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爸媽:與孩子訂立使用網絡的界線

孩子愈來愈早接觸網絡世界,無論父母是否願意,都阻止不了他們跟網絡世界的結連。所以,要讓孩子有正確使用網絡的態度,還是愈早教育愈好。當他們從小養成良好使用的習慣,便可避開層出不窮的網絡陷阱。 要幫孩子建立網絡界線,首先要跟孩子有親密的關係。如果關係薄弱,界線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但假如他們打破界線時,父母又應該如何面對呢? 界線非愈多愈好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跟孩子訂立了界線就一勞永逸,反而要知道,界線是要來打破的!孩子在界線上游走、「彈出彈入」是很正常的。或許他們未有能力維持表現,也可能網絡世界吸引力太強勁,使他們不自覺便過界。 父母最常擔心的網絡問題,包括在線上跟陌生人聊天、使用社交軟件交友,還有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等。為此,界線是需要訂立的,但並不是愈多愈好,因為太多界線,我們難以認真執行,而且無論我們訂立再多的界線,也追不上瞬間萬變的網絡世界。因此,界線應該愈少愈好,代表我們對孩子的信任。 過界處理原則一:需要反覆練習 當孩子進入網絡世界,或許會出現不少亂子,過界了,父母不妨跟他們好好作一次深入的交談,先不談要如何承擔後果,反而應冷靜地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藉此修正他們的價值觀。(當然大前提是孩子肯跟你深入交談,這就是彼此關係是否親密的重要,如果只會責備,是沒有孩子願意跟我們交談的) 告訴孩子,能否正確使用網絡是一項漫長的旅程,過程中出錯是很正常,踏中各種陷阱也是一件正常事,重要的是,父母會陪伴你一起走過這個旅程,不斷練習,直至你學會正確使用網絡。然後,再一次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的方法,最後才是承擔過界的後果。 過界處理原則二:父母有最終擁有權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理」就是父母權威下的一些原則,要使孩子知道,有些原則是用來保護他們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電子產品,大多數都由父母供給,但即使手機是父母給孩子使用,也不代表那部手機的擁用權在孩子身上。換句話說,「手機是借給孩子,不代表孩子全權擁有那部手機,最終擁有權還是在父母身上」。在App Store下載軟件的密碼、信用卡資料等,應該由父母保全。那孩子要下載軟件時,父母便必然知道,也可跟孩子了解下載動機。 過界處理原則三:信任 之前提及,孩子會不斷犯錯,如果動不動就責罰,他們會認為我們對他們不信任。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我們對孩子的確不夠信任,才會設立愈來愈多規範。信任其實是一道防線,無論如何,也不要使孩子感到我們的不信任。孩子的心,也許明白自己常常失信於已訂立的界線,但如果感到父母仍對他們信任,是他們修正的動力。 網絡世界千變萬化,父母不妨多了解,將心比心,使孩子感受我們的體諒。打開他們的心扉,才能令他們更易養成正確的使用習慣,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

根德園受家長歡迎 九龍真光 聖保祿利升小 問◢ 想問下列4間幼稚園評級如何?根德園幼稚園、九龍真光中學(幼稚園部)、聖保祿幼稚園、聖保羅堂幼稚園(北角)。 另外,請問聖保羅堂幼稚園(北角)畢業生,去聖保羅書院小學或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叩門和面試,有沒有優勢?它們是否有聯繫呢? 答◢ 參考教育局之幼稚園教育計劃質素評核報告,本人給聖保羅堂幼稚園(北角)評級為A(從A++至A-);根德園幼稚園為深受家長歡迎的學校之一,重視品德培養、多方面思考及自學自律精神;九龍真光中學(幼稚園部)重視幼兒探索及體驗學習;聖保祿幼稚園重視幼兒主動學習、喜愛學習的態度。 九龍真光中學(幼稚園部)和聖保祿幼稚園畢業生,都有機會升上同一辦學團體的小學。至於聖保羅堂幼稚園,雖然亦有畢業生考入聖保羅書院小學,但幼稚園本身與聖保羅書院小學、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都沒有直升聯繫。 政府資助 學術高 呂郭碧鳳最啱心水 問◢ 兒子獲得九龍迦南中英文幼稚園、威廉(睿智)幼稚園(黃埔)、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學位,想問哪間較好?心目中想找一間有學券(編按︰幼稚園教育計劃)、學術高又有校車的,可否給點意見?在沙田和九龍區有哪間幼稚園可以銜接升到小學和中學? 答◢ 你列出的幼稚園當中,參考教育局之幼稚園教育計劃質素評核報告,我給九龍迦南中英文幼稚園的排名是A(從A++至A-),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則為最高的A++。所以如果你想找一所參加了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可考慮呂郭碧鳳。沙田區沒有幼園能「一條龍」銜接小學和中學,九龍區有德望幼稚園,但它是私立獨立幼稚園,不是免費幼稚園。 40網宣道排名中上 20分值得考慮 問◢ 家有龍鳳胎,兩人都有首名子女15分,另有天主教5分共20分。家住深水埗區40校網,不介意兩人不同校。本人是大坑東宣道小學舊生,但經過多年,不知學校現在排位如何?不想選太催谷的學校,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答◢ 如果用世襲超收額排名,大坑東宣道小學在40校網21所小學排名約為8、9,即是中上,不會太催谷,如果你兩名小朋友有20分,值得考慮。更好的選擇如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聖公會基福小學等,可能要25分才入到,你願意博嗎?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happypama@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解鎖孩子心:關心孩子疫下情緒

「為什麼又不能上學呢」、「公園又封了,店舖關門了,疫情是否很嚴重」、「如果我們感染了,我們是否都要被隔離」……疫情下,孩子有向你訴說過心中的疑惑嗎?如果觀察到孩子有不安的情緒,我們可以如何開解他們? 同理情緒 真誠應對 大人擔心疫情,孩子亦然。有些孩子會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聽到相識的親人和同學染疫會感到緊張,但他們未必懂得表達,父母可多留意與孩子的對話,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 如果觀察到孩子沒精打彩,尤其看完疫情新聞後變得煩躁不安,又或者沉默寡言,我們可以嘗試溫柔地關心孩子:「你有什麼感受呀?你有擔心的地方嗎?我們好願意聽你慢慢說。」讓孩子知道父母樂意一起討論,他們不需要把擔憂放在心裏。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真實的情况,因為刻意隱瞞事實或敷衍他們,反而會讓孩子有不真實的想像和沒有安全感。 引導聚焦「可控制」的事情 這兩年,透過學校和家庭的教導,相信孩子對疫情已經有不少了解。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我們可以勤洗手、減少到人多的地方、多做運動來增強抵抗力,也可以請孩子幫忙清潔家居,讓孩子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現况。 讓孩子有「同伴」同行 停課使孩子未能與同學相聚,長時間留在家中,難免感到失落。有家長曾分享經驗,讓孩子每星期與好朋友相約,透過網絡一起聊天和做功課,使孩子能維持社交,並有「同伴」互相支持的感覺。當然,重要的「同伴」是父母,我們散發出的氣氛比說話有更高的感染力,若父母感到焦慮不安,孩子也會感受到。祝福大家有一顆穩妥的心來感染孩子,開放地與孩子多溝通,定能走過眼前暫時的困境。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柳暗花明 Gook luck to you!

朋友們,你還好嗎?孩子的「暑假」過得怎麼樣? 人生真箇無常,打從2019年的夏天開始,無數事情讓大家深切明白變幻原是永恆,學懂了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原來平平安安就是幸福。但願這個疫情「第五波」速速潰散,還大家平凡尋常的生活,讓孩子們在灑滿陽光的操場奔跑,大家重見笑臉,做個HappyPaMa。雖則願望卑微,卻未必能一蹴即就。 「估佢唔到」的地震與戰爭 無常或許就是「估佢唔到」的意思,就在2022年這個被提前的夏天、3月14日的凌晨,你有被震醒嗎?對,是震醒。那晚半夢半醒之際,牀在晃動,剎那間,你會極速打開手機,只見社交媒體討論區驟然出現一些相同的分享:「feel到嗎?」、「好驚」、「牀震咗幾秒」、「我真係感受到!」做夢也想不到香港也會如斯真實地感受到地震吧?幸好前幾天那個緊急警示系統已經為大家暖過身,心情應該平復得很快! 另一項「估佢唔到」的事情是發生於2月20日的俄烏戰爭,有說這是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事。友人的孩子問:「點解要打仗?21世紀都要打仗?可唔可以傾吓唔打?」90後的孩子成長於相對物質富裕及科技掛帥的社會,認為談判、調解、打官司,甚至利用演算法(algorithm)去改變未來、化解矛盾,是有效解決紛爭的方法和策略,况且當全球已經連線,國家之間所追求的應是合作而非敵對,所以他們覺得全面開戰是不文明的舉動。Well,坦白說:千禧之後,地緣紛爭以至戰爭常有,一如佛陀說人有3種心病,名曰貪、嗔、癡,其中貪就是一定要得到,否則心不甘,情不願。這個「貪」起始時微小難測,卻會累積沸溢,以致爆發…… 抽離網絡 深呼吸靜心3分鐘 朋友們,面對眼下紛擾顛倒的種種,要happy好像仍有點遙遠,然而若能稍稍抽離,或許當下就能生起剎那清涼安靜。須知道,今天網絡世界已全面改變了大家的視野,「注意力」成為寶貴資源,當眼球被吸引,「注意力」的擺放或會有所分別,繼而影響取態、決定和行為。因此,不如試試定時放下手機平板,來個深呼吸,靜心3分鐘,用360秒重奪眼球,reset and come alive。 最近有首打氣歌,滿有智慧,填詞的林日曦先生寫道:「苦盡甘到了又苦,黑夜清晨和正午,這種循環法則很堅固……」正因如此,「厄運不會太頑固,等候多兩秒吧,天會隨時逆轉所有錯誤……」對呀!塞翁失馬,柳暗花明,黎明已至,Gook luck to you!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讀樂樂:簡易筆觸寫出抽象議題

閱讀會有進程,當中有循序漸進,亦有不按章法,挑選自己喜愛的書就埋首鑽研。繪本有文字和圖像互相配合,與讀者對話;亦有靠着單純圖畫來帶領讀者進入作者的世界,閱讀故事。或許家長會問,小朋友何時會少看圖像、多看文字呢?香港人十分喜愛model answer,筆者亦不例外,或許生活過於忙碌,沒有思想的時間和空間。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筆者有一個學生,在他小學三年級時已看完整套金庸小說,翻看的時候還是津津樂道。 事實上,要讓小朋友培養閱讀習慣,並不困難,只要: 1. 在家設立圖書閣、架 2. 鼓勵在學校借閱圖書 3. 假期逛圖書館 4. 讓小朋友首先揀選自己喜愛的書本等 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家長們自己有沒有閱讀的習慣,為子女做個好榜樣。閱讀並非只有單一目標——增進知識,假如家長和子女都擁有閱讀習慣,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溝通平台、促進關係。筆者爸爸喜歡閱讀報章雜誌,更喜歡歷史,他會為當時的國際大事剪報、寫筆記。就是這樣,令筆者亦培養出剪報和寫筆記的習慣。 話說回來,小朋友在閱讀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歷「量」,即是大量閱讀。當他們飽覽繪本後,隨着成長,自然會開始選擇叢書,探索文字間所營造的想像空間。Novel(小說)裏的行文用字能讓讀者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一本優秀的小說能讓讀者參與其中,就算隔着時空都能進入故事裏,站在主角身旁,成為故事裏的一角。 兩個少女相遇的心路歷程 A Handful of Stars——作者:Cynthia Lord。出版社:Scholastic Inc.。(作者提供) A Handful of Stars是作者Cynthia Lord小說創作的第4部,以兩個12歲少女(Tigerlily and Salma)的相遇、相識和相知的心路歷程,帶出外勞、種族歧視、友情、自我認同、理想及勇氣等議題,正正是青少年所面對的實際處境。這些議題對高小學生讀者來說,相對抽象和具爭議。雖然如此,作者Cynthia亦能以簡淺易明的詞彙、靈巧的筆觸,將這些議題巧妙地安放在兩個主角的日常生活當中,藉着有眼疾的愛犬Lucky、緬因州的野藍莓(wild Maine blueberry)、蜜蜂(mason bees)、Hannah(Tigerlily的好友)、Brandon(Hannah暗戀的男生)、藍莓皇后選美大賽(Downeast Blueberry Queen pageant)等呈現出來。 作者Cynthia以第一身敘事,讓Tigerlily講述她和Salma Santiago相遇的原因——The only reason I ever spoke to Salma Santiago was because my dog ate her lunch。她用了年輕人的氣質,以簡單直接的筆觸開始這虛構故事,繼而以''if''(假如)'Sometimes life is like a long road leading from one ''if'' to another'(有時,人生就像一條長路,由一個「假如」接着另一個「假如」而引領出來)帶出人生的不可預期。 ''Someone has to be first. And if anyone thinks you don't have a chance of winning, well, there's only one thing for us to do.''...''What's that?''...''Prove them wrong,'' 這段對話顯示了Tigerlily的勇氣與不屈精神。''It takes all kinds of people to make a world.''這句回應了種族歧視的不合理。 A Handful of Stars整個故事行文流暢,情節緊湊,可以自讀,亦可以朗讀。Tigerlily怎樣處理她與Hannah 因「重色輕友」的褪色友誼、她對亡母迷糊印象的修復、她與 Salma 友誼的發展與維繫都是本書的精彩之處。 文︰呂美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孩子接種的勇氣

因應新冠疫情的變化和發展,當局積極鼓勵家長安排孩子接種疫苗,以更有效地防禦嚴重的病情。但對孩子而言,「打針」也對他們的勇氣作出挑戰。包括筆者在內,不少家長的孩子都對打針感到莫名的焦慮,究竟家長可如何預備好孩子勇敢去面對呢?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資料,多數兒童對打針都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因此焦慮的感受實屬「理所當然」,而小部分孩子更會出現「驚恐(phobia)」的情况。中心建議家長宜讓孩子簡單地明白接種的資料,例如接種的過程歷時多久、在什麼地方、家長會否陪伴等。如果細心留意,其實「真正」接種的過程只需要一秒鐘,但整個安排、等候和解說的過程就動輒需要近半小時。因此,家長不妨想想如何好好「消耗」該半小時,可在這段時間內引導孩子投入其他事情,例如閱讀短故事、看卡通、畫圖畫、玩小遊戲等;孩子亦可帶同自己日常喜歡的物品來陪伴,例如玩具車、洋娃娃等。此外,與孩子深呼吸也是不錯的選擇。家長可告訴孩子深呼吸能吹走接種帶來的不舒服感覺,而行動上家長則可在孩子的手掌上,用食指畫一隻小蝴蝶,畫第一邊翅膀時吸氣,畫另一邊時便呼氣。記緊節奏要緩慢,心情較易放鬆。 「接種」代替「打針」 勿重複強調痛楚 另一方面,家長可在認知想法的角度下工夫,例如在字眼上,家長可用「接種」來代替「打針」,描述過程可說「被筆拮一下」、「被蚊子叮一口」,我們要向孩子坦承過程會有點不舒服,但要避免重複強調痛楚。同時,家長可教孩子告訴自己︰「我好安全」、「小小不舒服,我不怕」、「只是一秒鐘,小問題」、「接種了更強壯」等,以不同的說法來帶動相對正面、勇敢的想法,讓孩子明白接種過程只是「一件小事」,卻帶來很重要的意義。 完成接種後,家長當然要讚賞孩子的勇敢表現,告訴孩子之後會更健康,爸爸媽媽也會很高興,即使之後或有輕微不適,只需要多喝水、多睡眠休息、冷敷痛楚的位置等,便可以紓緩。 (插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SEN 照顧者】伴侶分擔 社會支援 減少SEN家長壓力

在第五波疫情下,確診數字高企,死亡人數增加,加上各項防疫措施,一般市民也感受到壓力,更何况是24小時候命的照顧者!早前多間社福機構聯合組成的「照顧者易達平台」向會員做問卷調查,發現不單是護老者,SEN兒童(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照顧者同樣承受巨大壓力,當中七成每周照顧時數更達61小時,「工時」長兼「困身」,還要跟疫情作戰,家長的壓力瀕臨爆煲,亟需社會正視及伸出援手。   全天候照顧 無休息時間 「我1日24小時都要照顧他們,根本沒有休息時間!」育有一子一女的張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既要應付中一長女踏入青春期的情緒變化,又要照顧5歲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幼子,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孩子疫下「失學」,對一般家長來說,已經很頭痛,家有SEN小孩的張媽媽,困擾就更大,「囝囝一整天都在家又跑又跳,就算我發火咆哮,他都未必停下來,撞傷了,又哭哭啼啼,要我去安撫」。 張媽媽指出,今波疫情間接令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的兒子,情緒起伏很大。(受訪者提供) 照顧老嫩壓力大 嚴重失眠 相比起張媽媽,「雙料」照顧者勞太就更辛酸。她與丈夫、子女及母親同住,其中9歲兒子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而71歲母親則患有糖尿病及腦血管閉塞,起居飲食,都需要人照顧。 「我怕小朋友感染,很少帶他們出街,或者因為沒機會放電,囝囝的情緒起伏很大,很難搞。」勞太透露,之前上網課,兒子曾因跟不上進度,關掉鏡頭或離開座位,又試過在牀上蓋被大哭大叫,或發脾氣亂掉和破壞書本、玩具,甚至以頭撞牆去發泄情緒。「現在老老嫩嫩都在家,照顧到細,又照顧不到老,我覺得很無助,失眠情况也愈來愈嚴重,精神壓力已經去到臨界點。」 「雙料」照顧者勞太,既要照顧年邁有長期病患的母親,又要照顧SEN兒子,心力交瘁。(受訪者提供) 第五波求助增 自覺「快爆煲」 一直有為SEN學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服務的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稱,上述個案,只屬冰山一角,「這一波疫情,有超過300多人次的SEN兒童照顧者主動致電我們求助,有些甚至央求把孩子帶來中心,因為他們說壓力大到透不過氣來,感到自己快要爆煲了」! 不少研究都指出,SEN家長的焦慮、抑鬱傾向都比一般家長高,因此吳健文說,電話不能聽了就算,中心會因應求助者的狀况,提供到位的支援,「現在很多NGO的非緊急實體服務都暫停了,但我們依舊提供有限度的開放,例如仍然有SEN學童課餘託管班,好讓雙職家長在這個特別暑假可以安心上班,不用獨留兒童在家;另外,繼續讓情緒不太穩定的SEN學童來到中心接受訓練,我們不敢停,是害怕會衍生家庭危機」。 吳健文(受訪者提供) 線上情緒管理 踢足球講故事 當然,有限度的實體服務不能滿足所有SEN學童家庭的需要,所以中心亦設有線上暑期託管班,「一星期5天,每朝早約有2個半至3小時跟小朋友做多元活動,都是教他們情緒管理為主,我們試過Zoom着踢足球呢」!另外,逢周三下午則有看繪本、講故事的時間,他期望有中心導師陪着孩子,可為家長帶來片刻喘息空間。 談到今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吳健文也看到SEN兒童照顧者的需要經歷兩個階段的變化,「最初主要希望我們幫忙撲應急物資,剛停面授課時,他們最急需要的是平板電腦、數據卡等,後來就是藥物、消毒用品、快速抗原測試包等;來到現在,我們察覺到他們最需要的,是情緒支援,因為當每天的新聞都無間斷地報道確診和死亡數字,會很容易帶來『精神海嘯』」。 熱線撐大小朋友 群組互助 為此,中心剛開通兩條電話熱線,一條是以兒童為對象的「童你傾」兒童即時情緒支援熱線(5319 7394),另一條是以照顧者為對象的「聽你心SEN」照顧者即時情緒支援熱線(5106 2110),用專業的輔導服務,撐着大人和小朋友。「我們一直都透過不同服務去識別一些需要高度關顧的照顧者,把他們放在Mama Café小組,小組不單每個月定期有線上聚會,彼此打氣,最重要是有一個24小時運作的WhatsApp群組。像早前,有群組成員一家確診,她感到很徬徨時,即有其他成員請纓送物資,這是很好的鄰里互助,讓每個組員都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大家都在互相守望對方。」 吳健文(左)透過擺街站接觸街坊,了解在疫情下他們的需要。(受訪者提供)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在暑假加開不少線上支援SEN學童的服務,包括繪本故事時間、線上託管班等,期望為家長帶來喘息空間。(受訪者提供) 大埔區內不斷有SEN兒童照顧者確診,中心接到求助後,幫忙運送防疫物資。(受訪者提供) 社會服務:7社福機構提供一站式支援 7間關注照顧者需要的社福機構,包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西貢區社區中心、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九龍城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及和悅會,在2021年發起及組成「照顧者易達平台」,旨在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肯定和尊重照顧者的付出和身分,並提供一站式便捷資訊、社區優惠和進深服務。 針對照顧者所面對的挑戰,平台作出3項呼籲︰ 1. 呼籲照顧者要理解照顧工作是長遠的歷程,切勿忽略自己的需要,也呼籲有需要的隱藏照顧者,主動尋求支援,及早獲得適當的資源、知識和技能。 2. 鼓勵家庭中的不同成員,明白「照顧是一家人的事」,能互相體恤、共同分擔照顧工作。也呼籲僱主實施照顧者友善措施,此舉不但減輕在職照顧者的壓力,也間接鼓勵更多在職男性主動參與直接照顧工作,分擔女性在家庭的照顧責任。 3. 呼籲更多社區持份者參與支援照顧者,包括商戶、診所等,可為照顧者提供更多優惠或便捷服務,大廈管理公司或保安也能為照顧者提供守望支援。 想了解更多「照顧者易達平台」的服務和資訊,可瀏覽︰www.carereps.org 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收到不少SEN兒童照顧者的求助電話,當中不乏區內隱藏個案,之前從未「曝光」。(受訪者提供) 城中活動 親子幸福繪本館 日期:3至6月(逢周三) 時間:下午3:00至4:00 內容:透過親子共讀繪本,建立小朋友的品格,並提升家庭幸福感 形式:線上 對象:喜歡繪本的家長和小朋友 費用:全免 主辦: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查詢:2656 6680 報名:forms.gle/381qZgMehSFawW568● 慢活館 日期:3月23日(周三)、3月28日(周一)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內容:每周兩個早上,讓照顧者有片刻me time,並藉着與同路人一起做手工、運動等,互相支持和欣賞 形式:線上 對象:照顧者 費用:全免 主辦: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查詢:2654 6066 / 5594 3659(WhatsApp)● 1對1心理諮詢 日期:周一至五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6:00 內容:來自本港及海外的專業諮詢團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1對1心理諮詢服務,協助紓緩壓力及情緒困擾 形式:線上 對象:本港居民 費用:全免 主辦: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Re:Fresh線上精神健康自助平台」 查詢:3751 5499 報名:bit.ly/3vzgGVq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提早暑假冇有怕

過往兩年,香港受疫情影響,令幼兒經歷不一樣的上課及學習模式。亦因着第五波疫情嚴峻,每日過萬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政府宣布調整2021/22學年上學安排,原於7、8月開始的暑假提前至3、4月,復活節假期後料可恢復教學,這亦意味着此期間網課都會暫停。 訂立規律時間表 對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相對難理解停課、網課、復課及提早放暑假的意義;對家長而言,這史無前例而不一樣的暑假,亦把他們殺個措手不及。筆者建議家長可訂立有規律的時間表,讓親子之間更易適應。以下提供一些原則給大家參考︰ 1. 在漫長的假期中,家長應讓孩子學習自律和培養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表盡量預留空間跟孩子一同商量和制訂,好讓幼兒明白及信服,並適時檢討。 2. 每天均需要有自由遊戲和有規範的工作時間。自由遊戲時段宜讓孩子隨心決定、發起及玩遊戲,而家長切忌在幼兒的自由遊戲中附加學習目標;有規範的工作時間,則可以是關乎學術,例如學校的功課、家長自購的作業,又或是溫習時間。此舉能有效地平衡幼兒的自主和被動性。 3. 建議每項活動以30分鐘為上限。幼兒一般的專注力為20至30分鐘,30分鐘的活動交替,一來可讓幼兒精神上得以恢復,二來亦可讓幼兒對比較沉悶的工作不太抗拒。 4. 注意不同類型活動的交替安排。每項活動宜考慮「動態和靜態」及「動身和動腦」的交替轉換,以平衡身心發展和讓左右腦取得適時的休息。 5. 提供優質的親子時間。良好的親密經歷,有助加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令管教事半功倍,但關鍵在於父母需全情投入和專注,並調整成人心態,暫時不應過於執著遊戲可預期的目標,亦宜放下身段,降至幼兒的水平,參與成人認為無聊的遊戲。 6. 安排同伴溝通時間。不論是網課或是暑假,都直接影響幼兒的校園生活,缺乏正常的社交發展,家長可考慮讓幼兒跟同伴以視像或語音通話,分享日常,提升社交的接觸面。 7. 充分的休息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交替中,有處於空閒狀態的時間,放下遊玩時的興奮感或消除工作上的疲勞感,鬆弛身心,以提高隨後的玩樂或工作效率。家長可根據幼兒的需要決定編排午睡與否。 在家抗疫,家中各成員均面對不同的難處和挑戰,但只要有愛的維繫,互相體諒和配合,保持正向的態度和心境,必能戰勝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文:馮詩韻(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疫情下的全新暑假

因着第五波疫情,這個學年的暑假提早開始了,家長忙於抗疫的同時,也別忘記替孩子構想,可如何令他們在特別假期有「新」的體驗。 讓孩子制定一個屬自己的「新」時間表—— 平日上學,孩子的課堂、家課和課後的活動,都是被安排的,既然有這個特別假期,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制訂個人專屬的時間表,家長可給予意見,但請別過分操控,因為這不僅僅是打發假期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讓孩子學習自主、學習計劃自己將來的過程。 探險家、作家、前助理署長 猛料義師助陣 讓孩子學習一樣「新」知識—— 在疫情期間,相信孩子比較多時間留在家中,與其沉迷手機遊戲,不如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發掘有趣的知識。在這個特別假期,網上有不少學習資源,例如由「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聯同一群教育有心人創立的「香港戰疫自學網」(freeclassroom.online)就在這段期間推出「三月百課」,為全港小學及初中生提供至少 100 課多元、有益的免費課堂。「三月百課」的義師超過70人,課堂的涵蓋面極廣,包括有被美國探索者協會選評世界50名最具影響探險家、世界首位華裔極地嚮導的香港之光張偉賢分享極地體驗;有曾獲香港學生最愛作家、《Q版特工》作者梁科慶分享閱讀;有補習天王林溢欣分享如何學好中文;有深水埗明哥陳灼明分享社會服務心得;有建築署前助理署長陳澤斌介紹遊樂場要怎樣玩才最有趣…… 另外,香港教育城亦推出「特別假期.自學加油站」專頁(www.edcity.hk/home/zh-hant/learning),整合網上資源,並按學習階段和學習領域分類協助學生善用假期,在家中持續學習及探索,輕鬆增潤及鞏固知識! 和孩子掌握一樣「新」技能——未來世界,孩子要有動手創作的能力,但動手創作一般要花較多時間,平日做不了,假期時間充裕,正是開展的好時機。家長可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不論是烹調美味的小食、創作STEM玩意、鍛煉運動技能等,動起來的學習過程,總教人期待。 與孩子閱讀一些「新」的書籍——習慣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家長可在這個特別假期多跟孩子一起作親子閱讀,也鼓勵孩子每天有一段個人閱讀時間,開卷有益啊! 執筆之時正值疫情嚴峻之際,祝願大家身心健康,一家平安喜樂!期待着孩子在暑假後回來學校,跟我分享在假期的全「新」體驗。   文:鄭家明 (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嬰兒按摩樂趣多

從母親肚裏到呱呱落地,初生嬰兒面對很大的環境改變。在胎中時,嬰兒被胎水完全包圍保護着。出生後,嬰兒會面對光線、聲音和不同的觸感刺激。適當的感官刺激,是嬰兒健康成長必要的一環。然而,如果嬰兒面對過多、過大幅度的刺激,便可能使他們情緒不穩。 觸感,是感觀中重要一環。嬰兒按摩,是希望透過緊致和穩定的身體接觸,使嬰兒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感受到安全、適合的感官刺激,這有助嬰兒穩定情緒,幫助他們放鬆及促進身心發展,亦給予父母和子女珍貴的親子時間,促進親密關係。 除下手表飾物 溫柔按摩勿太急 在為嬰兒按摩前,家長可以準備好適合的環境,讓自己和子女在一個溫暖、寧靜的空間相處。家長應記緊先清潔雙手,除去手上的飾物及手表,並輕揉雙手,確保嬰兒感覺溫暖。家長可以在嬰兒安靜清醒,不太飽、不太餓的時候為他們按摩。替嬰兒按摩,着重實在和穩定的觸覺,讓他們被舒適和溫柔的感覺包圍,所以動作不要太急,亦不要太輕而使他們感覺痕癢。若嬰兒哭鬧不適,便應暫停按摩先抱抱和安撫他們。 以下介紹不同身體位置的嬰兒按摩,家長可以每個位置做大約1至2分鐘。 (見圖) 腳掌按摩:以拇指緊貼嬰兒腳前掌,慢慢穩定地推向腳跟。(圖片由作者提供) 下肢按摩:雙手扶腳,左右手交替由腳踝慢慢穩定地推向大髀方向。(圖片由作者提供) 上肢按摩:雙手扶住手臂,左右手交替由前臂慢慢穩定地推向膊頭。(圖片由作者提供) 胸部按摩:雙手輕按胸部,同時慢慢穩定地向外推向膊頭。(圖片由作者提供) 腹部按摩:手指頭穩定地以順時針方向在腹部慢慢打圈。(圖片由作者提供)   嬰兒按摩好處多,希望家長都能夠和寶寶享受當中過程,好好享受親子樂。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梁子駿(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