亮度降低,在黑沉沉的畫面中突顯出兇惡的目光和利齒,田鼠們的自我被這些怪物吞噬了。事實上,真正的狂歡節並不像城市老鼠所描述的那樣充滿色彩。 從田鼠們的經歷,我們可以深思真實與虛假的含義。我們常常戴上不同的面具來掩飾真實的自己,然後迷失在狂歡之中。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可能展現出不同的表現。我們是否會為了眼前的享樂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們戴上虛假的面具生活,可能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是遮掩自己的缺陷。我們被迫放棄真正的想法,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結果迷失了自我。 這本書通過色彩明亮的插畫和寓意深刻的故事,向讀者傳達了重要的價值觀念。它提醒我們要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要被外界的虛假誘惑所迷惑,重要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善良,以及與他人真誠的連結。我們應該珍惜友誼,共同創造真正的快樂和狂歡,而不是被表面的浮華所蒙蔽。 在故事中,有一隻「巨鼠」出現,讓田鼠脫下面具,找回真正的自我,重過平靜的生活。李奧尼更希望我們能夠意志堅定,拒絕試戴任何面具,因為就算我們把面具脫掉,然後付之一炬,也會像綠尾巴老鼠一樣,留下了一些跟隨我們一生,永遠不能磨滅的記認。 李歐.李奧尼的作品以簡潔的文字和豐富的想像力而聞名。他的繪本通常以動物為主角,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圖,探索各種主題,如友誼、包容、自我認同和忍耐。他的作品不僅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深受成年讀者的喜愛,因為它們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智慧是我們人生每個階段也需要思考的課題。 儘管李歐.李奧尼已經離世,但他的作品仍然廣受喜愛。他的繪本不僅提供了娛樂,還啟發我們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義。他的作品是經典的,將繼續影響和啟發未來的世代。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裝備孩子 強韌抗壓(八)

上回提及的「突顯強項」(signature strength),乃正向心理學當中的人類6大美德、24個性格強項中的突出優勢。其實,要培育堅毅強韌的孩子,家長不應只將焦點放於孩子的「最強」與「最弱」,而需要了解孩子的不同面向和優勢。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的性格強項組合,只是在每個人身上的比重不同,以及在不同的時候展現。24項性格強項可以分為以下6大美德類別: 認知美德:包括創造力、好奇心、判斷力、喜愛學習和洞察力 情緒美德:包括勇敢、堅毅、誠實和熱情 社交美德:包括愛和被愛的能力、仁愛和社交智慧 公民美德:包括公平、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 調節美德:包括寬恕、謙遜、謹慎和自律 心靈美德:包括對美麗和卓越的欣賞、感恩、希望、幽默感和靈修性 每種性格強項都是寶藏 電影《年少日記》中的有傑雖然學業成績欠佳,但個性乖巧,他的性格強項大概不在認知學習上,卻仍能展現出獨特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此外,他的調節美德強項展現在於他對別人的寬恕和謙遜,即使家長(特別是爸爸)與弟弟待他嚴苛與冷淡,但有傑大都能原諒和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自己亦保持謙卑。另一方面,他展現着強大的心靈美德強項,他深受漫畫家鼓勵,對美麗和卓越表現出欣賞,心存感恩與希望,盼望將來「總有一天會長大,成為想成為的大人」,並對日常生活中的嚴苛日子保持一定程度的幽默感,這些都使他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熱情的人。同時,有傑亦展現高昂的情緒美德,尤其顯示在他的堅毅和勇敢方面,即使面對困難,他也能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可惜當有傑向媽媽提出自己有情緒病徵狀時,卻被忽視,甚至責難,再加上在生活上的連串打擊,使有傑失去希望,造成無可挽回的結局。 香港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往往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忽視了其他的美德與性格優勢。其實每一種性格強項都是一種珍貴的寶藏,值得家長和孩子去珍惜和發揮。須知道孩子也是一個全面的個體,有效地培育孩子的性格強項,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也能使他們更能強韌抗壓。當孩子能夠認識並發揮自己的性格強項,他們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並從中獲得快樂和幸福。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式養蟲記

對不起,如果你非常非常討厭昆蟲,看到這個標題,相信也會立即跳過。其實我跟大部分香港女子一樣,整個成長過程也對昆蟲沒有好感,只要看到牠們的腳在蠕動,已令我驚慌失措。 深信冥冥中有安排,大自然確實有股強勁的引力牽引,我先生喜歡各類生物,真的是典型連「曱甴也沒有打死過一隻」的男子。當我生下大兒子後,他更是對昆蟲有狂熱的愛戴,物以類聚,他的好友也是如此,家中養了多隻獨角仙、鍬形蟲、鈴蟲等,所以大兒子一直也很羨慕好友的昆蟲寵物。我家自從數年前的獨角仙仙遊後,再也沒有養過蟲,如同飼養其他寵物一樣,我們比較反對買賣,雖然他一直想再飼養獨角仙,但我們也拒絕購買,如果他自己捉到,我們准許給他飼養,但無奈一直也找不到。 借昆蟲圖鑑 分辨獨角仙和鍬形蟲 回帶到去年2023年春天,他跟好友在公園的樹幹裏找到一條甲蟲幼蟲,但因為是剛出生,還未能分辨是獨角仙還是鍬形蟲,所以他倆常常在圖書館借一些昆蟲圖鑑、如何飼養獨角仙和鍬形蟲的書,幸好日本有海量跟這些甲蟲有關的書籍,然後他倆開始慢慢分析,由牠的體型、頭部、腳等逐一研究,從牠的顎推斷它是一條鍬形蟲。其實兩種甲蟲的幼蟲也是靠腐木為生,一般將牠放入泥土,再放一根浸過水一晚的木頭就夠為生。問題是,他們研究過原來鍬形蟲的幼蟲比較適合放在一些菌瓶(日文叫菌糸ビン),瓶內的菇菌會有助幼蟲生長,但相反如果他們判斷錯誤,這條幼蟲是獨角仙的話,就有可能死亡。他們經過多番討論,最後決定維持放在泥土,再跟進生長過程才判斷。 (作者提供) 菌瓶生活一個月 幼蟲安然無恙 一年時間過去,他們每兩三個月會觀察一次,每次也想着今次幼蟲會不會蛹化,但每次也失望而回,因為牠好像沒有什麼長大,只是顏色稍微變黃,於是他們今次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大膽將牠放在菌瓶生長。一個月前我買好菌瓶,他們非常有儀式感地一同開瓶,一同用勺子小心翼翼地放牠進菌瓶,一同為牠祈禱,希望自己的判斷正確無誤,一個月後再看牠究竟是否還是生存。昨天終於來到一個月菌瓶生活的日子,他們倆一同看看幼蟲的生命迹象,誰知那瓶菌瓶內的菇菌相當硬,他們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挖開菇菌,最後要出動我先生合力才挖到,當他們看到幼蟲安然無恙,還非常生猛,開心到不得了。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兩個椰菜B,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相處藝術

近年又再流行性格分析,年輕人之間喜歡用MBTI的分析代碼打開話匣子。如果對文獻有正解,性格分析可以加深自我認識、改善團隊互動及人際關係。不過,網上資訊有時不盡不實,容易引起誤會,舉個例子,外向型及內向型的性格經常被刻板劃分為「喜愛夜蒲」及「獨家村」;但其實內外向性格分析,重點在「恢復精力的性格取向」:外向型人經過一周辛勞工作,會享受與朋友歡聚而恢復元氣;內向型人則希望靜靜地享受個人時間,沉澱及放鬆身心。兩個性格取態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更不代表外向的人不享受獨處,內向的人社交能力弱。 實感型爸爸 vs. 直覺型媽媽 老公覺得這些科學化性格分析工具很有趣,比生肖命理更實用。我們的性格類型完全相反,好聽叫「一凹一凸」,但可想像生活充滿小矛盾。其中一條性格組合是關於學習新知識、蒐集數據的時候,傾向是「實感型」還是相對「直覺型」。實感型的人比較注重現實細節,接收新信息的時候,先理解數據,掌握實證為本的例子;直覺型的人則比較關注抽象概念、持續發展,喜歡就着新資訊演繹未來的可能。 這一項,我們存在明顯分歧,例如當處理新家電的時候,老公傾向先閱讀說明書,我就會嫌他麻煩,傾向憑着產品的外觀直接嘗試使用。如果我要說服老公購買蒸焗爐,千萬不要解釋將來可以製作什麼美食,如何一物多用,他只會失去耐性並且否決購買。最有效的游說方法是拉他入去廚房,指出已預留空間放新的廚具,而且家用預算有盈餘,他就會點頭同意了。 當實感型的爸爸和直覺型的媽媽,面對小朋友教育安排,需要更多溝通技巧協調。老公想安排兒子參加復活節假期游泳營,連續5天上午9時(跨區)到達泳池。我聽完之後不置可否:現在是農曆新年還有一段日子才復活節假吧?况且要我每天送兩個大帝去游泳太辛苦了吧? 溝通協調 理性檢視雙方期望 彼時老公繼續用數據分析,什麼何詩蓓的泳會、早鳥優惠等,我完全聽不進去。聰明的他過了一天後換個游說方法:「老婆,有沒有發覺這個春天,你和大仔都經常鼻敏感、感冒,免疫系統好像大不如前?」 我心頭一暖,老公主動關心我! 「再者,我見弟弟好像長高了不少,但哥哥好像沒有發育。」 我都覺得哥哥真的比較瘦弱,讓我擔心…… 老公見我反思中便乘勝追擊:「所以真的要培養他游水習慣,訓練心肺之餘又會長高發育,讓我幫他們報名,老婆你放心,報名手續這些瑣事,我跟進就好了。」 我點點頭同意,覺得老公好像有點道理,就算辛苦都覺得應該要帶孩子上游泳營。 然後……怎麼覺得好似中了「言語藝術」的圈套? 就算性格相冲,一家人的溝通協調都是可以學習的。不論你是用MBTI作為框架,還是用流年生肖為話題,都是一個途徑讓你和另一半理性檢視雙方的期望,達成協議。沒有最好的「夫妻命」,只有更好的「相處藝術」,順祝各位,龍年家和萬事興!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認證MBTI分析師。現職大學助理講師(臨牀督導),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靈健康。二子之母,積極實踐正念家庭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簡易廚房:玉子豆腐 檸樂雞翼 快靚正

新年過後大家都想吃得簡單一點,今期介紹兩款快、靚、正的家常小菜,亦可以用來做帶飯的午餐飯盒,一舉兩得。它們分別是玉子豆腐和檸樂雞翼。 玉子豆腐雖然叫做豆腐,卻無豆腐成分,它由雞蛋及水或高湯做成,蛋味香濃,可以蒸、釀或簡單煎香,配上燒汁已經十分美味。另外一款每個家庭都喜歡的小菜便是雞翼,相信很多人的冰箱內必定長備。雞翼煮法變化多,煎、燜、焗都可以。不過一般簡單調味的雞翼大家也吃得多,今次不如轉換一下口味,炮製檸樂雞翼,當中的檸檬更有開胃之效,大小朋友都可以多吃幾碗飯。 (馮凱鍵攝) (一)燒汁玉子豆腐 燒汁玉子豆腐 – 材料(馮凱鍵攝) ◆材料(2至3人分量): ˙玉子豆腐———— 2條 ˙生粉——————適量 調味料: ˙醬油—————2湯匙 ˙料理酒————1茶匙 ˙味醂—————2茶匙 ˙糖——————1茶匙 ˙水———————適量 (1)玉子豆腐切件(馮凱鍵攝) (2)撲上生粉備用(馮凱鍵攝) (3)熱好油鑊,煎香玉子豆腐至兩邊金黃色,盛起(馮凱鍵攝) (4)將所有調味料材料煮至滾起(馮凱鍵攝) (5)最後把調味料淋上玉子豆腐上即成(馮凱鍵攝) 完成(馮凱鍵攝) (二)檸樂雞翼 ◆材料(2至3人分量): ˙雞翼—————10隻 ˙檸檬———1個切片 ˙紅葱頭——1個切粒 ˙生粉————1茶匙 調味料: ˙可樂———350毫升 ˙片糖———2/3條 ˙生抽———2湯匙 ˙老抽———1湯匙 檸樂雞翼 – 材料(馮凱鍵攝) (1)雞翼解凍,洗乾淨備用;爆香紅葱頭粒(馮凱鍵攝) (2)放入雞翼煎至兩邊轉色(馮凱鍵攝) (3)加入所有調味料,蓋上蓋細火燜14分鐘(馮凱鍵攝) (4)加入檸檬片兜均,再用細火燜3分鐘,最後加生粉打芡完成(馮凱鍵攝) 完成(馮凱鍵攝) 文:KellyMama 圖:馮凱鍵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學化解衝突 由家庭開始

我是一名駐校社工,也是一名媽媽,有一個就讀初小的兒子。每天在學校,最常處理的其中一類個案一定非朋輩衝突莫屬。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高小還是初小,每一天在學校與朋輩相處都是一門學問。初小兒子自開學後每天都跟我談及與同學間的互動及相處,很希望與各位同學和家長分享當中的轉變,給大家參考一下。 阿信(化名)性格較內向,在校表現較靜,很少表達自己,所以作為媽媽也很擔心他在學校難認識新朋友,以及會被人欺負。幸好,阿信在校巴上認識了新朋友,他們每天上學及放學都會聚在一起,也常常跟我提起他們在車上會玩的遊戲,回家後亦會準備小玩意跟他們玩。有時候聊起一些有趣話題,阿信都會向我發問,好奇心令他增長知識之餘,也希望可以與朋友們拉近距離,在朋友面前威風一下。 玩遊戲爭做主持 玩到吵架絕交 有一天,阿信開始向我抱怨,說其中一個朋友在玩遊戲時不讓他做主持人,把位置給了另一個朋友,令他感到不開心。我與阿信傾談的過程中,知道很多時都有多於一人想當主持,他們會大聲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聽罷後安撫了阿信,提示他可以心平氣和地說話,避免跟朋友爭吵,影響大家的友情。 後來,阿信因持續大聲表達及與朋友爭吵,被保母姨姨調到最前排,與朋友們分開坐,好讓他先安靜。雖然事隔一天後便調回原位,但阿信跟朋友的互動少了,他們都不讓阿信做主持人,甚至私下表示阿信看來不想一起玩,令阿信感到被排斥。阿信忍不住向我說要跟他們絕交,自己不需要朋友,邊說邊垂下頭不作聲。看到他垂頭喪氣的樣子,作為家長也很想幫他一把,好讓他學習下處理朋輩間的衝突,改善人際關係。 我先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然後問阿信是否確定不需要朋友。阿信搖頭,表示因為朋友們都不想一起玩,那就不如以後都不一起了。我嘗試了解阿信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及對話,發現很多時不單單是阿信,朋友間也會帶着情緒去表達自己的需要。當一方大聲表達意願時,另一方就以更大聲量去表達,各不相讓下演變成爭吵。過程中大家都帶着憤怒的情緒,最後不理睬大家。日復日,朋友間的互動差了,大家也不好受。 家中預演 先處理情緒再溝通 我跟阿信說,帶着情緒去說話令大家都難受,不如先處理好情緒,冷靜自己。既然大聲說話會令大家生氣,那嘗試收細聲量,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及感受。同時,也要讓對方表達他的想法及感受,大家互相了解,然後尋求解決方法。阿信對此質疑,覺得就算他這樣做,朋友也不聽他,結果還不是一樣。我反問他,那你有盡力嗎?如嘗試了,盡自己能力範圍,那就足夠了。為了加強阿信化解衝突的能力,我也扮演朋友角色,跟阿信來個預演,讓他試試看。 後來事情處理了,阿信跟朋友都好好溝通了。他也跟我分享朋友轉換主持的原因,以及往後的處理方法。阿信仍舊會與我分享他跟朋友的互動,以及在班上跟同學的相處。我也很樂意地把衝突處理的小貼士跟他分享,希望他在人際交往的路上能順暢點。相信每個家長也很想孩子在交友路上得心應手,化解衝突,那就由家庭教育開始吧! 文:姚柳琴(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蔡若蓮的「非常充裕」

睇報紙有時?晒頭,同一段報道,甲說東,乙說西;A說黑,B說白。王師奶看1月11日《明報》報道: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嗌救命,話好多教師移民,導致學校中層和骨幹教師流失,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亦有同樣論調。照計做得校長議會主席,無理由無的放矢,亂噏廿四。《明報》記者更將2021年至2023年流失人數製成圖表,一目了然,2022/23學年教師流失總數是6748人,按年升幅約25%。 部分科目教師嚴重缺人 奇怪的是教育局長卻說,當局每年檢視教師供應及學校實際情况,目前數字反映教師供應量「非常充裕」。局長和校長各執一詞,究竟誰是誰非?兩公婆見鬼,唔係我,就一定是你。學生移民人數多,令學校要縮班甚至殺校是事實,香港不少人移民外國,當中有教師是意料中事。教育局話人數減少原因包括退休、進修、轉校及私人理由,以上所言都是事實,但這些原因不是今年獨有,難道以前無教師退休,今年才有?官方就是不提人人都知道的移民潮。至於教育局說已理順小學校長及副校長薪酬,增加教師晉升機會,這當然會略略減少移民的動機,但這並非主因。 王師奶細細思量,他們講的都是真話,只是沒有講出心知肚明的真相。全港有幾多間學校,需用幾多教師,蔡若蓮心中有數,她說的「非常充裕」絕對是事實,她只是沒說出「真相」。小婦人求其舉個數字:全港1000間學校,需要6萬個教師,單講數字,香港現有6.5萬個合格教師,有些尚未找到教職,局長當然可以振振有詞說「非常充裕」;但她只大聲說出「數字」,沒有說出某些科目嚴重缺人,某些科目供過於求。她是科班出身,做過一校之長,怎會不知人數和科目的需求並不掛鈎吖! 腳踏實地培訓中堅分子 另一邊廂,蘇炳輝也說出真話,小學最缺乏英文科和體育科教師;中學的李伊瑩也說最缺乏ICT(通訊科技)、英文和家政,換句話說,其他科目並不缺乏。英文科教師搶手不自今日始,小婦人讀小學時英文和音樂科教師需求最大。移民外國,懂英語很重要,移民熱門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都說英語,相信這情况繼續嚴重。 至於校長們擔心中層骨幹教師的流失有點過慮,年資較淺的總會成長,只要校長們多留時間在學校,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培訓教師成中堅分子,何愁事不成!教育局在減少教育學士學位的同時,要對症下藥增加英文和ICT的課程名額。王師奶悲觀的預測,2024年仍是移民高潮的一年。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MIRROR與6A

今次MIRROR開演唱會,我首先跟太太親身到場觀看一次,在他們最後一場購買了轉播,跟孩子們再看一次,感覺截然不同。跟孩子追偶像,可以追得聰明,更能拉近距離同時變得更多話題。 接納孩子喜好 發掘偶像品格 小朋友喜愛偶像,是成長階段其中一個很常遇到的狀况。小時候孩子的偶像當然就是父母,長大後也許從他們喜歡的偶像當中,找到父母的性格影子。很有趣的,大家不妨細心查看他們選擇的偶像,除了外貌、唱歌以外,你會找到一些跟自己相關的事。當然,這跟孩子小時候是否崇拜自己有關。 接納孩子的喜好,令我們可以更近距離認識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觀;也給予他們信心,知道父母在旁跟他們一起支持偶像。當中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給他們正確的觀念。例如,如何欣賞一個人,或如何給他們支持? 更重要的是,從欣賞偶像當中,找到可以學習的品格。例如偶像被抨擊時,他們如何面對?我們可以給孩子正面影響,透過堅毅與忍耐可以把事情解決,令衝突淡忘。日後孩子能否學懂沉着應戰,單靠偶像的影響並不能持久,最重要還是父母能否在旁,跟他們一起把品格發揮出來。 找到共同話題 關係更親密 跟孩子談相同的話題,跟他們一起花時間研究偶像點滴,除了能夠令孩子跟自己接近以外,也同樣在陪伴孩子度過他們的青春歲月。 很多家長都煩惱在青春期,自己跟孩子的距離愈走愈遠。如果大家有共同話題的話,總會從孩子身上找到合適的話題,增進彼此間的關係。 或許你和孩子各自支持不同的偶像,也可以從中尊重彼此的喜好,並不會損害大家共同支持偶像所帶來的親密時間。 齊訂追星界線 善用時間資源 當然教養並非一味投其所好,當中也要跟孩子訂立追星界線。當中成功的關鍵,就是彼此之間有共同語言作為基礎。我們要令孩子知道,追星的界線並不是阻止他們表達對偶像的支持,而是令他們追星的時候,可以更加享受當中樂趣,所以界線十分重要。 跟他們在追星時間、花費金錢、追星行為和跟學業比重中訂立界線,能夠令孩子知道自己應如何運用時間與資源,也省卻跟孩子對立的局面。跟他們「講道理」總比一言堂更有效。 我們跟孩子一起談論偶像,只要運用6A各種元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享受過程,彼此了解。我們一家當晚一起看演唱會,彼此留下了深刻愉快的記憶,這些記憶相信會長時間保留在孩子的心裏。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