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預防子女網絡成癮3部曲

近日最吸引筆者的新聞焦點之一,是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 《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管企業向未成年兒童提供網絡遊戲的時間。在香港,亦有本地政黨建議香港仿效內地,立法使本港兒童不易沉迷在網絡遊戲之中。 我們不時都在新聞上看到,很多家庭衝突,都是由孩子沉迷手機所引致,於是,作為父母的你和我,一聽到有這類立法建議時,便馬上覺得好像聽到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一樣。不過,當冷靜沉思後,其實大家也知道,要改善孩子網絡沉溺,讓他們重過健康生活,必須多管齊下。 研究︰父親管教網絡行為 影響力大 筆者多年來一直鼓勵爸爸們,在孩子年幼階段,便要開始研習「網絡與孩子成長」這個課題,包括兒童成長、安全上網、網絡管教、父子溝通、親子遊戲等。不少學術研究都在致力尋找有效方法去預防及減輕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行為,其中3名澳洲學者在2017年便發布了一項有關青少年打機成癮的研究文獻,指出家庭和諧、父親與子女的關係親密,可以預防及減輕青少年沉迷打機的行為。3名學者表示,青少年打機成癮不止是個人問題,更加牽涉整個家庭系統。香港學者亦在2018年發表文獻指出,當父親透過心理控制,例如個人攻擊、促使內疚感、權威式管教或利用愛來要脅等,子女上網成癮的程度會更嚴重。可見父親在管教孩子網絡行為上,影響力很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幼稚園階段以下的幼兒,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總時間不應多於1小時。從小開始,為孩子安排多元活動和興趣,以及投放時間與子女一起遊戲、郊遊,甚至一起運動,都是家長們長遠有效減少孩子依賴網上世界的第一步。 孩子心智成熟才給予手機 第二步,是與家人及早協議子女「擁有」手機的年齡,以防止他們過早受手機支配。筆者參考了科技名人喬布斯、蓋茨的做法,他們都待子女年滿14歲時才給予個人手機。筆者兩名兒女現在已踏入青春期,昔日他們在10歲起,開始「借用」我們的手機以滿足在學習上、親友聯繫上的需要。「借用」,顧名思義就是手機並不屬於他們擁有的,因此每晚要定時歸還手機給我保管過夜,我亦跟兩人一起訂立「上網使用守則」,並分享上網態度、安全知識和習慣。 第三步,當家長對14、15歲子女的心智成熟度有信心,願意讓他們擁有、管理和使用屬於個人的手機時,我們便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多以尊重的態度面對孩子的網絡行為,切忌做出破壞信任關係、侵犯私隱的舉動。 各位父母,單單靠罰、靠嚇、靠管,並不能讓子女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孩子手上的第一部手機是由你們親手給他的,所以網絡教養工夫,需要由你們及早去做,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一起努力吧! 延伸閱讀︰招雋寧(2019)〈管教打機沉溺 正面表達較有效〉維護家庭基金 文:溫南聲(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註冊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偉人故事加強孩子抗逆力

家長當然都希望小朋友事事學好、樣樣順利。但始終孩子的能力有個別差異,有不同的學習進度,而學習內容亦有深淺之分,即使是「學霸」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每個小朋友對於學業壓力和挫折的承受力各有不同,近年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承受力受背後的思想心態影響。有研究指透過認識「偉人」或「模範」的故事,有助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更有效面對逆境。試留意以下兩個例子: 逆境故事 更在地引發共鳴 故事1︰「愛因斯坦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曾奪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發現可說是當代的物理學基礎。他的思想可謂流芳百世,例如《相對論》影響着每一名科學家,1999年《時代》雜誌選他為『世紀風雲人物』,可算是現代物理學之父。」 故事2︰「愛因斯坦明白要成功,過程中必會面對不少挫折,而且很多人都會不同意自己。例如他有關『光線能被扭曲』的解說,就引來大量物理學同儕的質疑和非議,讓愛因斯坦明白到,他需要更努力研究,更用心向其他的同儕解說。」 你認為故事1還是2,更能讓孩子面對挫折,從困難中反彈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Xiaodong Lin-Siegler團隊的研究指出,雖然故事1正面描述了「偉人」的成功故事,但同時強化了「偉人」的個人內在能力,「學霸」得實在太「離地」;尤其在某些學習範疇如科學、數學等,對遇到實在困難的「在地」學生並無幫助,更遑論紓解孩子因為學業受挫而產生的無助感。相反,故事2將「偉人」描述成「在地」的人,即使在自己最出色的領域上也會遇到困難,因此更能讓遇挫折的孩子產生共鳴,遇上困難及負面情緒,也不致輕易放棄。 家長也不妨跟孩子多說「遇挫不撓」的故事吧! (插圖︰Stephen Y.C.Lo)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跨代虐待兒童的糾結

說起被虐兒童,大家不期然會想到他們所受的傷害和痛苦。但如果這些被虐待的孩子沒有得到適切的幫助,當他們長大成人,成為父母,亦可能對他們的家庭帶來衝擊,家庭關係或變得複雜,由「想愛」變成「傷害」,導致各人關係疏離,甚至心中充滿困惑、憤怒,引來進一步的彼此傷害,影響家庭幸福。 小小心靈 充滿憤怒傷心 一個單親媽媽,因經濟問題,帶着3個孩子從一間舒適的房子搬往劏房居住。由於生活環境惡劣,開始產生很多家庭糾紛,母親從責罵逐漸變成動手打兒女。小兒子更因而有自毁行為,他最初見社工時,反應冷淡,不想接受幫助,小小的心靈充滿了憤怒和傷心,他確診患有焦慮症。在接受臨牀心理學家治療時,他透露「打人贏咗會好叻」,男童因為被父親遺棄、被母親打罵,他學習了用暴力去保護自己,不被人傷害。 這個母親亦有抑鬱症。她對社工剖白自己是個失敗的母親,因為她不懂教兒女,付出很多,他們卻不領情。母親亦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她選擇了以暴力對待兒女去解決問題。 虐待行為 一代傳一代 在社工的輔導過程中,這個母親了解到自己的壓力很大,而且知道原生家庭影響了她的成長,也影響了她現在的家庭。這個母親,只懂得用原生家庭的舊有行為模式去管教兒女,不懂分辨對錯。這些已經習慣了的暴力模式成為她唯一的管教方法,深深地影響着她作為母親的角色。她發現自己很容易憤怒,常常向兒女發脾氣,每天被情緒操控,最終感到整個人失控。 從這名女士的原生家庭經驗,知道她小時候同樣是個被打罵、被拒絕,不被父母關愛的孩子。她在成長中沒得到幫助,唯有努力擺脫父母給她的傷害。她認為,只要有人疼愛,就可以盡快離開原生家庭,因此她做了兩次錯誤選擇,遭遇兩次婚姻失敗。她把一切都歸咎於自己,所以患上抑鬱症。 後來社工協助這個母親了解自己,了解兒女的需要,努力學習接受自己、愛自己和愛兒女。慢慢地,一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她的親子溝通能力增強了,不但這個母親的抑鬱情况有改善,連小兒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改善了。 事實上,跨代虐待兒童是個隱藏的問題,虐待的行為由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暴力在當中成為了破壞家庭關係的元兇。假如大家能夠尋求專業人士如社工、輔導員或心理學家等幫助,解開糾結,就可防止不幸事情的發生,當親子關係良好,自己亦更有能力去處理壓力和困難。   文:陳倩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潘偉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學生)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詳細內容

升中攻略:過首關免「大抽獎」煎熬 自行選兩校 一搏一穩勿屈就

(蘇智鑫攝) 尚有3個月,今屆小六學生便要踏上升中選校之途,第一關要經歷的,將是「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倘若學生能夠在此階段成功取得學額,就可鬆一口氣,毋須再承受「統一派位」階段(俗稱「大抽獎」)的煎熬。但「自行」講求個人實力,小朋友想提高勝算,事前就要做足準備工夫。趁還有少許日子,一於聽聽專家教路,了解多些「自行」階段的遊戲規則,看如何增加入讀心儀中學的機會! 文:沈雅詩 小模特兒:蔡子濤、孫凡勻、李宜霏、陳敏兒 不少學校收生不單看學生成績或能力,亦重視家庭教育,因此愈來愈多中學在升中面試時,要求面見家長。(蘇智鑫攝) 根據教育局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官津中學在「自行」階段,可預留不多於30%的中一學位自決收生。而每名學生,則不受地區限制,最多可申請2間中學。究竟在這個階段,學生是否值得向外闖,一博區外的學校呢? 報名校前衡量孩子表現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負責統籌升中事宜的陳慧詩主任認為,要視乎外闖的原因,若家長是想替子女報讀傳統名校,那就要撫心自問,自己孩子的實力有多少?「很多名校,每年都出現超額申請10至20倍的情况,校方不會接見所有申請人,往往只面見在原校考全級第一名的學生。所以,家長必須先衡量,自己小朋友在成績、品行、課外活動、服務、獎項等方面,是否都有卓越表現,兼且口才了得,否則,就白白浪費了一個『自行』選校的機會了。」 陳慧詩(蘇智鑫攝) 但如果是由於所屬地區學額緊張而考慮在「自行」階段跨區申請外區的中學,陳慧詩則認為策略上值得鼓勵,「以觀塘區為例,學位非常緊張,多年來在『統一派位』都需要向其他地區借位,那麼,家長就不妨在『自行』時,考慮一下其他學額較充裕的地區了」。 地區學位緊 不妨試跨區 至於整體選校部署,由於每名學生都可以申請2間中學,她建議「次序1」(首選)可稍為「望高一線」,「次序2」(次選)則宜抱「穩中求勝」的心態。「『望高一線』的意思是,如果你本身是band 1中或尾的,可越級挑戰band 1頭的學校;band 2頭的學生,又可嘗試報考band 1中或尾的學校,因為此階段可靠面試取分,即使成績未必是最優秀的學生,若面試表現佳,也能幫上一把。但次選那間,就應該選一間和自己banding相若又心儀的學校了。」但陳慧詩多番強調,在「自行」階段,不論首選或次選,申請人都必須選擇心儀、若被錄取也不言悔的學校,「一定要真心喜歡的,千萬不要屈就,也毋須過於『穩陣』而選一間banding比自己低的學校。試過有學生明明是band 2的,但為求保險,卻在『自行』選了一間band 3學校,結果被錄取了,他又覺得後悔,那就沒辦法了,因為『自行』收了,學生便不能參加『統一派位』,如想轉校,唯一機會,是待第三階段去叩門」。 必須心儀 倘錄取不能「抽獎」 另外,她又提醒家長,在「自行」選校時,要留意每間學校的計分標準,「假如兩個成績相若的學生,一個口才佳,一個較內斂,口才佳的那個,當然可以選一些面試佔分比重較大的學校,因為機會較高;內斂的,可選一些面試佔分比重較小,或者看重品行或其他能力的中學,但大前提都是心儀的學校,寧缺勿濫,因為就算『自行』失敗,在『統一派位』仍然有機會」。 在「自行」階段,不論首選或次選的學校,申請人都應該選報最心儀的,因為此階段若被取錄,便不能參加「統一」派位,所以同學必須想清想楚,避免後悔。(資料圖片) ■2020/22年度中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申請日期:1月3至17日 ‧不受地區限制,每名學生最多可申請2間有參加派位的中學 ‧學生須直接向心儀中學申請 ‧收生準則由中學自訂 公布日期:3月31日 ‧正取學生的家長將獲通知,但此通知並非正式的派位結果,家長毋須就此向校方作出回應 ‧如獲通知的學生,同時也獲不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錄取,家長需要在兩者中作出抉擇。若家長決定放棄直資學校的學位,需要在4月8日或之前通知該校,並取回已簽署的《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 ‧學生如獲派自行分配學位,家長不用在統一派位階段填寫選校表格 ‧未獲派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會經統一派位程序分配中一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派位結果將於7月12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由踏入校門一刻,面試已經開始,因此在等候期間,同學宜拿出書本安靜閱讀,切忌把玩手機。(蘇智鑫攝) 模擬面試   準備6大題型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官津中學除考慮申請人的學業成績、操行,面試表現亦是重要一環。資優教育中心創辦人朱慧茵(Miss Chu),曾在傳統著名小學任教多年,她說,香港的授課模式仍偏向被動,學生「聽多過講」,就算成績優秀的一群,都未必人人有能力組織意見,有條不紊地去表達,因此,學生想在面試時有出色表現,就要急起直追,平日多模擬練習。 Miss Chu綜合多年教學心得,歸納出6大面試題型,學生宜作出針對性準備: (1) 自我介紹 .你有什麼個人興趣?你最愛哪個科目?請分享小學生活最難忘的經歷。 作答技巧: 回答這類題目,同學緊記提供答案後,必須作出解釋:我的興趣/喜愛的科目是_______,因為我喜歡_______。 若是分享難忘經歷,就需要組織事情的前因後果,並表達感受和體會:我曾_______,最後_______。這件事讓我學懂了_______,我以後_______。 (2) 1分鐘短講 .用3個詞語創作有意義的故事,例如:颱風、工具與練習。 作答技巧: 學生宜運用起、承、轉、合的敘述技巧去設計故事,並在當中設定至少兩個主角,這樣較容易刻劃情節。最後,可用少許個人感受「從此以後……」作結。 (3) 單詞短講 .圍繞一種日常生活物品解說,例如:八達通、智能電話。 作答技巧: 可把主題拆細成幾個部分闡述,先是「這是什麼?」(八達通是香港常見的支付系統,透過內置晶片於接收器上拍卡,即可完成付款……),之後談談它的「影響」,影響先從個人、朋友/家人說起,再延伸至社會/世界。最後,作出總結(所以我喜歡使用八達通,因為……)。 (4) 開放式題目 .有什麼比金錢重要?為什麼? .請用一種動物或物件來形容自己。 .這次疫情,帶給你什麼體會? 作答技巧: 學生應選擇一些正面、有正能量的答案,例如「我認為健康比金錢重要」、「我會用綿羊/兔子(淳樸)來形容自己」,繼而作出合理解釋(原因),之後引入經歷(我平日……)、感受(我覺得……),帶出得着(我學到……),最後作小總結(所以……)。 (5) 選擇式題目 ‧(有選項)如果要在冷氣機、洗衣機、電腦和雪櫃中捨棄一樣,你會選擇什麼? ‧(沒選項)如果你是學校的校長,你會選擇刪除哪條校規及加入哪一條新校規呢? 作答技巧: .回答有選項的題目,例如捨棄一樣電器,可先逐一解說各選項的特性,然後說明捨棄它們會帶來什麼後果,最後再取其輕,作出選擇(結論)。 .回答沒有選項的題目,學生可替自己設定選項,以收窄題目的範圍。以刪增校規為例,可先羅列幾則校規(我們的校規包括學生必須每天準時回校上課、保持校園清潔、課堂期間不得擅離座位……),之後選擇刪除其中一則(刪除不得擅離座位),並作出合理的解釋。繼而想想刪除這則校規後,會衍生什麼問題,再從「補救」的角度,新增一條校規(只可離開小休不可超過5分鐘),讓答案更顯工整。 (6) 是非題 .你是否贊成中學禁止中一學生外出吃午餐的規定?為什麼? 作答技巧: 不論你選擇贊成或反對,都應該把兩者略作分析。例如贊成的原因,是怕中一生未熟悉學校周邊環境,易生意外;反對的原因,是此舉會令學生感覺受約束,有礙投入中學生活。然後權衡利害,作出選擇,並說明你的理由。 朱慧茵(受訪者提供) ■小組面試 5招製造加分位 除個人面見,很多學校都有小組面試環節,Miss Chu表示,要在同組對手中突圍而出,不單要勇於發言、言之有物,還要適當地運用小技巧,為自己製造加分位。她傳授以下5招: 1. 要與其他同學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及禮貌的態度,時刻保持微笑 2. 別人提出跟你不同的意見時,要表示明白和理解,小組面試不是要「拗」贏所有人 3. 自己發言完畢,可用提問形式邀請下一個同學表達意見;或嘗試引導話題,讓組內較少發言的人有機會發表意見,塑造樂於助人的形象 4. 當同一意見出現較多時,可主動以歸納法,先總結各人的想法,讓老師知道你一直專心聆聽,之後才說出自己的意見 5. 在意見兩極時,則可擔任協調者角色,嘗試找出不同意見者都能接受的觀點 參與小組面試時,要與其他同學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不管是否同意對方意見,也要保持微笑。(蘇智鑫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觸手可及的幸福

幸福家庭的定義並不一定關乎家庭成員的組合,不論大大小小的家庭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於2019年首創切合香港文化背景的家庭幸福指數,涵蓋6個範疇:(1)家庭團結、(2)家庭資源、(3)家庭健康、(4)社會連繫、(5)社會資源、(6)生活平衡。追求家庭關係時不妨參照這6個範疇,可欣賞自己做得好及找出可加強的部分。 最近聽到學生分享,他和家人關係比以前更好,因為父母堅持每星期一天一起外出運動,運動後也定必聚餐補充體力,所以溝通比以往多。明白父母為家庭辛勞地工作,但有時付出一點點時間,好好享受與子女相處,積少成多,便可以促進家庭健康,也能維繫和子女的關係。 最需要是聆聽和理解 此外,筆者也鼓勵父母了解自己和子女溝通的模式。我接觸過不少默默關心子女但不擅表達的家長,當孩子找他們傾訴時,為求盡快平息事件,家長往往只顧講解道理。但其實,子女當刻最需要的是聆聽和理解,或許他們只期望聽到簡單一句:「我明白你」,待心情平復後,才聆聽父母的經驗分享。 我想分享一件最近讓我感到鼓舞的事:有一名母親努力地改善與女兒的溝通模式,她學習心平氣和地了解女兒一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因此女兒願意向母親多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擔心,令她們關係大大改善,彼此更坦誠相對。學生跟我說,關係的付出是雙方的,她看到母親的努力,所以她也願意嘗試使大家的關係進步。不論身為家長或是子女,都面對一個無止境的學習過程,為了有更美好的家庭關係,這種付出很值得。 練習冥想 照顧身心靈 要擁有幸福的家庭,全家上下都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除了多做運動、注意飲食外,每天也可以花數分鐘練習冥想。可嘗試尋找一個舒適寧靜的環境,坐下並輕輕閉上雙眼,留意自己的呼吸,聆聽但不分析周圍的聲音,這樣已經達到放鬆的效果。坊間亦有很多關於冥想的手機應用程式或教學片方便公眾學習。 家福會關注家庭的需要,致力促進家庭關係。我們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例如早前舉辦的義工探訪獨居長者服務,有幾對親子義工一同參與。爸爸媽媽有經驗地關懷長者,配合小孩子天真活潑的問候,為獨居長者帶來絲絲暖意,這個畫面讓人看到家庭團結、建立社會聯繫的重要。我鼓勵更多家庭也積極參與親子活動,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也一同感受家庭凝聚的力量和溫暖。 幸福沒有捷徑,但並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每人踏出一步,幸福就會觸手可及。 文:劉凱明(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5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影樓地道場景合家歡 小豆丁玩轉地盤 化身「劍神」

紳士裝?公主look?No way!新一代父母為小朋友選擇影樓拍攝生活照時,已經不再滿足於傳統造型,有創意、夠貼地反而更受家長歡迎。像酒吧、大牌檔、地盤等這些港人「熟口熟面」的場景,原來一樣可以拍出小豆丁可愛一面,隨時得到更多like呢!   寶寶穿上工人服飾化身地盤工人,在棚架中模仿工人高空工作維修的樣子,亦可體驗在地盤剷泥、砌磚等工作日常。(黃志東攝) 雖然爸媽們平日已常用手機為寶貝拍攝生活照,但由專業攝影師操刀始終有效果保證。最近有新開影樓便把一些小朋友未必可以接觸到的場景變成「兒童適宜」,還準備了小童尺碼的造型衣服,讓寶寶可以「cosplay」,拍攝出來的效果非常搞笑有趣! 全新開幕的Qute Studio兩名創辦人Eunice Leung及Lawrence Yu之所以開親子影樓,除了因為身邊不少朋友添了寶寶,也有感這一兩年的小朋友欠缺很多拍攝靚相的機會。「大家這一兩年都戴口罩,之前更加連公園也不能去,要知道小朋友3歲前樣子轉變得很快,父母都想為他們拍多些照片留念,所以我們便想到開影樓。」Eunice說。 Eunice(黃志東攝) 櫻花祭解思鄉情 大牌檔打卡 有別於其他影樓,Qute Studio一反傳統,以貼地題材作拍攝背景,現時5個場景分別為地盤、大牌檔、酒吧、櫻花祭及炙手可熱的奧運主題。櫻花祭主題是為了化解大家未能去旅行的思鄉情,奧運則是上月港隊得獎後,即時新加的題材,其他3個則以地道色彩為主,無論場景佈置或道具製作,都非常認真。例如大牌檔的瓦煲、豉油壺都是他們特地到夜冷店尋找,地盤的棚架更加是真實材料。Eunice透露,有朋友在地盤工作,故特別為影樓度身訂做了這個小型地盤,棚架堅固實淨,而為保護小朋友,竹面均加上熱熔膠,邊緣位置亦加入了氣泡紙,而所有場景地下均鋪上軟墊,確保安全。 櫻花鞦韆:櫻花主題滿足大家的旅行癮,這個鞦韆更加是真實可搖動的,小朋友坐上去便不想下來了。(黃志東攝) 酒吧主題的道具幾可亂真,有啤酒、調酒器、冰粒等,小小調酒師的服務可會令人滿意?(黃志東攝) 影樓拍攝對象以1至3歲小朋友為主,每個場景均會提供身高約80至110厘米的兒童服飾,讓小朋友cosplay成大人,融入場景之中。當中迷你版劍擊服裝更加是市面少見,小朋友穿上後站在頒獎台上,跟張家朗一樣非常神氣呢!至於收費是以每個小朋友計算,如現時一個小朋友,可以開幕優惠價$750自選3個場景,限時45分鐘,拍攝後家長可即場取回所有照片,一般在小朋友不扭計的情况下,約有400多張照片,而每個場景更可拍攝一張家庭照,家長需自攜USB儲取照片,亦可即場購買USB。 得悉港隊在奧運獲得佳績後,影樓立即增設了這個奧運場景,成功預約在9月拍攝的客人都可免費加拍這個場景,除影樓提供的劍擊裝束,小朋友亦可自備各種運動服裝來拍攝。(黃志東攝) ■INFO Qute Studio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必須預約) 地址︰荔枝角長沙灣道883號 億利工業中心2樓17A室 收費︰開張優惠價$750/1個小朋友,自選3個場景,提供3套主題服飾及拍攝45分鐘(包括更換服飾及拍攝時間),每個場景各1張家庭照及所有拍攝照片 備註︰即場取所有照片,家長需自攜USB 預約及查詢︰9021 0178(WhatsApp)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Theresa、Jacob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華德物語:小華德變小惡霸?

大家好!秋天送爽,落在路邊的栗子、榛子、橡果等隨處可見,小朋友們在公園都不再瀡滑梯,大多都蹲在草地或沙地上蒐集果子,絕對是季節特別活動呢!這年我們都特別勤奮,近10公斤的果仁經過清洗和烤焗後,成為餐桌上的重要小吃和裝飾,閒時跟小朋友們練練盤核桃也挺不錯。唯一不太適應就是德國的秋天對我來說實在太乾,我和孩子們要開始塗上厚厚的潤膚乳了! 這回讓我簡單介紹一下華德的小一生活,德國小學大多是4年制,在4年內小學生會學習德語、數學、美術、體育、英語或宗教等科目,然後就會分流去基礎職業中學(Hauptschule)、實用專科中學(Realschule)及文理科的高中(Gymnasium)等中學體制。暫時我們只談小學吧!話說德國的幼稚園完全不能定義為「學校」,所以升小一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小一開學典禮更是充滿儀式感的項目。家長們在當天送孩子一個造型浮誇的大甜筒,裏面裝了水果、零食、玩具、文具和小禮物(上圖)。開學當天大家就捧着大甜筒到學校一遊,讓同學們和教師互相認識一下。然後翌日正式開展早上7:55至中午的課程。為配合大多雙職家長的家庭,大部分小學都配有下午託管,讓小朋友在學校飯堂吃午餐,然後跟同學自習和玩耍,非常貼心。 升小難交友 紙鶴解圍 雖然我們用了整整一年時間為華德準備,爺爺奶奶也傳授了不少獨門絕技,讓他在德語方面有着三寸不爛之舌,可是,真正上小學時,他卻在社交方面栽了個大跟頭。話說華德媽幾乎自開學隔天起,就收到班主任荷莉女士通知:「請你務必在家跟兒子好好溝通,問問他為什麼要在學校欺負同學們呢?」我當初以為只是誤會或個別事件,但接二連三都有不同的學生投訴被華德打屁股、推撞,我也必須嚴正處理了。 荷莉女士再三提醒,要我必須用開放式問題(open questions)發問,比如「今天發生什麼事了」或者「為什麼有同學說你打其他小朋友」,之後等待兒子自己說出原因;而非自行假設個別情境,來讓小朋友回答是或否。我當然從善如流,雖然孩子支吾以對時的確會有心急搶答的念頭,但幸好我忍耐住,見他不願意詳談時,我們就先做別的事情,等待下一個安靜的契機到來。 後來,兒子終解答了他打人的原因。他說他沒有朋友,而其他人都有各自的小伙伴,所以妒火攻心了。德國小學有不少學校都是小一、二混合班,由半班小二學生像大姐大哥一樣協助新生,原意非常美好,但想不到就正正衝擊到尚未適應新環境的華德。有見及此,我就帶華德到超市蒐購一些適合小學生的健康零食,希望在下午的自習時間透過分享小吃,拉近同學們的社交距離。但美食攻略還不及摺紙小動物,有天我輔導兒子寫作業,在等待他緩慢地寫作時,我重拾了摺紙鶴的樂趣,華德也看得目瞪口呆。為了鼓勵他寫作業,我替他準備了摺紙小禮物,讓他送給同學呢。後來教師特地發電郵來讚歎這小工藝,帶給全班同學的喜悅,以及華德多引以為傲的神情,感恩小朋友的欣賞,希望華德早日融入小學生活。 快要德國大選了,可能會有不同的育兒政策,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德國的育兒趣聞。 (作者提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5期]

詳細內容

區區有「寶」校:34校網 領島校長勇於創新 課程大改造 孩子如獲至寶

在家長圈子中,大家會把名氣不高、「叫座力」一般的學校戲謔「寶校」,家長們亦避之則吉。但其實在新一輪校長退休潮下,近年不少「寶校」已換上新校長,接棒的,更不乏年輕一輩,他們的創新思維,有望為學校帶來一番新氣象。《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欄目——區區有「寶」校,將帶大家深入各校網,蒐羅有真正做到家長和孩子心目中的「寶校」,就像我們第一期的受訪者,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說的,是人人都當「寶」的寶校。 李安迪走出安舒 自我挑戰 來到何文田、有6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領島學校(領島),推門進入校長室,坐在辦公桌前的,是去年履新時,才38歲的李安迪校長。李安迪上一份教職,是在沙田區一間近年人氣急升、不愁收生的小學當副校長,但他卻毅然走出安舒區,來到這間在34校網被喻為「寶校」之一的學校「坐正」做校長,為的是想挑戰自己,「如果在一間本來已經很好的學校做管理層,你再努力,也只是錦上添花,喜悅感未必很大;但如果我能夠把一間『寶校』成功轉型,變成一間真真正正人人都當『寶』的學校,那種成就感、這些經驗,肯定是千金難求」。 學校「疫」流而上 人人都當寶(黃志東攝) 李安迪去年上任不久,即遇上本港新冠病毒疫情第三波、第四波,全港學校停課,於是他馬上利用自己IT背景的優勢,火速重整領島的網上平台,「根據我以往推e-Learning(電子學習)的經驗,學校是需要一個比較統整的平台去處理停課安排的。領島以往只用一個操作簡單的平台去做線上課堂,學生交功課,又用另一個平台,我覺得情况不理想。於是用2星期時間,替學校轉用了另一個平台,它可以做線上課堂之餘,又可在教學時加插互動白板、討論區、玩小遊戲,兼可派發、收集功課,方便很多」。 學校不斷改善課程,提升教師的教學質素,課堂設計着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發學習動機。(黃志東攝) 建網課框架 為教師「補底」 硬件固然重要,但提升線上教學質素,才是李安迪重中之重的任務。「我每日都會觀課,然後歸納要點,再給意見。後來,我們建構起共同的網課框架,每一堂,老師都要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而課堂上的活動,亦必須要和這個目標掛鈎。落堂前,就預留少許時間做進展性評估,檢視學生所學。」由於遙距教學有一定難度,他遂請來在電子教學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同行來替其團隊「補底」,「我們的老師開眼界之後,就漸漸懂得如何設計一個好玩、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網課。例如有些會用故事形式、歷險遊戲去串連課堂,有些則用白板、開breakout rooms(分組討論室)增加互動」。 學校全面推行電子學習,上學年並以四年級做試點,開展BYOD(自攜裝置)計劃,今年會擴展至四、五年級。(黃志東攝) 見微知著,記者翻開領島在停課時所編排的網課時間表,非常人性化,就感受到這個年輕校長,是心思細密的人,「沒可能把實體課的時間表,直接搬去線上課的,要顧及小朋友的生理需要」。他說,考慮到網課期間,學生需要長期聚焦於電子產品,於是把每節課時濃縮到25分鐘,每節之間又設15至25分鐘的休息時間;為減輕家長的壓力,每天午膳前撥1節作導修課,由教師幫學生解決當天功課上的難題;下午則有線上多元學習活動,務求在停課下,學生都有健康的全人發展。 參考國際學校的做法,把學生的視藝作品、功課佳作貼在班房走廊,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欣賞,也是對「貼堂」學生的一種鼓勵。(黃志東攝) 獲教局認同 培養學生軟能力 結果這一疫,為李安迪成功打響頭炮,也令大家對領島另眼相看,「去年教育局派員到來視學,很開心得到局方認同,他們特別讚賞我們在停課期間的安排,讓學生無論在學習及情緒上都得到最好的支援;香港教育大學更邀請我們的團隊去為他們的準老師做培訓,分享如何規劃一堂出色的網上課堂」。該校更剛獲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授憑,於今個學年,在學界肩負起推動電子學習及科普教育的重任。 新官上場,很多人都選擇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觀望態度,但連串舉動,都反映出李安迪是勇於變革、敢於創新的先鋒,「我常對家長說,學校不改變,其實便對不起小朋友。因為若用很傳統、以往的做法,是應付不到小朋友未來的需要」。他心中的願景,是要打造領島成為21世紀的天主教學校,「我們有足夠的課時,讓小朋友從做中去學習;有足夠的課時,讓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亦有足夠的課時,讓每個小朋友去發揮他的強項」。 為打造領島成為21世紀的天主教學校,學校今年加入Leader in Me(領導力培訓)課程,重點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黃志東攝) 辦活動接觸家長 建立口碑 為落實這幅藍圖,領島今個學年繼續改善課程,「我們加入了Leader in Me(領導力培訓)課程,每周1節,目的是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亦有Learning by Doing(動手做)時段,每周4節,重點培養學生不同的軟能力,包括解難、溝通、合作、創新等未來社會需要的重要技能」。另外,亦會延續上學年開展的BYOD(自攜裝置)計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上學年,學校一連多個周末舉辦社區教育活動,透過不同的學習主題,接觸區內的家長和孩子。(受訪者提供) 34校網是本港4大名校網之一,校網覆蓋17間資助小學,包括很受家長歡迎的協恩中學附屬小學、聖羅撒學校、陳瑞祺(喇沙)小學等,領島要在當中分一杯羹,是歷任校長一直面對的難題,「其實今次疫情,不論本校家長、同區幼稚園校長,他們都看得出我們的努力、學校的改變,而上學年,我們亦透過多場不同主題的社區教育活動去接觸區內的家長,口碑漸漸傳開了。我都收到幾位家長打電話來,表示想幫小朋友插班讀小二、小三,對我們的團隊來說,是十分鼓舞的」,李安迪說。 問李安迪可有信心,在他掌舵下,能幫助領島成為家長學生們的「珍寶」?他這樣答:「我相信領島學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區內別具特色的學校,它不再是以前大家所指的那種『寶』,而是一個寶藏,在家長心目中是一間寶貝的學校,小朋友來這裏讀書,就好像如獲至寶!」 ■有片睇︰bit.ly/3AiWBCx (有片睇) 後記:受父薰陶立志執教鞭 30多歲就當上小學校長,年輕、有魄力、敢於創新,是李安迪最大的本錢。(黃志東攝) 一間學校怎發展,很看掌舵校長的性格,認識李安迪校長多年,聽過他執教鞭的故事,我相信他真是有能力「做起」領島的。話說李安迪受在中學任訓導主任的父親薰陶,自幼已立志當中學教師,可惜讀大學時碰上SARS爆發,主修生物科的他,已預視到畢業後未必容易在中學找到教席,也認同父親所言,「育人」的工作,應該從小做起,遂改變主意,希望在小學工作,「但我讀理科,當年很難在小學找工作,因為很多校長都覺得數學、常識科人人都可以教,他們只想請中、英科老師。於是,我膽粗粗去中大報讀中文科PGDE(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沒想到他們會收我,之後,再由一個原本不懂普通話的人,靠死記爛背,通過了普通話基準試,成功當上小學中文科老師」! 有趣的是,李安迪在學界最廣為人熟悉的,並非語文科上的發展,而是他「IT達人」的背景,他現分別是「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創新社群領袖和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執行委員會委員,原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他透露,初出茅廬時,獲慈幼學校時任校長聘請任教電腦科,「校長說我年輕,對電腦一定有認識。但其實我只得『半桶水』,不過,本着『做好呢份工』的心態,就不斷進修」。領島有這位不怕困難、敢於嘗試的校長主持大局,肯定會有一番新氣象。 天主教領島學校(受訪者提供) ■INFO 天主教領島學校 校網:34 類別:資助男女校 宗教:天主教 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 創校年份:1955 校訓:明辨篤行 地址:何文田俊民苑 電話:2713 9233 網址:www.lingto.edu.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智能翻譯筆 一掃學習不同語言

(機構提供) 科技日新月異,小朋友做功課的形式相比爸媽當年也不同了。簡單如查生字,昔日要拿着厚甸甸的字典逐頁翻,但現在很多學生都會改用網上搜尋,市面亦有各種工具幫助學習不同語言。 由日本品牌VisionKids聯同專業翻譯品牌TranSay,新推出的AI智能兒童學習翻譯筆HappiToRanSay,便是節省時間學習的好幫手!翻譯筆操作簡易,設彩色觸控屏幕,只要在書本上依文字往右一掃,即可設定掃描語言及翻譯文字。產品不但支援55種語言的掃描文字翻譯,亦支援多行掃讀,配合AI真人發音,令小朋友學習語言更加輕鬆有趣。翻譯筆也能離線掃譯,即使沒有Wi-Fi也能翻譯普中、英、日語,甚至經內建的藍牙功能儲存喜歡的文字和字句,在街上隨時聆聽溫習,十分方便實用。 ◆ VisionKids HappiToRanSay AI智能兒童學習翻譯筆 建議零售價:$1588 銷售點: AEHK網店(https://bit.ly/3yf9onz)、DDS Lifestyle(https://bit.ly/2UKtWpU)、百老匯、電訊數碼、偉倫電腦、皇室堡iMobile、HKTV Mall 查詢:3188 5829 (圖2)(機構提供) ■送AI智能兒童學習翻譯筆 官方代理AEHK送出HappiToRanSay AI智能兒童學習翻譯筆予《Happy PaMa 教得樂》讀者,名額2個,每人可獲禮品一份。(圖2) 有興趣的讀者請於9月27日(下周一)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個人資料(姓名、地址、聯絡電話)電郵至happypama5@mingpao.com,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收到專函通知。 問:HappiToRanSay AI智能兒童學習翻譯筆,支援多少種語言的掃描文字翻譯?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背山傲海: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經常有名人出書分享他們培育孩子的成功經驗,網上也有不少家長分享把孩子教得優秀的方法。對於這些經驗和方法,家長必須小心分析思考,不應盲從。第一,他們所謂的成功和優秀,基本上都是考試多少分,升讀哪間世界名牌大學之類,但未來社會所需要的能力並不是這些,此一點我在第4觀已經談過。第二,每一個家庭的條件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特性也不一樣。如果沒有認清自身條件的局限,沒有好好了解自己孩子的獨特性,人云亦云,盲目跟從,最終只害了孩子。 勿盲從他人育兒方式 家長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在這個世界上,最能了解他們的,就是身為父母的你。只有平日多聆聽子女的心聲,多體察子女的感受,多了解子女的性情,才能找到一個既適合你自己,也適合你子女的教育和相處方式,這樣才對孩子成長最有幫助。所以「陳校長的8不家教觀」的最後一「不」很簡單,就是「父母是最了解子女特性的人,不要盲從任何育兒方式」。 好了,寫完這最後一「不」,這個系列便到此為止,我也是時候結束這個寫了兩年多的專欄。餘下的篇幅,我想說一說和家教觀無關,但和家長有關的事。 啟迪家長 開通教育革新路 自從2015年起,我工作的重心除了放在對基層貧弱學生的免費學習支援外,最多就是放在家長教育啟迪上。所謂啟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開導」,一是「賦能」。 「開導」是指開通和引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維和觀念。不知道是不是礙於同業的面子,或忌於局方權威,甚或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香港教育界中人,很少會為家長指出應試教育的弊端。而願意告訴家長,在應試教育之外,還有更正確、更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那就更少之又少了。 因此在過往,我和少數同行者一起,以文章、講座、工作坊、學習營、落區示範公開課的「飛翔教室」,甚至開設非應試補習社等各種形式,是希望展現一些創新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給家長,藉此開通家長的教育眼界和思維,引導家長認識符合未來需要、有益他們子女成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賦能」則是我希望能使家長明白和意識到,要糾正目前這個扭曲了的應試教育生態,他們應該並且可以發揮的角色和能力。過往不管是在教育變革的運動中,還是在日常的學校教育中,香港家長不是被動的旁觀者,就是無奈的接受者。但其實家長應該在教育革新過程中發揮作用,應該在學校教育中,加強與學校合作,加強向學校問責,加強運用自己身為家長的權益和力量,為自己的子女爭取最大而應得的學習效益。 我認為當大多數家長有了正確的教育心態,並且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和能力,他們就會形成一股強大力量,以至學校甚至教育當局也不得不回應他們的教育訴求,不良的教育生態,就有望慢慢回復正常。 此外,有的辦學者和校長也很不滿目前的狀况,也很想擺脫應試教育的枷鎖,他們都有心推行創新教學法和新穎課程,只是擔心家長未能接受,會影響學校的生存,故不敢嘗試。如果家長具有相同的正確教育觀,就會給予學校認同和支持,就會有更多學校有勇氣和能力作出改變。 可惜我力有不逮,多年的搞作也徒勞無功,只能寄望有能者出現。在這個應試教育制度下,香港學生身體疲累,情緒困擾,精神委靡,心靈空洞,種種痛苦不一而足。決策者不正視,辦學者不理會,如果家長也不着緊,不但我們的孩子要繼續受盡折磨,香港的未來也將黯淡無光。 文:陳葒(「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 作者簡介﹕深信有教無類,毅然放下直資中學校長的高薪厚職,成立免費補習天地,助基層學童補習;近年亦大力推動「無牆教室」。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