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同理心學堂:青少年期,是家長煩惱開端

「自從升上中學後,我個仔成日拎住部手機,係咁同人寫信息……」 「我個女以前好聽話。但升上小六後,就成日駁我哋嘴,仲開始學人扮靚!」 「我個女話想去夜街,仲話要去朋友屋企過夜,我點放心呀!」 時間過得很快,孩子由呱呱落地、啜手指、流口水、要換片餵奶,轉眼間便發育長高,身子已高過大人的肩膀。當子女不再依偎自己,不再事事依靠自己,目送孩子的童年,為人父母者,真的感到依依不捨。有時甚至會想,如果時光可以停留,讓孩子的成長停留在那一刻,永遠需要媽媽的擁抱,需要爸爸的引導,那有多好,因為實在捨不得那份互相依存的親密感。 然而,回心一想,若他們真長不大,又會怎樣呢?想想以下情况:進入青少年期,子女沒有朋友,只「宅」在家;子女不喜歡時尚妝扮,永遠穿那件迪士尼外套出街;沒有主見,不會反駁大人,事事要問父母意見才敢行動……如果這樣,你又會有何反應?有何感想呢? 做父母,就是經常有這一種矛盾,又想孩子快高長大,又想他們不離開自己。 面對孩子變化 父母難適應 順應天性,進入青少年期,子女便脫離孩童時的「BB味」,渴望建立自己的個性和身分(Identity),追星、玩心理測驗、星座占卜等,模仿別人和探索身分,是很普遍的表現。渴求朋輩的認同、對異性有興趣和幻想、反叛、渴望自由、情緒不穩等,都是青少年期的「自然現象」。其實,青少年往往覺得自己的轉變「無問題」,正常不過,但感到煩惱、把問題放大的,往往就是我們這班大人。對於這個急劇的轉變,父母的確比少年人更難消化和適應呢! 「姑娘,咁我可以點做?我係咪唔理佢就得呢?」這一句說話,我在家長講座、輔導面談,從家長口裏聽過千百遍。沒錯,孩子長大了,我們的確要學習「放手」,有些「雞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例如吃什麼、房間如何擺設、用什麼款式的書包,就給子女作主。他們都需要學習有主見,亦需要有自己生活的空間。然而,又是否什麼都不用理會,給他們自己做決定呢?我認為青少年人仍在成長的轉捩點,他們在重大決定上(如選科、升學、談戀愛等),會有迷惘、不解的時候,仍很需要成年人的指引和關心。作為父母,可以嘗試轉用一個彷彿「朋友」般的姿態,和他們傾談。 以下就是一些例子,如果我們能夠用「同理回應」,加上以朋友說話的口脗,便可以和青少年子女好好溝通︰ 「就快揀科了,你會唔會都有少少煩惱,唔知點揀?如果你願意,或者我都可以畀少少意見。」 「近來,見你心事重重咁,係咪因為朋友關係或者學業壓力?有冇嘢我可以幫到你,同你傾下?」 「我明白你好想去外國升學,應該都有好多嘢需要考慮,如果你OK,我可以同你傾傾……」 在子女青少年期,學習適當地放手,有智慧地同行,是父母重要的人生功課。這份功課雖然艱難,但總會過去的,願大家苦盡甘來。   註︰各位讀者如對上述題目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332 4899 或電郵至counselling@ymca.org.hk。   文:葉思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心理輔導員、認證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5期]

詳細內容

兒童滑板:學習面對挫敗 跌倒再站起 「信自己做得到」 板仔踩出自信

早前東京奧運首次加入滑板項目,一眾未成年選手的出色表現令不少人歎為觀止,驚險場面也有很多,氣氛緊張,節奏緊湊。女子街式滑板金牌得主西矢椛更只有13歲,大大打破了家長們對「板仔」的固有負面印象。其實早年本地亦未有具規模的兒童滑板課程,全靠一班滑板愛好者落力推廣,才得以令幾歲的孩子也有機會一嘗踩板滋味。   今年9歲的Scott自6歲起開始學滑板,除了一般基本技巧,從2米高斜台滑下、帶板起跳(Ollie)、在碗池中快速滑行等簡單花式也難不到他。爸爸Rico說:「以前大家覺得板仔就等於壞孩子,他們只在晚上活動,感覺不太好。但你看,現在是早上11時,已有這麼多人來滑板場練習,(滑板)其實是一種很健康的運動。」 愈想不跌愈易跌 香港的滑板場大部分位處室外,夏天又曬又熱又多蚊,所以Rico多選擇在傍晚陪伴兒子練習。很多人認為家長讓小朋友學滑板,首先要「唔怕肉赤」,因為這種講求速度與花式技巧的運動,無論練習及比賽時均很容易受傷。跌瘀、擦傷等事情經常發生。這些年來,Scott每學一個新花式,都要重複練習很多次,會跌倒、受傷,但他領悟出學滑板的首要條件並非不怕跌,而是要從正面地去想。「你不要老是想着不要跌倒,你愈去想就愈易跌。你要想的,就是相信自己做得到。」Rico說,一般碰撞都只是小意外,最常見和棘手的反而是拉傷肌肉。「他練習難度高的動作時,最易拉傷腳,那種傷不是睡一覺明天便會好起來,而是需要做物理治療根治。」Scott曾因拉傷腳而被「罰停賽」2星期,對他來說,不能練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為了保養好身體繼續踩下去,也只能聽從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好好休養。 由於滑板課程在近年才較普及,Scott初學踩板時,父母都是找導師單對單私人教授,就連本地有沒有滑板場地也不清楚,他記得那時在平地學上板、推進等基本動作,偶爾在滾軸溜冰場上課。不過近年本地已出現不少合乎國際標準的專業場地,如2019年啟用的荔枝角公園極限運動場,便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街式」滑板場,其他如蒲崗村道公園、柴灣池畔花園滑板場及香港單車館公園的室外滑板場也是板仔們常出沒練習的地方。 Scott小時候跟爸媽到日本旅遊,在公園時看到其他小朋友踩滑板,看得目瞪口呆,爸媽便替他找來私人導師教授。(黃志東攝) 荔枝角公園極限運動場是香港少有的國際標準「街式」滑板場。(黃志東攝) 滑板運動經過多年發展,近年亦有不少專為小朋友而設的滑板課程。利園兒童學院Xplore每季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各項兒童課程,當中利園三期更有一個偌大空間可作滑板、滾軸溜冰等活動,過去便曾與「全香港滑板協會」合作,推出「迷你滑板」課程,以不同障礙物打造具挑戰的滑板場地,教授6歲以上小朋友基礎滑板技巧及簡單花式動作。記者這天看到孩子們佩戴好頭盔、護膝和護腕等防護措施,一個跟一個在小斜台踩上又踩落,動作雖重複,但個個精神奕奕,即使偶爾跌倒了,又拍拍褲子起身再來一次。 在利園兒童學院Xplore有多種課程,其中在兒童滑板課程中,小朋友在場內利用簡單障礙物練習上落斜道和樓梯,家長也可在旁觀看。(蘇智鑫攝) 80年代學滑板 靠看錄影帶 負責課程的全香港滑板協會主席李凱賢(Brian),在行內無人不知,他既是樂隊「廿四味」的成員,也是滑板店「8FIVE2」老闆,多年來致力推廣滑板運動。現時協會經常舉辦比賽、表演活動及開設課程,有約10名導師在協會的觀塘室內滑板場,以及在其他場地教授不同年齡人士學踩滑板。Brian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不像他小時候「盲摸摸」,走了不少冤枉路。1980年代,只有14歲的他愛上滑板,「當時學滑板只能看錄影帶,研究別人雙腳的位置、膊頭動作等,再在街上試。這個過程很漫長,不像現在小朋友可以有導師指點,見到有錯可即時糾正,讓他們能夠快一點開竅」。 當了30多年「板仔」的Brian說,玩滑板的人並非大家想像中的「壞孩子」,「小時候到街場練習會遇到很多滑板愛好者,我們見到對方做到特別花式,都會表示敬佩,即使走過去請教別人,大家都樂意互相指點,全部人都很友善呢!」(蘇智鑫攝) 建議6、7歲開始學 Brian建議學滑板最好由6、7歲開始,因為孩子太小,只會自顧自玩,加上肌肉和骨骼未發展得好,會較吃力。「不過也要看小朋友天分,有些人3、4歲也可開始。上板、推前、落壆,小朋友一般在幾堂內便學會,但滑板好玩在花式千變萬化,全世界都沒有人能做到所有花式,而且即使是同一動作,每個人做出來的風格也不同,所以大家才會不斷鍛煉、鑽研。」 Brian說,滑板可鍛煉膽識及不放棄的心態,如果學員夠膽識,學2、3年便可控制得很好,有5、6年經驗已可做到頂尖級的花式。他除了希望透過課程讓年輕一代愛上滑板,更希望下屆奧運有機會帶着出色的選手到法國觀摩,與不同國家的板仔交流,讓香港運動員可以踏上這種新興運動的國際舞台。 跌倒乃兵家常事,導師會鼓勵孩子起來再試一次。(蘇智鑫攝) ◆知多啲 便宜滑板約400多元 不少提供滑板課程的機構都會提供滑板予初學者使用,當然小朋友亦可自攜私家板。現成的滑板價錢最便宜約400多元有交易,但由於每個人踩板習慣不同,所以當有一定技巧後,很多「板仔」都會自組零件,為自己組合一塊最合適的滑板。 衣服沒有硬性規定,主要以舒適為主,鞋則要貼腳,底要平。Brian建議小朋友一定要戴頭盔,以策安全。(蘇智鑫攝) 滑板配件(蘇智鑫攝) 滑板的主要零件包括板身、輪架和輪子,以小朋友板來計算,最佳尺寸是長度30吋,闊度7.3至7.5吋。至於輪子大小、鬆緊度可按踩板者喜好而定。(蘇智鑫攝) 動作示範:左腳在前的踩板動作稱作Regular(左圖),後腳上板後,兩腳尖再轉往同一方向(圖右)。(黃志東攝) 藝人心聲:兒子愈踩愈大膽 車婉婉欣賞孩子勇氣 車婉婉兒子「BBQ」(圖)現時4歲多,剛開始接觸滑板,媽媽說:「最初是他的表哥先學,而我也覺得這種運動不但可練習體能和平衡力,也可讓他學習面對失敗後如何站起來,所以想趁他年幼時,雙腳還短短的便去學,較容易取得平衡。」她說BBQ比較「論盡」,如快點掌握到平衡和反應力,將來學習其他運動也會較輕鬆。 (車婉婉facebook圖片) 跌倒後邊哭邊嘗試 在剛過去的暑假,婉婉替BBQ找到一連三天的兒童滑板暑期課程,可以讓他體驗一下。「最初看到他有點怕,因為不懂平衡,幸好他膽子大,夠膽嘗試。其他家長推介我找一些專為踩滑板而設計的褲子給他,那是有一些保護墊在裏面的,讓他們跌倒時不會太痛。」 婉婉說,兒子尚算堅強,一般跌倒也不會大哭,唯有一次跌得很重,那次便哭得很厲害。作為媽媽雖然心痛,但她深信這個過程由導師指引會更好。「導師說:『無事嘅!拾起板,排隊再來一次!』我很贊成小朋友要學習面對困難和挫敗,再勇敢嘗試。很多小朋友跌倒,都會想走、想放棄,當時他也用一個求救眼神看着我,但我卻想他完成,讓他明白不能走。哭了一場後,他邊哭邊跟導師說想試一次,當時我很欣賞他這勇氣,有了這種精神,將來做人處事也可作為借鏡。」那次之後,她安排BBQ繼練上滑板課,兒子有時到公園,也要求帶同滑板練習,令她感到很開心。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救得一時 唔救得一世

今時今日本港教育局面亂過《亂世佳人》,寺多和尚少,有書無人讀,教育局話有兩間公營中學只開得1班中一,並預計學齡人口將持續下跌,因2020年生育數字創20年新低。小學方面情况更慘,《小學概覽2021》中有21間小學小一只開1班,本年慘上加慘,累計減少超過55班。一方面學齡兒童愈來愈少,另一方面移民愈來愈多,滾水淥豬腸,兩頭縮。此情此景,愛香港、愛教育者如王師奶,真是心如刀割。 合併學校 成效小難度大 面對如此局面,教育當局、學校本身、辦學團體都要諗計,但計將安出?據知教育局已和辦學團體商議,將收生不足的學校合併。有合併本錢的只是大辦學團體,如果是單頭或一兩間學校的,根本併無可併。即使規模最大的天主教會或聖公會,成效亦不會大,因為受地區限制:例如收生不足的學校一在柴灣,一在香港仔,班級的數目好配合,二合一可說無縫合併,但如何能說服柴灣的家長將兒女送去香港仔上課?反之亦然。除非兩間收生不足的學校都在同一區及隸屬同一辦學團體則或有可能。學校本身又可以做啲乜?生源少真係神仙難救,校長們要求乘勢推行小班教學,務求不縮班、不殺校。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也是唯一可做的事。 教師到鄰區弱校搶學生 為了生存,教育界也曾做過一些有辱斯文的事,例如同區學校搶收學生,一些聲譽較佳的學校超額收生做後備資源,以備不時之需,累得弱勢的學校潰不成軍;有些學校以送書簿、送校服、送補習,送免費校車吸引學生入讀;至於教師在商場、車站、街市派招生廣告是司空見慣的事。最令王師奶歎為觀止的是在中學派位辦事處門外攔途招生,情况略似新樓盤開賣搶客,辦學辦到咁,夫復何言! 還有更離譜的是:有學校到鄰區比自己更弱勢的學校搶學生,趁該弱勢學校新生報到日,配備校巴,老師們分乘私家車,由副校長指揮。有新生準備入校之際,教師們在校門外分組重重包圍,向新生家長大彈該校千般不是,入讀等於入黑店,然後將該生和家長推上自己的校巴,直駛回旺角校舍。唉!這樣的求存,這樣的行徑,算是哪一門教育,尊嚴何在?不要以為小婦人在作故事,敢以人頭擔保,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教育界中人知,好多教師知,甚至有好多教師被迫落水參與其事。 面對今日粥多僧少的局面,教育界是否要在鬥獸場內你一刀我一劍,不擇手段的置對方於死地?王師奶雖是婦道人家,但認為生存得要有尊嚴。校長們,也許你用心良苦,想為教師們保留飯碗,請不要使用斯文掃地的手段,為你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污點;教師們,生活當然重要,難道你不珍惜自己從事教育初心的純潔?人生道路可選擇不少,不要跑進骯髒的泥濘;辦學團體,請堅持辦學的理想和宗旨,不要讓屬下的學校為生存而無底線地拋棄原則,何必呢! 救得一時,唔救得一世,該停止就停止,該捨棄的就捨棄。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訓練工作記憶、反應抑制、變通能力 簡易遊戲 玩出執行功能

不少家長經常為子女「叫唔郁」、「唔專心」、「無耐性」而大動肝火,但其實小朋友未必是存心跟大人「作對」,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未發展成熟而已。執行功能可通過訓練改善,專家教路,甚至藉着簡單的家居遊戲,讓孩子「玩」出執行功能,同時改善親子關係,一舉兩得。   什麼是執行功能呢?香港小童群益會「陽光校園」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計劃隊長侯凱齡(Ivy)解釋,執行功能是指大腦在處理日常工作時需要用到的高層次認知技巧,「哈佛大學把它比喻為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唯有具備良好的系統,不同的航機才可井然有序地升降,否則會釀成大混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需要運用執行功能,Ivy舉例,簡單如媽媽一句吩咐:「回家後,你要把書包放好,除下口罩,去洗手間洗手,再出來客廳。」當中已牽涉執行功能中的工作記憶(記着指令),甚至是反應抑制,「假如當時客廳是開着電視,孩子又很想看,那他就要抑制自己想看電視的欲望,繼續執行媽媽的指令」。 香港小童群益會「陽光校園」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計劃總監鄭惠君(左)及隊長侯凱齡(右)均認為,遊戲是幼兒最佳的學習方式,家長只要掌握到策略,不單可提升子女的執行功能,更可促進親子關係。(賴俊傑攝) 3至5歲發展黃金期 3至5歲學前階段,是發展執行功能的黃金期,Ivy指出,不少研究均發現,執行功能良好的幼兒,往後不論學業、語言發展、交社人際等,都有較出色的表現。「但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後天培養」。此計劃服務總監鄭惠君(Joel)補充,幼兒執行功能高低,除受先天條件影響,例如一些有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徵狀、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徵狀的小朋友,執行功能會相對較低,也同時受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包括家長能否以身作則、提供足夠的指導和協助等。「我們常聽到家長叫小朋友『專心些』、『做好些』,但究竟如何才是『專心』,怎樣才叫『做好』,卻沒有具體闡釋。」 為支援有需要的幼兒,該計劃在今年3至7月,於機構提供服務的13間幼稚園內開展執行功能小組,透過遊戲和提示策略,訓練孩子3項核心技巧,包括工作記憶、反應抑制和變通能力,共有99名幼兒參加。而這個小組,同樣惠及家長,「除了幼兒有8節小組訓練,我們亦提供2節家長課程及1次家長諮詢服務,目的是鼓勵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在家『玩』出執行功能」,Joel說。 打鬧減少 親子關係改善 她又稱,這個同是一項研究計劃,除上述13個實驗組,還有9個對照組,透過共變數分析(ANCOVA),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的家長,在前測及後測的數據,「結果顯示,實驗組家長在行為量表中給予子女4項執行功能(工作記憶、反應抑制、靈活變通及情緒控)的評分,都較對照組的得分有明顯改善」。更令Joel欣慰的,是活動促進了不少家庭的親子關係,「從家長的回饋,當小朋友的執行功能提升,能夠配合指令,打鬧的情况減少了,大家相處得比以前融洽」。 ●玩出執行功能 ◆活動1:水果密令(圖) 目標:提升幼兒工作記憶能力 道具:家長預先準備水果圖卡,以及與那些水果相應顏色的積木。例如紅色積木代表蘋果,綠色積木代表啤梨等 玩法:當家長發出指令,例如︰蘋果、蘋果、啤梨,小朋友便需要取出紅色積木2個,綠色積木1個 活動1:水果密令(賴俊傑攝) ◆活動2:紅綠燈(圖) 目標:鍛煉孩子反應抑制 道具:「紅色路牌」、「綠色路牌」各一,一頂帽子 玩法:以正常版作熱身,當家長舉起「綠色路牌」,表示孩子可前行,相反,舉起「紅色路牌」,便要停止所有動作。之後家長戴起帽子,示意轉玩變奏版,若舉起「綠色路牌」,孩子要停止所有動作,直至舉起「紅色路牌」,才可前行 活動2:紅綠燈(賴俊傑攝) ◆活動3:快樂火車(圖) 目標:提升學童靈活變通能力 道具:伸縮間尺、廁紙筒、原子筆、紙、繩子、顏色線等 玩法:家長先在地上貼上顏色線,然後請小朋友利用有限的物資,看看能否砌出長度可超越顏色線的「火車」 活動3:快樂火車(賴俊傑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主動傾聽 應對壞消息

上回提到,當配偶與自己分享「好消息」時,可以運用「主動建設」,一邊問很多跟進問題,一邊讚美配偶的優點,幫助配偶重新體驗「好消息」帶來的正面情緒。但配偶分享「壞消息」時,我們又可以做什麼呢?例如,丈夫對妻子說:「今天老闆在午飯時間突然給我安排工作,還要求我立即回應!我到3點半才有機會吃飯啊!」 這個時候,妻子可能會有以下3種反應: 1.「3點半有機會吃飯也算好了!有一次我在公司開大會,到5點也有沒有機會吃東西呢!」 輕視丈夫的經驗,令丈夫自覺「小題大做」。丈夫或覺得妻子完全不體諒自己的苦况,於是不想再與妻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2.「我之前買了一些餅乾讓你放在公司,就是幫助你應付這類情况!你為什麼不先吃些餅乾呢?」 着重幫助丈夫解決問題。妻子的說法雖不是沒有道理,但丈夫還沒有完全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妻子就要求丈夫理智地處理事情,甚至有點怪責丈夫「自討苦吃」的意味,丈夫心裏可能會覺得有點不是味兒。 3.「你突然要處理老闆安排的工作,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一定覺得又急又餓又??了!」 這反應叫主動傾聽,特別着重運用「情緒反映」和「意思反映」去表達同理心。前者指妻子準確地描述丈夫的感受,後者指妻子扼要地描述發生了什麼事。妻子的主動傾聽令丈夫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丈夫:「對啊!你知道我這個人最怕捱餓了,那時候真是一邊餓着肚子一邊覺得生氣。」 妻子:「你一定進入hangry模式了!還要應付老闆的特急要求,同時要處理這麼多東西,聽起來真的很辛苦。」(妻子繼續運用主動傾聽) 丈夫:「對啊!不過老闆那件事真是急的。之後他請了大家吃下午茶。你看,他放工後還給我發了一個電郵,說我懂得risk management呢!」(丈夫自己在壞消息中找到正面的地方) 妻子:「嘩!老公你真的很厲害,讓我看看他的電郵。他還說你懂得調動人手,你帶領大家做了什麼?」(妻子見到丈夫變得正面,立即運用主動建設) (插圖︰Teddy W.Y.Chow) 想更生動地了解「主動傾聽」的運作方法,可以收看婚姻關係動畫系列《草田夫婦與樓上兩公婆的日常》之《主動傾聽》:https://youtu.be/ClfNtFTcPOA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點心麵樂園玩味聖誕

日本零食一向都大受小朋友歡迎,當中不少更設專門店甚至主題樂園。以「童星點心麵」為主題的日本三重縣「童星點心麵樂園」於2019年開幕,很多香港人暫時不能親身飛到日本參觀,「恒基兆業商場×童星點心麵聖誕玩味樂園Oyatsu Land香港駅」,可讓大家一睹樂園歡樂氣氛! 沙田中心.沙田廣場準備了「七彩童星點心麵滑梯」,屯門時代廣場則有香港首見、接近3米高的品牌第三代吉祥物星太郎,而星太郎更是首次衝出日本,為大家送上期間限定的「童星Baby Star製麵工廠」,完成遊戲獲取日本直送限量「童星點心麵杯」及特選調味配料;大家除可帶走自家製小食外,更可以在「童星點心麵」DIY照相館,設計獨一無二的照片。 ■恒基兆業商場 × 童星點心麵聖誕玩味樂園Oyatsu Land香港駅 日期︰即日至2022年1月2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沙田中心L3大堂、屯門時代廣場南翼L1大堂 查詢︰2606 3700(沙田中心.沙田廣場) ● 送限量精品 沙田中心.沙田廣場及屯門時代廣場送出「童星點心麵聖誕玩味樂園Oyatsu Land香港駅限量精品」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20個,每人可獲禮品一份。(圖2) (圖2)(商場提供) 有興趣的讀者請先讚好《Happy PaMa教得樂》及明報副刊Facebook專頁,並於「家家有禮網上表格」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得獎。 截止日期:12月7日 ■家家有禮 網上表格:link.mingpao.com/71837.ht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醒神醒目健腦操

小朋友每日早上趕上學、晚上趕家課及溫習;家長也要花大量時間幫小朋友溫習、預備測考。你們有否覺得早上起牀時仍很疲倦,難以專注學習,工作及運動時手腳有不協調等情况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做些簡單的健腦操,加強左右腦聯繫和整合,提升專注力、記憶力、手腳協調及書寫能力,同時提升運動表現。 5式加強左右腦聯繫 第1式:多飲清水(Drink water) 室溫清水可以促進身體的傳導功能,提升身體能量,令腦筋清晰,減低眼睛疲勞。 第2式:腦開關(Brain button) 一隻手放於鎖骨附近,另一隻手放在肚臍上(圖A)。按摩鎖骨附近位置約30秒,然後轉手重複動作。此運動能喚醒各個感官,增強及改善專注力、記憶力、閱讀能力及活動速度,令身體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準確地接收信息。 第3式:交叉運動(Cross crawl) 左手觸右膝,右手觸左膝,左手觸右腳跟,右手觸左腳跟。重複1至2分鐘(圖B)。它可助協調左右腦,刺激兩邊大腦及身體,有助增強專注力、手眼/手腳協調,改善身體的柔韌度及姿勢。 第4式:掛鈎(Hook-ups) 手指交叉互扣(圖C),放在胸口前,正常呼吸,保持1分鐘;跟着手指相對(圖D),放在胸口前,正常呼吸,保持1分鐘。掛鈎運動能平靜及放鬆緊張的情緒,開通經脈,使身體左右協調,提升自信、做事效率及正能量,預備學習。 第5式:揉搓耳廓(Thinking cap) 拇指放在耳朵後,由耳朵上方開始,從上而下輕柔地按摩耳朵,再回到上方。重複約1分鐘(圖E)。父母亦可為孩子按摩耳朵,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同時能增強孩子的聆聽專注力、記憶力,並減低身心壓力。 家長每朝可與孩子做5分鐘健腦操,孩子在上課及小休時都可以做點健腦操,同時做些伸展運動,有助提升專注力、身心協調,促進學習能力。筆者跟小朋友做物理治療訓練時,如涉及協調上肢(如拍球)或左右協調(如跳繩)時,會先做健腦操,再練習拍球或跳繩,效果立見。 (圖︰作者提供)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張玉華(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神童的悲劇

其實「神童」標籤究竟是詛咒還是榮耀?對孩子來說,我肯定說是詛咒,那個所謂光環帶來的種種壓力,心智都未成熟的小朋友,如何受得住?榮耀,當然歸於父母,我說是父母貪慕虛榮,為自己面上貼金,因而催谷無所不用其極,大家可會覺得我偏激偏頗?再討論這個之前,先看看一則新聞。 冬天不懂穿衣 不會過馬路 有「東方神童」之稱的魏永康近日病逝,終年38歲。據報道,魏永康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母親在兒子兩三個月大時已教他認字。他4歲學完初中課程,13歲跳級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連讀碩士博士。不過,3年後被勸退學,原因是「欠缺生活自理能力」。究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到什麼程度,才會導致被退學的嚴重後果? 在報道中講起原因,母親非常自責,為了兒子能專心讀書,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外無微不至,真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兒子讀大學,母親就一直「陪讀」照顧。到北京中科院讀書,媽媽不能同行照顧就出事。冬天應該怎樣穿衣服保暖都不知道,社交能力完全欠奉,不懂與人溝通相處。這個神童,究竟是天才還是白癡? 我想起另一名音樂神童,蜚聲國際著名小提琴家陳美(Vanessa-Mae)。3歲習鋼琴,5歲學小提琴,10歲跟倫敦愛樂管弦樂團同台演奏,11歲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取錄,13歲成了現場演奏柴可夫斯基和貝多芬協奏曲的史上最年輕小提琴手、15歲推出專輯The Violin Player……她曾經公開講過,幾高難度的樂譜,在幾多觀眾面前,在幾宏偉的演奏廳演奏都難不倒她,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過馬路,她就是不會! 揠苗助長 摧毁孩子一生 魏永康和陳美,兩個都是神童受害人!始作俑者,當然是他們的家長! 不管孩子的天資有幾出類拔萃幾聰穎,說到底都只是個孩子,童心童真最可愛。已經不只有幾多專家講過,愉快的童年,是一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必須;和同年齡的朋友一起玩耍玩樂,是孩子的權利。揠苗助長,效果不只是適得其反,是摧毁了孩子的一生!讓孩子慢慢來,在愉快環境之下成長學習,並不會耽擱孩子的天分,天才不會被埋沒。重點是,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是一個天才,都有獨一無二的才華,極度非常惋惜痛心的是,有幾多父母明白相信? 小T小時候,各方面的表現都比同齡孩子出色成熟,教師們不斷叫我帶他去做資優測試,我聽了就算。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快樂的童年只有一個,我有責任捍衛孩子愉快成長的權利。大T雖然從小抗拒返學讀書,但我知道她一樣有其他天分,所以我耐心配合慢慢和她一起發掘。如果我採用高壓強權的手法逼她讀書,會修得成她憑自己努力實力在梨花女子大學畢業的正果嗎? 屈穎妍的《怪獸家長2:孩子復仇記》中,前中大中文系楊鍾基教授有此序:「在讓孩子『精通琴棋書畫、七八種外語、十八般武藝…… 一屋證書』之餘,還給他們『一張學做人的證書』。」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跟小新Chocolate Rain 遊日本名勝

調皮搞笑的蠟筆小新遇上可愛的Chocolate Rain,會帶來什麼驚喜?今個冬日,大小朋友都可以在「蠟筆小新 × Chocolate Rain冬瀛樂遊趣」主題裝置中與他們同遊日本名勝! 想影相的「團友」,可到MCP CENTRAL,一睹3.5米高、煲呔造型的小新及Fatina一同登上日本第一絕景富士山的情景,亦可在「雪見小路」商店街等不同遊日必到的名勝打卡。H•COINS 會員兼享「趣遊冬日照相館」即影即有相片,與一眾主角同遊名勝打卡! 至於想玩的大小朋友,必到MCP DISCOVERY「冰雪樂園」遊樂區,場內有「擲雪球大師」及「極地冰壺大挑戰」互動遊戲,更有機會贏得限量禮品!現場更特設期間限定店,推出一系列《蠟筆小新》30周年主題限定精品及Chocolate Rain獨家主題單品。 ■ 蠟筆小新 × Chocolate Rain冬瀛樂遊趣 日期︰即日至2022年1月2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將軍澳MCP CENTRAL & MCP DISCOVERY(新都城中心2期及3期) 查詢︰3194 3200 ● 送蠟筆小新 × Chocolate Rain獨家聯乘限量禮品 MCP新都城中心送出「蠟筆小新 × Chocolate Rain獨家聯乘限量禮品」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每份包括餐枱墊及便條貼。名額20個,每人可獲禮品一份。(圖2) (圖2)(商場提供) 有興趣的讀者請先讚好《Happy PaMa教得樂》及明報副刊Facebook專頁,並於「家家有禮網上表格」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得獎。 截止日期:12月7日 ■家家有禮 網上表格:link.mingpao.com/71837.htm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最好的我們成就最好的我

這陣子,陸續邀請今年的插班同學到校長室談談9月至今的校園生活,幾名同學一個組合來到校長室,也不用我多花時間熱身,他們已談個不停。有同學感覺來到校長室很新奇,有同學和我分享入讀亞小後認識的新朋友,也有同學拿起書架上的繪本和同學一起閱讀……一陣熱鬧過後,輪到我和小孩子們談幾條問題,也是本文想分享關於校園適應的幾點情况: 同學分享的3件事 第一樣和同學攀談的是,請他們分享在校園的一個朋友。同學能夠在學校建立友誼是很重要的事情,單純的知識學習可以師徒相授、遙距學習,但校園卻是小孩子們建立社交經驗、豐富情感結連的地方,因為同學們感受彼此,才能體驗一起成長、互相分享支持的可貴,最好的彼此成就每一個最好的孩子。 第二樣請同學分享的是,他們在校園中感到新奇的一件事。小孩子的成長其實充滿好奇,同學天性就喜愛觀察、探索,校園如果能夠「保鮮」,總讓學生發現到校園的新奇和不一樣,定能讓孩子對學校有更大的投入感。 另一樣請同學分享的就是,說說班裏的一件事。班房是孩子們的小小世界,那裏每天都有很多課堂學習,很多人與人的互動,讓孩子們留意身邊的人和事,關心班裏的大小事情是十分重要的。 彼此扶持 在校園找到自己角色 可貴的是,同學們來到這間學校只有數個月,已能告訴我哪堂課很有趣、哪個同學今天好像不開心、哪個同學是班中的歡樂分子、哪位老師今天給了他一個小鼓勵……還有一個同學說他主動收拾了班中的圖書角,這個同學不止受到照顧,也能夠在校園中學習服務他人。我相信,小孩子在付出中,有助他在校園裏找到自己的角色,與此同時,讓同學在互助關愛下彼此扶持,亦是我們努力培育學生成長的方向。 文:鄭家明 (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