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親子:有大學不讀又如何? 蘇志威全力支持 阿女追尋廚藝夢
近年不少人都談到為人父母的「初衷」,就是孩子出生時,希望他健康快樂成長的「本心」。只是讀書壓力充斥四周,父母很容易把初心遺忘。幸而一直堅守初衷的亦大有人在,好像蘇志威與太太劉小慧就是最佳示範,不曾讓學業壓力成為親子間的鴻溝,縱使次女念的是不少人都爭相報考的瑪利諾修院學校,他們也寧願讓女兒轉校遠離壓力;又讓長女到日本學廚。放手讓她們做自己喜歡的事,繼續把兩個愛女的快樂放在第一位。 文﹕顏燕雯 圖﹕蘇智鑫、資料圖片 |
■有片睇︰link.mingpao.com/52072.htm
蘇志威全力支持 阿女追尋廚藝夢
在香港做學生和家長,不得不用「辛苦」二字形容﹕小時候要為入學面試張羅;考到名校了,日讀夜讀又辛苦;畢業後,又要考慮為理想還是為麵包去搵工。蘇志威和劉小慧的一對女兒,都跟許多人一樣要面對學業壓力和升學問題,18歲的長女Yumi今年剛考完DSE,本來已考得足夠分數入讀本地大學,但她非常喜歡製作甜品,早前已在本地五星級酒店跟廚師學藝,她終選擇放棄大學學位,明年到日本深造,兩夫婦也大力支持。「我跟她說,你想做什麼,我會盡量幫忙。她說想學做甜品,既然家裏並沒有負擔,我就讓她盡情發揮。她又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即使暫時不打算讀大學,仍考好公開試,所以這方面我十分放心。」蘇志威說。
蘇志威女兒Ina經常面帶笑容,說話時充滿稚氣,非常可愛。難怪蘇志威對着這個前世情人感到甜到入心,「小朋友應該就是充滿童真的!」
念書為興趣做到最好
蘇志威說,女兒能夠找到自己的路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在教養的路上,他一直最着重孩子找到自己興趣,「很多孩子讀書,是因為『父母想我做專業人士,於是我要讀好書』。你問小朋友的志願是什麼,十個孩子有九個答不知道,或者答出父母心目中想他們做的職業,鮮有談到自己真正的夢想。但其實小朋友念書不是為父母,而是去尋找自己的興趣,例如Ina(幼女)要學芭蕾舞、鋼琴、溜冰、攀石等等,我統統讓她去試,直至她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為止」。
姊妹一靜一動 興趣大不同
蘇家兩個女兒性格截然不同,Yumi比較文靜內向,爸爸形容如果只有他們兩父女在家,家中可以靜得連自己也察覺不到女兒躲在房內;10歲的Ina則活潑好動,訪問期間她喜孜孜地講述學校裏的有趣事情,又用手機展示家中倉鼠和小貓的照片給記者看,還說將來希望做獸醫。蘇志威說﹕「你看她可以跟你滔滔不絕做訪問,換轉是大女就不能了。」
平日Yumi(右二)喜歡在家看書自學整甜品,去年蘇志威50歲生日,她花了9小時製作一個卡通「懸浮」蛋糕送給爸爸。
傳統名校吃力 轉讀IB開心
兩姊妹最初都是入讀媽媽劉小慧的母校瑪利諾修院學校,或許就是因為二人性格截然不同,Yumi順利讀至中六畢業,Ina卻感到較吃力,令爸媽非常心疼,故早前已替Ina轉校。「以前大家都好有壓迫感,一個小學生(女兒)經常叫頭痛,也許是因為太大壓力所致,於是我們開始想轉校。太太四出打探有哪些學校適合她,但又不想選國際學校,因為我們都想她學到一定的規矩和傳統禮儀,最後選了行IB的CKY(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我們到學校面試時,聽到校長講她的教育理念,覺得非常好,也互相交換了一些對孩子教育的想法;之後Ina還要通過中、英、數面試才能順利插班。」
蘇志威說女兒轉校後明顯開心了,太太亦不再如以往般勞心。剛升上四年班的Ina,本在升小三的暑假轉讀CKY,為了打好根基,小慧讓她到重讀一年小二。Ina似乎亦很喜歡新學校,「其實不算太輕鬆的,但每天都學到很多東西,而升上四年級要做的事開始多,有project啦、有presentation啦,但我好開心,亦很期待今年去北京的study tour」。
做父母要跟上時代改變
兩個女兒漸漸長大,Yumi更加已是成人,蘇志威指大女已很少跟他外出去玩,加上Yumi本身不太喜歡上街,多是留在家中做甜品,或請朋友回家玩。至於Ina,假日仍會跟爸爸去騎小馬、游泳,蘇志威說﹕「我會陪她上網看電視,她又陪我看賽馬(蘇志威本身為馬主)。世界已經在改變中,父母也得改變。例如以前大家都不想小孩經常上網和看電視,但其實很多資訊都能在當中找到,我也會陪她一同去上網認識更多。」
Ina開朗活潑,不怕面對陌生人,蘇志威和劉小慧不時也會帶她一同出席公開活動。
除了書本 其他不准亂買
雖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蘇志威也不是每一件事都讓女兒作主,例如購物,都加以教導節制。「這方面兩姊妹也是相反,大女很慳,從來不會叫我買名牌,她只需要一些穿得舒適的衣服,唯一要求的,就是做甜品用的焗爐和工具;而細女就是天生購物狂,不過我會立下規則,例如她要買糖或玩具,我只會給她買一款,不會多買;唯一我會任她買的,就是書本。」