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專為幼兒而設 點線面玩轉劇場

小朋友把「阿點」放在透明的管子裏「碌來碌去」,玩得不亦樂乎。(黃志東攝) 有時家長想帶幼兒觀賞電影、舞台劇都不容易,一來場地未必招待,二來難找合適題材。但最近就有一齣打正旗號、只招待2至6歲「BB」的幼兒劇場,透過戲劇、形體動作、音樂及投影等感官元素,讓大小觀眾置身異想天開的奇幻世界,欣賞簡單線條和形狀所幻化出的美感。   這天,大細路劇團藝術總監兼劇團經理林英傑(意粉叔叔)和他的團隊,特別來到仁愛堂顏寶鈴幼稚園主理一個別出心裁的工作坊,以各種有趣小道具,帶領一班K3學生探索「點、線、面」的無限可能。 林英傑(黃志東攝) 「這個是『阿點』呀,它最喜歡『蜎窿蜎罅』,走來走去,坐不定的!」意粉叔叔用他誇張的聲線配合形體動作,把一個個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投進一個透明的管子裏「碌來碌去」,一班原本安坐地上的小人兒,頓時笑得人仰馬翻,叫喊聲此起彼落。 當「阿點」愈聚愈多,「阿線」便出現了。意粉叔叔邀請了幾個小朋友出來,一起合作用大大小小的布條創作不同圖案,然後給其他同學猜猜看。一班小觀眾急不及待地搶答︰「這是三角形」、「這是菱形」、「這是屋形」……全部bingo,非常醒目! 意粉叔叔(中)和同學們合作用布條創作不同圖案,給觀眾們猜猜看。(黃志東攝) 飛天布掀高潮 孩子手舞足蹈 如此笑笑玩玩,半小時的工作坊已經過了一大半,意粉叔叔立刻請來壓軸嘉賓——「阿面」。當他和拍檔合力把一塊面積很大的布在同學們的頭頂輕輕掠過時,現場熾熱的氣氛進一步升溫,大家都手舞足蹈,爭着跟「阿面」打招呼。這些反應,亦是意粉叔叔最想要的,「小朋友的童真、投入,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當「阿面」在頭頂掠過時,小豆丁情緒高漲,紛紛伸手欲一親它。(黃志東攝) 大細路劇團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發展兒童劇目,觀眾對象以小學生為主,但7年前,意粉叔叔毅然衝出香港,用了3年時間遠赴英國、加拿大、法國、捷克、奧地利和維也納考察交流,發現原來外國早已發展嬰幼兒劇,「他們甚至招待0至2歲,一些連爬都未懂或未站得穩的BB,讓他們入場感受0至2歲的音樂、舞蹈和劇目」。 點、線、面構成視覺空間 於是,意粉叔叔便將幼兒劇場的概念帶回香港,並於2018年創作第一齣「BB劇」,而今次《BB大過天之點、線、面》,則是劇團的第二齣。「35分鐘的演出,無台詞,因為無想過要帶出什麼大道理,只是希望通過演員不同的眼神、表情、動作、聲線,讓他們感受到整齣劇的節奏。而點、線、面是構成視覺空間的基本元素,波波對小朋友又是非常吸引,相信他們會看得開心。」 (受訪者提供) 仁愛堂顏寶鈴幼稚園教師楊家豪表示,點、線、面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概念,幼稚園各級都有機會涉獵,「K1主要學用點和線去做手肌練習;K2則運用點和線去做一些符號、數字;K3準備升小學了,就要知道如何以點和線來組成文字」。他表示,比起平日課堂,這個工作坊顯然為學生帶來更多視覺刺激,因此不同能力的小朋友都投入參與。 楊家豪(黃志東攝)   ■INFO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大細路劇團《BB大過天之點、線、面》 日期︰11月12日至14日(周五、六、日) 時間︰11月12、13日 晚上7:30;11月13、14日 下午2:30;11月14日 上午11:30;全長約35分鐘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對象︰2至6歲幼童及其家長 門票︰$200(標準門票,大小同價)/ $700(家庭套票,包4張門票)及「點線面神奇盒子」2個 詳情︰www.newartspower.hk/event/superbaby 《BB大過天之點、線、面》是專為2至6歲幼童及其家長而設的幼兒劇場,整個演出也沒有對白。(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減考試 增遊戲 助小一生適應

香港教育大學今年以問卷訪問了825名K3家長,了解幼兒面對升小的準備及焦慮程度。調查發現92.8%家長對子女升小一感壓力,53.5%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超過35%的學童曾出現過分擔心及煩躁不安等焦慮徵狀。超過九成家長希望得到更多支援,例如有機會觀課、多了解小學課程等。校方可以怎樣針對小一學生需要,協助他們適應? 玩「老師話」提升學生專注力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教育大同開展「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旨在營造以學生為本、全人發展的學習環境。該計劃的伙伴學校、位於大圍的循理會美林小學就承接去年政策,取消小一入學後第一次考試,副校長鍾日榮解釋,小一生既要適應新的校園環境,功課也比幼稚園時多,假如再加上考試,學生的壓力會很大,加上去年疫情肆虐,同學之間相處時間並不多,倒不如將測考、溫習、核對試卷前後所花的兩星期時間改為與他們上課,協助他們適應校園生活,「我覺得這些措施都很好,起碼令(小一)學生不會手忙腳亂」。 於該校第二年任教「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簡稱LBD) 的區飛燕老師觀察到,今年學生協作能力較弱,同時也不太肯聆聽老師的說話,所以她原本為學生設計的課堂活動亦要中斷,改為遊戲時間,訓練學生聆聽及協作能力。「我會跟他們玩『老師話』,如果你不聆聽別人的話便會輸。我跟他們玩了一堂,下一堂課的時候,他們真的比較專注望老師。」 「小一適應」由建立安全感開始 坊間一般把小一新生適應的着眼點放於讓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的操作模式,例如校規、上課時間表等,希望學生可以盡快跟上小學的步伐;而我們為學校提供的動手學開展教材套,就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照顧學生身心需要,令他們享受學習過程,明白課堂中需要彼此尊重,並學習建立課堂常規。適應課程共17個單元,首12個單元會以認識學校及建立安全感為主,譬如老師會與學生共訂規則,也會讓學生來個「校園大尋寶」,認識校園的人和設施,過程中也能訓練學生的提問、協作和反思能力。 在建立安全感後,後續的單元會循序漸進,讓學生慢慢建立自理、溝通、創意及協作能力。祖堯天主教小學今年成為了「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的伙伴學校,有教師表示過往常識科也有遊覽校園活動,但今年在該計劃的支援下,他們設計的小一新生適應課程增加了訪問環節,老師觀察到學生都變得很主動,認為適應課程既可以增加學生對校園認識,也可以訓練其溝通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一適應」不局限於開學初期,事實上,學生需要更多時間過渡至新的學習模式,因此學校仍然需要在課程和教學法上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和能力。新學年開始,老師、家長,我們一起加油吧! 文:周嘉俊(教育大同助理宣傳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大叔大嬸的愛

雞蛋仔上幼稚園,結交了「麻甩」好兄弟,經常拖手擁抱,晚上睡覺也會指着照片告訴我,這是他最好的朋友,用英文說很愛他。有一次放學手拖手,兩個男孩子戴着口罩要惜惜,就像熱戀中分開一秒都要抱頭痛哭,讓我啼笑皆非。反而好兄弟的媽媽皺起眉頭,提醒他們,男孩子是不可以親嘴的,讓我有一絲錯愕…… 打破性小眾角色定型 我沒有追看早陣子的人氣劇集,也不是鏡粉(雖然很驚訝身邊很多仙氣女神或者媽媽級朋友原來是忠實粉絲),但也留意到多了人討論同性戀議題。這齣劇打破了性小眾的角色定型,較有深度地討論恐同及同性戀者需要等。不過追劇還追劇,偶然看到社交媒體上一些留言,不難察覺仍有很多衛道之士,提出很多負面的質疑,抗拒開放討論同性戀者的平權議題。 早20多年前,大學時代已經討論同性婚姻在法律上的保障,但直到現在,我還未見到什麼人權進步……那時侯因為要做功課,曾經訪問過一名同志,問了一條很愚蠢很冒失的問題,我問他如何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者,他客氣地(忍着白目)回應我:「就像你從沒質疑自己是異性戀一樣,自自然然就知道。」 創造平權空間 那當頭棒喝讓我反省,骨子裏我對性小眾有一些「判斷」,對他們存有獵奇心態,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平等對待」。 如今有了孩子,和丈夫認真討論將來要是雞蛋仔向我們出櫃,我們要如何保持鎮定、如何反應? 撇開宗教信仰,做父母最怕就是孩子受苦,大叔大嬸的愛在香港仍算沉重,走這條路不容易。但假如有一天孩子鼓起勇氣向你承認同性取向,證明親子關係充滿信任、這個家庭充滿愛。如果怕孩子因為同性戀而受到歧視,那麼父母更要努力創造平權的空間。歧視存在於不同的領域,學習障礙、新移民、性別、年齡、職業崗位等,性小眾只是其中一個議題,家長們不要過分偏激而把出櫃的子女推開,反而要多想想,我們在不同範疇為子女爭取過什麼公平和公義。 仔大仔世界,要是雞蛋仔真的喜歡男孩……正面看,他可能幫我省卻了婆媳衝突呢!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前懲教主任,放棄鐵飯碗轉型全職主婦,兼職實習社工督導/繪本伴讀導師/家庭輔導員。興趣廣泛,不務正業。最大成就是生了一個「雞蛋仔」,置了一頭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英倫助鄰:何謂好學校? 還看Ofsted報告

上次談過英國學校的「成績」,今次要說一說「校風」:校風如何,好多時都要靠口碑。如果生活在同一個時空,日子久了就自然會對該所學校有個印象,或許你會從朋友圈中聽得到家長的意見,亦可在網絡上的討論區中去嘗試探討。英國也有Mumsnet,更可以從Google Comments中看看留言。但這些都只是道聽塗說。當我們仍未落地,哪裏可以找到對學校有全面及代表性的評價呢? Ofsted派員到學校審查 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是負責監督提供教育、兒童服務及培訓機構的部門,獨立於政府行政部門,直接向國會匯報。Ofsted會定期派員到學校,就着學校的「領導及管理」、「教學質素」,學生的「行為與安全」、「個人發展」和「表現結果」等幾大範疇作全面的審查。視學督察會通過審查資料文件,實地視學考察,與管理層、師生和家長面談去撰寫報告。 評級差不等於成績差 視學督察會在報告內就每個範疇及學校整體表現撰寫評語及評級。Ofsted Ratings分4級:Outstanding、Good、Requires Improvement及Inadequate。但大家別用直線思維,以為評級愈好就等於成績也是愈好,這是坊間常見的誤會。承上文提到幾大審查範疇,心水清的讀者都知道成績只是學生「表現結果」的一個部分。當然,許多傳統名校都長期既是Outstanding School亦是成績出眾,但這並不是必然掛鈎的。我就在為家長尋找學校和落腳點時,發現了有少數學校成績出眾但卻被評為Requires Improvement甚至Inadequate。其中有一所三年GCSE平均成績達全英Top 10%的State School竟然在今年被評為Inadequate!這樣特別的個案當然吸引了我的眼球去細閱整份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我的面書專頁看看。 公開試成績、家長意見 資料公開 其實香港都有校外評核報告,可惜教育局並沒有公開上載報告。家長如欲窺看,只能透過公開資料途徑,通過教育局向有關學校索閱,惟學校可決定是否公開該校的報告。相反在英國,無論是學校的公開試成績還是Ofsted reports都是公開資料。再加上Ofsted Parent View會開放網上問卷供家長填寫,並把所有學校的家長調查結果在網上向公眾公開。所以,只要你肯勤力蒐集資料,懂得如何分析解讀,一樣可以掌握心儀學校的情况,為選擇適合子女的學校做好準備。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www.facebook.com/LunLondo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風暴下的「接納」教養課

近日接連出現颱風或熱帶氣旋、黑雨、紅雨,除了是天文科學課,也是很好的教養課。「何時掛風球?」是這場10月風暴主要爭議的地方。其實早掛晚掛也會受到批評,批評別人實在很容易,只需張開口,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即可。可是,被批評的一方,他們背後經歷了什麼?我們又有沒有花心思去了解呢?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動機 不少市民都只看眼前結果去批評所發生的事,就好比家長,只看見孩子「不規範」的事而加以批評,卻沒細心研究他們背後的動機,即是造成「不規範」事件的原因。 我們接納(acceptance)孩子,不單是口說付出 「無條件的愛」那麼簡單,更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孩子每一個行為,也有其背後原因的,如果大人沒留意背後動機,很容易令孩子覺得不被重視,有被忽略的感受。究竟如何做到接納孩子而非盲目接受孩子的錯呢? 1. 設身處地感受孩子的感受 把我們同理心放大,設身處地感受一下,孩子正在面對什麼,是增加接納力度的最佳方法。有些時候,只是簡單地互換一下角色,就很容易理解孩子的「為什麼」。例如,當孩子拖延症發作,提不起勁做任何事,家長設身處地感受一下孩子當下的心情,或許就能了解到「換轉自己都會咁諗」,接納由此開始。 2. 不要把孩子想得太美好 很多時我們都被小朋友「天真無邪」的外表認定他們是善良的,但不要忘記,孩子總會學到「走精面」的一天,當孩子講大話,我們又會如何應對這個局面呢?有一天,大女兒跟我說已經完成數學功課,但當我一看之下,我極度懷疑她是抄答案的(不要問為什麼,孩子掌握到什麼,家長心中有數吧)。當真相打開時,我那一刻雖然憤怒,但更會思考,「想當年我也做過同樣的事」。有答案在旁邊,我也沒把握可戰勝引誘。或許我們都把孩子想得太完美,太有道德,往往忽略了孩子也會受到誘惑,也會有失腳時。 3. 接受孩子的限制 正如天文台,下黑雨、掛風球是根據數據和指引去做決定,這就是他們的限制。現實是怎樣,他們就算知道,也只能按現有機制去做,所以全港下大雨,市民覺得應該是黑雨,但由於數據未達標,所以天文台還是沒有行動,大家還是要澗水上班上學。 我們的孩子也有限制,他們有各自擅長或不擅長的事,當他們做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理應接納他們的限制,也同時接納孩子。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以孩子為中心 創價適合慢熱男孩 問◢ 兒子性格慢熱,怕生保,升小時心儀傳統津小。想問香港創價幼稚園及根德園幼稚園哪一間更適合他? 答◢ 如果你心儀的是傳統津小,需要有25分才有把握獲取錄,而分數是基於父母是否在該小學畢業、宗教信仰是否與該校一樣等,讀任何幼稚園都沒有分數。若兒子怕生保,似乎創價幼稚園比較適合,因該校以「孩子為中心」作辦學理念。 論選擇論世襲超收額 80網更勝32網 問◢ 小女是2017年出生的細B,現讀又一村學校K2,有太子地址,但會搬去上水。女兒性格熱情活潑外向,但有言語遲緩問題,因過往報考經歷(N班4間全部失敗,K班報16間只1間收),深感她資質平庸,只有英文略好,也沒有任何興趣班或獎狀資歷。我先生主張在北區80校網升學,覺得跨區上學路途遙遠,怕小朋友辛苦;同時他本身是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舊生。但我不熟悉80校網,只是感覺如果大抽獎,旺角32校網相對較好。兩夫婦為升小問題分歧很大,對於女兒未來升小深感憂慮,還望趙sir就選擇校網問題,以及該區學校對學生支援方面(怕到K3畢業,都未必排到到校服務)指點迷津,謝謝! 答◢ 雖然你女兒報4間N班都失敗,但K班取錄她的1間,卻是辦得很好的又一村學校。校園面積大,用螺旋式教學,讓小朋友循序漸進的透過遊戲來學習。而且該校有頗多英文外籍教師,對小朋友英語學習有幫助。其實每個校網都有排名高及排名低的學校,32校網不一定好過80校網,本人根據世襲超收額來排位,80校網中超收額10個以上的小學,前年有10間,去年有9間,而32校網去年和前年都只有2間;况且80校網有14間小學供選擇,32校網共得8間,因此無論從世襲超收額或可供選擇學校數目來看,都是80校網佔優。至於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在80校網14間學校中前年排名第4,去年排13,兩年平均排第8,是不錯的小學。 獻主會華德同級 博跨區不值得 問◢ 家住土瓜灣34校網,小朋友有天主教分,即20分。如在自行階段,應選擇獻主會小學,還是值得用20分去博一博跨區的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呢? 答◢ 如果用世襲超收額來排位,獻主會小學去年在34校網17間小學中排名第10,而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在41校網10間小學排名第7。兩校排名差不多,但論取錄機會似乎獻主會小學較大。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母女愛的傳承 一起參與寄養服務

年過70歲的張太,投身成為寄養家長已經超過17年,她現在仍然照顧一名4歲的寄養女童。張太憶述寄養服務的經驗,曾照顧過在學習及行為上有偏差的男童,以致時常被學校老師要求面見她。照顧寄養孩子需要付出許多心機和時間,然而她從不抱怨,那份愛心至今仍沒有止息。 擔任寄養家長後,張太總共照顧了10個寄養孩子。張太的女兒李太也受她的影響,投身寄養服務,母女倆關係因而更加緊密,也讓這份愛傳承,為弱勢兒童提供適當的照顧及享有家庭生活。 當初社工告知張太,計劃為她配對3個月大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芳(化名),並帶她到醫院探望女嬰。張太沒有照顧有特殊需要小孩的經驗,家人也擔心她能否應付,建議她要再三考慮。回家後,張太仍時常掛念小芳,與她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因此張太決定成為小芳的寄養家長,讓她快樂健康地成長。縱使照顧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在體能、認知和語言等各方面,均需要多些時間適應及訓練,但張太從沒有放棄的念頭。轉眼間,小芳在張太的家生活了3年半。 照顧唐氏寶寶 付出無私愛 提起小芳,張太就滔滔不絕,當小芳得到一個海外家庭領養時,張太既開心又不捨。為了幫助小芳及早認識領養的家人及當地的環境,張太為她作了不同的準備,例如在家中多處張貼領養父母的照片,並向她講述領養父母的家庭軼事和讓她看當地的生活影片。當領養父母第一次見小芳,她就自然地懂得稱呼他們為「爸爸、媽媽」,令張太十分欣慰;而她有能力為孩子付出無私的愛心,亦讓她感到滿足。現在小芳已在外地生活,仍不時與張太聯絡,告知其生活情况。張太覺得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孩子成長,這服務別具意義。 張太的女兒李太,看見母親這份無私的愛,也感受到成為寄養家長的那份喜悅。李太兒子在年幼時亦常與小芳相處,成為李太照顧寄養孩子很大的動力。李太很喜歡小朋友,她自己的孩子已長大,有時間可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的孩子。 在母親的鼓勵之下,李太自2017年開始成為寄養家長,現正照顧兩名分別是4歲半和2歲半的寄養孩子,他們時常親近李太,更不時稱呼她為「媽媽」,李太也視他們為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李太笑說自己在管教寄養孩子時如遇到困難,母親就成為她諮詢的對象,以及精神支柱。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港正接受服務的寄養兒童有935個。香港每年有不少寄養家庭因年事已高或其他原因退出,盼更多有能力的家庭加入服務。香港學生輔助會自2004年加入寄養服務的行列,讓兒童及其家庭得到支援。查詢寄養服務,可致電3582 4108。 (作者提供) 文:黎秀雯(香港學生輔助會寄養服務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Bed Time Story

最近有一名讀者家長,send了一個在屋苑內張貼的招聘廣告,問我點睇。點解會問我?問得我的當然不會是一般招聘。今次是有家長想請兼職,為4歲小朋友講英文故事,$50半個鐘。我好想知道,究竟這份工有沒有人肯做? $50半個鐘 請人為孩子講故事 有人把這個post放在家長論壇分享,大多數留言都覺得小孩子真慘,做父母的為子女講故事的時間都沒有,一切用錢搞掂。如果真的以為一切可以用錢搞掂的話,出手不應該是$50還要只計半個鐘,萬一小朋友扭計,又或者愈聽愈興奮唔夠喉想繼續聽,超過半個鐘點計?其實為孩子講故事,重點不在故事,亦不在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父母和孩子的metime、wetime!明明應該很溫馨親密,可惜完全變質成例行公事,只求做咗不求甚解,嘥氣兼嘥錢。 我和大兩歲的哥哥自小感情非常好。靜靜雞話個秘密給大家知,小時候晚晚為我講故事哄我睡覺的,就是哥哥!雖然講的都是耳熟能詳的小紅帽白雪公主仙履奇緣,但就是令我安心入睡。 至於我自己,做了媽媽之後,無論工作幾繁忙,晚上的商業應酬宴會,我都極少出席。一家人一起食晚飯是習慣,到了瞓覺時間,大小T兩人都會自動自覺上牀等我,聽我講故事一起玩遊戲。和他們一起作古仔玩文字推理接龍,一人一句,童言無忌,天馬行空,笑作一團。非常十分之幼稚,只不過小孩子本來就是幼稚,童心童真,可愛到不得了! 和孩子暢所欲言,想講就講想問就問,毋須避忌、不會迴避的溝通成為習慣,所以我們3個無所不談;再加上我引導有方,他們在學校的情况,和同學間的相處,家中大小事,即使我不在學校不在家中,一樣能夠掌握情况。隨着他們年長,我們的討論話題談話內容,深度闊度與日俱增,真正做得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呢? 相處時間 重質不重量 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時間耐性培養建立,bed time story,是陪伴孩子們的優質時間。我知家長個個都忙,但其實孩子們何嘗不是一樣咁忙?相處的時間,重的是質不是量。陪伴孩子成長,父母絕對不能疏懶鬆懈,一定要用心用時間密切維繫。親子關係一旦疏離有隔膜,裂痕出現了,之後想修補,就難了。 實在太多父母捉錯用神,拼命工作搏命搵錢,忙得不可開交,想給孩子最多最好的教育;偏偏忽略了子女最需要的最渴求的,其實很簡單,是父母的關懷關注關心。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愛情地圖

無論家裏有沒有小朋友,婚姻關係都是家庭關係中重要的一環。良好的婚姻關係對夫婦兩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對小朋友的發展亦有正面影響。問題是:我們可以做什麼去建立和維繫自己與配偶之間的關係呢?兩性關係權威John Gottman就認為,要婚姻關係融洽,夫婦之間就應該持續了解對方的生活、興趣和志向。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通過一系列開放式問題去建立「愛情地圖」。例如: 了解配偶生活 興趣 志向 生活篇:我的配偶最近忙什麼? 我的配偶最好的朋友是誰? 我的配偶當前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我的配偶感到壓力時,他/她最想獲得怎樣的安慰? 我的配偶對自己的健康感到滿意嗎?為什麼? 興趣篇:我的配偶最喜歡吃什麼? 我的配偶空閒時最喜歡做什麼? 我的配偶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我的配偶最喜歡一個怎麼樣的假期? 我的配偶最喜歡什麼禮物? 志向篇:我的配偶覺得做什麼最有意思? 我的配偶最大的理想是什麼? 如果我的配偶中了彩票,他/她會做什麼? 我的配偶的「10年大計」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我的配偶離開了,他/她最想這個世界記得自己什麼? 過去篇:我的配偶小時候感到最傷心的事是什麼? 我的配偶小時候感到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我的配偶覺得最生氣的一件往事是什麼? 我的配偶覺得最害怕的一件往事是什麼? 我的配偶覺得最重要的「生命時刻」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時刻這樣重要? 要增進大家感情的最簡單做法,就是夫婦兩人定期找機會坐下來,互相問對方這些問題,不停更新「愛情地圖」,更新互相對對方的理解。 ◆想要更生動地了解「愛情地圖」的運作方法及好處,可以收看婚姻關係動畫系列《草田夫婦與樓上兩公婆的日常》之《愛情地圖》:https://youtu.be/FqJyqRmtVio (圖:Teddy W.Y.Chow) 收看婚姻關係動畫系列《草田夫婦與樓上兩公婆的日常》之《愛情地圖》。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乜嘢叫校譽?

報載藍田的聖公會基孝中學一名女生在校內遭遇欺凌,搞到「食唔落飯,瞓唔到覺,係咁喊係咁喊」。她批評校方包庇涉事男生,家長已報警。 校內欺凌可大可小,要視情况而定,一般來說分清是非就可搞掂,學校若大事當無事反造成問題。報章報道頗為詳盡,引述女學生說及男生扔書桌、抓胸部,教師阻止報案;報道中最離譜的是訓導主任勸喻不要報警,話即使報警亦不會提供相關紀錄,又向警方表示該受欺凌女生「有精神分裂及幻想症」;另一社工暗示要保住校譽,勸家長不要報警。報道更指,涉事男生得悉女事主已報警,以言語恐嚇話其父母會「搵人打你」。最荒謬是家長要求見班主任,據稱獲安排在一房間等候,從下午1時等到晚上6、7時,原來該班主任已放學。校長已和事主家長會面,據悉承諾跟進事件,稱如教師做得不好會徹查及改善,並會安排事主參與「香薰班」。 校園欺凌 隱瞞百害無一利 嘩!乜?家啲學校管理文化演變成咁。扔書桌怎可容忍?你估黑社會講唔掂數飛枱飛凳咩!抓胸是性侵,報道指不單不懲罰,班主任仲公開叫其他學生不要誣衊及孤立涉事男生。「誣衊」已經定性該涉事男生無辜,未調查先判無罪;報道提及的訓導主任勸止報警,仲話就算報警都不會提供相關紀錄;你又唔係醫生,竟指該被欺凌女生有精神分裂及幻想症(咁即係話該女生安白造喇)。勸事主家長不要報警可以理解,但以不提供資料為要脅則茲事體大,?家啲家長唔係懵得咁淒涼。何况自己的女兒給人扔書桌、抓胸,仲話要「搵人打你」,唔報警點有安全保障啊!約見班主任,叫人由下午1時等到晚上6、7時,自己就放學鬆人,這是什麼尊重什麼禮貌?恕小婦人不客氣講一句:如此行為不足以為人師,留在教育界會教壞下一代。 正本清源 才能保校譽 基孝中學校長大人、校監和校董會,辦學團體聖公會,千萬不可側側膊,全港幾百萬對眼?實㗎。報道中提及的訓導主任、班主任,甚至社工,軟硬兼施,又嚇又?,無非想撲熄火頭,以免影響校譽。現在正是挽回校譽的好時機,正本清源,是其是,非其非,替被欺凌者取回公道。有乖師道的應公開道歉,將校政扭曲的應受紀律處分。 學校是教育場所,也是社會的縮影,公義、真理、謙遜、融洽、友愛、正直等都應發揚光大。校譽是建立在這些正面的元素上,遮遮掩掩將黑暗事物收藏在地氈底,總有一天發霉發臭,校譽也隨之江河日下。好奇怪,香港好多學校鍾意將家醜密封,有救護車或警車來學校就認為是羞家的事。意外要預防,但一間學校成千人,有意外是尋常事,何必忌諱!忽然想起2013年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10歲女生墮樓身亡事件,教職員寧願通知7倍路程的聖約翰救傷隊,也不願致電999政府救護車,可能學校有些僵化的規定,教職員非遵守不可,也許是怕救護車聲驚動鄰里,影響觀感,甚至影響校譽。 校長們,知否良好校譽如何建立,如何維持?與此同時,王師奶好想知創意十足的「香薰班」係乜?係要用柔和的香薰薰陶「幻想症」乎?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